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活动指南」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佳县第三届红枣旅游文化节

2020-12-05 17:15:01
相关推荐

佳州党建

与您同行

日程安排

日程安排

县情简介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县情概况

佳县古称葭州,位于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总土地面积2029平方公里,辖1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324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

佳县是革命老区、颂歌《东方红》的故乡,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战斗生活了100天,为佳县县委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光辉题词。

佳县是中国红枣名县,北京《同仁堂志》有“葭州油枣入药可医百病”的记载,2014年泥河沟千年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全县红枣面积82万亩,有机红枣认证30万亩,正常年景红枣产量20万吨。

佳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2015年创建为陕西省十大旅游示范县,是榆林市首个省级旅游示范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中国北方著名道观白云观是国家4A级景区。

佳县是正在强劲崛起的新兴工业县,2018年榆佳工业园区升级为榆林市首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2家全球500强企业美国瑞科、中国电建集团项目建成投运,有色天瑞公司生产的粒状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和高纯硅烷气成功填补了国内三项技术空白,榆佳经开区供水工程也是榆林市首个成功的东线黄河引水工程。

发展概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建成“世界一流高端光伏产业基地、中国优质有机红枣产业基地、丝绸之路最具魅力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形成“百亿园区、百亿枣畜、百亿文化旅游”三大目标,全面实施“园区带动、枣畜富民、旅游突破、城乡统筹”四大战略,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县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榆佳园区快速发展,坚持“高端化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光伏材料、盐化工、LNG、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即将形成100亿元以上产值、千亿元产业规模,建成佳县科技创新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新的重要一极。2019年工业产值达4.99亿元,实现税收4800多万元。

红枣产业厚积薄发,坚持抓品牌、建基地、深转化、促营销,建成枣缘红等红枣规上加工企业12个,生产出红枣干制品、冰酒、红枣酵素、速冻枣片等16种产品,特别是紫晶枣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香港等海内外市场,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全县红枣产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6200多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0%。

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围绕打造毛主席转战线路为主的红色教育游、白云观为主的宗教文化游、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为主的红枣生态游、黄河水上乐园为主的秦晋峡谷风情游、中国美丽乡村赤牛坬为主的陕北民俗体验游五大板块,启动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赤牛坬、峪口、王家山、泥河沟等沿黄乡村旅游日益火热,“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

交通设施持续改善,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38亿元,榆佳高速、神佳高速、沿黄公路建成投运,全县形成三横七纵路网,农村道路通畅率达10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县三次产业比例为30.8:25.9:43.3。

2019年佳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县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连续5年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2020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18亿元,增长5.2%;规上工业总产值18.93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13.97亿元,增长78.6%;地方财政收入309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911元、5280元,增速为3.5%、4.9%。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三。

佳县脱贫攻坚创新工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锐意创新,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狠抓问题整改和扶贫政策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弱项,高质量完成了102村16396户43690人的脱贫退出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95%,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坚实一步。佳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8、2019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县区”。

一、深入开展基层党建“555”工程创建活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县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实施“555”党建工程的意见》,扎实开展基层党建“555”工程创建活动,建强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产业带头人、道德模范等“五支队伍”,创建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社会治理“五面红旗村”,实现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党建品牌创建、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保障等“五个突破”。

●每获得一面“红旗”,村支部书记报酬标准每月上调500元,其他村干部每人每月上调300元,上调数额可重复累计;

●获得“红旗村”荣誉称号的村,支部书记可参与年度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评选,优先推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

●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的,经组织考察可享受同级同类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形成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机制,充分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目前,已评选出“五面红旗村”25个,吸引了194名大学生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级后备干部,占行政村的60%,“一肩挑”行政村占比达100%;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86个,深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坚强,组织力显著提升。

二、建立三级书记包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捆绑机制,压紧压实了攻坚责任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实行县镇村三级书记包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捆绑机制,由县级领导担任团长、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团长、4名脱贫、农技和畜牧指导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团包抓乡镇,镇级领导担任队长的帮扶工作队包抓行政村,村级“四支队伍”成员任组长的帮扶工作组包抓贫困户,并分别与包抓乡镇、行政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责任捆绑,实行网格化管理,陪奖陪罚,确保任务到人、责任扛死。

三、大力发展扶贫农场(工厂),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强县产业上,全面实施“园区带动、枣畜富民、旅游突破、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大力发展以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优质有机红枣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以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县域综合实力,为脱贫攻坚奔小康奠定雄厚基础。

