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理县建起“浙江班”温宿架起“云课堂”永康开设“云贵班”精准帮扶 志智双扶 教育扶

2020-12-11 16:55:01
相关推荐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教育,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

近年来,市教育系统“输血”与“造血”并举,“扶志”与“扶智”并重,一边请优秀教师“走出去”,深入新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用智慧和汗水播撒种子,让一片片贫瘠的土地绽放出美丽的希望之花;一边请贫困地区的学子“走进来”,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成就人生。

在教育扶贫“智”富路上,全市教育战线撸起袖子,举起大锄,精准帮扶促提升、志智双扶拔穷根。无论是四川理县中学的“浙江班”,还是新疆温宿县第二小学的“云课堂”,或是我市职技校的“云贵班”,无疑都为东西部教育精准扶贫提供了新路子。

理县中学学生用平板上课

理县篇:组建精准教学“浙江班”,学生考上本科有希望

四川省理县是我市对口帮扶县。经过多年的对口帮扶,理县于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但教育还是当地百姓呼声最高的民生短板。理县中学作为理县唯一的高中,自2008年以来便无人裸分(剔除少数民族加分)考上本科。

2018年3月,市教育局局长谢滔到理县开展对口帮扶时下定决心:借鉴永康市精准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扭转理县教育颓势,力争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结合理县所需和永康所能,从2018年7月起,市教育局先后派出14名优秀高中教师支援理县。2019年5月,市教育局又派出精准教学团队倾力指导,为理县中学高三(1)班学生建起“互联网+同步课堂”并开展精准教学,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短短一个多月后,2019年高考,理县中学有9名学生裸分考上本科,实现重大突破。

援川教师到学生家中家访

精准教学在理县成功落地,让谢滔坚定了为理县教育脱贫摘帽的决心。2019年8月,市教育局又派出两名优秀教师张安定(挂职理县中学副校长)、胡丽珍来到理县中学,在高一年级组建起“精准教学浙江班”,并派出我市精准教学带头人、永康二中副校长李冰专程到理县中学为“浙江班”教师进行培训,分享精准教学的实践经验。

为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市教育局为“浙江班”学生人手配备了一台全新的平板电脑。永康一爱心企业家还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的生活费,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援川教师则发挥带头作用,指导当地教师如何备课、如何利用平板电脑实施精准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丰富课堂效果、如何引导自主探究等。一个学期过后,“浙江班”精准教学成效明显。在历次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中,该班成绩远超同年级其他班级。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理县中学4月中旬才正式复课。此前,张安定和胡丽珍人在永康,但他们也始终牵挂着理县的学生。考虑到四川省教育厅推送的线上教学资源并不适合基础薄弱的理县学生,他们又专门制作了几十个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停课不停学”。

援川教师为学生答疑

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和主动性,复课后援川教师很快发现,班上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退步:刘盈刚入学时名列前茅,开学后成绩大幅下降;王帧表现不佳,学校建议将其调出“浙江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5月,援川教师又自费包车,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开启了翻山越岭、走街串巷的家访之旅。有些学生的家位于“云端上”,援川教师一路颠簸,依然坚持走遍每一户学生家庭,还通过电话联系外出务工的家长,用心用情拉近与学生、家长的距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援川教师的付出很快有了回报:王帧端正了学习态度,学校同意她留在“浙江班”;刘盈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回归年级前三。

除了对“浙江班”学生倾情付出外,永康援川教师还把温暖和关爱送到其他学生心坎上。5月,市教育局专门派出教育团队到理县中学,为高三学生复习备考提供指导,也为他们的下一步学习和职业规划提出建议。5月24日,理县中学高三学生黄欣灿突发疾病请假回家,永康教育团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带上红包、慰问品前往看望,缓解其焦虑心理,指导其复习方法,鼓励其积极向上。第二天,黄欣灿便回校投入复习。2020年高考,她成功裸分考上本科。

