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何不肯抗战?蒋称:此时抗日将是灾难

2020-12-26 16:35:01
相关推荐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炸毁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柳条湖事件之后,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只有一万人左右,而张学良手下有二十万劲旅。日军攻占沈阳时,少帅急电南京请示。这一刻,蒋正在返回南京的军舰上,行政院给少帅的答复是“自行妥善处理”。少帅以为南京当局也不晓得如何处理危机,遂下令东北军撤退。

蒋介石过世多年之后,张学良有一次接受访谈称:自责错估了日方意图,攻击开始就撤退。但是,日本在朝鲜有大批后备部队,只需铁路运送,而东北军实则大多数在河北省。九一八后蒋介石回到南京,开始和张学良取得联络,蒋介石也没有下令东北军反攻,更没有派中央军增援。

在事变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中,蒋强调在国内动荡且准备不足之下,中国必须避免和日本爆发全面冲突。因此,实际上蒋又退回到一九二八年济南事变之后的“卧薪尝胆”策略,先姑息日本,同时努力致力国家统一,争取时间培养足够力量来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个暂时姑息的政策持续了六年之久。

1931年10月初,蒋慨叹:“倭寇威胁之行,迄为杀止,实不知余为何如人也。可笑!”一度他分别向张群和宋美龄表示,他决心放手一战;但是他又觉得中国“弱得不可能再弱了”。

蒋介石和张学良都认为,日本过于强大,中国过于贫弱,中国尚没有力量与日本全面开战,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中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沦陷。认为此时此际抗日将是一场灾难。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甚至想到,如果与日本全面开战,不出三天,日军将占领中国的长江流域,切断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命脉: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内侵占之范围及于辽吉两省,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我国海陆空军备之不能咄嗟充实,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全国政治、军事、交通、金融之脉络悉断,虽欲不屈服而不可得?

那时的蒋介石始终对“国际调停”抱有幻想。事变的第五天,张学良派他的副司令长官万福麟面见蒋介石,蒋介石在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告以外交形势,尚有公理,东省版图,必须完整,切勿单独交涉,而妄签丧土辱国之约。倭人狡横,速了非易,不如委诸国联(国际联合会)仲裁,尚或有根本收回之望。否则,亦不惜与倭寇一战,虽败犹荣也。

蒋介石认为中国是弱国,又没有实力,没有准备好,是无法与日本作战的。接见要求抗日的学生代表说:关于抗日情势,假如本人要想全国国民拥戴我,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对日宣战,全国人民一定称赞我。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反给一般人疑我不抵抗呢?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能把国家的命脉断送,不能使民族的生命危殆。我要为国家前途打算,要为民族前途着想,不能为个人名誉而使中国灭亡!纵令不致永久灭亡,或者灭亡不过几十年或几百年,还是可以复兴的话。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有方法可以使中国不亡,使中国不致受几十年或几百年亡国痛苦,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为什么反而愿意冒几十年或几百年的痛苦!他认为此时此际抗日将是一场灾难。正基于此种认识,蒋介石在与日交涉时,显得处处退让,以待时机。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忍痛含愤,诉诸国联,弥合分裂,准备抵抗的方针。这一方针不仅没有对日军侵占东北立予抵抗的内容,并且还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而张学良深知日本侵略野心欲壑难填,认为若无全国发动抗战,仅东北军孤军作战必然失败,最终不抵抗而撤入关内。蒋介石和张学良等人难以同心抗敌,终令东北三省轻易落入日寇手中,亦使日寇的侵略野心更加膨胀,其后果是蒋介石和张学良等人难以推脱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奉献作文600字 难忘的瞬间作文 作文评语 缺点 合作作文600字 惊喜作文600字 国画作文 遗憾作文800字 坚持作文500字 游动物园作文 也是一种美作文 有关阅读的作文 尊老爱幼作文 景物作文600字 给男朋友写小作文 窗外的风景作文 诚信作文500字 写玫瑰花的作文 小学生200字作文 乐山大佛作文 欲扬先抑的作文 感恩亲情作文 我的舅舅作文 自律作文800字 节日作文400字 作文周记400字 满分作文400 西双版纳作文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 包馄饨作文 作文开学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