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教师天地 > 语文优秀试卷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2020-04-03 12:20:01
相关推荐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夏、商、周时期的国家及其中央政权是在大规模集体协作从事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社会呢?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奴隶制社会”,另一些中国学者则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封建社会”。各家的界说都自有依据,我们从中西比较的角度,似乎可以说,古代中国社会是“天子一子民社会”,而古代西方,希腊一罗马时代是“城邦—帝国社会”,中世纪则是“领主一附庸社会”。“天子—子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就是天子。天子如果没有尽好“保民”的责任,“天”就要撤销授予他的“天命”,作为“家庭成员”的臣民甚至可以造反“诛暴君”。

天子的这种权力和责任当然不是某些圣人凭空设计出来的,而是千百年大协作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这种大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时只能通过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来组织,整个网络最终必须有一个总枢纽来连接。天子就是那个总枢纽。

天子这个总枢纽同时就是整个共同体的中央政权。不过,直到西周时候,中央政权并没有在它的统辖范围内确立真正的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周王直辖地外,许多地方都是周王分封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建立封国进行统治。那些封国彼此问相隔很远,其间往往隔着大片的蛮荒地带,居住着还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周王朝与一些在部落战争之中或之后表示归顺或愿意联合的部落建立准血缘的结盟关系,把他们所在地域纳入中央间接统辖的范围,实际上那些部落仍旧在自己原有的首领管辖之下,保持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战国时期学者编成的《周礼》一书称,周王朝实行两种并行的行政体制,一种叫“乡”,管理周族本族居民;另一种叫“遂”,用于管辖归顺周王朝的非周族居民。“遂”的编制和制度各方面

都尽量与“乡”一致,类似“乡”、“遂”这样的双轨制的并存,实际上促进着定居农业区域拘逐渐扩大,也促进着民族和文化的逐渐融合。大约整个东周时期五百多年问,这个融合过程稳步推进。“乡”与“遂”的差别逐步消失。在此期间,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推广应用,农民个体耕作和迁徙、垦荒的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家族一宗族协作生产组织,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原来的大宗族集体协作体制走向了崩溃。

1.对“天子一子民”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社会是在个体耕作力量弱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条件下形成的。

B.这种社会是靠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组织和维系的,天子是网络的总枢纽。.

C.这种社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和维护家族一宗族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

D.天子具有“君”的权力和“父”的责任,子民有反对暴君、脱离大协作组织的权利

2.对西周还没有确立真正的“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王朝采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建国制进行统治。

B,在封国之间蛮荒地带还居住着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

C.在战争之中或之后还存在不愿归顺或不愿结盟的部落。

D.表示归顺或愿意结盟的部落实际仍由原部落首领管辖。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学者对当时社会的性质虽有不同看法,但都是依据‘‘生产方式,,来界说的。

B.“天子一子民”社会中,子民对官府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独立的地位。

C.“天子一子民”社会中的官吏,有的是宗族世袭的,有的不是宗族世袭的。

D.后世人们称地方官为“父母官”,这是受“天了一子民’’社会的影响造成的。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4一7题每小题3分,8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8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同“怠”,轻慢)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同“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原(同“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日:“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予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老实)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明•宋濂《李疑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 被:遭受

B.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假:借给

C.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除:铲除

D.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识:做标记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

②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B.①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①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①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

①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②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⑤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④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⑤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⑥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⑦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⑧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⑧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淳雄中相求,别人都怕麻烦,而李疑慨然应允,并诚心相待,精心服侍,毫不厌烦。

B.李疑面对酬谢的金钱,分文不取,反而送人盘缠,在范景淳及其家人危难时刻,他都全力帮助。

C.文章塑造了一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具有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对今天的人也有教育意义。

D.宋学士在文章结尾,指出李疑的事迹并非虚传,认为不能以貌取人,最后点明写作目的。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4分) .

