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正月十五闹花灯 为什么?

2020-12-12 05:25:01
相关推荐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祝大家节日愉快!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开始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之夜,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既是庆祝元宵佳节,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闹花灯是元宵节众多习俗中最为主要的一个,何时开始,说法不一,但一般认为始于西汉,兴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故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红灯高挂,张灯结彩,游人如织、熙来攘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南京的秦淮河灯会、上海的豫园灯会等都是元宵节灯会中的典范。

闹花灯,一个“闹”字,突出了元宵夜人们的喜悦之情;一个“闹”字,展现了一幅“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的温馨画卷。但是,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呢?

相传元宵节赏灯是从上古先民持火照明、驱赶虫兽等日常生活中逐渐衍生出来的。过去人们用火把照明、驱赶野兽,甚至在躲避盗匪时以燃放天灯作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还有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的习俗。

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具有光明与添丁之意,灯笼常用来求子添丁,元宵节时妇女们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走,好生男孩);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可求取功名。灯笼渐渐具有了降魔降福、祈许光明平安之用途,并日渐演变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视为“祈福灯”、“平安灯”。

也有人认为元宵节燃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后汉书》记载:公元64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梦见一个金光闪闪的人在自己的金銮殿上飞来飞去。第二天,明帝召集大臣,询问这梦是怎么回事?一个叫傅毅的太史说:陛下梦见的是天竺国的佛,并建议皇帝派人西去取经。三年后,天竺僧人摩腾和竺法兰随汉使团东来传教,带回了佛像和经书,用白马驮至洛阳。

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在洛阳建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寺庙),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他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燃灯习俗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再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岁时杂记》记载: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三元配三官,分管天、地、人。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故上元节必燃灯庆祝,以此成俗。

不论元宵节燃灯开始于何时,到了隋朝,元宵节赏灯已十分兴盛,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史料中有关于隋炀帝邀请外国使节来我国观灯、欣赏节目演出的记载。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下令点燃花灯上千盏,张灯三夜,允许民众昼夜观灯玩乐。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灯结彩,同时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和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成为一时之盛。

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为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大词人辛弃疾为此这样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晚上,官员派发利是、皇帝与民同乐;“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

到了乾德年间,灯节内容更加丰富:一是时间长了,由唐朝时的三天延长至五天(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二是灯笼花样增多,甚至带有恐怖色彩。除了常见的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牛郎织女灯等,还有刑狱机构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的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三是灯谜出现,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度,娱乐气氛更加浓厚,逛灯市成为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

宋代赏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在心。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随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应对,最终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归乡途中,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那副招亲联,结果被招为乘龙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的两大喜事。

明朝元宵节庆祝活动规模最大,灯节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以显歌舞升平。另外,又下令将白天商业区用作晚上灯展之地,北京市一个叫灯市口的地方即来源于此。“灯”,即“灯笼”,“市”,即“市场”。当时灯市口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到了清代,假日缩短,改为四天,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灯会依然壮观,盛况不减。灯笼更加精致奇幻,而且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习俗形式如何变化出新,元宵节古老的传统风俗依然没变,它始终是广大民众心中永远割舍不断的情。

谭论古今,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文学滋润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