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太子 只可惜有个超强的弟弟

2020-12-08 15:30:01
相关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太子诅咒:凡是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太子,或者是那些比较出名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其太子往往都很难顺利即位,多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算能顺利即位,往往也做不了几年皇帝,然后就因为种种原因挂掉了。

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数。

比如秦朝,秦始皇极力培养的公子扶苏,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却被赐死;比如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培养的太子朱标,却死在了朱元璋之前,这才使得朱元璋不得不立太孙朱允炆为皇帝,间接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而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著名的太子,深重这个太子诅咒,最后死在自己兄弟的手里。

这位著名的太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隐太子李建成。

1.李建成的早年生活

提到李建成这个人,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说过。尤其是看过《隋唐演义》之类文学作品的朋友,应该更是对其了解很多。

但是,你知道吗?这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而已。历史上真正的李建成,和演义小说里的形象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位非常英明神武的人。而且,就连正史上对他的记载,其实很多都是存疑的。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来看看李建成真实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李建成,小毗沙门。请注意,毗沙门这三个字,是李建成的小字,和字有本质上的区别。所谓的小字,和今天我们所说的柱子、铁蛋之类的小名是一样的。

至于李建成的字,抱歉,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世也从无人知道。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倒是也不复杂。李建成作为李渊的长子,成年之后才有字,但同时他成年之后,李渊也很快就开始了反隋的大业,后来李建成又被立为太子。身为太子,有资格叫他字的,也就只有李渊一个人了,后世的史官们自然也不清楚。

至于家世,那就不用多说了。李家祖上时代显赫,李渊的爷爷李虎,更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从李虎开始,李家就一直都是天下最顶尖的大世家。后来传到李渊这一代,虽然李渊父亲去世的比较早,但李家的权势依然极大。而且最关键的是,开创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其实是李渊的小姨夫。

关于李家的家世背景,我们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十万字以上的超长论文。不过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李家的祖上很牛,也就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建成的出生时间。

李建成出生于公元589年,这一年,是隋朝开皇九年,同时也是隋朝南下灭陈,彻底统一天下的一年。

这一年,李渊23岁,李建成的生母窦氏20岁。而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则是出生于公元599年,也就是说,李世民比李建成小了整整十岁!

请记住这一点。因为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时间问题,才导致后来很多史学家,对唐朝这段历史产生了怀疑。

对于李建成的早年经历,史书上基本没有任何记载。不管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亦或是《资治通鉴》,对于李建成的记载,是从大业十三年李渊准备反隋时开始记载的。所以,后人对李建成的早年生活,也知之甚少。

但是,从历史上的一些蛛丝马迹,我们还是能够推断出一些他的早年经历。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隋炀帝杨广登基。这一年,李建成15岁,当时李渊应该在担任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一职。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杨广远征高丽,同年杨玄感起兵造反,后来被镇压。这一年,李建成24岁,当时李渊奉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李建成应该也在其身边。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这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开始了他在山西的起家之路。同年,李建成和他后来的太子妃郑观音成亲。这一年,李建成26岁,郑观音16岁。

史书上对于早年李建成曾经出任过的职务,没有任何记载。但从后来李建成的表现,以及当时的贵族传统来看,李建成应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出仕,正式开始为官。等到李渊调任山西,并且开始准备逐鹿天下的时候,李建成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足以独当一面了。

2.李建成其实很能干

据史书所载,在李渊正式起兵之前,李建成正带着李家的家眷,居住在河东郡,这地大概指的是今天山西省西南部地区。而当时李渊身边,似乎只带了李世民这么一个儿子。

而接下来的这段历史,就是后世史学家觉得很有问题的一段历史了。

按照正史记载,李世民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隋朝末年,李世民眼见乱象,觉得隋朝已经危在旦夕,于是便秘密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后来更是结交了李渊的手下的裴寂和刘文静,并且联手给李渊做了一个局,让李渊夜宿晋阳宫,然后才逼得李渊不得不走上了反隋的道路。

似乎李渊在太原起兵,完全是李世民的功劳一样。

这种记载,显然是有问题的。

因为按照史书记载,李渊在大业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结交各路豪杰。而当时他结交的这些人,也为后来李渊平定关中奠定了基础。这一年,李世民才刚刚14岁,怎么可能做到这些事情?

