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是你爸 有什么我不能知道”:父母的信任里 藏着孩子的未来

2020-12-08 19:50:02
相关推荐

就在前不久,南京的一个男孩竟然与爸爸闹到了报警的地步。原来爸爸觉得孩子成绩下滑,担心儿子沉迷游戏,为了能更好地督促孩子,爸爸竟然在孩子的房间里安装了摄像头,这样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动态,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

孩子却非常反感爸爸的“监控行为”,控诉爸爸侵犯了自己的隐私,选择去报警。可是,爸爸却不以为然,质问孩子“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装监控吗”?

同样是作为父母,孩子爸爸的初衷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行为,我和孩子一样,觉得无法接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这些安装监控的父母,在上班的时候,领导也为他们安装一个摄像头,时刻盯着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都在干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会不会愿意呢?答案非常明显。

可是,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为什么就忘记了这种自己也不愿意的感受呢?父母又为什么这么喜欢监控孩子呢?

监控孩子,是父母一直想做的事情

其实,父母在孩子房间安装摄像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随着科技的发展,父母人不在家里,靠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监控家里的状态。尤其是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在单位,一边工作就可以一边监控孩子的学习状态。

有的还有对讲功能,父母除了监控还可以语音指导,“你认真点儿”“好好学习,别玩儿了”。

仅仅是想一想,突然有个声音从屋里传出来,就会让人一激灵。但是,父母却觉得这是在尽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美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采访了3000多名青少年的父母,结果有超过一半的父母表示,自己很清楚孩子每天在网上干什么。

对许多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隐私,比如和谁聊天、上网干什么,但是,这个调查竟然显示有一半的父母都了解了孩子上网做什么。我想如果是孩子看到这个数据,应该会倒吸一口冷气,“实在是太恐怖了”。

父母小时候也许也都经历过这种恐怖,但是当孩子成为了父母,他们就忘记了当初被监控的无助与愤怒,让自己也成为了“曾经最讨厌的人”。

摄像头不是为了监控孩子,而是为了缓解父母的焦虑

有些父母也许会说,“我没有在家安装过摄像头啊,怎么孩子也还是不爱和我沟通,总是防着我呢?”

其实,即便没有安装摄像头,父母也已经成为了孩子生活中的“卧底”,偷偷摸摸地翻看孩子的日记,开个小号混入孩子的聊天群,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混入孩子的内部,就是想知道孩子在做些什么,有没有像他们承诺那样的好好学习。

但是,父母这样的行为却会为自己“拉仇恨”,父母以为自己是在潜伏,但是孩子都是很敏感的,父母做什么孩子早晚都会知道。但是,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孩子对父母就会越来越抵触,尤其是当孩子感觉这是一种伤害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亲密关系就会因此受到影响,那么监控带来的阴影,可能就孩子用一生来治愈。

监控是因为父母自己焦虑

孩子们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呢?其实,父母也有自己的无奈,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焦虑了。

“孩子天天玩手机玩电脑,是不是看了什么不该看的内容啊”?

“孩子一回家就关上自己屋门,是不是在里面看小说,根本就没学习啊”?

“最近孩子打电话总感觉偷偷摸摸的,是不是早恋了啊”?

每当孩子想要有自己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就会感觉到担心,总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的,孩子就会做出那些自己不允许的事情来,然后影响了前途,耽误了人生。就像是《小欢喜》中的英子虽然成绩一直那么好,但是妈妈宋倩还是禁止她玩乐高。于是,爸爸乔卫东就只能偷偷搬到女儿住的小区,为女儿搭建了一个充满乐高的秘密基地,但最终还是被宋倩掀翻。

因为在宋倩眼里,“丢一分,那就差了一个操场的人”,她担心孩子就算努力学习,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赶超,更何况孩子还玩儿乐高呢?所以,为了“帮助”孩子保住这一分又一分,她就不能让孩子放松,不能让孩子玩儿乐高,只能学习再学习。

