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叙事有波澜的作文800字

2020-07-02 15:42:01
相关推荐

作文训练五怎样让叙事波澜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把事情叙述得波澜起伏,把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就要掌握以下这些技巧: 张弛有度——就是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在情节的叙述上有紧张,有舒缓,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镜头组合——这正 如电影中若干镜头组合起来表达意思一样,根据题目的要 求,截取几个生动,典型的生活片段或情节故事,把他们用 共同的中心连缀成文。 卒章显志——“卒”是最终的意思,也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把全文的中心和盘托出,让人恍然大悟,回味无穷。 悬念迭起——所谓“悬念”,就是通过设置一些情节,使读者产生一种关心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迫切需要了解事件结 果的紧张心情和心理活动。恰当运用此法,能让文章跌宕起 伏,摇曳生姿。 虚实相生——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等方法进行叙述描写,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巧设抑扬——运用此法,可以是文章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表达深邃的意蕴。 题目《感动了我》 在我们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 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要求:运用本次作文指导的方法,争取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字数不少于600.写记叙文。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即是如此。明白这一点,我 们以“感动”为中心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 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 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作文, 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 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 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作文务必引起 注意的地方。 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一是读书,一是观察生活,一是在活 动中:这些都是感动的载体。感动如火花一闪,倏来倏往, 稍纵即逝。感动只是一时的冲动,这个冲动,等到心跳减缓 之后,便烟消云散。感动只是惊鸿一瞥,朦胧模糊。如果要 让感动保持下来,就要有支撑。 一是要抓使你感动的表象,表象是最丰富的,注意这种表象不单是视觉的,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嗅觉表象,所以要 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主动吸纳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的感动表 二是要留心观察。你是否在平时对周围的生活有意注意。色、香、味、形,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春花秋月,鸟鸣虫 吟,流云晚照?你是否细心地观察一些细节,因为惟有这些 细节才更有价值。 三是在观察中联想与想象,把生活经历 过的,把书中读过的、听过的,感触过的全部调动起来,参 加到整个思维活动中来。 四是在观察中进行推理与思考。一位外国作家说得好:“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帮助你通向新的境界。” 还需要注意,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写这类文章,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 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 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 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 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 文章内容能够围绕感动,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 的价值取向,就是成功的作文。 一次流泪、一次脸热心跳,一次刻骨铭心的颦笑,一次让自己顿时升华的天光云影, 2.有一次去参加朋友的舞会,舞会不免有些水果点心,我发现就在我坐的位子旁边一个摆设得精美的果盘,中间中有 几只梨山的青苹果,苹果之上一个色纸包扎的蓝灯,一束光 正好打在苹果上,那苹果的蓝色正是塞尚画布上的色泽。那 种感动竟使我微微地颤抖起来,起到诗人里克尔称赞塞尚的 画:是法国式的雅致与德国式的热情之平衡。(林清玄(光 之四书)) 3.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 它们会衰老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 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毕淑 敏《素面朝天》) 我们在听别人叙述一件事时,为使自己能听明白,首先希望人家能说清楚;在“说清楚”的基础上,为使自己能有一定 的印象,希望人家能说得生动;在“生动”的基础上,则希望 人家叙述得有点波澜,以使自己产生兴趣。 能把一件事说清楚,但很难使人留下什么印象,更难产生吸引力。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 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 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平铺直叙是一种偷懒的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波澜曲折的,那为什么到了笔下却成为平 板单调的东西呢? 