上高寨白家崖窑村2.4兆瓦联村光伏电站

●围绕建成世界一流高端光伏产业基地、形成百亿元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光伏材料、盐化工、LNG、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强县。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将榆佳经开区纳入增量配电网试点,打造低电价园区。加快陕西有色二期3万吨粒状硅、陕西秦源PVC卫生防护手套、佳县玉泉聚合氯化铝、广佳“区中园”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西安隆基绿能40GW单晶电池及组件、苏盐集团烧碱等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经开区“十四五”末形成百亿元产值、千亿元以上产业规模。

佳县东奥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

●围绕建成中国优质有机红枣产业基地、形成百亿元枣畜产业,加快高标准农田、生产道路、灌溉、防雹网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3+X”产业,建设100万亩红枣园、20万亩山地苹果园及酸枣园,发展200万头只红枣羊等畜禽产业、20万亩远志中药材、10万亩小杂粮、10万亩地膜高粱、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万户葭州民宿,实现户均1份光伏产业。实施红枣品牌战略,完成佳县红枣标准国家注册,深度开发红枣酵素、红枣中药材等保健产品,推进红枣全产业链发展。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围绕建成丝绸之路最具魅力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形成百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白云山国家5A级景区和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神泉堡革命纪念馆、赤牛坬民俗村、大美石窑国家4A级景区创建,抓好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峪口艺术小镇、黄河画廊(黄河百里水蚀浮雕)、黄河水上乐园(泥河沟至木头峪段水上漂流)、沿黄国际自行车赛道等项目建设,持续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龙头,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县。鼓励景区沿线农户创建农家小院,推动以赤牛坬、泥河沟等为代表的沿黄乡村旅游快速兴起。积极引进领军企业,编创陕北民歌艺术剧,着力提升赤牛坬村《高高山上一头牛》民俗演艺节目,举办佳县过大年等文旅活动,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

上高寨大美石窑

在富民产业上,以发展扶贫农场(工厂)为主抓手,整合村集体合作社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切实解决产业扶贫项目小散弱等问题,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扶贫农场(工厂),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构建“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科技增效、产业支撑”长效增收机制。重点按照“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产业布局,依托“3+X”产业,推广“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产业、乡村旅游、光伏电站等多种模式的扶贫农场(工厂),让贫困群众通过进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参与经营等方式,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推动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带贫益贫效益。

饲料加工扶贫工厂

益民红枣加工扶贫工厂

●目前全县累计建成7个扶贫农场和1个扶贫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355个,带动6.1万名群众增收。今年正在新建桃园则沟酸枣园等扶贫农场13个,榆佳经开区肉食品加工、陈家泥沟饲草料加工等扶贫工厂4个,预计可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8万群众稳定增收,324个村集体年均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其中谢家沟、王宁山村集体年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

进选手工挂面加工扶贫工厂

●同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目前全县光伏电站总容量16.07兆瓦,拟建光伏电站总容量40兆瓦,324个村集体年均收益也可达10万元以上。

方塌镇谢家沟村移民搬迁新村

在加工转化上,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园、食品产业园、轻工产业园、香菇烘干厂等项目,做优特色加工产业,带动养殖业快速发展,构建“接二连三”农业全产业链。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资产资源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市场化,即将村集体或个体拥有的各类土地资源、闲置房屋、厂房设备等资源资产使用权,估价成资本;

●将村内人口和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林地、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资金和所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和各成员持有的股权,引导农民自愿投资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按股分享收益;

●村集体和农民所持有的股权,可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转让,获得收益,推动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土地撂荒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佳州街道办潘家畔村高标准农田

官庄便民服务中心刘泉塌村山地苹果

四、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升脱贫攻坚效益

开发红枣高效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成功研发红枣“强力降高塑形”丰产技术,荣获国家林业局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二等奖,红枣优果率由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成熟期延长近半个月,增产提质防裂效果显著。

佳县有机红枣

●大力实施红枣品牌战略,佳县红枣标准已完成省级注册,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注册。开发红枣羊饲料,成功打造出红枣羊品牌。建成3000亩科技示范园,引进培育全国66个红枣优良品种,新建矮化密植示范园30亩、酸枣园1000亩、运用植物基因活化剂对红枣进行提升改造试点2000亩。

