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朋友圈 我妈不可见

2021-01-04 02:00:01
相关推荐

某天,加班到八点半才回家吃晚饭(创业打地基阶段,这是日常)。吃饭时一刷手机,发现我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一篇我的文章链接(写民国人物的),吓得我饭都吃不下去,连滚带爬地爬到电脑前删文,删除所有提及她的文章,以免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好不容易匀出来的陪孩子时间,又泡汤。我骨子里还是怕我妈的。确切说,是怕她看到我吐槽她真实的那一面后的反应,我不确信这会不会让整个家庭如临灭顶之灾。我已经攀爬到了比我妈所处的位置高不知道多少个台阶的地方,从我17岁开始她就已经完全无法掌控我的生活、左右我的任何决定,可在某些时候,我还是像老鼠怕猫一般怕她。这种怕,竟源于爱,爱她,更爱我自己,所以,我想保护这种难得的平静,虚假面具下的平静。朋友圈里我设置了“我妈不可见”,公众号我先偷偷用她微信号关注了我,然后赶紧登陆后台拉黑了她,我万万没想到被拉黑的人还能打开链接读文章。以我妈的文化程度,我不确定她会不会关注我。如果会,以后写文真的会有如芒刺背的感觉。

写原生家庭的文章都被我删除后,很多网友在公号后台留言问我能不能把这些文章都放到小号上,给有同样遭遇的人看看。他们觉得那些文章写得充满真情实感,删除了可惜,所以,今天我就把这些文章整理了四篇出来,放到了这里。次条、三条、四条也都是同类型的文。其他的,以后有空再发。谢谢大家。

如果自己的父母是负能量源,

我们该怎样自我救赎?

1

昨天公众号次条关于我妈的文章《如果你摊上一个动不动就要离家出走的妈......》发出来后,后台留言很快突破了一百条。很多留言无法上墙,但看着那些留言,我总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之感。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并不喜欢看这样的文章,他们认可的作者必须是牛逼闪闪的、凡事都搞得定的、姿态上要高于众人的。如果你活得不像高高在上的女神,人们就热衷于把你拉下台。

这样的读者,昨天次条的文章发出来以后,简直不要太多。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年纪和我爸妈一样,思想观念也和他们一样,所以,他们听不进去与自己价值观相背离的这些声音。

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出来,把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分享给大家。这些分享,并不是单纯的控诉和吐槽,更多的时候带着我对自我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剖析和思考。

我觉得自己的这种分享是有含金量和价值的,今天的文章会有一点长,大约七千字,但我觉得它对得起你看文章的这点时间(如果没耐心,那现在可以关闭页面了)。

真心希望,我对自我的这些分析和剖析,能给所有看我文章的、深受这类关系困扰的网友一点启发。我希望你也能收获幸福,如果老天没成全你,那也能收获成长。

2

事实上,当那天我妈赌气说要回老家去,我心里是有些窃喜的,但在她面前我丝毫不敢表露出来。

我妈要回家,我取钱给她,她拒收。她的心理我一望便知:她试图用不接受我赡养的方式来给我施加道德压力,试图让我对她感到内疚。

我给她钱,她不接,她就觉得自己胜利了,而我输了。可她不知道的是,我现在已经不接受她的要挟了。她不愿与我产生链接,我求之不得。

我只想着,等她走了,我带上孩子出去大吃一顿庆祝一下。

随后,我又沮丧地意识到,我对母亲的这种惧怕,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为什么她没走之前,我不敢出去大吃一顿庆祝一下呢?为什么我要在朋友圈里设置一个“我妈不可见”?为什么我还要给她取点钱,问她是否需要坐飞机回去?

惯性太可怕了。骨子里,我其实特别想跟我妈决裂。可现在看来,我依然还是那个在母亲看不到的场合才敢快乐、才敢放声大笑的孩子。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妈每次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就让全家人跟着她凄风苦雨。她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不敢大声说话,甚至都不敢笑。

某一次,邻居有事要她帮忙,把她叫走了。等她走了以后,我迅速把门窗关上,打开音乐跳舞。真的,那几天我憋坏了,她一走我就想听音乐、跳舞。

还有一次,恰逢她不高兴期间(她不高兴的时候多如牛毛),我和弟弟发现一个乐子,很想笑,但两个人都愣是不敢笑,只是憋了一口气,跑到离家远远的大街上,放声大笑。

我妈自己一辈子郁郁寡欢,拥有比同龄人、同层次的人多很多的财富和自由,也还是活得不快乐,还要让孩子们跟着自己不快乐。

今天,站在办公室窗口,我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过去那些年,为什么我总是不容易放肆地笑、闹?甚至于每次有高兴的事情发生,脑子里就回旋着一个声音:“你这样不对。”

也许,某些东西是天生的,但这跟长期以来我不敢在我妈面前表现得太开心,或许也有点关系。她的愁眉苦脸、愁云惨雾、郁郁寡欢,让我觉得“我开心,而她过得那么悲苦”,是对她的一种背叛。

活到今天,我才听到内心深处的另外一种声音:我就是要背叛你,怎么了?

