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逆反心理的实质论文

2021-03-01 21:55:02
相关推荐

逆反心理的实质论文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是青少年成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角度对逆反心理的实质进行阐释。

论文关键词:逆反青少年认知情感意向

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或教育者的抵制和对立,是一种以“对着干”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逆反心理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并在其成长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也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身心能否健康发展、父母子女关系是否和谐、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对逆反心理实质的研究与讨论很有必要,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角度对逆反心理进行阐释。

一、认知是逆反心理的思想基础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认知体系,决定主体对外界刺激的基本态度。当外部刺激与主体认知体系的基本理念相冲突时,主体必然产生对外部刺激的否定性的评价和态度。逆反心理的产生也受认知体系的影响。但是由于逆反经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于是很多人会忽略其中包涵着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大概念。

比如家长跟孩子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讲“粮票的故事”,并要求孩子向自己学习。孩子就会不乐意,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些,现在主张的是搞活市场,拉动内需,都像你们那样,经济还怎么发展,有的家长跟孩子说攒钱,积少成多的道理,要求孩子不要今天用明天的钱。孩子却会说:“今天用明天的钱是对自己有信心的表现。”还会说:“能用银行的钱,那才叫本事。”我们看到父母与子女在一些问题上似乎就是谈不到一起去,他们总是持有不同或者根本对立的观点。而细究一下,不难发现这种差异的背后实质反映的是两代人消费观念的不同,是认知的差异。长辈一般都经历过物质生活短缺、供应紧张的年代,他们思维中更多的是“省”的概念。而当下许多青年人根本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从小时候开始,父母也是尽力满足他们一个又一个需求,“省”便不知从何谈起。可见,年龄的代际差异是导致孩子与长辈认知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种分歧又会间接或直接诱发逆反心理。

认知差异除了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外,还受其它因素,如职业、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文化结构等面的影响。具体就逆反心理而言,生存环境的不同是造成认知分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长辈(家长与教师等)一般从事一定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接触较多,孩子主要是学习,生存环境相对封闭,接触人群比较单一,虽然有些青年人20多岁,走上社会,但他们对社会了解的时间毕竟要短,社会化程度也低。所以,孩子对周围人与环境的认识较大人更简单、美好,而大人则防范心理更重,想得更复杂。比如一位学生叙述的和几位网友去北京的事情,“本来很高兴的事儿,可是和家长说,他们就拼命反对,说网上骗人的多了。太危险,不能去。我解释说其实是见过面的网友,都是大学生,可他们更讲我瞒着他们和陌生网友见面,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最后我还是坚持去了,妈妈天天给我打电话,烦得我就不接。可我觉得这次北京之行给我锻炼很大,更独立、更自信了”。笔者并不想对此案例做具体分析,只想以此说明家长与孩子生存环境的不同对认知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可能产生的逆反心理。

二、情感是逆反心理的助推器

逆反心理与情感的关系不容忽视,情感对于逆反心理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般而言,否定性的评价会引发否定性的情感,否定性的情感又会阻碍人对被否定的对象客观、理性的思考和评判。一位已经上大学的学生叙述了他曾经作为“差等生”的经历:“我开始成绩还不错,后来突然觉得老这么学啊学的,没意思,于是就不听讲,还捣乱,成绩一落千丈。老师老是批评我,拿我作反面典型教育人,爸爸妈妈也说我不争气,我一听就更不想学了。反正你们都这么看我。后来,初二那年,我想退学,收拾了东西刚走到校门口,就看到英语老师。她了解了情况后,对我说:‘你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个积极上进的学生。现在怎么放弃了呢,如果坚持下去,我想你会有好的结果的!’她又帮我把东西拿回教室。不知道怎么了,她当时那么一说我就哭了,可能是因为没有一个人像她这样肯定我。”这位学生的描述很有代表性,也很好地说明了否定性评价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许有的长辈认为批评也是为他好,他做得不好难道我要表扬他吗,笔者并不反对批评教育,但是批评也需要理性、合乎情理与适度,更需要关注到孩子情感接受的能力和程度,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给孩子造成反感,那么,双方的心理距离只会越走越远。

有些长辈与孩子产生差异后,总会以为自己是对的,也总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希望将这种观点加之于青少年一代。他们或许认为这是对青少年比较负责的态度。这种立场,在青少年那里往往会起到相反的结果,特别是当他们知道长辈们做法其实是错误,而长辈们却以某种权威拒绝承认时。笔者听到一位学生如是说:“我记得当时是因为作文题目的涵义和父亲争执,开始就是讨论问题,我们意见不和,然后他就提高嗓门,说我的观点是错误的,还说我性格辈。结果那次作文比赛我得了个二等奖。回来后,我告诉他,他说你们老师也错了。我当时就想,我们都错,就你对了,以后他说什么,我都不听。”这位学生开始并不逆反,她对其他人也不逆反,但是唯独对她父亲。这是由于情感上的负体验使得她把抵触情绪泛化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以至于在不管说得有没有道理,先抵触了再说。因为她心理上不接受别人,她在感情上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反应方式。

三、行为意向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形式

知、情、意是统一的,每个人的认知体系、情感态度最后都会表现到处事行为上,认知上的不统一,情绪上的.负性体验,在行为意向上就必然表现为抵触和逆行。而且由于青少年往往处于被教育和被管束的地位,在说理方面无法与教育者抗衡,因此他们多以行为的反向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出现了有些青少年,因为对长辈的某些要求的反感和抵触,就故意采取与父母、教师要求相反的作法,即是逆向行为意向的典型。

显然,逆反心理是发于认知表现于行为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的反应,而逆反心理多发于青少年,是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人生经验的缺乏相关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有些是不合理,于他们的成长不利的,但一味地去责备、批评是不起作用的,甚至会使他们变本加厉;而放弃管教,任其自生自灭则是消极和不负责任的;随你听不听,一味地说教也是够不明智的。

于是,这需要作为长辈的家长和教师分清逆反行为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孩子要表达的到底是怎样的内心需求。比如有的孩子逆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有的孩子逆反则是由于情绪化,理性和意志力不健全,有的是面对挫折的一种反映等等。例如有一位老师说:“我们班有个同学特别调皮,上课老是说话,动个不停。我有时批评他,他倒不难过,还蛮高兴的样子。我觉得生气,就去他家,结果发现他家里就他外婆一个人,他外婆说,孩子的父母离婚,小孩和妈妈过,妈妈一天到晚忙着工作,没空管小孩,而她年纪也大,只能忙着给外孙吃饱、穿暖,其他也管不了。小孩外婆让我多关心关心他外孙。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小孩上课捣乱,也许就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太缺少关注了。”这位教师分析得很有见地,这个孩子的逆反正是由于情感上的缺失,或者说是情感上长时间缺乏正性体验造成的。

可见,每个孩子的逆反,孩子每次的逆反,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些是属于认知的,有些是属于情感的,而行为正是认知与情感的外在形式,通过行为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掌握孩子逆反心理的实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老师初一作文600字 关于雨的作文600 英语习惯作文 最美心头一亮时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歌作文400字 家乡的小河作文300字四年级 伤感的作文 你的样子作文 赞美人的作文 描写老师作文的开头 遇见作文 亲情的作文200字 高考作文素材书推荐 爱使我坚强作文 家庭新闻作文 五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我获奖了作文 瘦西湖的作文 我被爸爸打屁股作文 未来的汽车作文600字 写摔跤的作文 我的小学生活作文800字 职校初体验作文 公鸡作文400字 万州大瀑布作文 有关新年的作文300字 寿县古城墙作文 心儿怦怦跳作文200字 月考之后作文400字 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