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27课 项脊轩志

2020-10-13 04:15:01
相关推荐

第六单元第27 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修葺/提纲挈领拮据/佶屈聱牙 翘楚/翘首以待 B.悭吝/草菅人命 喘息/不揣冒昧 蹊跷/另辟蹊径 C.糟糠/沆瀣一气 沮丧/含英咀华 纰缪/未雨绸缪 D.熨帖/钟灵毓秀 瑕疵/睚眦必报 伺候/伺机而动 答案B 解析A.q/qi,ji/j,qio。B.qin/jin,chuǎn/chuǎi,q/x。C.kng/hng,jǔ,mi/mu。D.y,c/z, 枇杷亭亭如盖 B.门扉 斑驳 喜不自胜 逡巡珊珊来迟 D.篱笆 归宁 答案B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B.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表示初成年,15 扃牖:关闭窗户。答案B 解析往往:到处。 4.下列各句中的“得”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中“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未得与项羽相见D.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答案C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得”都是“能够”之意。A项,得到。B项,必须,应该。D 项,得到。 5.下列画线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C.中原北望气如山D.借书满架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答案C 解析“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哺育;其余均为名词做状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C.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D.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答案D 解析先:以前;对已去世的人的尊称。为:介词,对;动词,是。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有较大成就,时人对他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B.“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一般选 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C.“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初一”称“朔”,阴历每月的最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用作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答案D 解析“先”是对已故的人的称呼。 9.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讲”之后,广大干部的思想觉悟大幅度提高,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指日可待。B.他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望着丰收在即的庄稼,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C.姑娘们亭亭玉立,引来了无数羡慕的目光。 D.锣鼓一响,灯光变暗,剧场里万籁俱寂,剧幕拉开,演出开始了。 答案D 解析“万籁俱寂”与前面的内容相矛盾。 1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 答案A11.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桂影书香,虽平常但也平静,平静中自有珊珊可爱之处。 答案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凡人琐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悲中自有浓浓思念之情。 解析注意分析例句的格式及所写的内容与文章的关系。比如“平静”“可爱”等词语体现出项脊轩的特点等。 12.某班为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将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串联词。要 求关涉以下作品的内容,衔接连贯自然,有文采,100 字左右。 串词《琵琶行》结束,《项脊轩志》即将开始: 答案就是这样一种声音,缓缓流过每一个人的心田。它流过了沧桑,流过了风雨,流出了深切的哀伤, 也流出了无奈的渴望。也总有一样事物,如清澈的音乐声,能触摸到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归有光的项脊 轩就是他一生深情的寄托。下面请同学为大家朗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 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待 效:收效D.令人长号不自禁 号:号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号:哭号。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鸡栖于厅 C.然余居于此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 项,介词,和。其他三项都是介词,在。 3.下列各项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尝居于此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答案C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对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是极可贵的,然而归有光却 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聊以填补这片空缺的感情。 C.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十分疼爱,去轩中看望孙子,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现一 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而这希望便落在了作者身上。 D.“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写“悲”时,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件融为一体,营 造出一种伤感的情调。