3

我爸给我发微信,要我别把我妈因为赌气而回家的事告诉别人。

在我爸的观念里,“家丑不可外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家人遮羞。他所不知道的是,我早把家事po到网上了(当真憋不住)。从小到大,他们吵架、打架、离家出走、闹自杀,全村皆知,自己出丑时没觉得哪儿不对劲,儿女一反抗他们,就要急着遮丑。

在很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被动地接受着父母给我们的洗脑,包括“家丑不可外扬”啦,“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儿女”啦,“老人不辞辛苦为家做多大贡献,我们省吃俭用全是为了你”啦。

这些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按照惯性照做(因为照做不费脑筋,成本最小),却从未思考过他们教导给我们的那一套,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真的合理。

就拿“省吃俭用全是为了你”这一条,我也是不同意的。他们省吃俭用,更多是因为物质匮乏的记忆深植于心,骨子里自卑、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不配。更多的时候,他们的省吃俭用还会给儿女添麻烦。

我只是觉得“你省吃俭用那是你自己的事”,且某些话说出来会破坏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所以不愿意管而已。

“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价值观,更让他们热衷于在外人面前表演,表演自己温良贤惠识大体,表演全家人团结友爱氛围好……结果呢?在外头演累了,有气就在家里撒。

我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因为长期以来,农村人就是看菜下碟,你不演得很强大,人家就看你笑话,欺负你,轻薄你,奚落你,嘲笑你。只不过,这种演出,毕竟只是演出,难免有露马脚遭群嘲的时候。

对外界的恐惧,让他们无法面对和袒露真实,热衷于带上虚假的面具,保护内心深处虚弱的自我。

我以前也和他们一样的。

那时我看到作家们讴歌自己的父母伟大、无私,看到别人晒自己的父母有多爱自己,也会有点“你们看看,我也有”的小虚荣心。

我也写一些讴歌父母伟大的文字,对他们身上那些劣根性、对我切切实实的伤害视而不见,俨然这么做,我就是一个“有父母爱”的幸福孩子,和周遭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

别人都很忙,没空关注你的生活、你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在外头装完一场华丽的B,你回家还是得打扫那一地的狼藉,面对那些一地鸡毛的真实。

装逼没有用,自我麻痹也没有用,你还是得亲自揭开创可贴下面隐藏着的溃烂,给伤口倒上酒精消毒,让它充分暴露在阳光下、空气中,它才能痊愈、结疤。

接受自己的父母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爱自己,承认自己面对与父母的这种冲突其实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再执迷于要做一个人见人夸的孝子。

我开始尝试着从面具下走出来,接纳生活中所有的真相,以更真实的姿态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并享受真实带给我的轻松、自由。

人言、舆论、社会公义等等东西,就像是我们的衣服。它让我们活得体面,它有保暖作用,很多时候也会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的侵害。可是,这样的“衣服”,很多人不是穿得刚刚好,而是穿太多了。一旦穿得太多,“衣服”也会成为你的牢狱和枷锁。

每个人的觉知力都是不一样的。我对人生、对自由、对幸福的这些探索体验,没法分享给我的父母,只能分享在这里。时至今日,我早就放弃了改造和影响他们,这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了。

4

我爸妈每次一跟我产生冲突,就开始卖惨:“我还能活得了几年?你这样对我?”

我以前真的很容易被这句话给唬住,心想:算了算了,不跟他们计较。

可是,某天我发现不是这样的。跟我开杠的时候,他们能迸发出那么强的能量,这难道不是生命力强的体现?

