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家乡桂林端午节的发糕清明节的粽子

2020-12-12 17:25:01
相关推荐

每到端午节,是艾草挂门、粽子飘香时节。庚子端午,我回到桂林市临桂城区的居民小区探望父亲。不时听到门前连接菜市的巷道传来吆喝声:“粽子!”“五通发糕!”

包粽子吃粽子,我的家乡临桂两江和五通一带的农村,是在清明时节才有吃粽子的风俗,而现在在城里,也渐渐端午节也吃粽子了。民谚曰“清明大似年,淘米包粽子。”“清明粽子稳牢牢。”“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家族人丁兴旺。清明节包粽子,可以作为上坟的祭品,也可以做踏青带的食物。家乡临桂农村每一个节日吃什么很有讲究:清明节吃粽子,端午节吃米发糕,在七月半“鬼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吃糯米做的白馒头,春节则是舂糍粑做年糕,元宵节吃汤圆,家有喜事就蒸松糕。

1.端午节,家家户户门挂菖蒲艾草。

一、吃粽子的传说

据专家考证,粽子是民间普通食品,对吃粽子的习俗有不同说法:一说端午食粽是祭祀楚国投江的大夫屈原,反映了人们对富有爱国情怀的屈原的凭吊和缅怀;一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很多地方流行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也有的地方保持寒食节吃粽子。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至今,许多地方仍流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2.扁粽

二、清明节的糯米粽

我的家乡就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这风俗也许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寒食节”吃粽子传统习俗相关。

家乡临桂两江的粽子,都是用比较宽阔的箬竹叶包,用韧性很强的草来捆绑。

从竹林里采摘回来新鲜的箬竹叶,先洗净凉干,到包粽子时用。临近清明节,圩上也有洗净凉好的箬竹叶一扎扎地卖。用箬竹叶包粽子,不但闻起来有种叶子的清香,而且这种粽叶,能提供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蒸制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

绑粽子的草是到山上割的一种韧性很强的草。1970年代少小时在农村,我母亲和村里的妇女们,每到冬季之时,都要到离我们村庄十七八里地远的黄泥界深山上割一种韧性很强的草回来,捆成一把把的高高地晾在堂屋的房梁上,等开春扯秧苗插田时,就把韧草取下来用水浸泡过,然后用这种韧草来捆秧苗;等到清明节包粽子时,也是用这种韧草绑粽子。韧草绑的粽子,也和箬叶一样,有一种天然的清香。这种草韧性强,也容易撕成细条丝捆扎东西。那时我们也不知道叫什么草,大家就直接叫“韧草”。后来我才知道,这种韧性很强可捆绑东西的草,长在山上的叫马莲草,长在水边的叫蒲草。这种韧草正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所写的“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清明前一两天,家乡人家家户户都泡上糯米和白米包粽子。所用的原料是糯米。先把糯米要用水淘洗两三遍滤干,然后放清香染色的栀子水和富有碱性的稻草灰过滤的水,再放些红豆、绿豆、芝麻以及适量的盐拌匀,然后再用竹叶、韧草包成粽子。家乡包的粽子,有三角粽、小扁粽、圆柱形的大粽和细长圆柱形两头是四方形的长粽。几乎每家都是包上几十斤糯米。包粽子以主妇为主,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参与一起包。粽子里一般放有芝麻、板栗等,也有的放有五花肉或者腊肉。我在农村时,我家就是以我母亲为主包粽子。

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包上半箩筐甚至有一箩筐的粽子。白天把粽子包好后,晚上放进口径近有一米的大铁锅里煮,水要淹没盖住粽子,否则熟不透,如果水烧蒸发少了还要不断添水。煮粽子往往要煮一个晚上,大铁锅的水烧开了,就不要太多柴火了,而是一直用几根柴火慢慢地煮,一直从晚上煮到第二天天亮,满满一大铁锅的粽子就煮好了。这时的家乡,村村煮粽忙,户户飘粽稥。

家乡不同的粽子有不同的作用。包有少量的大粽,那是全家人齐了一起吃的,也是摆在堂屋香案上祭供的主品。而三角粽、小扁粽等也有不少,那是清明节几天里既可当饭吃,又可带去扫墓当供品的。包的粽子以长粽居多,那是可留着吃一两个月的。长粽像腊肉一样挂在灶头上,清明过后往往就是农家人最忙的耕田插秧时节,这时挂在灶头上的长粽,就被用来每天一早起来或切成片煎或整个水煮,当成家人出工前吃的早餐。那时的农村,看一家人是不是过上好日子,一是看春节前杀年猪留的灶头上腊肉多不多,二是看清明后灶头上挂的长粽多不多。

