趣文网 > 读书笔记 > 大学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8000字

2019-12-28 21:00:01
相关推荐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8000字

读书,恩,社科类的,笔记记起来,一则可以算是收获;二个我也确实迷茫,未知的事情太多,感觉也没必要因为年龄的越来越大故作成熟与镇定。我就谦卑一些吧?虽然疑似傲慢和神经过敏是常态。

最近感觉有些问题,我觉得我自己自然不自然的接收到了很多割裂的碎片信息,各类新闻头条,股票基金涨跌,朋友圈三大类等等,这些东西就这么跑进我的大脑,然后又跑出来,弄的我有点儿浮躁,而且毫无营养,我觉得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也什么都得不到。挺恐慌的。唯一的用途可能是闲聊吹逼,好像我什么都知道。我觉得我接受信息的途径出了问题,可能与本人所处的层次和一些不好的习惯有关,后面心烦直接把手机上的浏览器,网易新闻,新浪体育都给删了,退掉了很多不怎么参与的微信群。

我不想看太多碎片信息,我想要一些系统的可以称作知识的东西。但同时也担心过于极端而变得狭隘。

总之洛,感觉不太能融入大环境,这是个娱乐至上的社会,好玩儿的东西会玩儿的人都会有市场,而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却喜欢寻找规则和那些可能本就不存在的所谓意义。很多时候好玩儿和有意义并没有所谓高下的分别,完美的时候甚至可以放在一起,但单独讲好玩儿有时候可比有意义受欢迎多了。

人都是感官动物,只可怜我比较不敏感,获得快感需要不一般的刺激。

本书主要是讲传递信息的媒介对传递的信息内容有决定性作用。媒介既内容。我赞同作者的一些观点。整篇都非常有逻辑性,但也并不是都无法反驳。

人类从古至今的接受信息的方式都有提及,语言,文字,印刷术,图片,音乐,电视…主要是讲电视这种媒介,作者觉得电视这种媒介就只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娱乐化。而铅字,或者说印刷术,带有自省的属性,可以传递复杂的逻辑和精妙的思想。也就是说,书本作为媒介是可以做到“深刻”的;而电视作为媒介传递出来的相对来说娱乐为主。作者并不讨厌电视的娱乐内容,作者担忧的是所有人类的公共话题都娱乐话了。

第一章目前社会都偏向娱乐化,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商业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娱乐业的附庸美国总统的选举,好像秃子,胖子,以及那些经过美容相貌仍然没有太大改观的,不太可能当选,政治家已经从表现才干和驾驭能力变成了表演化妆术电视播音员在吹风机上花的时间比在演讲稿上多的多,商人也发现商品质量用途相对于展示商品的技巧来说也是无足轻重的宗教电视节目,上帝偏爱那些能让人们发笑的人这里是说很多角色已经在偏离原始属性,都必须会在镜头前表现,而表演这种东西是被披上外衣的,可以做很多伪装,这种表达方式的重点在于迎合观众,而不是做自己本身,抓住众多观众的G点,目的就达到了。

例子:塔夫托,美国第27任总统,300磅,满脸赘肉,如果是在广播中发表演讲,表达思想是完全不受体型影响的;但要是在电视里就可不一样了,再精妙的逻辑和思想都有可能被笨拙的体型淹没电视这种表达方式表现的是形像,而不是语言和逻辑。媒介既信息。媒介的形式偏好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果这种媒介被广泛使用,最终就会控制文化。作者表示这个思路是从远古圣经戒律启发而来摩西十戒,第二戒: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这一段作者认为,上帝颁布这种戒令,规定人们不能用符号来表达自己,是因为他们知道表达方式会与文化质量有必然联系作者认为犹太人的神存在于文字中,这种是需要精妙抽象的思考,而如果人们习惯用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时候,就很难再去膜拜一个抽象的神了,做类似规定可以阻止另外一个神进入可能有些道理吧,不过我觉得怪怪的,因为现在到处是教堂,钉着耶稣的十字架,这也是一种形象,难道后来的教会认为人们无法理解和想象那可能存在的抽象的神,用一些具体能看得到的摸得着的东西来引导?但这种做法已经违背戒律了,这部分有点茫…