反倒是我,家里家外一个人扛,一手赚钱养家,一手抚养娃,过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生活,早就没力气跟他们吵了。

梅艳芳的母亲覃美金现在95岁了,还拿着梅艳芳留给她的遗产大办寿宴呢。

想想梅艳芳生前,被母亲敲骨吸髓,死后她的内衣裤都被母亲拍卖。小时候,她妈重男轻女,把年纪很小的她赶到台前去赚钱。长大后,她凭自己的努力在娱乐圈闯出一片天下,却也被好赌的母亲当成了摇钱树。

她妈妈甚至顶着她的名头到处举债,事后梅艳芳只能给她擦屁股。梅艳芳后来得了癌症,她妈第一反应是让她把钱留给自己和她哥哥,而不是关心她的病情。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以后,梅艳芳把遗产交给信托基金打理,让基金会细水长流地给她母亲发赡养费,还在遗产中给侄子留了读书的费用。这真的是仁至义尽了。

梅艳芳已经死了多少年了?可她妈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还有能量在法庭上大吵大闹,让信托基金会的人跟自己一起去死。

我妈没有这么过份,但她跟林徽因的妈,有得一拼。

林徽因和自己的妈妈何雪媛,矛盾也很深。

何雪媛做人很无趣,林徽因她爹林长民不是很喜欢她,所以后来又娶了个老婆。何雪媛因为生不出儿子,内心非常自卑,对全家人恶意满满。她不敢冲给她发饭票的林长民发火,就把内心的愤怒都撒到林徽因身上。

那时,林徽因和母亲住在后院,每次她去到充满着阳光、快乐、自由、幸福的前院去玩,回来就会被母亲责骂。林长民去世后,林家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养家责任也落到了长女林徽因头上。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两个青年才俊之间,她选择了更靠谱的梁思成,也因此得到了梁启超对她、对她家人的经济援助。

林徽因结婚后,带着母亲与梁思成住在北京。她同父异母的二弟要考清华,暂时寄宿在林徽因家中。二弟一来,何雪媛看她这个弟弟各种不顺眼,天天给他使绊子,她认为自己这辈子之所以不幸,都是因为二弟和他妈造成的。林徽因一边安抚弟弟,一边跟母亲吵架,疲累不堪。

这段期间,林徽因吐槽说,是她妈妈把她赶进了人间地狱。

抗战爆发,林徽因一家南迁,去到了昆明。这期间,林徽因和她妈又因为保姆的问题,闹大矛盾。何雪媛总是忍不住对保姆指手画脚,不该管的时候乱干涉,不该惯的地方太纵容,搞得林徽因非常懊恼。林徽因起初也跟母亲吵架,后来她发现自己跟她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完全拿她没辙。

后来,林徽因去世了,梁思成接着赡养何雪媛。梁思成去世后,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林洙还赡养了何雪媛一段时间。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享年51岁,而在这之前她跟病魔抗争了15年。何雪媛1972年去世,高龄90岁。

儿女和父母,谁先死还真不一定。谁懂事,谁更负责任,谁就更容易拼搏过度、心力交瘁、精神恍惚,然后早早归西。“好人不长命,魔鬼活百年”,这种事儿发生得还少么?

我这么说,不是说“父母比我们先死”这个命题不成立。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要有勇气,抗拒父母拿这一条“道理”来绑架我们的人生。

“我生病”“我比你先死”“我是你父母”“我没钱”“我活得比你可怜”等等,都不可以成为绑架别人服从自己的理由。

大概是我自己受不了这样的绑架,在逗号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她说:你是家里最小的,是孩子,我们可以照顾你,但不能因为你是小孩子,你就要求别人围着你转。在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只能因为当时当下的言行得到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因为你拥有某种身份而尊重你、爱护你。

平等是人际关系中最该遵守的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质上也是平等心。身份以及我们面临的各式各样的情况,都只是一个面具,人和人之间想要相处和谐,靠的是面具下面的那颗平等心。

5

我剖析起自己来,向来是毫不留情的。

我不愿意装逼,因此,写的文字难免过分真实。有人讨厌我的这种真实,但我也知道,很多读者之所以一直关注我、喜欢我,就是因为我这份真实。

这次我跟我妈的冲突,起因只是一句关于家居收纳意见的话,但却让我思考了很多。我不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决心要与父母割裂(至少形式上),开启另外一种新生活。

这几年,从父母身上,我其实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知道了自己应该要做怎样的父母。

跟丈夫不和?ok,离婚,让孩子不因离婚缺失父爱、母爱,正确看待和解释父母离婚这事儿。不要跟我爸妈一样,明明不和,却要一生怨怼纠缠,直把家庭变成冰冷的战场。

穷?ok,努力去挣钱、改善生活,而不是在家里控诉一切,没完没了窝里斗,把在外面受的气都撒家人身上。

生了孩子以后?不控制儿女,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愿,与孩子平等相处、好好交流。

虽然我现在也不是做得很好,但一直在为成为更好的人而努力。

想想这些年下来,我为父母做的,也够仁至义尽了。从小,他们没怎么管过我,没给过我多少正面的、温暖的东西,但干涉我很严重,伤害我不少。是我让他们不再过以前那样贫穷的日子,让他们在老家人面前抬得起头、过得有尊严。

我就是责任心太强,所以把他们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家里宅基地事情都摆不平,他们连跟邻居好好沟通都不敢,是我发了短信,让邻居自行拆除。

可事实上,这些破事儿关我什么事呢,我好好的精力拿去赚钱不好吗?他们自己愿意在泥潭里打滚,还要拉我下水,我干嘛要去救,还把自己弄得一身污泥、疲惫不堪?

