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成都中学生课堂体验“死亡” 写下对生命的感悟

2020-12-19 04:40:01
相关推荐

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当死亡悄然降临……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这一刻,你最舍不得的人是谁?这一刻,你还有哪些没有实现的梦想?31日,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一场特殊的“葬礼”正在进行。(戳此链接观看直播)

整个课程长达1个半小时,其中,包括20分钟的“死亡”体验,再次面对生命,有人说着对“前世”的后悔,有人感悟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人感叹要活着当下,趁活着,去实现自己还未完成的梦。

“死亡”突然降临,来不及好好说句再见

这是一堂特殊的课,全程约1个半小时,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生命是什么”“多彩的生命是什么样的”……随后老师借用“李香山的追悼会”引导学生,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

随后,20分钟的“死亡”体验正式开始。只见学生们静静地躺在地板上,将眼睛用眼罩蒙上,慢慢地放慢了呼吸……只剩下舒缓的音乐环绕着整个体育馆,“你的身体慢慢的放松下来”“你的头部很沉,很放松”“你静静地平躺在这里,一动也不动”“请你想象,你的‘一生’,就此结束,回忆‘这一生’,你是否还有牵挂,是否有遗憾……”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们慢慢进入状态,体验着这特殊的仪式。

20分钟后,音乐声停止,所有人缓缓站起来,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所“前世”的牵挂或满足或遗憾,刻在了自己的“墓志铭”上。面对“死亡”,叶昕昱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叶昕昱这个人一生都特别霉,出生时缺氧,五岁时骨折,连幼儿园毕业照都没有。从小身体就不好;腿不好;肚子不好;眼睛不好…奶瓶装得最多的不是奶,而是中药。幸好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有一大家子人在默默地支撑着他……”当老师公布了他的“墓志铭”时,男孩红了眼眶,摆了摆手,不愿意再说下去。

现场,学生们写下的“墓志铭”中,有人回忆着短暂“一生”的不足,有为未实现的梦想而感到遗憾,有人为曾经与父母的争执而愧疚,还有学生坦言,生命的厚重:“要活着,要活在当下,要好好的活在当下”。

生命是厚重的礼物

它无法重来,它也不需要重来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让学生体验“死亡”,并写下墓志铭实际上属于学校德育大课堂的一项,据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易姜琳介绍,整个课程的设置长达1个半小时,20分钟的“死亡”体验,仅仅是其中一项。

“在课程一开始,我们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从中感受生命的美好与顽强,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她告诉记者,课程以“向死而生”为主体,通过对生命的阐释,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生命没有早知道,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面对仅有一次的生命,该如何过好这一生?易姜琳告诉记者,在学生体验“死亡”后,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死并不可怕,它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有限的生命里去体验生命的美好,珍惜眼前,把握现在的同时,也要学会弥补过去的不足,为将来进行规划,让人生不留遗憾”,她强调,体验“死亡”的真正目标,还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要学会善待他人,“孩子们‘醒来’那一刻,他们在感叹‘我们还活着’‘还好我们活着’,这是孩子们源自内心的感触,我们也会告诉孩子们,还活着没有完成的梦想要去好好实践,要去孝顺父母,去做‘前世’你们没有做的或是没有做好的事”。

“墓志铭”背后是“致青春”

体验“死亡”更需要学会活着

实际上,20分钟的“死亡”体验课程,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有网友为这样大胆前卫的教育方式点赞称,“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是很好的生命教育,正确看待死亡,积极阳光地活着”,不过,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活着为什么要去思考死亡”,甚至网友言论尖锐认为:“这样的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面对网友的不同看法,学校学工部主任孙履震表示,设计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现在有的学生对生命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连自己活着为了什么都不清楚,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开设这样一堂课”,他表示,学校最大的目的是挖掘其中教育价值,从生命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更能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学生的‘墓志铭’写下了过去,但这张卡片的背后是‘致青春’,是对生命的延续思考,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现在,善待家长,善待社会”。

据七中万达学校校长刘强介绍,作为教育部命名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在这方面共开设了艺体模块课程、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心育技能训练课程以及社会体验课程等四大课程体系,此次让学生体验“死亡”则属于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以敬畏生命的赤子情怀,以尊重生命规律的科学精神,以服务生命发展的无限激情;唤醒生命自觉,激发生命潜能,启迪生命智慧,提升生命品质;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最精彩的自己。”刘强说。

专家看法:

知死而生,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

在不少家长忌讳谈“死”,七中万达却大胆让学生写下墓志铭体验“死亡”这一举措,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同。

成都市金牛区心理教研员陈玉曦介绍,类似的生命体验课程,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做得比较好,而内地属于起步较晚的地方,“看起来这门课是在讨论死亡,其实是让学生去探究应该怎么活着,通过体验让孩子们非常直观的感受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现实性,引导学生将对死和生的思考转化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动力”。

陈玉曦强调,活动中提到的“当生命的逝去……”这个环节特别的好,有助于学生反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活动落实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更能清楚的认识到,活着的每一天该如何去度过,“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拓展生命的宽度,让这一生不留遗憾”。

与此同时,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曹璇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是大胆又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教学。她说:“近年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科院也在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加强生命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死亡,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生命的意义”。

她表示,学校让学生体验“死亡”同时写下墓志铭的活动,实际上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自己这一生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又或者是想给世人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起到重要的重用。

曹璇告诉记者,类似的课程最终的落脚点应为积极正能量的引导,“对死亡有思考,才能更好的认知生命的价值,同时,从长远的角度而言,学生通过课程体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等,同时学会敬畏并珍惜生命”。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许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一束阳光作文 我喜欢小狗作文350字 珍惜的作文800字 初一作文600字叙事 尊老爱幼作文 禁毒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三年级过生日作文 童年趣事写一篇作文 自己的优点作文3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描写风景的英语作文 珍藏友谊作文6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零作文 随便作文300 带提纲的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开头 这一刻 作文 关于积极向上的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 扫黄打非作文400字 小考的作文 生活经历作文300字 母亲的关爱作文500字 生命是什么作文300字 学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有家人真好作文 幸福的约束作文600 你最喜欢的食物英语作文 叙事作文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