写记叙文,作者都是在知道事件的全过程和结果的情况下写的,你自己知道了,别人未必知道,你用文字传达给他人 时,如果只满足于“说清楚”,这个目标是是很容易达到的, 因为只要把事件的过程按先后顺序说清楚也就可以了。但是 要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得变化多端,一波三折,奇 峰突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为什么很多人爱看悬念故 事,即使在自己已知道最后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就 是这个道理。 文章要有波澜,就必须对题材进行全面的认识,在结构安排上要能有点起伏。有篇作文题为《一张生日贺卡》,题材 很简单:爸爸送给妈妈一张生日贺卡。如果平铺直叙,没有 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作者却叙述得曲折起伏。妈妈40岁生 日就要到了,以前爸爸为工作常常出差,一年中有半年在外 地,这一次他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在家里为妈妈举行一次 “隆重”的祝寿仪式;全家早就计划好生日那天去郊外游玩, 在饭店晚餐,买花和生日蛋糕;我和爸爸说好,除此以外,还要给妈妈一个特别的惊喜;但是临近那一天的时候,转载 于:www.zaIdian.cOM 爸突然接到了紧急出差通知,去很远的地方,等我和妈妈得知消息回到家时,爸爸已经离开家了;我失望极了,妈妈生 日那天,将又是冷冷清清的了;我有点看不起爸爸,言而无 信,我甚至觉得这个家没什么意思了;妈妈生日那天,我比 平时格外勤快,想以此让妈妈有点安慰;妈妈倒很平静,说 “早就没指望他在家”,“他在外面也很苦,你不该埋怨他”; 晚上,当我打开抽屉找生日蜡烛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张生 日贺卡,这是爸爸临行的时候留下送给妈妈,上面写的是“我 永远爱你”;妈妈看着贺卡,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如果平铺直叙,有些场面和细节就不会被写出来。也许有人认为,就这么一件事,很平常,只要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就 行了,细部可以忽略,过渡没有必要,“我”的心理活动在文 章中多余?按这种不动脑筋、“偷工减料”的主张,写作似乎 是一件不需要技巧的事。 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时,应当想到,可不可以变化一下叙述的顺序?能不能“卖个关子”?,可不可以“引而不发”?要不 要在什么地方宕开一笔,舒缓一下节奏??总之,竭力避免 平铺直叙,想方设法吸引读者.就一个题材多练习几次,试着 用两种以上的结构方法反复琢磨,以期“找到感觉”,不愁克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 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 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 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 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 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 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 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 拨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倒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对话交代了 他们所遭受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 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 为什么 没有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 全文显得曲折有致。再看一篇短文: 她一向聪明,可这回给难住了。几个外国人要给她拍照,并要她保持刚才的姿势:肩挑菜箩,弯腰拣地上的菜皮,烂 菜是自家的,挑来卖完了,拣回人家剩下的菜边菜叶喂猪,这有什么新鲜?不给照?咱们农家妇女不懂外国人的风俗 习惯,别得罪了人家。给照?咱们又不缺吃少穿,照了去, 岂不丢人现丑? 有了。她将身子一转,换了个角度,迅速作出了刚才的姿势。可那几个外国人一看,几乎同时耸动了肩膀,挤出了围 观的人群。 原来,她巧妙地利用了身后的标语牌——“公共场所,自觉注意卫生”。 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 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 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 花。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 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又如《红楼梦》中写 到贾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了,此事是吉是凶,黛玉放心不下, 便来看望宝玉。这时刚巧宝钗已在宝玉的院里了。黛玉扣门, 院里的晴雯以为来的是丫鬟,又因与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 火气,加上宝钗来访心中更是不快,于是有人敲门便不加理 10 会。黛玉再敲门,晴雯索性拒绝:“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 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黛玉被拒之门外,自然对宝玉产生 了误会。接着,她又在墙角边见到宝玉送宝钗出门,更是越 发气恼,越发悲戚。这样,直接牵制并引发出下文黛玉以残 花自况、荷锄葬花和桃花坡上宝黛二人见面和解的情节,同 时引起了读者的心理期待,蠡测宝黛的爱情纠葛和黛玉的命 运归宿。 