张安定介绍:“为让理县学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浙江班’还定期开展远程同步直播课堂教学,让两地学生跨越千里同堂学习,激发理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夯实理县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及偏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我们期待,两年后理县中学“浙江班”在高考中再创辉煌。

永康教师走出去,理县学生走进来。除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理县支教外,市教育局还积极搭建招生渠道,吸引理县学子来永。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永康卫校又迎来了4名理县学子。至此,已有18名理县学子搭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快车,先后来到永康卫校学习专业技术,得到学校的细心照顾和精心指导。

温宿永康两地开展“互联网+教育”活动

温宿篇:架起多校双向“云课堂”,双师同课异构促教学

近年来,市教育系统派出多批干部人才援疆。他们在边疆热土播撒辛勤和智慧,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今年,我市又有6名援疆干部人才接过了教育援疆的接力棒。受疫情影响,援疆干部人才集体延缓进疆。虽然人未进疆,但援疆教师早已送教进疆。自2月开始,他们便积极与受援学校联系,通读、比对两地教材,加入受援学校的工作群、教研群、网课群,了解当地的学情、教情,参与网络教学、作业批改、学校教研,分享微课及其他课程资源,为援疆做好准备。

4月26日,6名援疆干部人才正式启程奔赴新疆:胡天奖挂职温宿县教科局副局长,吕晓英、郎美巧支援温宿县第五中学,朱俏悦支援温宿县第二小学,邴元良支援温宿县第二幼儿园,金涛支援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新疆缺什么,永康就送什么。”在赴疆欢送会上,谢滔如是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市教育局将永康教育精华汇总为两份“伴手礼”:一份是“永康市名师工作室全域资源册”(汇聚了永康籍在杭名师、省特级教师、金华名师、永康名师共37家名师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另一份是“永康市义务段优质课程资源库”(集结了318名优秀教师、16个专业团队专门为三至八年级学生开发的28门课程),让援疆干部人才带往温宿。

援疆教师向学校赠书

5月下旬援疆干部人才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教学中。在温宿,胡天奖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力争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吕晓英、郎美巧除开展常规教学教研外,还分别开设了温宿五中幼小衔接网络公开课和面对温宿全体初中语文教师的示范课;朱俏悦积极联系大后方,把永康成熟的教学课件、资料、试卷等提供给受援学校参考使用,还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师带徒”,提高结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指导撰写论文;邴元良在疆内幼儿园尚未开学的情况下提前对当地教师开展系列培训,助力温宿幼儿园打造“一园一品”。在阿克苏,金涛通过开展示范观摩课、教学研讨、三维建模培训等,让当地教师提高操作技能及教学水平,帮助受援学校筹建3D打印工作室。

“援疆教师在周课时量较大的情况下仍积极‘传帮带’,帮助打磨课程。但援疆教师的力量毕竟有限,加强当地教师队伍培养,为新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才是根本。”胡天奖说,为此,他积极与金华市教育局、永康市教育局联系,在大后方的支持下,开展“互联网+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教育数字赋能。

援疆教师与学生结对

在两地工作专班的推动下,6月9日,新疆温宿县第二小学及共同体、第一师五团中学与我市实验学校、柏岩小学开展了以“多校双向双师同课异构”为主题的“互联网+教育”活动。来自实验学校的陈晓芳老师和温宿二小的唐银银老师分别上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让两地老师看到同一教材的不同解读。课后,多地教师进行同步课堂远程教研活动,探讨教学热点难点。两地教育专家给予评课总结,指导两地教师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提升课堂实效。

“在温宿我们了解到,当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仅25人,而且新教师离职率较高,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胡天奖说,这个学期,温宿还将开展两至三期“多校双向双师同课异构”活动,以两地同课异构、教研分析、共同体围观、后期“回笼课”等为抓手,解决温宿地域广、学校散、新教师多、教研力量有待加强等师资培训痛点,助力温宿广大农村年轻教师从“复制粘贴”课堂出发,像小孩学步般从爬到走再到跑,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这也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最大化、及时化、高效化,为精准助力新疆教育脱贫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助力小小边疆“石榴籽”快快成长为国之栋梁。

