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专题十八 写作 第九讲 精当描写记叙类名师课件

2020-10-18 18:45:01
相关推荐

[讲前引语]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写记叙文的历史就是一个成功叙事、深 刻议论、蜕化描写的过程。尤其到了高三,学生再写记叙文,叙事几乎成了唯一 的表达方式,偶尔插点议论,而那种出现在初中甚至高一作文里生动细致的描写 更难觅踪影了。描写意识的缺乏,描写文笔的缺失,让其记叙文显得干瘪无味、 面目可憎。而高考考场上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擅长描写。 考场上写记叙文,要想获得高分,就要学会在记叙文中加入精当的描写,让记叙 文的血肉丰满起来。 I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III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I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 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 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佳作我是“不成器”的孩子据说,我出生后不久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抓周”仪式上,我的选择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七 大姑八大姨们的眼睛都瞪成了乒乓球。夸张了的神态描写。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 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却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 精致的痰盂。“我”的动作描写,精当 传神。“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语言描写,扣住题目。有人都叹息。 爸妈认为这一次“抓周”无效,再次发令后,我 把手伸向了公章。爸妈终于高兴了,爷爷、奶奶、姑姑,也终于高 兴了起来。“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的!”这话被他们说了十 来年。三年级时,我的兴趣不知怎么地转向了泥塑,用 自己可支配的压岁钱买来各种颜色的泥巴,放学后第 一件事就是“玩”泥巴。爸妈扔了几次泥巴后,终于 无可奈何地“任我行”了。“这孩子,真不成器!”再写语言。 语言描写,遥相呼应。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所有人都叹息。其实呢,我的成绩还不错,年级中上等。只是跟他们的期望值差得有点远,他们都指望着我“做官”呢。可我呢,连个小组长都不是。初三了,成绩进入年级前十。有一天突然走火入魔,要搞什么家庭化学小实验,置备了很多瓶瓶罐罐,冲破爸妈的围追堵截,竟然坚持了小半年。那些日子,爸妈常常无缘由地叹息,有时我则无厘头地接茬儿:“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啊!”有神态,有语言。语言由“我”说出,有点喜剧效果。 还好,中考发挥超常,进了市重点。只是我实在 不能像学长学姐们一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今天对上合 组织感兴趣,明天又关注博鳌亚洲论坛,转天又研究 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前两天又被崔永元怒怼冯小刚的 事转移了注意力,撇下成堆的练习题。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高分贝的大合唱,居然不能对我产生丝 毫影响。“这孩子,将来成不了大器!” 恨铁不成钢。我懂,他们还是承认我是能“成器” 的,只是成不了“大器”而已。 突然想起了当年我抓到的那枚公章。 其实是仿真玩具,假的。重复中有不同。 “我”的心理描写,点题。细节描写,神来之笔。 亮点点评 阅卷组: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小说。选取“我”成长中的几个片段, 写长辈们对“我”“成器”的期望,以及因“我”“不成器”而产生的多次失望。 作者对生活中狭隘的、不正常的成才观做了形象的否定,立意新颖、深刻。文笔洗 练,叙述简洁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体现出较高的语言修养。细节抓得准,尤其是 “难以成器”“成不了大器”等“叹息”声的反复出现,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物内 心的失望。“我”的“无厘头”接茬儿,有强烈的喜剧效果。结尾指出公章是“仿 真玩具,假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编者:诚如阅卷组所评,在洗练、简洁的叙述中加入精当的描写,是这篇小说 记叙文的魅力所在。最出色的描写,当属人物语言的反复描摹,伴以神态描写, 还有结尾当如撞钟的细节描写。 II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见长,记述事情的发展梗概,是骨架,描写是血肉,要使 记叙文生动、丰满必须借助于描写,毛泽东说,“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上海 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我们都不想做“瘪三”,所 以,必须学会在记叙文中使用描写,因为它能使记叙文生动起来。 一、恰如其分地描写环境景物,渲染氛围,烘托人物 人物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与人物密不可分。恰当的环境景物描写,好处多 多。请看下例: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 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 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选自高考优秀作文《我家的“老顽童”》 其中对微黄暖阳的描写可谓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温暖的色调给人以力量,垂 暮之年却不服老的爷爷周身散发着生机与活力,他学英语的热情令人感受到一股奋 进的暖意,这里的环境描写折射出爷爷性格中乐观进取的一面,“老顽童”充满朝 气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可见,在高考记叙文的写作中恰当地加入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能把读者自然而 然地带入特定的叙事情境中,为你的文章增光添彩,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二、细腻描写人物,使人物形神毕现 1.绘其形状其貌 1见其人即绘其形 我们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个人的外貌。因此人物出场时就要用简洁的语言勾 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容貌、体态、穿着等,尤其要描画出人物的神韵,给人以直 观的印象。 高考要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更要在人物出场时描画出人物 的神韵,给人以直观的印象。高考满分作文《小巷面条香》,开头就用简括的笔法为我 们呈现了小巷面店的主人——一位阅历丰富、透着智慧的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 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缥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 到了人世的沧桑。”“精瘦”写出了老人的勤劳,“悠闲地抽烟”“深邃的眼”显露着 老人阅尽沧桑的从容与智慧。这样的描写简洁鲜明,无疑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关键处状其貌 当然,并不是人物一出场就一定要先描写外貌,随着情节的发展,为表达主旨 与情感的需要恰如其分地加入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旨大有裨 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人难以忘怀,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具体描画父亲的背 影,而是在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情节中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描绘了父亲的背 影,此处有了前文情感的铺垫,父亲爱儿子的深厚的情感被推向了高潮,作者注视 着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的背影 时,内心的情感瞬间决堤,喷涌而出。