我担心他们将来在广州养老住不惯,把辛辛苦苦赚取、积攒了几年的钱拿了将近一百万出来,给他们在老家买了养老房。

学生时代,为了省钱,我每年从北京回老家,四十多个小时,都坐的硬座,春运火车挤到连厕所都没法去,我每次坐得双脚肿胀得像馒头,但对着他们一声没吭。他们是在我请他们坐火车来广州玩时,才知道当年我坐过的硬座车厢的样子。

我爸回老家,非要找人喝酒,喝中风了,又是我赶回家把他运到广州来治疗。当老家很多老人连市区都没去过时,我带他们走了不知道多少地方,还带我爸出国。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用孝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一、我骨子里认同“首孝悌,次谨信”“儿女应当要孝顺父母”之类的价值观。

是的,我觉得人应该有最起码的感恩之心,对父母尤其如此。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几个大学生联手资助了我480元,我没法把这些钱还给他们,只是待有能力之后,借鉴这个模式发起了一个草根助学活动,这一坚持就是13年。这也算是我感恩他们的方式。

我觉得父母在那么艰难的情境下,把我养育长大、供我读书,我就有义务回报他们,让他们过一个相对幸福的晚年。

第二、我骨子里想当一个人见人夸的好人(谁不想),并迷恋这种光环。

我在向好、学好中尝到了甜头,因此,在一些可能会让我感到不适的场合,我依然愿意牺牲掉自己,保住这种光环。

这个,是人之常情,很多人都有我这个毛病,有时候它不全然是坏事。

第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已经活得那么独立,但依然自愿接受父母和我捆绑在一起生活,骨子里不过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认可和爱,高考考了全市第一回到家里得到的依然是批评和谩骂,所以,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讨好他们、孝顺他们,来赢得父母对自己的认同、赢得他们对我的全盘接纳。

我对父母,依然有这样的期待和执念,是因为我骨子里不认同他们对我的评价,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评价。

换而言之,我对他们,依然有不自知的改造欲。

可我现在早已经长大了,已经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认同。他们认同不认同我,有什么关系?

我本科学四年法律,跟公安机关和法院的职能都分不清楚的我爸解释些法律问题,得到的不过就是四个字——你懂个屁。我已经出了五本书,我那个写条短信都写错别字的妈看到了,说我写的都是什么垃圾。

我为自己想改变他们对我评价的这种改造欲,感到可耻。

离婚后,我连谈恋爱的欲望都没有,倒不是没有人追,也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是本能地抗拒。

跟前夫的关系,我处理得还算好,婚姻失败带给我的挫败感也就持续了一年。可后来,是什么让我散失了再谈恋爱的欲望?也许,是因为没出现合适的人,所以我心如止水。也许,我父母的婚姻状态,也对我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你现在不找个男人,老了没人陪伴”这种句式根本吓不到我,因为我切切实实从我父母身上看到了——老了还有老伴,才是真正很恐怖的一件事。

我每次加班稍微晚点回家,我爸妈就会指责我不是个好妈妈。他们总习惯性让我内疚,让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孝子、不称职的妈,俨然这样就显得他们才是伟大的父母、称职的外公外婆。

而我,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没能全身心陪伴孩子而自我攻击。

可是,职场妈妈,特别是创业妈妈忙着加班,有时候顾不上陪孩子,不是正常的吗?就因为这一点,我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了?

为什么有人追求我,我也习惯性拒绝?我的潜意识里,是不是也觉得我去谈恋爱,就是对家庭、对孩子的背叛?