市职技校教师到滇西边陲家访

云贵篇:开设西部学生“职教班”,优质产业工人有储备

一身迷彩,军号嘹亮,步伐整齐。上周,市职技校新生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军训。在这近2000名新生中,一批学生有些特别:16人来自云南省梁河县,1人来自四川省理县。就在9月1日开学时,市职技校副校长胡赞带队专程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迎接他们的到来。

“这已经是我校迎来的第三批西部学子了。市职技校作为省中职名校,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自2018年以来共接收了60名西部学子。”市职技校副校长沈民远介绍,每一批学生到校后,校领导都会带他们参观校园和车间,详细介绍学校的各种专业,让他们结合自身兴趣、家乡产业结构和今后就业意向等优先选择专业。目前,这60名学生主要分布在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烹饪等专业。鉴于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老师除帮助他们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外,还让他们优先进入车间开展工学结合,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活动与竞赛。

市职技校教师到机场迎接云南学子

考虑到这些学生没有家人陪伴,周末、节假日时可能会感到孤独,市职技校还专门为他们“开小灶”:学校免除他们的学杂费、住宿费,免费提供床上用品、校服、生活用品,减免体检费用,优先安排勤工俭学岗位;党员教师与他们结对,在思想、学业、生活等各方面帮助他们;周末、节假日,学校组织他们到车间练习操作技能或到企业参观学习,或走访美丽乡村、风景名胜、博物馆等;遇到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校领导总是找他们亲切座谈并送上节日礼品;烹饪191班班主任吕丽云还经常邀请班上的学生到她家做客,为他们做永康特色肉麦饼;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学校协助他们向财政申请补助;还有篮球赛、学习无人机等各类丰富的活动,让身在异乡的学生感受到了永康对他们的友好和关怀。每年春节,云南学生返乡,市职技校的老师们一路相送,深入滇西边陲,翻山越岭开展家访活动。

“我们的初心在于让这些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助力他们的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地方’的教育效果。”市职技校校长王钟宝说。

如今,这批云南学子也不负希望:2018级学生赵仁瑾一连拿下永康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车身涂装)一等奖和全国技能大赛金华市选拔赛(车身涂装)三等奖,如今他与另两名2018级学生梁文聪、许吉攀已到奥迪4S店实习;2018级学生孔涛、刘富涛经过两年的学习后表现优异且有强烈的意愿继续深造,市教育局与梁河县教育体育局协商后,同意他们留在市职技校继续攻读高级技工班。在近日举办的永康市烹饪大赛上,2019级学生番明蕊、们从换、杨艳菲、董丽娜、杨丽沙获评中式烹饪高级工。

云南学子在市职技校学习技能

除了东西部扶贫协作计划帮扶的学生,我市还有大量来自云南、贵州等省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同样面临着就学就业难题。这些年来,市职技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通绿色通道,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期待他们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带领家庭脱贫致富。如2013届毕业生周冰、2016届毕业生余富友毕业后分别从事电商、数控工作,公司产值达上百万元。

为了精准帮扶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从上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职技校及相关部门、企业主动与云贵相关县市对接,建起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云贵班”,目前该班已经招收了数十名学生。一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了就学机会,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来,学生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事,入学就约等于上岗;三来,企业也能招收到技能高超的优质产业工人。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作为‘造血式’扶贫,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在教育扶贫上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为更多想奋力走出大山的孩子创造教育改变命运的契机,为东西部扶贫协作贡献‘永康智慧’。”谢滔说。

理县建起“浙江班”温宿架起“云课堂”永康开设“云贵班”精准帮扶 志智双扶 教育扶贫走出“智”富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