我也一直觉得宗教伦理定下的一些规范是值得深入学习的,重要的是出发点作者后面讲到了语言,语言是最原始最有魅力的媒介,通过不同的语言结构认识到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对事物的认知多多少少都会受语言语法结构的影响。对我自己感触深刻的,就类似英语中的动词时态,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对比汉语就有很多不同。听说,听说,听说,德语是非常有点的,想想用普鲁士语的国家:德国,英国,美国,荷兰;而拉丁语则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巴西阿根廷看他们出来的产品就感觉风格真的完全不同,感受一下觉得蛮有意思的关于时间,芒福德有一些说法我对上面这个人不了解,只是从书上看到这个名字,但我对时间以及分分秒秒很有兴趣芒福德说,时钟是一种机械,产品是分分秒秒,在制造出分秒后,时钟把时间和人类生活分离出来,成为可以度量以及可以计算的,时间独立起来了,时间并不是上帝创造de,也不是自然产物,而是人类与自己对话的结果。有了钟表这个东西后,人们遵守时间节约时间,最后被时间奴役,人们开始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大自然的权威被降低了。作者认为这种自我对话过程中发明的钟表,让人与上帝的会话中占有优势这段我有点读的不是特别明白,因为我想象不出来时间和上帝的关系,两个抽象的东西摆一起……字母被发明,有了文字语言可以眼睛来处理了这里作者讲了一大堆大意就是文字语言是要写下来的,光靠用耳朵听,是没办法有很多有逻辑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人记忆力是有限的,前后容易忘记,而书写则可以做到详尽描述,而且传播后可以挑错和批评,然后就有进步。文字在记录中重塑了过去,而且文字的交流又好像没对象,又个个都可以是对象,在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被修正,这也正是本笔记可能会被流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可以想象一个只有口头语言的民族

突然想到之前同学问我,微信既然可以发语音,为啥你偏偏打字…这可能也是我认为文字书写下来,我大脑是可以随时修正的,确保那就是我想讲的东西;而语音则不然,我觉得在讲话的同时,大脑是没办法同步分析讲出来的话的质量的,容易搞错;除非是特别亲近的人,我会发语音,错了也没关系。

第二章作者重申,本书是讲认识论的,而不是要抨击电视上的垃圾内容的,印刷机也是有很多垃圾的。

媒介影响文化例子:西部非洲部落,没有书面文字,所有的事情都要口口相传,如果出现纠纷,那么就到部落长老那里评理,部落长老就需要把脑子里所有记得的谚语和俗语,找出来符合当时情形的,使双方都能满意,这样双方都会觉得正义得到了声张,真理被实践了我自己其实都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文字,仅仅靠口口相传这种方式生活的族群的状态但现代社会如果用谚语来判案,会显得十分不令人信服。

作者认为口口相传的世界,不可能诞生太多非常有逻辑的思想,这种表达方式就决定很多口口相传的内容在某些时刻是不具备推导性的人类会话的方式会影响到文化。会话方式会影响思维方式,容易被这种会话方式表达出来的东西就很容易变成文化。这个东西可以参考朋友圈。朋友圈现在也变成了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而且很热,在朋友圈容易表达的内容是特定的,这些内容正慢慢变成文化的一部分。从我自己看到的情况来说,我觉得生活中最残酷的那部分你在朋友圈永远是看不到的,即使有,也是披着正能量的外衣,人们不會优先把自己生活中邋遢糟糕的事情展示给朋友,美其名曰不传播负能量,实际不愿意把一个无能平庸的自己展示出来,我觉得朋友圈的平均生活质量远远高于身边的实际情况,而实际上信息的输入最好是能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的,但朋友圈的信息多少能有这样的效果?这里可能有我小人一般的猜测。

作者再举例对苏格拉底的审判,陪审团即重视铅字,也会在某种情况下参考口述。要说明的是对真理的认识是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Truthdoesnot,andneverhas,comeunadorned。他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不可能得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Itmustappearintheproperclothingoritisnotacknowledged,whichisawayofsayingthatthetruthisakindofculturalprejudice。我们现代人喜欢用数字来表达真理,或者认为真理等同于数字。如果没有数据说明,那么真理将不再可信。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字是万物本源。

作者认为用数字来表达真理有可能是很武断的,伽利略讲,数学只是大自然的语言,没有说一切的语言都是数学,甚至描述大自然特征时也不一定要全部使用数学。在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半时间,描述大自然的是神学和宗教。这里,确实现在很多人迷信数学和数据,确实有时候数据能很客观的说明很多东西,但是数据也不能表示全部,可以参考NFL/NBA的数据统计,有时候有很多很感性的东西,会改变很多现实。但是没有数据,很多东西确实没办法说明,例如经济学。真理跟时间一样,是人类通过他们自己发现的交流技术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有点抽象了,我理解的不好,,,

