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难忘家乡的那山那水

2021-01-06 02:30:01
相关推荐

我怀恋那逝去的美好时光,还有那逝去的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

——题记

每当我一次次出远门为生活奔波时,就燃起了对故土的眷恋。生我养我的土地啊,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不会忘记你,尽管渺小地从中国地图上找不到你的角落,可在我心里你是神圣而伟大的家园,不管是春夏秋冬,你用最美丽的姿态迎接着岁月一次次风雨酷热、冰雪严寒的挑战,母亲般毅然决然地抚养着一代又一代。这厚重的土地啊,你不仅滋生了万物,也抚育了村子里勤劳的人,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四季更替中的浓浓乡愁……

春天,满山的树木焕发出勃勃生机,嫩绿的白杨、婀娜的翠柳、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杏花、金黄的连翘花,还有那洁白如玉的酸梨花,苹果花,一花已谢一花红。你若置身花海,尽情地吮吸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恍若置身世外桃源一般。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槐花流蜜的时节,空气中也随风荡漾着甜甜的花香,沁人心脾,就像现在的日子甜到心头。

这时候是造柳笛的最佳时节,柳笛是我们小孩子的最好玩貝了,折一枝筷子状的柳条,轻松扭转,抽离白净的木条,留下的树皮管状,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剪裁长短。一端去掉约一厘米的嫩皮,留下第二层皮,用牙轻微咬扁,一吹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来。长者发出的音沉闷,如牛吽;短者发出的音清脆,如鸟鸣。每个小伙伴都有一支柳笛在吹,那声音如鸽哨响彻云霄,那是春天发出的主旋律。如果你吹一支柳笛,滚一铁环,那就是令人羡慕不已的事。

这就是我的家乡龙集寨美丽的自然景色。

村子虽然是由多姓氏组成的村落,可没一户龙姓人家,柴姓比王姓多,杜姓和任姓是外来户,杜姓由名满秦州“酿酒名村竹林”迁来,约三百年吧。任姓由本乡任家壵迁来,坐落曹家沟,村子里昵称小台湾,可沟里没有一户曹姓人家。这里有一块分水宝地,传说是穆桂英挂帅传令杨文广做征讨先锋之地,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叫“传儿地”。也许是真有其事,要不然传儿地怎么会挖出一缸铜钱呢!

那是时我正上小学四年级,学校规定一天放三趟学,九点放学吃干粮时听人说曹家沟挖出铜钱抢欢了,我们赶去凑热闹。

学校坐落在东台梁山脚下,距传儿地一里路。东台梁和烂堡子山脉相连所构成的沟壑,农业社时打了一防旱水坝,两沟交汇处将蓄水坝构成‘Y’型,铜钱正好是从‘Y’上路口悬崖边拓宽农路时挖出的,崖上是一块三角形平地,约有十亩,正是传说中的“传儿地″。修路的全是第一生产队的人,曹家沟和杜家那岸还有张家那岸都是一个生产队。人们抢完铜钱各自回家了,留下来的土顺斜坡静静地等候着开拓。当时抢钱的场景是很精彩的,这都是村子里后来讥笑曹家沟公公钻媳妇子胯下抢钱的事,笑谈了好几年。小军大挖崖时刨出一陶缸,于是他对全体修路的男女社员大声喊,挖出银子了,又一镢头下去,这下倒好,陶缸粉身碎骨,铜钱流了出来,顺着崖土倾泻而下,当时小军大真没料到缸里有那么多的铜钱,早知如此悔不当初。男女社员一起涌到挖出铜钱的地方,为了铜钱啥都不顾了,公公钻在媳妇儿的胯下也拼命的连土一块儿往自己的怀里刨,他们没有其它装钱的袋子,脱掉衣服连土一块卷。我爷爷耳聋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一枚铜钱都没抢到。曹家沟九户人家,家家都得了浑财,有抢到八十多斤的,真不知道那缸里装有多少斤?我们去时一个人都没有,只看到抢过钱的土像无数只鸡刨过似的。我们几个小伙伴用手顺坡向下划拉细土,我也捡了四十多个,有的上面的字一个都不认得,有的只认得一个‘元’字。到底是穆贵英安营扎寨留下的财宝呢?还是消失了的曹姓人的财富呢?这里埋藏的铜钱是一个未解之谜。