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 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 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 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 林冲上街买刀欲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 风大雪紧,林冲才出门沽酒御寒,途中见到了山神庙;正是 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 而偷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 愤而杀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 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给读者带来无穷的艺术 魅力。 11 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 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 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 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到的别人的议论。原来, 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 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 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 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正面直接地写叫实写,侧面间接地写叫虚写。虚写为实写服务。文章要以实带虚,虚中见实,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又一 个波澜。如《藤野先生》主要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开头三小节作者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起。作者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学跳舞”的思想腐 朽、不学无术的丑恶现象。鲁迅对东京的失望,实际上是对 中国人的麻木而痛心,从侧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 与之为伍的爱国之情。又如《荷花淀》,实写水生嫂和水生 的对话,虚写水生他们报名参加“地区队”;实写荷花淀几个 青年妇女翻身跳下水的紧张场景,虚写参军的战士们紧张迎 12 敌的表现。这样,以实显虚,以虚映实;青年妇女的战斗生 活得到生动描写,而青年男子的战斗作用也由此表现得富于 情趣。 “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力避平板、单调。在记叙时,时而顺序,指明事件发展方 向;时而插叙,交代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关系,使文 章有进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转,变幻多姿,活泼有致。 如课文《第二次考试》,首节倒叙,概述苏教授在招生考试 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陈伊领初试时十分优异,复试时却使 人大失所望。接下来五节文字补叙这件奇怪的事情。而第13 节作者运用插叙,叙述苏教授从陈壹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 姐姐由于抢险救灾、整夜不眠而影响了嗓子的真相。这里的 插叙与前面的倒叙、补叙结合起来,在结构上形成摇曳多姿 的势态。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如《荷花淀》,前面部分写水 乡、风景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这是弛。接 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战,使浓烈的战 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开头写春节过后北京王府京大街的特种药品商店的热闹景 13 象,这是弛;接着写突然传来平陆县委的求援电话,这是张; 再接下去补叙事情的发生,这又是弛。一张一弛,文章就有 波澜了。 清人唐彪在《作文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 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 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 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 章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 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个院子的人事沧 桑、古迹遗存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起来会以为这 是回忆往昔居室的文章。但是,就在作者尽情勾画出院子的 黑暗、生活的孤寂之后,笔锋一转,文章中闪现出“一股似 浓似淡的香气”,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 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这马缨花的 “影”与“光”的对比中,“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 章完成了对马缨花进行了全面地描绘和赞美。原来,前面部 分正是写出马缨花的“影”。