对于智商的定义,成人掌握一种事物真理的能力。

口语文化中,一个人能创造和记住多少条通熟易懂的谚语和警句,能显现一个人的智商,不然要是你忘记,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显得很笨很蠢。所罗门知道3000条谚语。但是印刷术后,能记忆,应该就不是高智商的唯一标准了。印刷文字对人提出了很多要求:不能动,控制身体是最基本的要求;看;理解分析;记忆;合适的时候拿出来用;实时更新。

作者论述了很大一段,关于电视媒介和传统印刷术的优缺点。

第三章,德美浸礼会教派面对攻击他们的谣言没有进行任何回击的原因:在人类社会存在之初,上帝以启蒙人智为乐有些我们尊为真理的其实是谬误有些我们以为谬误的其实是真理他不时为我们拔去迷雾,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原则,改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满足。现在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发展到了终极,我们担心如果我们裹足不前,接受不了他人的意见。那么我们的后人会效仿我们,认为我们--他们的前辈和创立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可记录汝等教义,更不可将其印刷成文,否则将永远受其束缚。非常谦逊。

作者认为这种理论,摩西应该不会认可。这样子就会变成,所有印刷术上的铅字描述的内容,都有可能变成谬误。巴拉巴拉,作者讲了好多,美国印刷作品的由来,传播方式,以及印刷术传播思想核心地位。

第四章举例:道格拉斯林肯辩论赛7个小时现场观众先听3小时,然后回家吃饭,吃完再过来听4小时,演讲和辩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这种类型的活动和参加这种活动的人,都必须具备相当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否则就会听不懂,然后没有兴趣,这是说当时美国文化和当时听众的质量都是非常理性和有所谓追求的。现在的人,应该没办法坚持听完好几个小时的演讲了,还没有图片和动画,全靠听,理解,然后思考。因为林肯和道格拉斯的演讲和辩论,内容上,是富含历史和复杂的政治问题的,观众要听懂需要具备非常好的文化素养。印刷术铅字表达内容时推崇的智力特点: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然后铅字对于宗教流派的影响:无神论,自然神论,基督教。

我个人是相信有那么一个东西的,只是因为对于自然和生命未知的东西是在是太多了,本着敬畏的心情觉得有。这个可能只是逻辑上的,对于我这种人,逻辑和心理是相辅相成的。这些宗教派别之间的斗争都是在做很理性的辩论。

美国的大学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哈佛大学是为了给基督教公理会培养教士而在1636年创办;65年公理会出现内部教义纷争,耶鲁大学成立,目的是为了纠正哈佛松散的风气。长老会创建了田纳西大学,浸礼会创办了华盛顿大学,好多好多例子。在印刷品为基础的文化中,律师往往受过很好的教育,相信理性,擅长论证。

林肯操纵陪审团,公众人物被人们熟悉,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外貌,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字。美国的前十五位总统走在大街上应该是没人能认出来,律师。牧师也一样,他们的观点知识成就学问都是通过印刷品传播铅字时代,文字是唯一接受公共信息的途径。阅读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家庭习惯和文化,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借助煤油灯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时的人们可以用来阅读的时间也就是佛晓或者出去劳动之前的小短时间,没有财产的人可以随意参与选举,没有文化却不可以,阅读就是自由。焚书坑儒这种事情就是专制。印刷术时代作者称为阐释时代,现在,作者叫新娱乐时代

第五章,躲猫猫的世界莫尔斯发明电报,信息的传播速度开始大于信息传播者行进的速度了。电报使信息脱离语境,信息的价值不再是其在社会和政治行为中提供策略的作用,而是信息是否足够新奇报纸让电报变成了商品19世纪30年代从纽约先驱报和纽约太阳报开始,报纸内容已经从发表理性政治观点和紧急商业信息的传统,变成了耸人听闻的新闻,大多关于犯罪与性电报线路开辟4年以后,美联社成立了,此后,战争,犯罪,火灾,水灾,交通事故这类来路不明读者对象不定的每日新闻,今日头条横扫整个国家“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信息行动比失调了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大的社区,但人们除了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其他一无所知电报带给人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电报只有传播信息的能力,并不具备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的能力书籍正好相反,书籍是收集信息,理解信息组织分析信息的好利器写书,读书,分析书本内容,都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努力所以焚书在所有文明地方都会被认为是反文化的因为但电报所传播的信息却不是这样,如果电报信息有永恒,可持续,连贯的特性就会失去价值。电报只适合合传播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马上就会有新的信息取代前一个,这些信息后浪推前浪的进出人的意识,不需要也不容你思考电报信息具备鲜明特性:其语言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耸人听闻,结构离散,没有特定听众。类似口号,容易记住,也容易忘记。新闻的语言是不连续的,前一则新闻和后一则可能完全毫无关联每则新闻是独立存在的。对于新闻,人们要做的是知道,而不是理解。

