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蒋介石:“九一八”非我之错

2020-12-26 16:35:01
相关推荐

九一八国耻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沈阳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占领沈阳,然后陆续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对东北三省开始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很多人把东北三省沦陷的罪责,怪罪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的军队不战自降,因而导致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成为了丧权辱国的罪人,那么历史的真相是这样吗?

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时常感到怀疑,东北三省是中华民国的固有领土,蒋介石是当时执政党的元首,作为一名头脑正常的国家元首,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国家元首治国理政的基本常识,蒋介石作为国家元首,不可能傻到领土被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把领土拱手让人,这不符合逻辑。可是事实证明东北三省确实沦陷,那么蒋介石有什么难言之隐呢?真正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是什么呢?

下面从东北三省本身、国民党、共产党、世界形势的史料加以分析,探索下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

一、东北三省

1、1928年6月,爆发“皇姑屯事件”,东北军阀首领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日本人想让东北三省群龙无首,趁机侵华。

2、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续统领东北军队,并且在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服从国民政府,遵守三民主义,国民政府从此完成名义上全国统一。

分析:东北三省名义上属于国民政府,实际控制权还在张学良手里,此次“东北易帜”,实际上是张学良无法对抗国民政府和日本,采取的无奈之举,防止既要受国民政府攻击,又要受日本攻击,与其投降日本人,还不如投降国民政府,为自己争取外援,也为自己争取个好名声,况且张作霖被日本人害死,杀父之仇不可不报。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命令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完全取决于张学良本人。

二、蒋介石集团

1、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共建立了苏区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部队主力受到牵制,并且大量兵力集中在南方与苏共作战。

2、1930年3月,“广州伪国民政府”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发动反蒋战争,史称“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共计30万,5月,蒋介石率军平叛,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

3、1931年9月,广州国民政府在天津成立“北方军事政务委员会”,统一北方反蒋武装,再次开始反蒋,蒋介石亲自去南昌督战,此时蒋介石的主要兵力基本集中南方。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正在南昌督战,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缺席的情况下召集紧急会议,要求蒋介石立刻回京,对日本采取行动。

5、1931年9月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商量对日行动,主张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会议决定:“(一)外交方面,加设特种外交委员会,为对日决策研议机关;(二)军事方面,抽调部队北上助防,并将讨粤和剿共计划,悉行停缓;(三)政治方面,推派蔡元培、张继、陈铭殊三人赴广东,呼吁统一团结,抵御外侮;(四)民众方面,由国民政府与中央党部分别发布告全国同胞书,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

分析:“九一八事变”之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面临三大反对势力,第一股势力是以苏联幕后支持的中共苏区,第二股势力是以汪精卫为首的“伪广州国民政府”,第三股势力是国内的四大军阀,蒋介石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南方,用来对抗这三大反对势力,给日本入侵中华提供了机会,九一八事变爆发及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虽然有心去抗日,但是力量不足,希望也只能寄托给张学良。

三、共产党

1、自1927年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共在南方先后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展反蒋斗争,进行反围剿武装斗争。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并提出“武装拥护苏联”的口号。

分析:此时的中共实际上是苏联支持下的反蒋势力,对于日本侵略,表明的态度是维护苏联,对于日本入侵东北三省,他们认为是以东北三省为基地,攻打苏联,是日本帝国主义对苏联的进攻,而国民党也是帝国主义的帮凶,要坚决打倒。

四、世界形势

1、美国和欧洲各国方面,1932年1月7日,对日本和中国发表照会,宣布日本对满洲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因此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中国和当时欧洲各国对此都普遍表示赞同,但是日本却无视这一通告。

分析: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美国国内的孤立政策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实质性行动,美国的反应对日本的遏制是软弱无力的。

2、苏联方面,1931年11月1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与日本大使广田会面时表示:“它(指苏联政府)重视维护和巩固与日本现存的关系,对各国间的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它期待日本政府努力维护现存的两国关系,并在自己的行动和命令中应考虑不要破坏苏联的利益。

分析:苏联对日本侵华采取的是不干涉政策,这助长了日本侵华的嚣张气焰,同时暗中支持中共开展反蒋斗争,推翻国民政府统治,坐山观虎斗,无视中国利益。

从以上史料加以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并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采取不抵抗政策,而是基于当时国内情况分身乏术,有心无力,把希望寄托给张学良和美国,希望张学良能冷静抗日,然后从美国等国家寻求支援,可是张学良不听从蒋介石指挥,觉得蒋介石没有兵力支援他,采取不抵抗政策,从东北三省撤出,保存东北军实力,不愿当蒋介石的炮灰。美国方面对于蒋介石的请求,只是道义上谴责下日本,给予军事物资支持,并没有对日本采取行动。

真正让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让东北三省快速沦陷的罪魁祸首是张学良,这个结论张学良本人也给予承认,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中央政府。

对于张学良这个说法,是否在包庇蒋介石呢?张学良当时外有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的进攻,内有杀父之痛,作为儿子一心为父报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包括后来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一同抗日,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父报仇,当然报仇必须保存实力,当时日本人进攻东北,他只是想投入蒋介石的怀抱求保护,但是没有想到蒋介石让他抵抗日军,并且没有兵力支援,擅自做主,撤离东北三省,这从逻辑上讲是说的通的。

这个历史的“大黑锅”让蒋介石来背,蒋介石背起来实在冤枉,从逻辑上讲,蒋介石本人也不可能糊涂到敌我不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