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小学生需要了解的精读方法

2021-01-03 19:10:01
相关推荐

一位成功人士总结道:“每个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确,这个时代,阅读很重要,相信没有家长质疑。如果您还不清楚,建议您把崔利斯《朗读手册》完整的看一遍。如果您的孩子还不喜欢阅读,您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他在学习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等他步入社会后,和爱读书的人相比,他的人生之路将会更加艰难。本文不讨论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主要针对读书方法展开探讨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读书问题上,2011年新课标已经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方面的要求。但是怎么读,具体有哪些好方法,课标没有详细说。读书方法很重要,但很多人一直认为读书方法是自悟的,没法传授。很多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教,很多孩子当然也不知道。在读书方法上,家长问得最多是以下三个问题,在此给大家做一些解答。

一、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读名著

如今,学校都非常重视课外读书,一些重视教育的家庭,孩子的课外书少则上百本,多则上千。但是家长和学校老师买的书,很多孩子不喜欢看。孩子爱看的书是畅销书或是通俗读物。最受孩子欢迎的是杨红樱系列,卡通漫画系列,探险玄幻系列。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读名著,常看一些无聊的书很生气。其实大可不必,阅读闲书同沉迷手机看电视相比,阅读闲书,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也能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看闲书,其实是孩子本能的一种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不分大人和小孩。同名著相比,这些通俗读物,更接近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因此他们才爱不释手。而名著,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孩子是很难走进的。因此从通俗读物过渡到名著,他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且这个阶段是不可跨越的。想跨越这个阶段,既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孩子阅读能力的自我生长。

这正如一个孩子从未去高档餐厅,他永远认为路边摊好吃。一个孩子,他的鉴别能力和品尝的美食有限,他永远都觉得肯德基或必胜客是最好的。通俗读书,就如同洋快餐,他会想尽各种招数来吸引孩子。名著,就是那些高档餐厅,它无须招揽生意,他的价值就在那里。因此,如何带孩子走进这些高档餐厅,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二、喜欢读书,却不愿读第二遍

很多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很多好书,很多孩子也都看过。我们经常会要求孩子看第二遍,因为看过并不等于掌握,但是孩子似乎没有这种热情。

原因一:孩子的好奇心极强,喜欢新奇的东西,喜欢看故事。当他看懂这本书的故事后,这本书已经没有了乐趣。因此他会换下一本,寻找新的乐趣,寻找新的刺激点。

原因二:孩子的看书方式和大人相同,孩子使用的是右脑照相能力在阅读,所以阅读速度极快。也许他讲不清看过的内容,但是这些看过的信息在他的脑海中一定有留存。

所以我想说:看书,总比不看好。看过,虽然说不出来,并不表示孩子没有看懂。相信只要是好书,看过,总是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这就如同我们每天一日三顿吃饭,虽然看不出我们身体有什么变化,但是这些营养一定会变成我们的血肉。

如果你想让孩子看第二遍,第三遍,你就要让孩子感受到第二遍和第三遍的乐趣在哪里,如果没有乐趣,也没有考试的压力,孩子当然不会尝试,因此,指导孩子看第二遍,也需要方法指导。

三、喜欢读书,却还不会写作文

很多家长一直认为,喜欢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写作文。可这不是一个必然关系。如同喜欢上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一样,这样的逻辑并不成立。喜欢读书只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条件。想要写好作文,还有很多因素发挥作用。

生活中,喜欢读书的人很多。我们家长很多都喜欢读书,但是家长中又有多少人会写作文呢?读书对写作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翻阅一下作家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喜欢看书,他们都看过很多书。这似乎是成为作家的两个必要条件。

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看书会促进写作呢?因为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重复别人的话,理解别人思想的过程。这种重复,就是一种模仿,人类大部分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语言,学习写作也是如此。

但是模仿的过程,并不是看一遍,就能记住。我们不是扫描仪,并没有这样的本事。因此反复阅读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反复阅读才能模范书中的语句。

而这种反复阅读,就是精读的过程。除了模仿,我们还要思考,只是一味模仿,不去思考,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能力就无法转化为写作能力。这就是看很多书依然也不会写作的原因。

因此要想把读书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精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会写作的孩子一定爱读书,会写作的孩子一定会精读。

究竟怎么读才有效呢,古今中外,很多读书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孟子有“自求自得”法,陶渊明有“不求甚解”法,苏轼有“八面受敌”法,毛泽东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从古到今,名人读书方法各不相。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我在大量的实践中摸索出的三种比较好操作的读书方法,我简称三大精读法。