想了很久,我决定:找个时间,把我爸也送回去,然后我终于可以蹦蹦跳跳去找保姆了。

如果他们再像从前一样,因为在老家无法自处,时不时叨扰我的生活,对我进行亲情绑架、人身威胁、情感索取,我拉黑无赦。病了?愿意接受我的孝心,我就给钱、给照顾;不愿意?那拉倒,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死了?自杀了?我负责收尸。

说我不孝子也好、道德败坏也罢,反正我也没打算再回农村去,而且早就内心强大到不惧任何闲言碎语。

我才三十几岁,为啥要把人生过成这样子?为啥要早早认命?求生欲让我不服气的,我觉得自己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一直在向上生长,配得起更好的生活。

我也希望女儿长大以后,能为我感到骄傲,愿意欣赏甚至崇拜我,而不是觉得我可怜。

想了两天,我给父母发了一通微信,苦口婆心地长谈了一次,语气委婉,没有任何怨念。谁更强大,谁主导着去解决问题,这是铁律。所有的负能量,到我这里就停止,这对我而言也是功德一件。

我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累的。你们自己也有过“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我们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所以,我对你们的期望,仅仅就只剩下了一件事:你觉得在哪里开心,做什么开心,就去做。需要我支持的,我有能力就支持。不需要我支持,要自己做,我也随便……现在,逗号已经上了一年级,我觉得让你们回家养老的时机已经成熟。

曾经我以为把你们捆绑在这边跟我一起生活,才叫尽孝。但现在想来不是,我自己有时候因为你们的存在反而更累,你们也因为跟我观念不同、因为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而烦躁。就放彼此自由吧!大家分开住,想念了就在一起聚几天,来去自由,不再互相捆绑。

我妈终于回复了一句,这样最好。

看得出来,她大概也忍我很久了。

我知道,以我父母的性格,两个人即使回到老家之后,也不会就此过上安生日子,但我能做的,也只有这样了。

6

我还想说一个问题:单亲妈妈,其实也要警惕再陷入原生家庭那些会吞噬自己能量的漩涡。

婚姻受挫,自信遭受到打击,很多人会本能地返回自己的家庭中寻找支持和能量。这是人的自救本能,本无可厚非。

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亲妈妈因为不够有经济实力或是需要其他的情感支持,需要父母帮自己带孩子,难免需要跟父母捆绑着生活在一起。

就拿我自己来说,其实我完全有请保姆的能力,但依然要和父母(或其中一个)住一个屋檐下,起初真是因为刚离婚时很虚弱,需要情感支持,后来则是因为习惯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的生病、衰老以及即将可能会到来的死亡,让我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事儿充满恐惧。

骨子里,我是一个极骄傲的人,不管对婚姻、对父母、对子女、对朋友,都爱追求一个“问心无愧”。为此,哪怕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也甘之如饴。

可是,我忘记了一件事。人生还有另外一件事,值得我们追求,那便是:不负此生。

我早就意识到,我们先是一个“人”,先活好自己这一辈子,才能去做好儿女、父母、朋友等等角色,才能让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安全、更快乐。

但是,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做得不到位。我太懒,习惯于某种生活模式之后,就不愿意改变,惧怕那些未知的风险(比如保姆虐待小孩)。这一点懒惰心理,跟离婚、离职创业之前,是一样样的。

离婚、离职,都需要时机成熟;结束与父母的捆绑式的关系,也一样。看起来,我是很自私,但人到中年,负重越来越多,留给我的选择其实不多。我也得承认,即便是最亲的人之间,也不存在无私的爱,也需要在“为己”和“为你”之间做一个平衡。

我不是倡导所有的单亲妈妈,都要跟吞噬自己能量的父母彻底决裂,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一对父母的奇葩程度不同,每个人跟父母相处的模式也不尽一样,但是,我们都要对那些原生家庭的暗黑漩涡充满警醒,避免自己刚从不幸婚姻的冰窖中跳出来,又跳入原生家庭的火坑。

对外强大,对己温柔。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

就是这样。

一点碎碎念:

想必不少网友都看过了我吐槽我妈的文。真心觉得,一个常年不快乐、难以被取悦的妈妈,对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孩子可能没有愉快的童年,无法自由舒展地成长,甚至连在私下里偷笑几下都像是一种罪过,是一种对母亲的背叛。他们从小就学着要承担母亲的不快乐情绪,被迫扮演大人的角色,小心翼翼地讨好和取悦着母亲,只为换取片刻的欢乐氛围。而从小活得压抑而憋屈的孩子,长大以后要花很多年的时光与自己的自卑、恐惧、讨好型人格作斗争。我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也挺不容易的。现在,我想一个又一个地挣脱那些让我活得很累的枷锁,对自己好一点。想让我和女儿都能摆脱家族遗传的那些恶性循环,活出鲜活的、丰盛的人生。我祝福你们,也请你们祝福我。我们,每一个人,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