●稳步推进红枣全产业链发展,已建成枣缘红等红枣规上加工企业12个,生产出红枣干制品、冰酒、红枣酵素、速冻枣片等16种产品,红枣酵、素紫晶枣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远销海内外市场。通镇向阳湾村利用枣木枝种成红枣香菇,建成占地60余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日产菌棒8000-10000棒,年产干菇5万多斤,年收益可达4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并带动周边村户发展起香菇扶贫产业。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立体农业,在枣林、苹果、酸枣基地套种远志中药材,每亩年可增收1万多元。成功引入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累计推广种植渗水地膜高梁5.4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5万亩,每亩增产80%左右,高粱每亩增收300多元、谷子每亩增收600多元,带动7600多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500多元。

●同时,引入“中科羊草”种植800亩,完成陕北绒山羊多胎型品系群培育及胚胎移植羊羔的首次保价回收,推广羊子胎移植技术,成功率达75%以上。

●推进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展枣花蜜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生物活性研究,建成生产线并获得SC认证。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启动红枣防僵尸果与防裂果试验,开展土壤综合治理。

●2017年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0余座大棚安放近5000个控根栽培器,建成陕西最大的控根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成东方红小杂粮国家级星创天地,培育创客99名,转化科技成果9项,研发杂粮新产品7个,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带动820户多农户户均年增收1000多元。

渗水地膜谷子种植基地

红枣湖羊养殖扶贫农场

五、实施典型带动工程,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坚持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深化“扶志六法”,狠抓新民风建设,出台《佳县农村婚事新办流程及标准》《佳县农村丧事简办流程及标准》等文件,深入挖掘宣传返乡创业典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广泛开展选优树模活动,230多人次获中省市道德模范、好人等荣誉,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任凤祥

●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佳县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涌现出优秀退休老干部高永东、国际知名艺术家刘若望、农民企业家王爱国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累计带动12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能人返乡创业带动蔚然成风。

●组建由全国道德模范任凤祥、中国好人路生梅、陕西省自强模范刘建贵等组成的扶贫扶志宣讲团深入镇村常年宣讲,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广大群众深受启发感染。累计表彰县级孝老爱亲模范、文明家庭等938名(户),公开曝光内生动力不足户17户38人,“脱贫光荣、守贫可耻、勤劳致富、共奔小康”理念得到强化,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率先脱贫的自觉性、积极性显著增强。

中国好人路生梅

陕西省自强模范刘建贵

六、建立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出台《佳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意见》《佳县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重点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因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户以及历年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加强监测,跟踪研判,提前采取措施,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

●县财政投资117.525万元设立防返贫保险基金,对因病因学或因灾致贫的边缘户、监测户两类临贫易贫人群,按因学致贫每人每年不超1万元、因灾致贫每人每年不超3万元、因病致贫每人每年不超5万元的标准进行保障,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认真落实低保、养老、特困供养等政策,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定期对社会兜底保障对象进行综合研判,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全县所有行政村合作社成立了村级物业公司,整合农村护林护路保洁等资源,划片包抓相应路段的林木、道路管护及环境卫生工作,优先吸纳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174个,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慢性病鉴定实现全覆盖,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组建签约医师团队54支,在全市率先推广“1+1+1”模式,即1名乡村医生+1名卫生院管理人员+1名县级指导医师,实行一户一策,开展一对一帮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使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通过在县上集中办理、深入乡镇筛查、上门服务诊断等方式,对县内所有慢性病患者实现鉴定全覆盖,减轻了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八、紧紧抓住撤县设区机遇,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抢抓撤县设区机遇,实施“双星联动”,打造双子星城。

●葭州古城围绕打造国家级旅游名镇,逐步引导行政职能退出,腾出空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入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推进省级园林、文明、环保模范县城及节水型城市创建,抓好剧院改造、楼院片区棚改等项目建设,构建景城一体、宜居宜游的品质之城,打造成沿黄旅游带上一颗璀璨明珠。