所以,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和分析之后,大家如今普遍公认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隋朝末年,李渊早就有了反隋的打算,并且早早开始有目的的去结识各路豪杰。但是,他的这种行动,被当时的隋炀帝杨广察觉,让杨广起了猜疑之心。为了避免杨广的猜疑,李渊不得不开始自污,沉迷于声色犬马之间。同时暗地里让自己的几个儿子,替自己去完成这项工作。

于是,在后来的几年当中,就有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广泛结交各路豪杰的事情。这些事情,确实是他们这些儿子做的,但却是李渊在背后支持。而且那些追随他们的各路豪杰,也不是追随他们两个,而是看中了他们的老子李渊!

除此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建成发挥的作用,要远比李世民大很多。

因为年龄。

大业九年,就在李渊刚刚开始到山西任职的这一年。李建成已经24岁,而李世民却仅仅只有14岁。另外,在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之所以没有身在太原,而是身在河东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当时正在河东独自结交各路英雄豪杰,替李渊独当一面。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领兵三万,正式起义。

这一年,李建成28岁,李世民18岁。

而在李渊起兵之后,李建成返回太原,开始帮助李渊统兵,发起对长安的攻击。在通往长安的路上,李建成更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太原打到长安,这一路上李渊一共打过两场最重要的战争。一场是在霍邑对战隋朝守将宋老生,一场是在黄河边上对战屈突通。按照史书记载,这两场战事,李渊都是坐镇中军,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在前面指挥军队。而在《旧唐书》当中,对于霍邑之战的记载,更是几乎将大部分功劳都归结于李世民身上。

这种记载,不能说不对,但应该是十分片面的。

史书上的记载,极有可能是过多的记载了李世民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而对李建成的记载相对较少,所以才会给后人一种李世民一直在发挥主要作用,而李建成只是在拖后腿的感觉。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将目光拉长到这段历史的全局,我们会发现,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当时李世民只有十八岁,不管如何才能惊人,李渊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大军,交给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去指挥。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两场战斗,其实是由李建成指挥的。而李世民,其实只发挥了一个辅助作用。

打过黄河之后,李渊接下来就较为顺利了。因为除了几个儿子比较争气之外,李渊还有一个极其能打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在李渊起兵之后,平阳公主一直活跃在长安周边。等到李渊打到长安周围的时候,平阳公主自己麾下的军队,就已经超过了六万人。等到李渊大军兵临城下之后,几乎没怎么经过太惨烈的战斗,就拿下了长安城。

毕竟,当时的长安,因为隋炀帝南下江都,几乎带走了全部的关中精锐。整个长安,也就两三万守军而已,双方在兵力对比上,就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拿下了长安,接下来李渊就等于稳住了半个关中,终于站稳了脚跟。

3.李建成为什么战功不如李世民

拿下了长安之后,李渊拥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自己做了大丞相,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又过了几个月之后,随着江都事变的爆发,杨广被麾下的禁军勒死,隋朝这才彻底分崩离析。没了威胁的李渊,这才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正式登基称帝。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登基,唐朝正式建立。

李渊登基之后,立李建成为太子,立李世民为秦王。

李渊的这种做法,当时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李建成本就是他的嫡长子,而且比李世民大十岁。在之前的太原起事过程中,李建成发挥的作用,也远比李世民更大。立这样一位嫡长子为皇太子,显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问题在于,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原因,在于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大。

按照李渊原本的计划,是打算走当年隋朝的老路。先统一关中,然后率兵东进,平定整个北方。在统一北方之后,再率大军南下,彻底统一中原。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渊却有两个意外之喜,导致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大大加速,成了历史上几个大一统王朝当中,统一天下最快的一个。

