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水浒传》作者是谁?元朝人施耐庵 问题没这么简单

2020-12-06 18:25:01
相关推荐

对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本书的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其实都没有统一意见。只不过,有主流观点而已。但是主流观点也是一种观点而已。那么,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就在于民间说唱艺术(今天称之为曲艺)、戏曲、文人,三者在名著最终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正如我在“千年包公形象塑造,‘清官文化’永不会消失”中所说:宋朝、南宋的市井文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的文学艺术那样。元朝也并非一些人所评价的那么不堪,元代的市民文化其实同样丰富多彩。

元杂剧是“包公戏”“包公文学”宣传的第一个高峰。同样,元杂剧也是“水浒”“西游”“三国”大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各色文人纷纷为之润色,终至嘉靖以后迎来了非常丰富的成果。

上文我们主要谈了宋朝,本文就聊聊元朝的文艺。

施耐庵乃是元朝人算不上元末明初人

他的学生罗贯中才是真的元末明初人(1330—1400年左右)。施耐庵生于1296年,也就是元成宗元贞二年。卒于1370年,享年74岁。可以说,他是纯粹的元朝人,而非明朝人。其人生经历、《水浒》小说的编辑和构思整理等都在元朝。

施耐庵在1314年即18岁的时候,正是元朝恢复科举制后进行科考的第一年,全国乡试中举者300人。1315年二月会试考中100人,七月殿试考中56人。

施耐庵在这一年考中秀才,也算是过了第一关。可以参加第二次乡试。但其后,施耐庵是否考中进士或什么时候考中进士不详。施耐庵之子施让的墓志铭中说他“至顺辛未进士”也就是至顺二年(1332年)考中进士。但实际上,至顺年间只在元年(1330年)、四年(1333年)进行过科举。

1332年9月2日元文宗病逝、10月23日到12月14日元宁宗在位。12月14日后,元文宗的皇后卜答失里临朝称制时期都是“至顺”年号。直到次年六月初八元惠宗登基改元。而1333年科举日期是三月,因此,这年的科考时间还是至顺四年。

如果是至顺四年的第二次科考的话,施耐庵和刘基刘伯温就成了同年,与民间一些传说就可以产生联系了。刘伯温考中进士后也没有官儿做,只好回了老家。施耐庵也没有进入官场而是终生都没有进入官场。

元朝的儒家化与市民文化

施耐庵生于元朝儒家化再次开展时期,自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元朝的儒家化不断出现波折。至顺年间儒家化一派获得胜利,科考重新开始就是一大表现。元朝因为本身存在四大文化竞争:蒙古源文化、儒家化、藏传佛教、畏兀尔文明(伊斯兰文明)。再加上人口少,对其全国统治力度并高。

再加上元朝实行“纸币化”是“世界性纸币帝国”,又特别重视商业贸易,所以,其市民文化比较发达。所以,宋朝之后的市民化并没有我们想象、网络上的谣传那么邪乎。

施耐庵是《水浒传》的集大成者,南宋话本小说中就已经有了《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等小说,《宋江三十六赞》等就有核心人物们的介绍。

元初的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元杂剧的“水浒戏”等都对施耐庵对“水浒故事”进行升级化创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水浒传》的形成在四大名著中最为复杂,但基本上大部分人认可的观点是:在文人对民间艺术(包括曲艺和戏曲)进行升级化改造过程中,施耐庵应该是第一个典型代表。

其学生罗贯中又对其进行二次升华,就使得这部书形成完整的独立体系。

到了嘉靖时期,郭勋等人对《水浒》进行第三次升华,与今天的流传版本已经基本一致。

到了万历时期,随着书报画、曲艺戏曲市场因为“张居正改革”所催发的严重畸形商品经济大发展,小说出版、宣传发行都蓬勃发展起来。市民文艺生活比较丰富。这就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流传的版本。

《水浒传》等一大批书都是艺人与儒生的合作创作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都脱胎于民间说唱艺术(曲艺),特别是《水浒传》其民间说唱艺术痕迹非常明显。

《水浒传》脱胎于南宋说话中的“小说”,《西游记》就脱胎于南宋说话中的“说经”了,《三国》就属于南宋说话中“讲史”了。

到了元代,因为文人、爱好者、市民生活的需求,毕竟不是每个爱好者都有机会去欣赏说唱艺术,或者限于地位身份、或者限于时间、或者限于工作,就需要有刊刻话本以便供闲时阅读、把玩。所以,元代的书籍刊印中话本刊刻就成为重要产品之一,而这对这三部书的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既然刊刻,就要进行编辑;既然有读者,就需要编辑升华。这时,儒生就参与其中。到明朝弘治以后,更多的高级文人加入其中。最终,到了嘉靖万历这个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学发达的时代,各种非常重要的小说纷纷成型。

那时的文化产品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的地步。比如海瑞海瑞1587年去世,1606年《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就已经出现。我们看到的《海公案》是1606年的,按照小说作品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规律看,在海瑞生前,关于他的故事、传奇就在民间出现。

由此可见,包括《水浒传》《西游记》在内的许多文学作品,其成书、作者的争论恐怕永远都没有终结。

古代封建社会对于文艺工作者的轻视导致,他们从民间艺术开始,经过升级的戏曲再创造,在底层文人的关注、喜爱下进行升级改造。一代代经过几百年才真正完成。对于这个过程,你如果非要去找一位代表作为作者,其本身就是枉顾历史发展。

包拯与包公文学,历史与艺术完美统一下的清官形象

戚继光怕老婆?蒲松龄将其扩展到全国,无恶意玩笑而已

苏联历史中谁最关键?列宁奠定基础,斯大林则是灵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理想600字作文 劳动的作文300字 关于追梦的作文 七年级满分作文 乡土中国作文 钓鱼作文600字 广东卷作文 狗的特点 作文 关于初心的作文 写苏轼的作文 写人作文700字 把握当下 作文 邻居作文600字 写滑雪的作文 跳绳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素材 乡村风光作文 旅行的意义作文 五年级英语小作文 品味作文600字 全家福英语作文 青春的力量作文 破茧成蝶作文 仓鼠作文300字 云南旅游作文 同舟共济作文 赏梅作文 写绿萝的作文 写好朋友的作文 期待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