●榆佳新城围绕建成现代新型城镇化特色城市,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道路,承接老城区疏解的行政功能,完善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加快榆佳新城学校、大兴医院榆佳分院等项目建设,建成经开区至县城公交公路专线,利用后发优势,强化综合职能,形成功能互补、空间互利、特色鲜明的“一古城一新城”双核驱动发展模式,充分激发城市活力。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通镇特色产业小镇和24个示范(标杆)村建设稳步推进。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清洁“百日行动”,突出“八清一改”工作重点,集中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改善村容户貌,干干净净迎小康。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地处县城北3.5公里处黄河畔馍馍梁大湾拐山,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由东方红纪念馆、德胜楼、陕北民俗展览馆、黄土画派展览馆、东方红大剧院、旅游扶贫产业一条街等组成,是集纪念博览、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民俗文化体验、娱乐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92亿元,其中东方红大剧院、动力中心、生态停车场、沿黄路停车场、沿黄路上山步道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德胜楼正在进行阁内布展设计;旅游扶贫产业一条街、东方红纪念馆、陕北民俗展览馆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工程;红色大舞台(大剧院门前广场)正在进行工程招标。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将作为沿黄旅游枢纽,与泥河沟千年枣园、白云观、峪口艺术小镇、木头峪古民居、赤牛坬美丽乡村、荷叶坪地质公园等景点形成“佳州风情两日游”精品线路,带动佳县全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泥河沟千年古枣园

千年古枣园位于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的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总面积36亩,是经省林业部门专家鉴定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处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人工枣林。

该枣园共有古枣树1100余株,其中干周3米以上的有3株(最大3.41米),最大的两株经省林业技术部门鉴定距今约1400多年,至今仍枝叶茂盛,年产红枣百余斤,属典型的油枣,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药用价值在北京《同仁堂志》都有记载。

2014年,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同年,泥河沟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著名散文家梁衡在《人民日报》刊发《中国枣王》,称“世界红枣看中国,中国红枣看陕北,陕北有个红枣王”,这个“红枣王”就在泥河沟千年古枣园。

武家峁村

武家峁村地处黄河与秃尾河的交汇处,东临黄河,北与神木隔河相望,南距县城45公里,属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红枣最佳适生区。

全村共有101户420人,总土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765亩,主要以枣林为主,2019年红枣产量220余万斤,人均纯收入达10000多元。

该村于2007成立佳县千年枣园枣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现有成员25名,有机红枣基地1000亩,烤炉8座(其中蒸汽式烘房3座)、存储200吨鲜枣的冷库一座,年可加工干制枣200万斤,打造的特色品牌“千年油枣”系列产品远销北京、西安、东北、内蒙、新疆等地。

大会坪村

大会坪村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丘陵地带,位于县城北10公里沿黄路旁,东濒黄河,西傍高原,南瞻山城,北眺塞上,人杰地灵,源远流长。

该村南北全长2.92公里,是一个春夏一片绿、秋天一片红的美丽山村。全村共有260户864人,总土地面积6982亩,耕地面积1696亩。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枣树强力降高塑形技术,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依托佳县丰泰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560亩,成功打造为全县低产枣园改造的示范村、样板村。

传前滩古有大会寺,遂以寺名冠村名。钞、马、强、高、曹等十姓咸集,生息繁衍,安居乐业,化吉呈祥。清朝到民国年间,是晋陕峡谷西岸著名的经济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享有“ 九曲黄河名码头”之誉,清乾隆年间村民钞启达曾凭勇武和赤诚为葭州饥民争来“喝面汤”的诨号,传奇人生载入《佳县志》。抗战时期,这里是第一河防指挥部、八路军120师、358旅教导营、八一中学、被服厂、粮食储备库、军火库等许多军政组织的驻地。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有20余名青年踊跃参军奔赴抗战前线,其中9名青年为革命捐躯。

小会坪古酸枣园

小会坪村位于县城北5公里处,沿黄公路依村而过,东临黄河,属典型的黄河沿岸士石山区,土壤贫瘠,俗称:“石山戴土帽,胶泥夹石砲”,却是红枣最佳适生区,有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

全村共224户720人,总土地面积2532亩,总耕地面积1428亩,经济枣林1428亩。红枣种植和劳务输出是该村主导产业,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100元。

小会坪濒临晋陕峡谷,滩地枣林碧绿如洗,风景秀丽,同时又有古寨子、龙王庙、河神庙、古酸枣群等文化自然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古酸枣园位于小会坪村寨子沟,沿黄公路西侧。现存百年以上古酸枣树133株,平均高度10.4米,平均胸径28.9厘米,据初步估测群落平均树龄为800年。其中最大的一株酸枣树胸径达57厘米,估测树龄1600年,枝叶茂盛,硕果累累。该古酸枣群是佳县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栽培型酸枣群落,是黄河流域枣树栽培历史的缩影,对丰富种质资源、研究红枣栽培演化史以及发展人文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木头峪古民居