上了中学才知道穆贵英是演义小说虚构出来的巾帼英雄,那些铜钱是唐开元通宝,最多的是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的,由此看来这些铜钱自然不是穆桂英的军饷了。

村里虽然没有龙姓人家,可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挖出过一条龙骨和一些狗牙珠珠,人们砸抢而空,都兜售给中药铺。当时条件确实太差,交通落后,县文化馆赶到时什么也没有了,只留下满目的惆怅和惋惜。父亲也得了一块棕色的龙角,不大一块,磨好的有11厘米长,1.2厘米宽,要刻一方私人用章,一直没有动。父亲一直保存着,后交给我刻章,可章没刻成,父亲不在了。这块料一直收藏着,这也许是父亲留给我最后的一个念想。

当时龙骨要是不要砸抢一空,保存完好,建一展览馆供游人参观多好,既可以提高村子与乡镇的知名度,又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唉,这些都是经济文化落后造成的。

到底是龙“集”寨还是龙“旗”寨,前人命名都是有根据的。家里有一张民国二十九年 入股凭据,上面填着“金华乡龙旗寨”,可能是村子里很早以前插过龙旗而得名吧。

柴姓早先出了个八台总镇,在探乡祭祖时,他们的后山红崖梁塌了(滑坡),地脉后气断了,死在了外地。可他插过旗的旗臼还在柏树坟院。那年本家千祥哥挖出一个供房亲户内冬天舂麦舂辣椒用,谁知这一挖不要紧,倒惹下了大祸,柴家那岸的牲口死伤不止,人员接连患病,不得已全村由年高德望者和本年任期会长出头,请阴阳先生社坛斋醮,祭山酬神,诵经礼懺。阴阳先生念了三天三夜的经卷,清庄驱邪才算平休。迷信总归是迷信,可村里人勤劳俭朴的品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传说尽管是传说,可村子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赖着上天馈赠的土地资源,一辈辈辛勤地耕耘着,为了让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不惜余力地改变着一穷二白的经济状况。村子里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耕田和考取功名上,每年过春节大门上都要写上“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勤劳门第春常在,和睦人家富有余”,“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 天增岁月地增产,花向太阳人向前”,这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在一代又一代父辈的殷切期盼下,村子里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研究生也层出不穷。

夏天,小麦一个劲地拔节生长,微风掀起的麦浪就像曹家沟水坝里的涟漪,让人心醉神游……

眼看还有十多天就要升初中考试了,教我们的是柴育林老师,马永强和王玉峰老师,课提前上完了,我们每天背课文和数学公式,老师不在,我们就偷偷地溜出学校到山坡上去,山坡上大都是杏树林,坡下是水坝。那时我们都很淘气,爬上杏树坐在树丫上,有的背课文,有的啃着酸酸的未成熟的杏子,牙齿像快刀,咯吱咯吱啃二三十个不在话下,那果汁酸的直叫人淌口水。肚内文章没装下,倒叫酸杏几乎涨破肚皮。

肚子涨实在不好受,课文无心思去背,约上去游泳。坝里的水像温泉,几个胆大的放下课本,脱掉衣服,扑通扑通钻进水里玩起来,坝首十几米深我们自然不敢去,到一米的区域摸索学习。有的狠劲地吸一口气一捏鼻子蹲下去,实在憋不住了再出来;有的像青蛙一样拍打着水花,有的像小狗一样胡乱刨着,有的互相击打着水仗,累了三三两两爬上岸,在热乎乎的土坡上晒太阳,像一条条泥鳅,实在晒的受不住了就用细土覆在沾满水花的身上,只留脸上,有的干脆用青泥将身体包裹起来,这样牛虻不会叮咬。这时每个人都把升学考试抛在脑后,多么地轻松惬意。正在太阳下感受着隔了土的那种温暖,一个眼尖的看见柴老师提一跟棍子找寻来了,怎么办?洗掉身上的土和泥看来是来不及了,一个抱起衣服和课本顺坡往上爬,坡上沙棘丛生,我们几个同伙穿上鞋抱上衣服紧随其后,猫着腰向灌木丛里钻进去,上坡了老师拿我们没办法,因为沟里的水隔着,只听光着脚的一个不住地喊:我的脚扎上刺了。身上被酸刺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也顾不得了,喘着粗气爬上坡,全身的泥巴也不管了,穿好衣服,拿上湿了的课本往学校窜。溜到学校挨批评受教育写检讨那是自然的事了,可在水里嬉戏的开心事儿到现在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可我们那一级学生没有一个给老师丢脸,全考到牡丹中学上初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水坝里的水滋养着村里勤劳的人们,旱象严重时,小河里的水干涸了,农田喷药,饮牲口,洗衣服,盖新房,全都派上用场了。去年我在四川峨眉山上和同伙为普贤菩萨的地宫彩绘贴金维修时,妻发来信息说坝里的水干了,她和本家侄媳重阳捞了好多鱼,问什么时候回来,油炸了给我留一点。

