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延安样本》的温度与诗意

2021-01-01 05:35:02
相关推荐

我和女儿都是厉彦林老师的粉丝,用现在时髦的话叫“厉粉”,女儿说“栗粉”口感更好。

厉彦林老师的每一篇文章,我和女儿都如饥似渴地拜读,特别是女儿能够饱含深情地成段背诵文中的句子。读他的文章多了,你会沉浸在他营造的沂蒙乡土情境中不能自拔。厉彦林老师的老家在临沂莒南,和我的老家不过几十公里的距离,除了这种充满先天的老乡情谊外,更是被细腻传神的描述所呈现的熟识的故土人物场景所共情、所“俘虏”——他的散文多选材老家沂蒙乡村,寻常却又令人牵肠,写弯腰驼背的娘、写不善言辞的父爱、写朴实厚重的爷爷,写旧时沂蒙乡村的煤油灯,写五更时刻的推磨,写地瓜干煎饼,写地里刨食的土鸡,写淡淡的槐花香,写故乡的亲人,写沭河两岸的风俗农事,写沂蒙大地上的皇天后土……一文一题,题材平凡琐碎,语言平实,却又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样本与视角

从沂蒙故土莒南到黄土高原延安,变化了的是地理坐标,不变的是对故乡故土的怀念牵挂、家国情怀的厚重情感。我非常有幸拜读了《延安样本》未付梓的一稿,十几万字,宏大叙事,详实的数据、客观的事例,无不凸显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理性绵密又情感喷薄的文字里,和之前问世的《土地,土地……》《人民,人民……》一样,充满抒写沂蒙故土般真切厚重的情感,可以说是“乡土情感”“家国情怀”在文章脉络当中的再次延展。

与以往细致绵密、短小精悍的沂蒙乡土散文相比,这篇报告文学篇幅,算得上厉彦林的“鸿篇巨制”。细细读来,字里行间写的是延安人民的造林史、脱贫攻坚史,黄土高原的民俗史、自然环境保护史,却更是共产党人为民担当重整乾纲的执政史,身先士卒的创业奋斗史、时不我待的民族发展史和民心向背兴亡史,可以说是一篇“小样本·大视角·深思考”的力作。

文章通篇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充满时代特色的政论与典型人物细节刻画相互融合交织,在历史的回眸与现实的观察对照中,镜头自然切换,字里行间饱含真情,凸显较为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历史从来都不是史实和数据简单冰冷的堆砌,是即时又鲜活的镌刻,是民族反复打磨的集体记忆和民心憋不住的自主书写。冒着热气、散着地气的诉说,探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真实答案与路径选择,启迪后人、烛照未来,铭记心窝不能忘却。”类似的精妙论述,在文中俯拾皆是。

延安,于厉彦林来说,是寻求密码的样本;于自己而言,是有缘在先。2006年带学生暑期红色教育到过延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踏上黄土高原。且不说绿皮火车颠簸二十多个小时,且不说吃个大绿叶菜都是奢侈,单说那厚厚的黄土,像是踩着一层雪,一脚下去,根本看不到鞋。裸露的土山千沟万壑,几乎没有什么绿色植被。

结合自身延安行的经历,再读《延安样本》,感觉完全不一样。今日的延安,黄帝陵、乾坤湾等人文自然景观驰名中外,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壶口瀑布等黄土风情文化独具魅力;高端能化产业蓄势待发,林果农副产品享誉全国;高铁、动车、航班日益通达;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接踵而来……

读罢文章,闭上眼睛,厉彦林在字里行间所刻画的场景、所描述的人事便从苍茫遥远中走来,从渺茫的抽象到触手可及的具象,清晰的理性与具体的感性便在同一时空平面交织并存。

角度与温度

巍峨的主题和庞大的结构、宏伟的叙事中,作者情感的主线始终清晰、贯穿始终,使这篇报告文学读起来文题厚重却不滞涩,心理上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近感,达到一种“仰之弥高”却也“即之也温”的艺术效果:

看吧——男主人告诉我,他掏灰、续柴火、放炭、点火、拉风箱,小时候都干过,隔了这么多年有些生疏啦。说着话顺手把灶膛里的火点燃,立刻冒出了一股柴草味的浓烟。同行的同志说:“先熄了吧,这烟呛人。”我说:“不碍,锅灶冒烟好呀,这是地道的人间烟火味!”大家笑了,表示赞许。

……

家里已经用上了纯净的自来水,干净的陶瓷灶台上扣着一碗早已炖熟的红烧肉,他笑着说:“党的政策好,过上好日子不用愁了。我每天晚上自己还喝二两二锅头。”我拧开盛着半塑料桶二锅头酒的桶盖,近距离一闻,一股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还是高度的。我开了一句玩笑:“登亮先生小气呀,让我们来家了,也不请我们喝一碗?”他只是嘿嘿地笑。

……

这些下接地气、上冒热气、散发着寻常百姓家浓厚的人情味儿的朴实文字,使鸿篇巨制的理性报道文章更加血肉丰满、温情脉脉。

文章内外、字里行间,从走遍千山万壑的采访脚步,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灵魂与情感,厉彦林不是把自己当成置身事外、蜻蜓点水的过客,而是习惯性自觉作为扑下身子、挽起袖子、融入其中的亲人。这样扑下身子接“地气”,写出来的文字才能冒“热气”,才能触摸到如同黄土高原一般的厚重感!时时散发出与老家沂蒙山的泥土无异的芬芳,自然顺畅不做作,烟火缭绕却又充满人情味。