木头峪,古名浮图峪,亦称浮图寨。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佳县城南20公里处。

该村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与山西临县隔河相望。全村245户922人,以红枣为主导产业,红枣经济林770亩,粮田面积1220亩。

木头峪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清代出了4进士、6举人、1拨贡、6知县、9训导及70多名贡生和秀才;建国后,出了省军级干部4人、地师级干部13人、大学教授8人。

目前有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27处,此外还有老祠堂、石堡、古戏楼、文昌庙、归云寺、鱼山古庙遗址各一处,据统计尚存古匾50余块。两条街道南北贯穿,与巷道网络相连,古路洞、戏楼坐落其中。整体布局环抱黄河,与枣林相映,古色古香,别具特色,被誉为“晋陕峡谷第一村”、“典型民居”。

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将木头峪村评为全国古民居保护村;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七部委列入第一批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5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龟山环抱,枣林层叠,气韵生动;明清老村,错落有致,辗转腾挪,古朴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绿树掩映,步步入景。

该村是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级景区、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榆林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赤牛坬民俗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在农村且规模较大的民俗博物馆,也是陕北最大的民俗博物馆,共有展厅68个,展区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出农耕生产工具、日常生活用品、五谷杂粮、红枣样品等5万余件。

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乡村原生态大型实景剧目《高高山上一头牛》,将形式活泼的传统大秧歌、扭彩碗、吃枣糕、转九曲、抬花轿、搬水船、踢场子等几近失传的文艺曲目及独具陕北特色的过大年等民俗活动进行常态化演出,深受游客赞赏。

荷叶坪地质公园

荷叶坪村位于佳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坐落于黄河之滨,地貌类型主要以黄河沿岸土石丘陵区为主。

全村总人口335户908,耕地面积2100亩,全部栽植红枣。红枣产业是荷叶坪村的传统主导产业,村集体统一流转2100亩滩地红枣并实施降高塑形,同时在林下种植远志、黄芪等中药材,组建红枣管护队集中管理。依托村集体经济,采用天然林下散养模式,建成占地30亩的土鸡散养基地。目前养殖基地存栏鸡鸭共2000只,构建“树上有枣、树下有鸡、水中养鱼、水面养鹅”的立体种养殖产业格局。

荷叶坪村自然风光优美,地质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岩壁对峙,怪石嶙峋,山势陡峭。其中,古老的牛轭湖滩、巨大陡立的青煞崖剖面、自然雕琢的十里画廊以及天眼奇观等地质遗迹景观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意义和较高的美学价值;唐代古城寨遗址、布政使家族等历史人文景观与地质遗迹配合,彰显出浓郁的黄河民俗民情。上世纪20年代,荷叶坪船夫李思命编唱的《黄河船夫曲》是陕北民歌中的经典,也是迄今为止无可超越的黄河符号,荷叶坪村也因此声誉鹊起。

气 象 信 息

9月15日(星期二)

多云转晴

气温11℃~25℃

9月16日(星期三)

多云转阴

气温8℃~21℃

9月17日(星期四)

多云转晴

气温8℃~20℃

温 馨 提 示

初秋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请您根据气温更换衣物,谨防感冒。

敬请您按时参加会议和各项活动,若有其他安排请提前告知联络员。

自带车辆停放请与联络员联系。

就餐地点:嘉宾及县级领导在佳州大酒店3楼,乡镇及工作人员在佳县宾馆。

若有其他需要,请联系联络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祝您佳县之行愉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两千字作文 我想成为医生英语作文 故宫作文800字 合肥中考作文题目 作文考试后的反思 文化差异的作文 最难忘的一件事作文500 铁皮青蛙作文 作文我的父亲300字 孝的作文 作文书上的作文 遇见苏东坡作文 那一次真险作文 我的偶像鲁迅作文500字 关于人生的作文800 写秋的作文 写我最喜欢的动物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美丽的家乡 垃圾作文 作文玩得真开心 防溺水优秀作文 后悔的那一刻作文500字 借物喻人写梅花的作文 我的亲情作文 初一第一单元语文作文 三年级作文开学了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文 常州恐龙园游记作文 介绍电脑的作文400字 乐和乐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