其一,是作为次子的李世民,出了名的能打。而且在武德四年,以一种极其夸张的表现,打赢了虎牢关大战。不但让关中瞬间转危为安,还奠定了李唐统一天下的基础。

其二,是李渊的另一个侄子李孝恭,同样十分能打。不过,李孝恭的能打,却不全在于他自身,而是在于他手下有一位绝世名将李靖。在李世民打虎牢关大战期间,李孝恭和李靖率军南下,攻击萧铣。原本李渊只是想让他们拖住萧铣,让萧铣被趁机北上捣乱。结果两人却一战打平了萧铣,自此之后,唐朝在南方便再没了同等级别的对手。

南方的李孝恭暂且不说,李孝恭虽然也姓李,但毕竟不是李渊的亲生儿子,怎么都不可能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单说北方的李世民。

虽然后世很多人对李世民多有贬损,认为他夺取帝位的手段不光彩。但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无法质疑的,那就是李世民确实能打!

拿下了长安之后,李世民先是率军西进,和西边的薛举死磕。虽然中间因为李世民生病,一度被薛举打败。但是后来,薛举打完这一仗之后,却意外病死了。没了薛举之后的陇西,后来病愈的李世民一战扫平,彻底平定了西边。

扫平了西边之后,李世民打败了偷袭太原的刘武周,然后又率兵进逼洛阳,打垮了王世充。后来又在虎牢关以数千人的兵力,打垮了前来增援的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一战奠定了李家统一天下的基础。再之后,又扫平了窦建德昔日的旧部刘黑闼,算是彻底平定了北方。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李世民,当时唐朝北方的几场大战,几乎全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当时的李建成,又在做什么呢?

在这个过程当中,武德元年,李建成率领大军进逼洛阳,当时麾下便有李世民的存在。不过最后,这次军事行动,并未取得太显著的效果。

武德二年,在李世民扫平了西边的薛举之后,更西面的李轨,被李渊麾下的安兴贵一言平定,李建成前往原州受降。

武德三年,在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前往洛阳对决王世充的时候,李建成被派往蒲州,防备突厥。

武德五年,刘黑闼第一次被李世民击败之后,逃亡突厥,不久之后就再次归来,第二次发动了叛乱。这个时候,李建成的战功已经远不及李世民了。于是当时正在李建成麾下的魏征,建议这次由李建成前往山东,讨伐刘黑闼。结果李建成确实得到了任命,前往山东之后,打败了刘黑闼,并且将其斩杀。

武德六年,这时的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天下。也正是在这一年,北方的突厥开始频繁南下袭扰。为了抵御突厥,李渊不得不派李世民和李建成前往并州,突厥退去后,李建成班师回朝。

从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李建成的军功,之所以不如李世民,原因其实有两个。首先,是李建成的太子身份。因为是国家的储君,导致李渊不敢让李建成去打那些硬仗,所以才形成了北方的几场大战,几乎全都是由李世民打下来的局面。

其次,我们必须承认,在统兵打仗方面,李世民的能力确实要强于李建成。

李建成的性格,相对宽仁,这种性格,可以做一代仁君,但在战场上却相对弱势了。李世民真正在战功上彻底压过李建成,其实是从虎牢关大战之后,李世民一战扫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开始的。在这以后,李世民不但在军功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唐第一人,也在军队内部建立了强大的威信,得到了军队的支持。

4.玄武门之变

随着李世民的军功越来越大,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也就渐渐凸显了出来。这种矛盾,甚至都不是两个当事人能够决定的,而是因为两人麾下,都有大量的部下。这些部下就算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让两人逐渐走向对立。

实际上,在虎牢关大战之后,李家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势不可挡。这个时候,李渊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想要开始削弱李世民。但无奈的是,就在这场战事之后不久,刘黑闼便开始起兵作乱。刘黑的反叛,对于当时还不稳定的唐朝,其实冲击极大。为了迅速平定刘黑闼,李渊只能选择李世民。因为当时唐朝最厉害的玄甲军,等若是李世民的私军。要想快速平定刘黑闼,必须调用玄甲军,所以也只能任命李世民为帅。