水坝里的鱼有两三斤重,一队跟二队的承包地全在坝沟的山梁上,走地里全都经过水坝,路过时可以听见鱼吃浮萍的嘎吱声。就是这么一方池塘,吸引了无数的城里人,他们利用节假日三三两两骑上摩托车来钓鱼,有时雨天也不例外。

我们小时候也去钓鱼。用大头针曲一勾栓上细线,挖一些蛐蟮(蚯蚓),鱼竿是用白杨做成的,鱼钩上一米处绑一截五公分的油笔芯管,只要钩放上饵,不到一分钟就会钓上一条三指宽的鱼,那时村里的人都不会做,钓上来的鱼都放回去,只有小拇指大的鱼拿回家里养,当时鱼缸也没有,玻璃罐头瓶就是最好的鱼缸了,有的会将洗脸盆腾出来给儿子养鱼用。鱼苗是马书记从红河水库用瓦罐引进的。

房亲二哥在牡丹中学教书,礼拜天叫上我去钓鱼,我钓的全归他。他会烹鱼,做好了会叫我品尝,清煮鱼汤,汤里调味品只有香菜,调和,油盐,可能是第一次吃鱼喝汤吧,原汁原味中泛出一股淡淡的鱼腥,肉香喷喷的,那腥味并不让人感觉生厌,恶心,现在吃鱼,总品不出当年的那股味道,取而代之的是鸡精味精等调味品在作祟,吃不到两口便让人没了食欲。

村里人对钓鱼渐渐地有了认知,农闲或雨后地里无活干,便成群结队去钓鱼,钓上了清水煮鲤鱼,小伴伴在浅水区嬉闹。

一次,我发现曹家沟给牲口漂洗麦衣的浅池里巴掌大的鱼好多,一听到响动会顺着进水口逃走。麦衣里杂着没有清理干净的麦粒,倒进漂洗池麦粒沉底,不洗麦衣里土粒较多家畜没法吃。漂洗池是人工挖的一米见方七八十公分深的圆池,位于浅水边缘,引进水源便成,这便是鲤鱼自己找到的食物资源了。

那天牡丹唱一年一度的会戏,中学下午放假,我约上三明去捉鱼。吃完饭我们在目的地聚在一起。我蹑手蹑脚到池边,生怕每一个细小的响动惊逃鱼群,用最快的速度将进水口堵死,然后对三明说,你慢慢去捉,我下去洗一洗,太阳热辣辣的,天空一朵白云也没有。

我脱完上衣刚要脱裤子,只听到坝首有人喊叫;我的妈呀,我叫你不要下去,你偏要下去,不得了了,淹死人了。我楞住了,他们什么时候来的不知道,听声音里面有我的两个团庄同学清平和尚求娃,溺水者是他们一块的。我连忙穿好衣服,坝首跟坝尾弯弯的路半里路程。三明傻愣愣的站在那儿,一条鱼也没捉到。漂洗池里的鱼一个劲地搅动着池水想逃走,可就是没有出路。

我和三明老瓜进水了一样,想都没想赶紧往戏场跑,心里恐惧得很,心脏像鼓点快要跳出来了,家里大人知道了会打的。当时我俩为什么没有加入救人的队伍呢,仅仅是为了怕家人的一顿打吗?如果当时我俩跑跑路找找人也许心里会平衡点,现在想起来心里愧疚得很。

曹家沟的山和东台梁的山连在一起,牡丹仅一梁之隔。

我俩翻过山梁快下山时,远远看见戏场的人群炸开了锅,蜂拥出戏场,我俩下山跟跑来的人群碰了头,他们问:“淹死人了?”