我外出工作后,每年清明节回农村,临别前家乡亲人都是给我送来一串串自己包的三角粽、小扁粽。

3.粽子飘香。

三、端午节的米发糕。

发糕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食品,我家乡桂林乡下的临桂两江农村端午吃米发糕与清明吃粽子一样,也有着非常久远的传统。

据考证,端午节吃发糕还是很有来历的。历史上就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纪念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子胥的传说。当年伍子胥曾多次劝吴王夫差杀了勾践,夫差不听,反倒把伍子胥赐死了,后来,夫差还把伍子胥的尸体扔进了钱塘江。当时的百姓为了纪念伍子胥,将他尊为海神“水仙王”之一,每到端午也会准备好他生前最爱的绿豆糕。从那以后,端午吃绿豆糕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根据中医理论对二十四节气的分析,端午节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在这个时候人们的情绪波动都比较大,非常容易烦躁和忧虑。加上现在正值夏季,气温也渐渐高了起来,在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一些东西来缓解这一状况。而绿豆或大米做成的发糕口感松软,非常适合在这个时候食用,能大大缓解因为阳气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有效的化解燥热和忧郁情绪。再加之“发糕”其音又“发”又“高”,有积极向上飞黄腾达的寓意,对于一年丰收的希冀是一个美好祝愿。因此在端午节吃绿豆糕或米发糕就这样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也许,家乡在端午节流行吃米发糕,就是与这些习俗和传说有关。临桂盛产稻米很少种植绿豆,因此都是做米发糕代替绿豆发糕。米发糕是农家人把自己种出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粉做的。记得我年少在农村时,每到端午,我母亲就浸泡大米,然后让我和她一起推磨,磨成米浆,米浆用酵母发过后,然后蒸成米发糕。有的米发糕放少许白糖或红糖,用大铁锅蒸出来发糕。蒸发糕和煮粽子不一样,煮粽子是在大铁锅里放满水浸泡住粽子煮,而蒸发糕则是在大铁锅底放半锅水,用竹箅隔着,将有装米粉的平底簸箕放在竹箅上,蒸熟后用刀将发糕划成一块块,多半是划成菱形的方块。也有的用小碗一碗碗装好,蒸熟后发糕的形状就是一个个碗状形。

这种发糕非常松软可口,刚蒸出来的米发糕香喷喷热腾腾的,整个房子的空间都弥漫着这股香甜味。如果放白糖,发糕就是洁白的;如果放的是红糖,发糕就是红糖色的。发糕上一个个小洞,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海绵。用手捏捏发糕,非常富有弹性。

少时在农村每到端午节我母亲就做米发糕,至今想起来还回味无穷。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我和远房的堂兄弟老十、个生三人,背着戽斗和鱼篓去戽一个水塘。这水塘看似没多大,但是比较深。我们三个小伙伴从上午日头升起戽到下午日头快落山,累得精疲力尽,最后每人得一斤多泥鳅。到中午饿得不行,就派我回家拿端午节母亲蒸好的发糕来充饥。我把发糕带来后大家狼吞虎咽,都说这米发糕最好吃了。

那年端午节吃的母亲做的米发糕,真觉得就是人间最美的食品了。后来每吃发糕,我就会想起那时的味道。

边车,2020年6月26日庚子端午写于桂林

4.用箬竹叶包用马莲草绑的粽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开学了作文400字 作文五百字以上 初中秋游作文 我多想当一名医生作文 读书交流会作文500字 关于跳绳的作文400字 作文因为有了你 可爱的兔子作文500字 我家有一只小狗作文 快乐的假期生活作文 以消防为主题的作文 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作文 最温暖的灯作文 环游世界梦想作文 声音的故事作文 假山作文300字 龟兔赛跑童话故事作文 我的望远镜作文 说谎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五年级 蓬莱仙洞作文 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关于嫦娥的英语作文 中考高考满分作文 揣好梦想上路作文600字 美好的未来作文 我喜欢的人作文350字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英文作文 《愉快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