而这一战之后,李世民也彻底奠定了自己大唐军功第一人的位置,局面再也无法逆转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刘第二次反叛的时候,李渊才会有意让李建成前往。但这个时候,就算李建成再次平定了山东,也无法在军功上超过李世民了。

从扫平刘黑之后,李渊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同样担心李世民会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为了维护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从武德六年开始,李渊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削弱李世民,尽量不让李世民再掌握兵权,而且开始削弱李世民的天策府,将天策府内的一些要员逐步贬黜。同时大力扶持李建成,一边将大量人才送入李建成麾下,一边让李建成久居中枢,尽可能的掌握朝堂中枢的权力,得到那些关陇贵族的支持。

然而,李渊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反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的双方的矛盾。到了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的发生,彻底让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偏偏李渊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法子。这种法子,虽然看似对两个儿子都不偏袒,但却让两个儿子的矛盾,再无回旋的余地。

于是,到了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爆发。

虽然在史书上,对李建成的记载相对负面。比如,说李建成淫乱后宫,颠倒是非,陷害李世民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当时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府,对太子党的进攻,手段其实一点也不比李建成差。

而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因为李渊有意维护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所以就呈现出一种和演义小说里截然不同的局面:当时的长安内部,李建成其实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而李世民的麾下,大多遭到贬谪或者遣散,而且李世民的势力,大多在地方上,在各地的军队当中。

当时的长安,李建成不但控制了近半的城防军队,而且太子府麾下也有超过三千人。至于李世民麾下,只有千人左右的兵力。

如果走正常的朝堂党争的路数,李世民根本争不过李建成,所以这才冒险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进宫面见李渊的李建成,同时也杀掉了前来援救李世民的李元吉。至此,李渊除了立李世民为太子之外,再没了其他选择。

李建成去世时,仅仅38岁。

结语

李建成死后,所有的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斩尽杀绝。但所有的女儿,却被李世民留了下来,而且后来全都得以善终。

至于后来史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之所以会有一些问题,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首先,李世民本身就是以非常手段夺得了皇位,为了证明自己手段的合法性,他就必须往李建成身上泼脏水。

其次,作为儿子,李世民不能把一些过错归咎于父亲李渊,也不能归咎于自己。所以,李建成就成了唯一的背锅对象。

第三,最重要的是,关于李建成的很多事情,是只有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这父子几人知道的。比如在李渊起兵之前,去暗地里做的那些事情,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后来,李建成被杀,李渊老死,知道真相的,就只有李世民一人了。如此一来,当然是李世民怎么说,史官们就怎么记,再没了别的选择。

对于李建成的一生,后世很多人都不禁扼腕叹息。甚至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坚定支持李建成,不喜欢李世民。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有几个事实,确实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正史上的李建成,确实没有那么昏庸,反倒是极为出色。其次,李世民夺得皇位的手段,确实是很不光彩。最后,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开创的贞观盛世,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代。

李世民或许不是一个好人,但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

而李建成,应该算是一个好太子,早年或许还是一个好哥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12-13 01:16若无〇花[内蒙古网友]IP:3524165454
    李建成:历史“几乎完美太子”可惜被超强弟弟盖过光芒。
    顶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一束阳光作文 我喜欢小狗作文350字 珍惜的作文800字 初一作文600字叙事 尊老爱幼作文 禁毒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三年级过生日作文 童年趣事写一篇作文 自己的优点作文3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描写风景的英语作文 珍藏友谊作文6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零作文 随便作文300 带提纲的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开头 这一刻 作文 关于积极向上的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 扫黄打非作文400字 小考的作文 生活经历作文300字 母亲的关爱作文500字 生命是什么作文300字 学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有家人真好作文 幸福的约束作文600 你最喜欢的食物英语作文 叙事作文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