如写祖母一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写出了作者对祖母刻骨铭心的 哀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答案(1)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怎么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像个女孩子一样呀? (2)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 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呼召友朋, 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也?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 贵而相攘;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人之生子,方其少时,兄弟 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 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 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 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率:大抵B.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易:替换D.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指通“旨”,意思。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B.归氏家族中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以致归氏的祖先几乎无人奉祀了。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优劣,内心 常感到忧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错,原文说的是“问先世故事”,“先”在古代 指去世的长辈,可见归有光询问的是去世的长辈的旧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2)人之生子,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答案(1)对贫穷的人却不知道救济,对愚笨的人却不知道教育;死了人不相互悼念,有了喜事不相互 庆贺。 (2)人生下子女,在他们小的时候,兄弟在母亲怀中呱呱而泣,吃饱了互相嬉戏,不知有你我之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关键词“恤”“顽钝”“吊”。(2)关键词“方”“嬉”。 4.请用几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归氏家道衰落的原因。 答案久未分家,人多心异,不求上进,不知礼义。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的时候,拜见家族中年老者,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辈的旧事。大概因为自己幼年失去母 亲,平常不能自行宽解,对于死去的人担心不能知晓情况,对于活着的人又担心不能侍奉他们,实在是受 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 归氏一族从我出生以后,家族日益衰落。因为长久没有分家,人口多而人心不齐。我的祖父、伯叔父 以外,贪婪卑鄙奸诈暴戾的人,往往夹杂在他们中间。大抵百人聚居在一起,没有一人知道求学;大抵十 个人求学,没有一人懂得礼义。对贫穷的人却不知道救济,对愚笨的人却不知道教育;死了人不相互悼念, 有了喜事不相互庆贺;进了家门就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了门就欺骗自己的父亲兄弟:不明事理、污浊 不堪,几乎要归于禽兽之类。平时呼朋唤友,有时耗费千钱,但年节时祭祀祖先,总是花费很少。有的竟 然因为告请宾客的缘故,而更改祭祀的日期;拿出厨房中吃剩的食物,来替换祭祖的新鲜食物。归氏的祖 先几乎无人祭祀了。 我环顾家中庐舍,阅读归氏旧的书籍,感慨叹息流泪说:哎!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代吗?为什么到 了这种地步呢?父母兄弟,是我的亲人;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是兄弟间的情分:不可以不想想。想 到了那么即使饥寒时也一同寻求快乐,想不到那么即使富贵了也互相排斥;想到了那么即使万代也能同处 一室,想不到那么即使一母所生也会像胡、越一样互相隔绝:想与不想的差别罢了。人生下子女,在他们 小的时候,兄弟在母亲怀中呱呱而泣,吃饱了互相嬉戏,不知有你我之分。年长了有了家室,那么他们的 感情就不同了。等到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兄弟之间互相对待,就如叔伯兄弟之间一样互相对待了。 到了这时,只害怕不能早点离开对方,谁还会想到聚在一起的困难,这就是天下之势一天天地趋向于分离 的原因。 我经常侍奉家父,年节时跟随伯叔兄弟向长辈举杯敬酒,看见祖父须发皆白。我私下常想,我的伯叔 兄弟,他们都始于一个祖父。现在却经常意见不合,未尝不让我十分伤心。我学习圣人之道,懂得了《六 经》的主要意思。虽然生活穷困、保持节俭,未能成就功名,但私下里观察天下的安定与动乱,百姓的优 劣,内心常常感到担忧。百姓对待他们的骨肉,一举一动都挂在心中,将求用以使家族和睦团结的方法, 应该从家谱开始。所以我想写《归氏之谱》,不只是写个家谱,而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目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于人。意之所至,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然亦用是不谐于世。君年二十余,举进士,居郎署。不十年,为两司。是时两司官,惟君最少。君又施施然不肯承迎人。人有倾之 者,竟以是罢去。 会予亦来安亭江上,所居隔一水,时与君会。君不喜饮酒,然会即谈论竟日,或至夜分不去。即至他 所,亦然。其与人无畛域 ,欢然而情意常有余,如此也。君好山水,为郎时,奉使荆湖,日登黄鹤楼,赋诗饮酒。其在东藩,谒孔林,登岱宗,观沧海日出之处。及归,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人或访君, 君常不在家。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一旦见绌,意亦不自释,回首当时事,今十余年矣。处静以观动,居逸以窥劳,而后知今之为得也。天下之人,孰不自谓为才, 故用之而不知止。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汉党锢,唐白马之祸,骈首就戮者,何可胜数也?二十四 友、八司马、十六子之徒,夫孰非一世之才也?