此时对背影的细致描画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深 深地定格在作者的心中,也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眼中。因此在情感表达的高潮处恰 如其分地加入外貌描写,自然会收到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2.绘其声传其神 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透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能展现人物的年龄、 身份、地位、文化程度等特征,还能展示人物的心灵世界,传达人物的神韵,正所 谓“言由心生”。如何让人物的语言出彩、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人物的神韵呢?要做 到以下几点: 1人物的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等 《红楼梦》中凤姐的出场可谓别具一格,全凭那先声夺人的语言。一声“我来 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四座皆惊,众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放诞无礼的话, 也只有凤姐才能说得出,只因她在贾府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深受贾母的宠爱 与信任,威权显赫。难怪其话语中透着一股子张狂。可见,切合人物身份、地位、 文化修养等的语言描写能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与突出。 2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心理,富有个性化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 ‘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 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在同一情境下,老实人的话 语中流露出的是自卑的心理,而暴躁的人一句粗鲁的咒骂则生动地体现了他的粗暴 与性急。截然不同的话语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与性格。可见,描写人物的 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心理,能体现其个性。正所谓,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好的 语言描写能让我们从中读出人物鲜活的个性。 3语言描写要兼顾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 倘若只注重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兼顾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就会显得 单调乏味、干瘪生硬。因此,在描写人物语言时,要适当地加入神态、动作等描写, 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盈。如前面“考场佳作”中的例文在反复写人物语言“难成 器”时总伴随着“叹息”的神态描写。 3.抓细节显主旨 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传神的细节往往最富有表现力, 也最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往往体现在对其动作、神态的精雕细描 上,它能让人物形象变得生动可触。细节描写就是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人物的神态、 动作,借此传达出人物的心理与神韵。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①数学老师的发型是三七分,讲课时总会习惯性地甩一下头发,动作十分潇洒。 ②数学老师留着一头帅气的三七分,当他演算出一道复杂的难题时,就会有一 个习惯性的动作——将头用力向右一甩,那些松散地垂落在额头的头发就会顺从地 向后靠,随后他又用沾满粉笔灰的手背轻轻一拨,此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 分外明亮,透着自信与满足。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异常潇洒。 这两段文字描写的都是数学老师的动作、神态,第①段文字只是写了数学老师 有甩头这一习惯性动作,而第②段文字却将这一动作进行慢镜头式的展示,加入了 很多修饰语,对眼神的刻画更是将数学老师推演出难题时内心的满足感尽显笔端,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两段文字写法不同,效果迥异。 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于细微处展现文章的精神所在,因此在记叙文写作中精选细 节,生动地再现其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事项 1.所有人物的言行都在一个时空“场”中。既要注意这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又 要注意这个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要在大环境中准确定位人物情态,把握人物性格。 人物要与生活同步,与时代合拍。 2.要抓人物自身的特点写,从同类人物中寻求差异,写出特定人物的特殊性。不 能想当然地使唤人物,要对笔下人物有一定的理解,站在人物的立场、处境来想问题、 做事情。要“贴着人物写”,尤其是塑造“圆形人物”相对于类型化“扁平人物”, 随着情节的发展,性格呈现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3.在确实需要的时候,抓住人物在事件节骨眼上的表现进行描写。要追求少而有 神韵。 III 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相信吗?也许我们忘记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戏,也许我们失去了对下雨的惊喜,也许,我们失去惊喜的不只是下雨…… 读完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段材料充满诗意,却表达了一种来自于生活的深刻的哲思。“你相信 吗”“也许”以探问悬揣的口吻,启发读者对习焉不察的生活和渐被尘蔽的心灵,进 行反思和拂拭。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单抓“第一次”“和雨的嬉戏”“失去”“惊喜”中的某个词 语联想想象构思立意。对材料中“失去惊喜”这一核心词的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是立意和行文 的关键。“失去惊喜”,就是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新鲜感受、热情领略和强烈喜悦。材 料针砭时弊的情感导向十分明显,矛头指向功利化、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心灵的粗糙 和生活的倦怠。行文时要抓住“失去惊喜”这一核心词。考生应就失去对美好世界领略感悟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进行观照和反思, 并表达积极思想和美好愿景:淡化物质追求,提高精神境界,丰富生活情趣,欣赏生 活美好,投身伟大创造,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个个惊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批语怎么写 打屁股的作文1000字 包饺子作文350字 偶遇作文开头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简单也美丽作文 初中游记作文600字范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我喜欢雨作文 厚积而薄发的作文素材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作文 河南风景作文 关于网络诈骗的作文 2018河南高考作文 关于花开花落的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文 三年级作文海鸥 pte作文 作文开国大典 特殊的一天英语作文 芷江风雨桥作文 写泥鳅的作文 青年的使命作文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120字 向什么学习作文600 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开头 遥控汽车的作文 如何做蛋炒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