我和三明顺着去看究竟的人们又往回返,这样一来家里大人知道我们是戏场回来的。

到坝首时人黑压压一片,母亲也在场,说她娘家的人叫帮忙借东西。只见水坝里漂浮着一辆架子车,上面站着一个不认识的人用长杆子在水里不停地捞着,一遍又一遍……

“我把你怂两棍打死哩!”话音没落两拐棍已落在了三明的屁股上,三明爷在教训孙子,他觉得还不解气,“回到家了我再收拾你”,看着这么多的人只好作罢。他把我俩捉鱼的事告诉过他爷爷。

村子里的人也越聚越多,我村的坝算是最早的,可村里人没有一个会潜水的,自然干着急。日头快落山时,来了一个听说是从秦皇湖请来的潜水能手,身上绑着绳子潜下去,一锅烟的时间钻出水面没有结果,一遍一遍的潜浮,一直持续到天黑,活要见人死了也要将尸体打捞上来,最后一丝生还的希望都打捞不出来了带着悔恨和失落离开了。

从那以后,村子里再也没有人去游泳了。里面有水鬼,老三家的“阿黄”每晚一直狂吠到坝出事地点。

死者在水里湮没了十三天才漂上来。那天早上正好是星期天,我去曹家沟给盖新房户帮忙,坝首几个人正捞一具尸体,只看见一个人的脸在水里漂浮着,青白青白没有一点血迹,鼻梁像被鱼咬破似的,紫白色的肉丝,多日泡在水里,一看令人恶心,恐怖。我不敢去看,赶紧扛上铁锨去乡帮。尸体给团庄人捎信后来人拉走了。后来死者的未婚妻也吊死在宝峰山上——生不能做夫妻,死也要在一起。

当时我正上初二,中午放学全校学生蜂拥向出事地点。那时山上光秃秃的连蒿草也没有,呼啸的秋风向人们诉说着悲凄的故事,山顶只有一颗粗壮棝死的柏树证明着这里的古遗迹,西边一堆瓦砾磊成垚状,看样子里面很早烧过香,点过蜡。死者一动不动地躺在柏树下,身上穿一身干净的衣服,脚上一双高底红绒鞋在凄凉的季节格外显眼,看样子是个女娃子,一条绿头巾将脸捂得严严实实。柏树丫上的塑料网袋挂在棝死的枝头,在呼啸的冷风中瑟瑟发抖,据知情者介绍那就是谋杀死者的罪魁祸手。她的阴魂到另外一个世界跟溺死的未婚夫做夫妻去了。枯死的柏树一直朝天静立着。高中毕业我在山上随师学塑神像期间,庙宇一间一间拔地而起,那颗柏树一直保留着。后来阴阳先生为了诵经方便锯掉了。

过了十年,村里将那件事淡忘了,零零星星有小伙伴偷偷地去水坝浅水区嬉闹,也有邻村虎林的,家长管制不太怎么严格。可钓鱼的人一直没有间断过,村里人,外地人,大多是城里人。

秋天,麦子收割了,拉运,打选种子和摞麦垛是最忙的活了,中午不能休息,麦垛一家比一家大,像麦积山一样。自从土地承包以来,粮食产量猛增不减,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拉运完按抓的阄开始碾。谁运气不好下午遇到白雨就倒大霉了,一天能碾完的就得晾晒三天。谁塌场家里的闲散人员齐上阵,小孩子也蚂蚁搬泰山,帮忙把淋湿的未碾完的麦秆往一块堆,每个人浑身淌着水也要把麦粒抢救出来。当黄灿灿的麦粒填满每家每户的粮仓,喜悦挂在了每个庄户人家的脸上,那高兴劲比吃了槐花蜜还甜。雨后干不成其他农活,三三两两去东台梁,对面子或者曹家沟打杏。山上全是杏树,杏熟了挂满枝头。一个人上树打,其余的人下面拾,每个人的背篓都装满了就回家。好的挑拣出来送亲戚朋友,剩下的堆在一起发酵后洗杏核。杏仁可以入药,反正家家都有收入。