②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2分)

③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一10题。00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汪: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9.请简析下阗“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

10.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任选3小题,每小题2分)

①故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劝学》)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 (《短歌行》)

③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④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

乙选考题

请从下面三、四两道大题中选择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中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红山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植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抬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己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者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a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确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一一”

母亲苫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 “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一一”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阿!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感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12.本文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4分)

13.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分)[文章来源于 www.qwen.cn]

14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

赵鑫珊 周玉明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穆、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京城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谱线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好像他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末,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章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的内涵。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上E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作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休止符比他在何作品中的休止符都完美,更富感染力,也更具生命力。从那以后,整整一百六十年过去了。可他的旅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人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贝多芬音响世界的最大的功能是教懦弱者具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韵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识和自信力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一一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呵!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已,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而贝多芬作品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似乎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演奏过了,也被世界说过了,那么,现在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我们想,只要有道不穷的蓝天、白云、星星、月亮,有倾吐不完的人类命运,有研讨不尽的老子、孔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就会有永远可讲的贝多芬。别的毋庸赘言,仅他的小提琴协奏以平静的定音鼓开始,然后是木管在D大调上作答,便足以令人恒听恒新。这并不奇怪!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正是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的结果。

今天,我们每每演奏、欣赏贝多芬的乐曲,都可以被看作是对贝多芬之魂的纪念和崇敬。而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干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也正是一种自信心的强有力的表现。

一一让贝多芬所创造的音响世界的壮美,不断丰富、滋润和启迪我们的内心世界,给我们以思想的亮光和精神上的热量吧!

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它的魅力就在于能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作丰富遐想。

B.“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一句的含意是:生命是短暂的,但它创造的价值却是可以永恒的。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诗句很好地诠释了贝多芬音乐之魂的内涵。

D.文中引入有关迪斯科音乐的内容,意在表达作者对音乐的认识:只有严肃音乐才是音乐正统,它具有教化的作用。

E.说“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是因为他的精神体现的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6.文章的第二段中写到“暴风雨雪”“滚滚闷雷”“罕见的雷鸣电闪”,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章写“贝多芬之死”和“贝多芬音乐”,这两者有怎样的联系?贝多芬之魂具体指什么? (6分)

18.画线的句子“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千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一句,为什么说这“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运用题(共20分,19.2l题,每小题3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C.那尊雕像屹立在那里已经很多年了,几乎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霜打日硒,栉风沐雨,都没有改变它的英姿,也没有改变人们对它的崇敬。

D.王主任在座谈会上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单位职工许多好的建议。大家都说,会议开的很成功。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该健脑器是根据传统中医、现代西医、边缘科学与现代微电脑数字芯片技术完美结合的一种治疗保健的仪器,它具有所有物理治疗仪的功能。

C.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而且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D.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视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和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有分析家早就指出;“如今日本国内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这

不是耸人听闻的谣传, 不是今天才有的迹象。美国一位学者 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没有必要争论日本是否在做战争准备, 指出一点 够了:日本 不做战争准备,帮它 是疯。”

A.不但 而且 也 如果 就 只要 就

B.因为 所以 而 只要 就 如果 就

C.既 也 也 只要 就 如果 就

D.既 也 也 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22阅读下列这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指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者功能的一种制造业现象。山寨文化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和多种表现形式,反映出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追捧。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春晚、山寨官员、山寨电影、山寨大学……形形色色的山寨之风在全国刮起。山寨一词原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如今,这个词被用于那些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它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化、快速化、平民化,涉及到手机、数码产品等不同领域。“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1)请你根据材料中的内容,给“山寨文化”下一个定义。(3分)

(2)你对山寨产品是支持还是反对?请简述理由。(3分)

23下面是一篇“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请你为这篇作品写几句评点的话。

(80字左右)(5分)

山里的母亲

母亲这辈子只识得三个字,那就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治疗疾病。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拄着拐杖,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范文10篇 优秀作文600字 心愿作文 写人作文 关于新年的作文 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大扫除作文 写物的作文 雪景作文 优秀作文 200字作文 烟花作文 记事作文 冬天的作文 写事的作文400字 过春节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 梦想作文 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 满分作文 写事的作文 作文素材 三年级作文 作文春节 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官网 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 遇见作文600字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