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师生 是一个群体 一个时代

2021-01-04 08:45:01
相关推荐

原题:中师生,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

——《中师生》读后

作者:四川邻水师范88级1班 老李

作为一名八十年代后期的中师生,看了曹清萍老师的《中师生》一书,百感丛生,脑海里闪出很多文字,很多话题,似乎又无从说起。那种感觉,也许只有自己明白,中师生才能体会。

第一时间和《中师生》一书漂流群的群主张老师交流,如果有一个好的导演能把《中师生》拍成电视剧,或者是电影就好了,就像叶辛的《蹉跎岁月》,路遥的《平凡世界》,不仅有长篇小说,还有经典电视剧传世,不至于让岁月的尘土将这一个群体掩盖。

一瞬间,在我的心里,把曹清萍老师,把《中师生》一书上升到了与大师,大师的经典相齐的高度。我有点惶恐,或许也会有人嗤笑。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刻,我想到了一句话:

中师生:是一个群体,是一个时代。

说中师生是一个群体,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二十年时间内,遍及全国的四百多万中师生,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群体,而且是一个很大的特别的群体。说是一个时代,未必有多少人赞同,相对于六七十年上百万千万的上山下乡知青,八九十年代席卷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南下青年打工潮,二十年间的四百万中师生,似乎显得有点小众,不足以说成是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时代。

但我还是认为:中师生,不仅仅是一个群体,它是一个时代。影响所有人的一个时代。

首先,从当时的具体社会状况来看,中师生,是绝大多数学生和家庭所仰慕并且看得到的一个群体。考上中师的人,绝对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整个家庭地位瞬间高涨,影响十里八村,光宗耀祖。尽管同时代的中专生也同样厉害,甚至更厉害,但是和大学生一样,人数太少,读书远又很分散,在当时农村占绝对大多数的中国社会,很多地方几乎都没有中专生和大学生。

其次,尽管中师生人数不是很多(相对于知青、打工者),确实近乎是所有学生渴望和可以追求的一个现实目标。那个时代,每一个学生口头上都想当科学家、医生、工人、解放军、教师。但那也只是无知小孩的口号、空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实实在在的理想才真正的生根发芽。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背太阳过山抱月亮过河的日子。端上铁饭碗,敲钟吃饭盖章拿钱,月月领工资,成为一个有城市居民户口的人,才是切实的理想。当年我们学校非常了不起,每年都会考上不少中师生。学校就经常请那些考上中师的学生回母校作报告,交流学习经验,以此激励后来的学生奋发向上。每当他们排成整齐的长队,穿着运动式的带两条白杠的校服,戴着眼镜,从学校办公室,走过前排,一个一个依次坐上主席台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热血沸腾。所有的同学或拉长脖子或站起来张望。那场面,至今都能在我的内心掀起波澜。

中师生,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在没有中师生之前,是十年的特殊时期,再往前,新中国刚刚成立。有多少人读书、有多少学校多少老师,有多少人识字,大家可以想象。中师生出现的时代,是全国上下真正开始重视知识的年代。大量的孩子开始读书的年代,是读书可以真正改变命运的年代,是理想落地可以实实在在追求的年代。考上中师,从此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重复祖祖辈辈修地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命运成为一个文化人。毕竟,做生意赚钱,还没有怎么兴起,绝大多数人看到的还是肩挑背磨靠汗水生存的日子。中师生毕业以后,分配到本县各地,像蒲公英的种子,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把先进的思想、文化撒播在祖国的城市乡村、山山水水。不断地充实、更替着教育事业的有生力量。让普六普九义务教育得以实现。当时的中师生到了各个学校都被称作是科班出生,货真价实的正规教师。直到本人毕业工作的九一年,全县的教师队伍,中师生才占了多数。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依然有四成左右的比例。不是否认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贡献,而是客观的说,绝大多数民办教师知识不成体系,真的教给了学生不少不规范甚至错误的知识。在我开始工作的那几年,还经常听到一些前辈包括校长讲一些老师在讲台上闹出的不少一本正经的低级笑话。再加上几乎所有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拖家带口的,一边教书,一边种地,哪有时间去真正潜心钻研教学。

直到公元两千年,新世纪的曙光升起,全国中小学才基本普及中师、大专文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师学校退出了历史舞台。二十年过去了,大学生遍地的时代,零零后都已成年的今天,中师生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去式。但历史不该忘记,曾经的中师生,在国家民族高速发展的时期,发挥过的巨大作用,产生过的巨大影响。

感谢曹清萍老师,你的《中师生》一书,让一代中师生找到了精神的家园,给了历史一个注脚。

中师学校消失了,一代中师生正在老去,我们有必要告诉后人,历史的长河中曾有一朵浪花,他的名字,叫中师生。

中师生,简单说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是文革以后,国家开始走入正轨的特殊历史阶段,教育人才奇缺,从初中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一批拔尖学生,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毕业后主要从事小学教育,事实上从事小学初中教育,不少人经过再学习再培训成长为高中教师的一个群体。

中师生大多来自农村,当时的城市人口比例很少,城市学生高中毕业国家会安排工作,所以极少有城市户口的学生报考中师。

曹老师的《中师生》一书,在相当的程度上,还原了当年的中师生生活,和后来的发展轨迹。让我们重温了当年的美好年华。

书中描写的琴棋书画,多能一专,是师范教育基本培养模式。演讲比赛、琴房练琴、画室苦练、寝室夜谈、给女同学打分、取绰号、周末结伙群体出游野炊、同学间假日相互走动、朦胧的暗恋、美好纯真的初恋、暗送的秋波情书,最真的同学情,都是那个时候中师生活的情景再现。让人不自觉的就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这里我要说几点特别深的感触。