作者论述了摄影和文字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摄影无法表达遥远的抽象的,无形的内在的东西,摄影本身无法提供任何概念和观点,除非我们自己用语言去理解摄影作品照片只是某个时刻的一个片段,本身没办法提供任何意见。这个东西是讲照片本身没办法提供任何东西,最终还是需要用文字来理解。我觉得作者可能区分的太细致了照片没有特别的语境。有时候如果没有前因后果,照片表达的内容就很容易被曲解照片传达的信息和电报一样,是割裂的世界。这里这么理解吧,照片本身所展示的是一个事实,是某时某地的一个片断,但照片本身不能提供关于这个事实的讨论和观点。但照片是有认知倾向的。这种认知倾向是“看”来的,不是“读”来的。“看”本身所能带来的思考是没有读理性的,看更加感性,逻辑性会稍微差一些。如果图片大量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而图片本身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例如割裂,没有前应后果,真实性不容反驳,看取代读成为判断的基础,这会造成一些对事实的误解。从交流方式上来说,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文字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这里一定要把文字和照片同等看待,不能把照片理解为文字之后的东西。例如:拍一朵“花”,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就是一个物品,至于这个物品叫“花”这是文字经过归类和抽象定义出来的。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我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表现出来的那些东西。电报和摄影术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伪语境。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躲猫猫的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会儿这个进来,一会儿那个进来,但很快就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任何意义的世界,来不及也不容你做任何事情。但躲猫猫也是其乐无穷的。电视的出现完美结合了电报和摄影术,躲猫猫的世界完美的进入了千家万户。任何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政治,新闻,教育,宗教,体育都能在电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电视的倾向性,在影响公众对公共话题的理解。电视变成了元媒介,通过电视,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要听什么广播,买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电视让我们对这个躲猫猫的世界非常适应。电视开始定义真理,知识和现实。

第六章,娱乐业时代交流方式的演进,并不是具备传承性的,不能兼容;而是互相攻击的。电视传递信息的方式,和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电视内容是排斥文字信息的。交换信息的方式不是中立的,他本身有自己的特性,适合自身特性的内容就比较容易传播。

这就像C++和Java,他们都能表达同样的逻辑和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有些逻辑用Java来实现是比较容易的,那人自然就会有一些选择。如果你偏偏用Java来描述Hardware相关的逻辑,是会非常恶心而且吃力的。电视擅长表达的是表演艺术,思考不是表演艺术,电视节目就不可以让表演者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在这些思考的时间里,观众就没有东西可看了。而观众也不怎么需要思考,电视展示的主题虽然多,但是基本不用你做任何事情,不需要动一点脑筋,电视节目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情感满足。所以电视节目,不能带有太多连贯复杂的逻辑,这些是文字信息才需要具备的。电视节目最好是有娱乐性。这里可怕的不是电视节目具有娱乐性,而是电视本身把娱乐变成了展示一切经历的形式。这个东西,会影响人的价值观,让人认为所有的事情和生活经历都应该是具备娱乐性的。

一种媒介内容的表达形式无法和这种媒介本身具有的倾向对抗。电视本身应该提供的就是视觉快感,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思想。例如很多宗教节目在电视上变成娱乐节目后,就有观点说,“你不必因为虔诚而忍受乏味的东西”我自己是比较老派传统的,我觉得娱乐和虔诚本来就是反义词,放一起很滑稽。现代总统电视辩论中,远不能和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同日而语。电视节目的辩论,留给辩论者的时间太短,后来就变成给观众留下印象比留下观点要重要了。我们的总统,政治家,播音员,律师,教育家,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怎么使自己更加上镜,而用在自己本行上的精力变少了。