如果不表现“影”的广阔社会背 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影中的马缨花值 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 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积蓄到一定程度,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 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儿 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 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 篇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要拿金牌,妈妈气急 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 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 课本。多么尖锐的现实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 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 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 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 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 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则是开闸放水。 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 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 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 ——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 15 波澜起伏。 记叙文在”尺水”中“兴波”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而且一篇文章中往往也不止用到一种方法。但是我们既要避免平 铺直叙,又不能故弄玄虚,否则,过犹不及,甚至会弄巧成 爷爷去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期待,带着我的忏悔,走进了自己耕耘了一辈子的黑土地。 窗外,下着淫雨。风直灌 进我的脖子,我一哆嗦,蓦地一抬头,看见屋檐下的燕巢在 冷风中微微摇动。 唉!怎么能忘呢?小时候,我常常偎依在爷爷身旁,听爷爷讲“九死而不悔”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然而,给我印象 最深的,则是“燕子归来寻旧垒”这句诗了。每当讲到这里, 爷爷总是深情地对我说:“孩子,这就是我们祖国啊!人,不 16 能忘了本土啊!” 屋内,悲悲切切,我木然地望着门外的小河,蒙蒙细雨飘落在河面上。 ?水乡的夜,是那么美,黑黝黝的山峰像屏障,萤火虫一闪一闪,满月在河面上撒下了一把银波。 第二天,我刚起床,爷爷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鲫鱼汤走进来,“喝了吧!” 在爷爷身边,我度过了五年的小学生活,该上初中了。一天,爸爸从城里来了,要接我回去读书。我急哭了,我怎么 舍得离开这曾给我无穷乐趣的故土? “孩子,在城里能学到更多东西,若真想爷爷,放假时回来看看,不也挺好么?” 就这样,在一个清晨,我告别了老 屋,告别了爷爷,告别了蜻蜓、蚂蚱。 17 “上学堂要认真,莫惦记着爷爷。”我倏地发现,爷爷眼里也含着眼泪。走了很远,还依稀看见爷爷站在门口。 时间,像飞梭,编织着日月星华。我离开老屋已整整三年了,带着久别后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回到了爷爷身边。 可是,当我风尘仆仆踏上这片黑土地时,却失望了,满腔的喜悦顿时被莫名的压抑代替了。在我的记忆里,故土的一 切都是那么有吸引力。现在,却觉得那么狭小。村庄的南北 两端相隔不过两百米,几个小孩在跑着玩风筝,脚下扬起一 阵尘土。 蜻蜓、蚂蚱我已失去了兴趣,小河已没有往日的光彩,老屋,长出了枯草,爷爷——老了。 我第一次怀念城里的一切,柏油马路,高大的楼房,以及永远被妈妈拖得干干净净的棕色地板。 “渴了吧?喝一口井水吧!甜着哩。爷爷从水桶里舀了一杯井水,递给我。 “谁爱喝啦?土腥味!”18 人们的悲哭声,把我从回忆中惊醒,后院,有一口井,我叹了口气,走过去,按住摇把,向下压了几下,没有水涌上 来,而我的手却沾满了灰尘,好久没人使用这口井了。几经 周折,我终于望见了井水从井口涌出,舀出一杯,清明透亮 的,杯中似乎又出现了爷爷吃惊的样子。心一酸,仰起脖子, 一口气喝下,是那么清甜。唉,三年的城市生活,改变了我 对这片黑土的眷恋之情。 那天,我刚进门,爷爷就怒气冲冲地问我:“这本书是哪儿买来的?”我一愣。 “《霹雳舞入门》,是你看的么?”不等我回答,爷爷又说了第二句。 几天别扭的生活,已使我觉得不适,今天忽然被爷爷说一顿,我不禁反问了一句:“凭什么不能看?娱乐有什么不可 19 争论的结果,那本书锁进了爷爷的柜子,我也负气离开了故土。 现在想起来,太后悔了。要是我登上火车一刹那间看看黑土地,一定会回到爷爷身旁;要是我好好的,设身处地为爷 爷想一想,我也许不会离开爷爷。 “人,不能忘了本土啊!”爷爷的话,在我耳边响起,犹如一声霹雳,把我震醒了。 在爷爷遗像面前,我陷入了沉沉的 反思中。相片上的爷爷那么削瘦,但精神矍铄,我仿佛听见 爷爷正在对我说:“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最重要的莫过于热 爱国土了!” “姐,这是爷爷给你的。”堂弟递过一个包。我颤抖着揭开外面包着的报纸,里面是《霹雳舞入门》这本书。扉页上, 有爷爷用毛笔写的一句诗:“燕子归来寻旧垒。” 点评:情动于中而言溢于外。显然,习作者面对爷爷的永远离去有说不尽的遗憾,有无 写出情节的波澜20 下班刚进家门,妻就一脸的怒气,对我说,你行啊,还背着我玩浪漫,搞了一个叫燕的唐山女人!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妻笑笑:说:“你还真会表扬我,我哪有那个胆量,和你恋爱时,还是你先动手的呢!” 妻却一本正经:“别和我装糊涂,什么胆不胆量的,色胆可以包天!” 也许是情缘所致,你我在孤独难耐的旅途中相识,是你排除了我的寂寞,给了我无限的令我难忘的温馨,如果你要和 我保持联系,请按下面的地址通信: 河北省唐山市南开区四马路二号楼1单元201 妻说:“从垃圾箱里拣来的我就不问你了。最关键的问题是,这张纸条是在你的书里发现的。” “台湾李某写的那本《外遇》!”21 “是啊,这怎么会呢?在我最真诚可爱的丈夫身上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但是这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你 又如何跟我解释?” 妻听后笑了,笑的表情挺冷酷,说:“你是什么我不追究,但我要追出那个叫燕的女人。” 