诗意与韵律

除了客观新闻描述外,作者还在关键处夹叙夹议或不自觉地直抒胸臆,正好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读来或慷慨激昂、振聋发聩,或理性绵密、充满温度。像学子离家时母亲的手,反复叮咛充满万千不舍,又像父亲的教诲,宽广温厚,期待满怀。如同文中所写:

人在爬坡迈坎、负重前行、压力叠加、两腿发软、即将放弃的关键时刻,是多么渴望有一双助力的手;人在漫漫旅途,前不靠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寒冷难耐的时刻,是多么渴望温暖;连续行走茫茫沙漠,又饿又渴,撑不住、熬不过的时刻,如果银河里有水流出来、前方有片绿洲该多好……幸福不会从天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此外,作者在议论处还多采用比喻、拟人、排比、象征、托物言志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采撷信天游等富有陕北地域特色的民歌特色,加以化裁、灵活运用,让文章形势富于变化,节奏铿锵有力、琅琅上口,富于散文诗一样的韵律美。 “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套着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还是那黄土山……”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只见山坡上还有许多极普通、叫不出名字的草,随意生长在光明或阴暗的角落里,随风摆动,随遇而安。虽然开不出鲜艳的花朵,也没有吸人眼球的优雅造型,身体弱小、生命短暂,但忠于大地,顽强地生长、结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色彩。” 这些充满诗意和象征意蕴的画面刻画,饱含作者历经人世沧桑后的丰沛智慧,吐露咀嚼人世酸甜苦辣后的回甘。

“我们行走在延安的宝塔山下,望见一群群叫不上名字的鸟在蓝天下翻飞、盘旋、鸣叫,它在兴奋地向我们诉说什么吗?我知道渴望蓝天的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根羽毛都闪动着追逐自由的光辉。”

“延安窑洞,凝聚大地的精华和气运,冬暖夏凉,四季温润。延安窑洞,分明是大地的眼睛、民心的眼睛,洞穿世事,炯炯有神。”

“那天我离开女娲峰时,太阳还挂在天边。我望了望沟底绿树掩盖下的土窑洞,迈上了一条清爽幽静的山路。阳光洒在山峦、树木和窑口上,一草一木皆有灵性,或近或远,或深或浅,景致各异,碾畔村路面干净,山石土路跳动着金色。这是深秋时节,路两边有些小草开始枯黄却又叫不上名字,依然还有稀疏的野花在绽放。”

文中,散文诗一般的意象丰富性与生活化、抒情性的诗歌语言高度和谐统一,充满了思想的高度和语言文字锤炼的深度。如若没有作者早期的诗歌创作经验与温厚积淀,也很难吐露如此诗性语言之芬芳。

呐喊与担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学从来不是独立于社会发展、民众生活之外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报告文学更是以深厚的责任感、强烈的担当意识著称于世。

在《延安样本》中,作者在准确理性的新闻描述语言之外,更是恰到好处地以直抒胸臆的呐喊激荡新时代的创业者,以深情厚意的文字勉励执政者——深切关注百姓生计、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政党存亡兴衰。

“我看到的一串串数字、一张张照片,听到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事例,经常让我感动和震撼,经常有一股股暖流传遍全身,我找不出多么贴切的言语形容我高兴的心情,我相信贫困群众脸上的微笑和舒展开的皱纹,还有悄然流出的泪水,是无声却最有说服力和穿透力的语言。” “任何人活在世上,都必须感激、感念、感恩人生的三位母亲。生身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之恩必须真心孝顺报答;宽厚的大地是养身母亲,必须精心保护,刻不容缓;祖国是立身母亲,必须暖在心窝、终生报效。”

尤其是当今世界,沧海横流、变化莫测,在这样的历史大变革时期、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历史时刻,特别需要向读者、向人民、向历史创造者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将清晰理性的认真和充满温情脉脉的感性故事一并书写:

“我陡然想起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句,既为这贫困户赶上好时代、能见到外边的天地而庆幸,也为扶贫干部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努力而感动。” “扶贫真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生死攸关的革命。有时领队已走远,队伍还落后边,也有的群众过了河,上级还在设计桥梁,体制机制和政策如何接地气、不脱节?” “千言万语一句话:无论什么大事、急事、难事,只要党群同心、同向、同力,必定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民心是什么?是天,是地,是秤星,是天下。” “民心在哪里?不在口号里,民心不在会议里,民心不在高官权贵手里。民心在老百姓兴奋的泪水里,民心在老百姓开心的微笑里,民心在老百姓自发的掌声里,在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在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

情到真处,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对“土地爱得深沉”,作者内心对祖国母亲、对故乡故土、对脱贫攻坚的历史担当情感火焰才能瞬间爆燃!就让直抒胸臆的文字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吧!去激发干事创业者的担当热情,去过滤千淘万漉的杂质,去烛照未来前行路,去书写真善美的人间世!

读到这些充满厚重泥土气息的文字、听到这些探索者的赤诚呐喊,相信读者朋友们会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内心激荡不已。字里行间,所熔铸出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心和戒骄戒躁的清醒奋斗志,无不激荡我心!

如此,让新时代的报告文学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建设中来,或者说在社会变革中发挥报告文学应该具有的加油鼓劲的正向引导激励作用,这种下接“地气”散发“热气”而又充满诗意的文字,才是有力量的文字,这样记录时代变化发展脉络、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报告文学才算得上优秀的报告文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奇思妙想的作文四年级400字 争论作文500字左右初一 这样想象真有趣300字作文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三年级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500字优秀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英语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500字 一言一行总关情作文 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 向雷锋学习作文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 一朵美丽的浪花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300字 童年趣事作文350字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文明礼仪的作文 friendship英语作文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作文 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 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100字 童话故事作文200字 21年高考作文 他一一了作文 为别人喝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