一是,真挚深厚的同学情谊。书中始终贯穿着浓浓的纯真的深厚的同学情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同学情谊。天扬把雪峰狠狠地打了一顿,雪峰没有还手,没有解释。那一段描述看得我泪目。天扬打雪峰,不是仇恨,是兄弟姊妹般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最真的情感流泻。没有最深最真的情,天扬会挥起他那汉子的拳头?雪峰会心甘情愿的忍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的真情贯穿始终,这样的同学情在当年的中师生中是存在的。

这样的同学情是怎样来的?首先,中师生大都来自农村,多数家庭比较普通、贫寒。这样的一个群体,天生具有朴素真诚、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的品质。师范三年,和过去的学习生活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了让人压抑的学习压力,大家都是一个层次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平时的学习主要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活动演出,相互之间都是努力发展自我,少有明显的你上我下的利益利害冲突,往后的前景也相差无几。这样的一种学习生活氛围,同学之间更容易产生纯真的情谊。其次,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被物质金钱侵蚀,同学之间是单纯的。

二是毕业后的发展。以冷修竹、雪峰为代表的业务尖兵是一代中师生的骄傲。中师生,读书时虽也是家族荣耀,轰动一时,但也没有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不可一世。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不用扬鞭自奋蹄,每走一步都很艰辛,各一个成功都是汗水多于收获。但正是这样的一代中师生撑起了基础教育的脊梁,培养出了一大批后来的更多的共和国脊梁。

三是教育者的苦衷。大燕因为雨水中背学生造成的不孕,后来的被迫辞职从商,雪峰一时冲动打学生被打、学生的冲动叛逆跳楼、离家出走、意外伤害、家长社会给老师的舆论压力、这样那样的教改、科研课题、外行管内行、公报私仇的行政体系,都是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的真实经历。每一个事例、情节都感同身受,都可以在自己身上,身边找到鲜活的例子。说实话,教了三十年书,我越来越胆小了,越来越怯懦了。生怕哪一天一不小心,就让自己万劫不复。哪怕出发点是好的,做法也没有错,希望早一点安全靠岸,正常退休。

三是关于婚恋。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家庭婚姻都比较坎坷,让人感慨万千。原本以为修竹和雪峰历尽劫波,最后会有一个好的归属,没想到会仍有意外。中师生的婚恋大概有这几种模式:内部成婚,不管是学校恋爱还是后来找了同事,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双职工家庭,每个月收入稳定,小日子一般还是在当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将将就就。女生相对比较好,基本是抢手货,即便是在学校相貌平平,男生都不愿正视的,出了校门那也是金凤凰,大多找了公务员。男生的情况就五花八门的,最惨的的是分到偏远小学,工作上很难出成绩,生活上找不到伴侣。时与日驰,有些被迫找了当地的农村姑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一个人的微薄工资支撑一个家庭,过的很卑微。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一些稍微有点看相的农村女孩,不愿意干农活,死乞白赖想嫁给老师的不是少数,清高了几年,不得不屈服于的现实中师生更不在少数。后来的子女,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考大学,在大城市随孩子养老的,现在过得还不错。智商随另一半,读书不乍样的,每一步都严重拖累着父辈,日子是总是过得艰难。

四是天扬晓风一类的学生干部,领导角色毕业后转行的。确实有一部分混得很不错。首先是中师生学历虽不高,但确实智商情商都不错。再加上来自生活底层,本身有一股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敢闯敢拼的精神。而且能力全面,有情怀,干哪一行都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确实是中师生的骄傲。那时的中师生小学考初中难,初中考中师更难。还有一难,那就是首先你要在家庭中脱颖而出,没有人逼你读书,哪怕是稍有懈怠,父母也会巴不得省一笔钱,增加一个劳动力,学习完全靠自律。

最后,就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小说没有怎么涉及到教育学院这一个与中师生紧密联系的神圣殿堂。我的不少同学,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专科文凭后走上了专升本进入教育学院脱产再学习的路,这一条路圆了很多中师生的大学梦,毕业后回去的,基本都换了一个环境,升了职,继续考研考博的也不少,从此脱离教海从商从政走向人生顶峰的也很有那么几个。这些同学虽然离开了基础教育或者是教育行业,但始终有那一代中师生共有的特点,特别能吃苦,敢闯敢拼,不怕失败,品质纯正,珍视友情。

中师学校消失,中师生正在老去,再一次感谢曹老师为历史留下了一个注脚,感谢张老师这样有情怀的中师生引领我们一起寻找往日记忆。

2020年8月29日星期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南通市中考作文 致劳动者作文 英语六级作文多少分 一路阳光一路情作文 在告别中成长 作文 关于体育精神的作文 幸福就在我身边 作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初一 节约粮食的英语作文 未来的天空作文 作文过年趣事 关于舞龙的作文 看灯会的作文 我的生活方式英语作文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旅游作文500字左右 感恩父母300字作文 成长作文300字左右 写冬天的作文600字 书香伴成长作文 七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国庆节作文六百字 我和学校的故事作文 作文成长的滋味 20年后的学校作文 小学生升国旗作文 在读书中成长作文 书信格式的作文怎么写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我有一个梦想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