第七章,讲一些电视新闻,因为割裂的语境,和不同的主题,在制作的时候,怎么串联起来的问题。一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指出,好的新闻要:”一切以简短为主,不要让观众有精神紧张感,反之,要用富于变化和新奇的动作不断刺激观众的感官,你不必注意概念和角色,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提留太多秒,“越短越好,避免复杂,无需精妙含义,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把无知当成知识。然后讲了很多当时美国公民对社会信息失去兴趣并且麻木的状态。大家都只是关注能娱乐的东西不好玩儿的不值得关注。第八章电视上,宗教节目被明白无误的表现为一种娱乐形式。宗教本质上应该是具备历史感的深刻而神圣的人类活动,但在电视上,宗教节目,没有仪式,没有传统,没有教义,没有神学,没有精神的超脱。在这类电视节目中上帝是配角,节目主持人和传教士才是头号人物。作者想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节目主持人和传教士的过错导致宗教节目放在电视上变味;不是所有的话语形式能从一种媒介轻松转移到另一种媒介。这种传递是会有损耗和丢失的。例子:很多散文可以比较好的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但是诗歌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诗歌被翻译后,就丢掉了很多原生的东西。例子:卡片或明星片表达问候的感觉和面对面交流表达问候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制作电视节目的原则:只有给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你才可以得到市场占有率但无论是释迦摩尼,摩西,耶稣,穆罕默德,从没有哪个伟大的宗教领袖会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给的是人们需要具备的东西。电视是“客户友好型”的,-->互联网更是客户友好型的宗教与图片的关系,,,宗教的图是为了展示魔力,获得神性;电视的图是为了娱乐;上帝在我们心里,而明星却真真实实的在那里,所以变成大家都崇拜明星了,有个词叫亵渎神灵。客观来说,作者也提到:危险不在于宗教变成电视节目里面的内容,而是电视节目可能会变成宗教的内容。意思是说宗教也许是可以用电视节目来适当推广和表达的(本质上就会变味),但事实上如果宗教有些东西是电视节目,而电视节目主要倾向于娱乐大众,讨好大众,宗教的本质就会偏离。第九章虽然体育比赛已经变成娱乐业的一个分支,但是内在本质是有些不一样的观众和选手对于优秀这个标准是有共识的。选手的声誉会随着距离优秀这个标准的远近而起伏运动员优秀与否是没办法轻易伪装。这个是没办法被节目组所操纵的,人们的标准是固定化的。在比赛中,有特定的规则,在固定的规则下,没有做到一些优秀的事情,是不可能得到认可的。广告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础:买卖的双方都应该具有相当的成熟度,了解足够的信息,然后理智的进行双方互惠的交易。市场中的买方要知道什么产品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以及什么产品是最好的卖方生产了什么没有价值的产品,根据市场规律,他们就应该退出买方的理性交易激励勇于竞争的卖方成为赢家。如果买方无法做出理性的决定,那么法律就应该介入,例如小孩子签订的交易合同无效。可是,如果需要买方了解到足够的信息,那么就必须要有一种描述和表达卖方产品的媒介和方式,这个在远古时候,靠口碑,靠文字说明。但是现在靠图像类的广告。广告里的语言有没有带逻辑的观点不重要,是真是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广告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帅哥美女之类的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消费者;广告商不是要知道产品有什么好处,而是知道购买者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开支的重心就从产品研发转向了市场调查电视广告把企业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引向了使消费者感觉产品有价值。企业业务已经变成了伪疗法,消费者变成了信赖心理表演疗法的病人。政治家们都想表现出最佳形象,但是在电视上,表现出来的是观众们想要的最佳形象,而非本身的最佳形象。例子:林肯的照片没有一张是微笑的,他的妻子很可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本人也长期是郁郁寡欢的,对于形象政治来说,他显然是不合格的。

Anyway,Anyway,Anyway,这个全文作者就是讲,社会流行的和被广泛使用的信息交流方式,会影响信息本身的内容的表现形式,而信息表现形式是会影响信息表达的内容的-->"表达内容的形式决定表达的内容",而被广泛表达的内容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进而影响真理的定义,进而影响人的认知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芦荟 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官网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600字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50字 有趣的游戏作文300字三年级 都是什么惹的祸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一天作文500字 带着微笑出发作文600字 寒假作文大全300字 假如我是一只鸟作文500字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活出自己的精彩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季节作文300字 什么的价值作文600字 西游记作文500字左右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新学期计划英语作文带翻译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作文 什么让我感动作文600字 妈妈我想对你说300字作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文 关于成长的作文600字 初中 读书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生活需要什么作文600字 安徽今年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高考广西作文题目 写元宵节的作文300字 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