提起那一次打杏到现在惊悸不已。我和內侄对面子梁打杏,一棵树上的黄杏两个人打不完,我打完树上的杏子正捡的当口,只听护林员老远在吆喝,骂骂咧咧的撵来了,我俩背上背篓赶紧走。

内侄背上杏跑起来,我看护林员建祥大提一根棍子,不到五十米,背上杏是跑不掉的,我们扔掉背篓,黄黄的杏满坡在滚,我俩在一丈多高的崖上跳下去了,幸好下面地里长的是胡麻,要不然腿脚非伤不可。地里的胡麻被我们俩糟踏地像辘轴压过一样,脸上被荆棘划破了顾不得管,拼命地往家里逃。

人总算是跑脱了,可背篓和黄杏没有逃脱过护林员的追踪。背篓过了好几天母亲才要回来。那时护林员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可憎的形象,心里偷偷地诅咒他。

现在想起来那是护林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村里在马书记的带动下大面积植树造林,还有护林员的精心管护,森林面积在秦岭镇名列榜首。马书记人去世多年了,可他十年树木的正绩每年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繁荣富强。

冬天,是我们多么期待快快到来的季节。每天都盼望着雪姑娘翩然而至,我们就有好多玩的游戏了,堆雪人,打雪仗,网麻雀,滑冰,开火车。

最开心的是开火车了。我们没有见过火车是啥样,听大人们说那铁箱子一节连一节好长。里面坐上好多人会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他们到陕西赶麦场都坐那玩意儿,他们去时坐的是拉过煤的火车不掏腰包。

漫天飞舞的雪花伴着呼啸的西北风,恣意地在空中挥洒着,不到半小时山川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絮,银灰色的天空低沉地伸手可及,光秃秃的树木在凛冽的风中瑟瑟发抖。任何一个伙伴的一声呼喊都是那么默契,纷纷来到陡陡路(坡度很陡故名),那是杜家那岸去井口的一条斜坡小路,公路下面是一条小河,公路到河五十多米,我们常常到这儿溜滑滑。年龄大一点的坐一块能堵住屁股的木板,其他人一个接一个,拉着前一个人的棉袄背襟,连成一长串,蹲着,屁股不能着地,借助落雪作为润滑剂,嗖的一下就开到河边了。到河边时后面 “每节车厢”的屁股有的坐到地上,有的身子倒在雪地上溜下去的。

滑下坡容易得很,可走上坡是很艰难的。每个小伙伴被溜滑的路摔得浑身是雪,手和脸都冻僵了,紫红紫红的,可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

雪还在不停地下着,路经过摩擦像打上油蜡一样明光光的,不管多么小心都会摔倒的,只好将两只没带手套的手插进厚厚的雪里往上爬,雪和冷风密谋过地直钻衣领,寻找歇脚的港湾。

全上来了就又开始下一次,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每一次启程都会有惊喜,开心劲把寒意驱赶地无影无踪,一次次摔倒了又爬起来,就这样坚持着一次次的旅程。每个小伙伴的棉袄全都冻成冰块了,飞舞的雪花和凛冽的西北风也赖何不了每个人脸上蓬勃的朝气。

如今那条小路被秦州至罗家堡拓宽442县道占用了,可开火车滑冰的开心事一直留在记忆深处。

这就是我的家乡留给我美好而难以忘怀的成长历程。

作者简介 :艾扬,天水秦岭镇人,文学爱好者。一个常年从事非遗文化古建筑彩绘泥塑艺术的民间艺人,每每带着彩笔四处去流浪,劳作之余,偶尔舞文弄墨权作自娱自乐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记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想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将来时英语作文 第一次坐过山车作文500字 谁说女子不如男作文 人性本恶作文 第一次做蛋炒饭作文 乡村美景作文600字 写辩论赛的作文 黄山旅游作文300字 英语六级作文题目 赢在专注作文 群作文 拥抱新时代作文 自由的作文 一次难忘的旅游作文 乐高积木的作文 春天里放风筝的作文 贴树叶画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100字 三年级下册6单元作文 描写火龙果的作文 我喜欢的花作文500字 花海作文400字 爸爸变了作文400字 关于农场的英语作文 我感谢妈妈作文 早晨的公园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