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长三角如何做好一体化“大文章”

2020-11-23 13:4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

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再度成为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棋局”中落下的重要一子。沪、苏、浙、皖该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做好一体化“大文章”,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长三角一体化可以说按下了“快进键”,35.8万平方公里的热土迎来了国家政策的高度聚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比较优势明显

“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加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国家级发展布局带来了发展新使命。”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何建华看来,三大城市群各具特色和使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三地作为一个整体,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是比肩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则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性和示范作用,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何建华说,“其中,最有潜力的当属长三角城市群。”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有公认的五大城市群,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在专家看来,与全球其它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同样具备比较优势。

“长三角主要有三方面优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处处长周效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体制优势。此次新冠疫情已经说明,中国的体制是优越的。长三角城市群的体制优势是世界其它城市群所没有的。二是市场优势。中国有14亿人口,产业比较齐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内需增长空间大。三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长三角地区人文生态环境非常好,同时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

何建华认为,与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较,长三角城市群是一个新生快速发展的城市群,在基础设施、产业整合、科创能级、人才集聚、市场容量、美好生活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只要落实好一体化发展战略,长三角城市群一定能跻身世界城市群第一方阵。”何建华说。

“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深厚、人口密度高、制造业发达、商业氛围浓郁、路网密布交通发达、气候环境宜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发展世界级城市群基础最好的两个区域。”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在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区域协同、开放程度等方面还有一定追赶潜力。上海将通过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并不断辐射和带动苏浙皖区域联动,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

错位发展直面机遇与挑战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机遇有目共睹,挑战也逐渐显现。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主要面临四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何建华认为,“首先,城市群的一体化与同城化建设,即如何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协同合作共赢、公共服务资源互利共享等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协同发展。”

“其次,产业化整合重组与转型升级。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度高、制造业能力强的区域之一。如何顺应国际产业化集聚发展趋势,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重组整合与转型升级,亦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何建华进一步指出,“第三,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如何发展新兴‘硬核’产业,并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也是一大考验。最后,新冠疫情形势目前依然严峻,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来说,也需要直面挑战,有效破题,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拓展内需市场,促进企业转型。”

在应习文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四方面机遇,但也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就机遇而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省市纷纷出台行动方案,有利于各方加快协同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态逐步走向成熟,为科技加持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空间;长三角‘新基建’潜力大、基础好,将成为下一轮的重要增长点;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改革举措,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政策红利。”应习文指出,但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发酵,给长三角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不确定性;从内部情况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面临着思维惯性、路径依赖和既有利益格局的限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展望未来,“整合资源”、“错位发展”已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在现有行政体制下进行制度创新,三省一市已经行动起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土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发展,要有‘一盘棋’的思维和举措,更要有国家战略的意识。”周效门表示,上海要继续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注重强化“四大功能”,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苏浙皖要各展其长,也要换位思考,尤其在产业发展方面,长三角地区必须下好“一盘棋”,不能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在当前国外疫情持续的情况下,长三角地区要经常交流产业发展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

何建华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整合集聚”、“转型升级”,即对原来区域内各城市碎片化发展模式进行整合,真正实现一体化、同城化发展,以更好地集聚各种优质资源,增强长三角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事实上,今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1 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加强在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衔接,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何建华指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龙头”和“核心城市”,做好“聚”、“散”、“通”三篇大文章,就能带领苏浙皖跨区域联动、错位发展。“‘聚’即强化上海作为‘核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主要体现在创新引领、服务汇聚、协同整合等方面;‘散’即中心城市功能向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更加有效地疏解;‘通’即加快都市圈内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何建华解释称。

金融 科创迸发更强动力

2020年,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同时,作为逾四成科创板申报及上市企业的来源地,长三角“科创基因”明显,产业基础雄厚、要素完备。金融与科创深度融合,无疑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引擎”。

应习文表示,长三角地区既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也是科创中心,科创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近年来正加速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服务科创企业的要求。例如,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就是金融通过资本市场服务科创的重要突破。同时,商业银行也在通过“投贷联动、股债结合、投融一体”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服务科创企业。

何建华认为,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在谋求科技创新突破,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要更好地推动金融与科创的深度融合,有四大关键点。”何建华进一步表示,“第一,应力促金融回归本源,即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可借科创之名讲故事、编神话牟利;第二,科创应切实开展基础性研究,提升策源,即0到1的原创能力;第三,应当提高科创人员的收入、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生活待遇;第四,充分发挥科创板的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制度建设,促进金融与科创共生发展。”

周效门介绍称,目前上海服务长三角主要有五条走廊,包括G60科创走廊、G50走廊、G2走廊、G15走廊、G40走廊。“未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围绕这五个走廊,将会有实质性进展。其中,G40走廊可能会发挥很大的辐射作用,该走廊的起点在浦东新区,是上海‘四大功能’和‘五个中心’的核心区,未来浦东形成的临港、康桥、张江、金桥、外高桥‘南北科创带’将具有很大能量。此外,G40通往苏中苏北地区,在‘高铁上的江苏’建成后,将会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周效门还指出,实现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将有利于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但是,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机构要实现一体化,需要政策一体化和监管一体化。如果三省一市仍各自为政,金融一体化就很难有所突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理想600字作文 劳动的作文300字 关于追梦的作文 七年级满分作文 乡土中国作文 钓鱼作文600字 广东卷作文 狗的特点 作文 关于初心的作文 写苏轼的作文 写人作文700字 把握当下 作文 邻居作文600字 写滑雪的作文 跳绳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素材 乡村风光作文 旅行的意义作文 五年级英语小作文 品味作文600字 全家福英语作文 青春的力量作文 破茧成蝶作文 仓鼠作文300字 云南旅游作文 同舟共济作文 赏梅作文 写绿萝的作文 写好朋友的作文 期待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