李斯用秦,机、云 入洛,一时呼吸风雷,华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艳。事移时易,求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听华亭之鹤唳,岂可得哉?则庄生所谓不才终其天年,信 达生之至论,而吾之所托焉者也。” 予闻而叹息,以为知道之言。虽然,才与不才岂有常也?世所用楩梓豫章也,则楩梓豫章才,而栎不 才矣。世所用栎也,则栎才,而楩梓豫章不才矣。君固清庙明堂之所取,而匠石之所睥睨也,而为栎社 原文有删改注畛域:指两物之间的界限。凌躐:超越。机、云:陆机、陆云。栎社:象征神社的栎树。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谒:拜谒C.是以至于穷 穷:贫困 D.才与不才岂有常也 常:固定的标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C 项,穷:走投无路。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余峰先生“为人坦夷,任性自适”的一组是( 人或不谓为然,君亦不以屑意以故人无贵贱,皆乐与之处 君又施施然不肯承迎人 则慕陶岘之为人,扁舟五湖间 人或访君,君常不在家 夫惟不知其止,是以至于穷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为间接表现,说的是“天下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峰先生为人任性,只顾自己舒适,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奉承巴结别人,因此不合于世,最终被别人排挤,罢官而去。 B.余峰先生认为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时气势盛极一时,受人艳羡却不知适可而止,等时事起了变化, 再想过平凡的生活却再也做不到了。 C.余峰先生为他的房子取名“栎全轩”是受到庄子所说的无才可以寿终正寝的影响,甘心做一棵栎树, 以求享尽天年。 D.作者认为有才和没有才没有固定的标准,假如世上用的是楩梓豫章,那么楩梓豫章便是才,而栎木 便不是才了;假如世上用的是栎木,那么栎木便是才,而楩梓豫章便不是才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 项,“为人任性,只顾自己舒适,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理解有误,由原文可知,余峰先生做人胸怀宽广,放纵自己的本性使自己畅快。 4.翻译与断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用“/”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答案(1)处在恬静、安逸的环境中来审视昔日那种奔波、劳碌的生活,然后才知道现在这种 生活才是真正拥有了生命。 那么庄子所说的没有才能的人可以寿终正寝,确实是通达生命的至理妙论,而这是我所要凭借的啊。 先生本来是宗庙朝堂所取用,并且工匠所窥伺的大材,然而他却甘心做一棵象征神社的栎树,先生大 概有可用来使自己幸存的方法吧! (2)去岁如越/泛西湖/过钱塘江/登子陵钓台/游齐云岩/将陟黄山/历九华/兴尽而返 参考译文 余峰先生归隐居住在安亭江上,在他的住房的北面,建造了三间房子,匾额上题名为“栎全轩”。先生做 人胸怀宽广,放纵自己的本性使自己畅快,不对别人做周密防范。他的心意表达出来,有的人有时不认为 先生是正确的,先生也毫不在意。所以旧友无论地位高低,都喜欢同他相处。但是余峰先生也正因为这 与世俗不合。先生二十多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任郎官。不到十年,先生先后担任了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 按察使司的长官。那时这两个司的长官中,只有先生最年轻。先生又怡然自乐,不肯奉承巴结别人。后来 有人排挤他,他最终为此罢官离去。 恰逢我也来到安亭江上,住的地方和先生只隔着一条河,因此,我时常和先生见面。先生不喜欢饮酒, 但是我们每次见面便谈论一整天,有时直到半夜还不离去。就是到了别的地方,也是如此。他跟人交往没 有界限,总是像这样高高兴兴、情真意切。先生喜欢山水,担任郎官时,奉旨出使荆湖,天天登上黄鹤楼, 作诗饮酒。他在山东布政使司的时候,拜谒孔子的墓地,攀登泰山,观看沧海日出的地方。等到罢官回家, 便景仰陶岘的为人,驾小船泛游于五湖之间。有人拜访先生,先生时常不在家中。去年他到了越地,在西 湖划了船,经过了钱塘江,登上了子陵钓台,游历了齐云岩,打算登黄山,游历九华山,尽兴后而归。 一天,他邀请我坐在栎全轩中,慷慨激烈地谈论社会上的事情。他自己说:“年轻时入朝为官,凭借 任官的品级对待和自己同时的那些人,多有超越自己的本分。一旦被罢免,心情也不痛快,回忆起当时的 事情,到现在十多年了。处在恬静、安逸的环境中来审视昔日那种奔波、劳碌的生活,然后才知道现 在这种生活才是真正拥有了生命。天下的人,谁不自己称自己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使用它却不知适可而止。 正因为不知适可而止,所以才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汉代的党锢之祸,唐代的白马之祸,一同被杀害的, 怎么能数得清呢?二十四友、八司马、十六子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一世奇才呢?李斯被秦国任用,陆机、 陆云进入洛阳,一时呼吸如风雷,光华如日月,天下的人都奔跑着去敬慕艳羡他们。时事起了变化,他 们再要求牵着黄狗走出上蔡东门,再要求听华亭的鹤鸣,难道可以做到吗?那么庄子所说的没有才能的 人可以寿终正寝,确实是通达生命的至理妙论,而这是我所要凭借的啊。” 我听了这段话就叹息,认为这是理解人生道理的言论。尽管如此,有才和没有才,哪有什么固定的标 准呢?假如世上用的是楩梓豫章,那么楩梓豫章便是才,而栎木便不是才了。假如世上用的是栎木, 那么栎木便是才,而楩梓豫章便不是才了。先生本来是宗庙朝堂所取用,并且工匠所窥伺的大材,然而他 却甘心做一棵象征神社的栎树,先生大概有可用来使自己幸存的方法吧!这也是可以令人感叹的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ChatGPT写作文 快开学了作文600字 安徽2010高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作文大全 三年级作文我真了不起 写小猫的作文450字 关于学习的作文600字 写书信的作文400字 岁月留痕作文800字 山西今年高考作文 申论是写作文吗 北京今年高考作文 游记作文500字五年级 七峰山一日游作文 我喜欢的小狗作文300字 什么是最美的行囊作文 考试之后作文300字 童年傻事作文300字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500字 活在当下作文600字 有关春节的作文300字 今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 浙江省语文作文题目 树这并不是胜利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记忆犹新的一件事作文 我的老师英语作文50字 美丽的风景作文450字 关于美食的作文800字 以争论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