宋倩看到孩子学习,自己心里就踏实了,她是用对孩子的控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但是,当这种控制完全笼罩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会觉得密不透风,喘口气都费力,最终英子患上了抑郁症,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究竟对孩子做了什么。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监控是因为对孩子不放心

“如果孩子可以自觉,谁会安装摄像头呢”?有位家长唉声叹气地说。他家孩子自从进入青春期,就把学习抛到脑后,每天不是打扮自己,就是上网浏览各种信息,美其名曰“找话题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

在听说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劣迹”之后,再看着自己家孩子一天比一天叛逆,他就也动了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心思。于是,有一天趁着孩子不在家,就进到孩子屋里翻抽屉。当看到孩子写给别人的情书时,他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孩子是要学坏了。

谁知道,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孩子一进屋看到自己被翻出来的情书,还没等父母开口,孩子自己就炸了,大声地喊着:“你凭什么翻我的东西?你们有什么资格?”

父母当时就愣住了,本来想着借这个机会可以教训孩子一顿,没想到被教训的人竟然是自己。而从那之后,孩子连续一个月没有和父母说话,孩子说:“你们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信任”。

孩子的行为固然让父母担心,但是不管父母焦虑也好,担心也罢,监控孩子、翻看孩子的隐私,都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因为这样不仅无法促进孩子成长,反而会伤害孩子,让孩子觉得“”连父母都不信任我,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信任我呢”。

别让你的不信任,毁了孩子一辈子的底气教育专家总在强调,父母要给予孩子安全感,要让孩子的人生有底气,可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安全感就是让孩子的需求得到回应与关注,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从而产生安全感。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被信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其中次层次的需求若是得不到满足,那么高层次的需求则难以实现。

而想要满足孩子爱与归属感的需求,那就离不开信任。

比如,孩子想要做的事情,父母是否会放手让孩子去试一试,又或者孩子在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父母能不能让孩子再独立让孩子做一做。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父母的一举一动里都藏着对孩子的信任,藏着孩子的未来。

演员马伊琍在上高一的时候,老师在她学生手册思想品德那一栏给马伊琍写了一个词。当马伊琍爸爸看到这一栏的时候,非常诧异。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批评马伊琍,而是问老师:“这个差是怎么回事儿”?

老师告诉他,“因为你女儿和多名男同学早恋”。

听到老师的答复,马伊琍爸爸对老师说:“哦,好的,那你能在纸上写下男生的名字吗”?

之后,老师写下了一个名字,爸爸又问老师,“”还有呢,你不是说有多个吗“?

听了马伊琍爸爸的话,老师特别生气,但是马伊琍爸爸还是平静地说:“老师,我不和你说了,我的女儿我最了解她,我还是跟校长去说吧”。

马伊琍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信任,她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配得上爸爸所做的一切。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在荧幕上看到了如此优秀的一位演员,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了独立女性在面对质疑时的果断勇敢。

有人曾经说过:“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

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到,所以不敢信任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应该先相信我们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这样孩子才有机会从“做不到”到“做得到”。

如果父母一直监控着孩子,孩子慢慢就会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要么不去思考只做一个听话的孩子,要么就是把全部精力用来抵抗父母,忘记了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信任的,父母的信任也会成为孩子飞翔的翅膀,带着孩子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书包的自述 四年级作文编童话故事 关爱父母的作文300字 友情篇作文 草船借箭缩写350字作文 我的舞蹈之路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800字 由景及人的作文 人生三乐作文 2017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懂你作文600字初二 对快餐的看法英语作文 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作文 难忘的乡村生活作文 一篇观察作文200字 我的同学的作文400字 西湖一游作文 美丽的什么400字作文 在路上的作文600字 我爱读书作文三百字 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 不一样的爱作文600字 关于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有关谎言的作文 摘葡萄作文100字 欢乐谷英语作文 那种温暖作文 观察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