妻又说:“明天我就去唐山,按纸条上的地址,找那个叫做燕的女人。” 第二天我去上班。中午下班时,见写字台上留有妻的一张纸条,告诉我她去唐山找那个叫做燕的女人。 看后,我又急又气。女人啊,女人!转念又一想,妻此行也许是一件好事,她到了唐山后真的能找到那个叫做燕的女 人,妻对我的怀疑不就云消雾散了么? 然而,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妻走后的第二天清晨,广播里的一条竟使我听后险些昏倒:“今日凌晨3 点40 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据我国地震台测定,这次地震为 7.8 级,如同 400 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 16 22 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烈爆炸.” 听完这条,我周身上下直 冒冷汗.我意识到我美丽的妻子有可能遇难.因为按照路途的 旅程算,我起是发生地震的这天夜里到达唐山的. 当我带着伤感的心情,去单位告假准备奔赴唐山时,我见到我的同事小张那双红红的眼睛好象哭过. 小张点头后说:“我深爱的一个女人,她居住的那座城市发生了地震。” 我一切的一切都明白了,我狠劲狠劲地揪住小张的前衣襟,吼道:“你奶奶的孙子小张,还我妻子!” 妻子真的没有回来。经过官方的确切消息,我妻子是这次地震死亡人数242769 的遇难者之一。 你在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文章一开头就给了我们一个疑问, 23 究竟这个燕是谁?这张纸条是怎么来的?究竟丈夫是不是真的有外遇。——这种让我们一开始就有疑惑,迫不及待 地想知道结果,情不自禁地想接着往下读的技巧,叫做“设 置悬念”。除了这个悬念, 再接着往下读,我们还会有一个 疑问,那就是去了唐山的妻子有没有死,这是第二个悬念。 、妻子去唐山核对丈夫的谎话,刚好就遇见了唐山大地震,这是一种“巧合”,小张的纸条刚好放到了丈夫的书里, 让妻子发现了,这也是一种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这就 是小说中常常用到的手法。 到文章的最后我们明白了,原来燕是小张的爱人,妻子故事的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这就是“营造误会”。 到了“我信你”文章中丈夫和妻子的争吵表面上好象停止了,处于安静的平稳的状态,谁知道妻子却一赌气去了唐 山。这就使情节发生了突然性的转变。像这种让情节发生突 然性的变化的技巧,我们可以称之为“情节突变”。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作者让看到深爱丈夫的妻子死去,事情突然转变,结局出人意料,这是情节的突变。这样 处理,当然,让情节更有波澜了。大家想想,除此之外有没 有更深的用意? ——增加了悲剧效果,让我们明白到,如果夫妻之间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沟通。其实作者的种种技巧的运用,归根结 底,都是为了揭示这个主旨而服务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24 兴波澜,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不是为了兴波澜而兴波 有制造悬念,(在文章开头就给读者设置疑问,再进行层层铺叙,最后才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答案),营造误会(以一 个误会作为行文的线索,让人物的理解出现,最终写出一个 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莫泊桑的项链就是运用了这些手法), 制造巧合(“无巧不成书”,通过偶然来反映必然),还有让 事情的发展和结局发生突然的转变,或者喜事变成悲事,或 者是人物从顺境突然变成逆境,打破原来的局面,完全出乎 人们的意料,这叫做情节突变。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 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 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 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25 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 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 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 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 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 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 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 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 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 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 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 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 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 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 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 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 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 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 26 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 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 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