一、批注式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近代的徐特立也说:“不动笔墨不懂读书”,毛泽东深谙此法。《毛泽东自传》曾介绍毛泽东一个读书故事,他曾和朋友借过一本名为《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书,当他还给主人是,书籍像是排版校对一样,用铅笔画满了圈圈点点,批注内容多达几万字。在长沙第一师范五年半的学习中,他在书籍上写下了不少于100万字的分析性、独特观点的批注。毛主席虽只有师范毕业,也没有出国进修。可他学识渊博,能指挥千军万马,这和他爱读书和会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有三个好处:1、从词语、句子或段落入手,指导孩子关注书中的细节。2、通过批注培养了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 3、通过批注培养了孩子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语文老师也教批注式阅读,这种批注,大部分是批注文学类作品。且要求孩子们按照固定的格式来批注,结果孩子望而生畏,觉得批注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

学校都经常讲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法,也算是批注读书法,但这种阅读理解只会打击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批注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多元的思维方式,但是阅读理解很多都提供了参考答案,这和批注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所以通过写阅读理解题培养孩子批注能力也行不通的。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不会写作的原因大多是不会读书,只要会读,一定会写。

我认为通过带领孩子读名著,写批注,是一种极好的方式,就算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能掌握。教会孩子敢写,才能达到会写。只有尝到批注的乐趣,孩子才会坚持去写。而这种坚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极大的促进了孩子的写作能力。

二、思维导图阅读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学习工具,近十年可谓风靡全球。很多大型公司经常教员工用这种方法做头脑风暴。我们在读书时期,大提纲、小提纲、结构图等,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导图的方法,不过没有托尼博赞这种系统、完整且高效。

很多家长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花很多钱让孩子去掌握这种方法,结果孩子还是不会运用。因为思维导图非常注重实践性,光懂得理论不去大量练习,是很难体会到思维导图的妙处。思维导图的画法也不能固定,如果固定了方法,思维导图也就不能称为思维导图了。

我认为用思维导图读书法有三个好处:1、通过色彩、线条、图像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激发我们右脑的潜能,右脑的高速记忆和创造性思考能力是左脑远不能及的。2、只有通过梳理,我们才能吸收书本知识,才能弄明白整本书的逻辑关系。通过整理学习内容,我们才能够从全局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只要孩子能够画出思维导图,就能轻松的复述本书的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提升了孩子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这些关键词又减轻了我们的记忆压力,我们当然更容易记住书本内容。

在教学中,我也非常推崇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来精读名著。我在指导孩子读名著时,要求孩子先略读全书,再用思维导图做整理,如果孩子不知如何入手,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种常用的画法,当他熟悉这种方法后,就可以自由的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价值不仅在语文学科上,其它学科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思维导图学习法,已成为很多学霸及成功人士必知的一种学习工具。

三、写书评法

对于部分家长们来说,看到这个概念,觉得很难。其实我们经常讲的读后感就是一种书评法。写读后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很多孩子在寒暑假都会完成这样的作业。但是很多人却不明白,写读后感的价值在哪里。

我认为写读后感有三个价值:1、帮助大家整理书本内容,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再次梳理书本内容的过程,如果你不熟悉书本内容,你一定无从下手。2、写读后感的过程,也是启发我们思考的过程,通过写读后感,你就明白了你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这本书给您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3、写读后感,没有固定的写法,让我们能够天马行空的思考,提升了我们的写作能力,更促进了我们的阅读能力。

我在讲完每一本名著后,都要求孩子们写一篇读后感。只要孩子完成了这篇读后感,这本书一定在他心目中打下一个烙印,而这一个个的烙印,就是他读过的一本本书,它不仅是提升了孩子的写作能力,更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一儒老师总结:三大精读法: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法、写书评法。应当是我们每个读书人都要掌握的方法。如果说批注式阅读是从微观角度解读,那么思维导图便是从宏观上的把控。而读后感二者兼而有之。我们的孩子如果掌握了这三种精读法,相信他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大幅提升。如果我们学校语文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授课,不是把每一篇文章大卸八块,反复咀嚼或替代孩子思考。相信每个孩子一个学期读好十本课外书都不是问题。真心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难忘的一天作文5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400字 快乐的一天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展望作文 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文 四年级作文一件难忘的事 冬天的景色作文3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800字 我家的小猫作文300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包饺子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500字 愉快的五一作文 我是小小消防员作文 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 介绍我的家人英语作文 初三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热闹的元宵节作文 工匠精神作文800字 那一次我真什么作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素材 过年真热闹作文 打雪仗作文300字 我的家人作文300字 小学语文作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