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朗读者故乡观后感(精选4篇)

2022-11-15 07:44:02
相关推荐

朗读者故乡观后感(精选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朗读者故乡观后感(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朗读者故乡观后感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出自我国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每每读完这首诗,我都不禁浮想联翩。

窗外月光明亮,犹如霜花一样洁白。抬起头看着月亮,低下头却又深深思念自己的故乡,这样的心境,也许每个在外漂泊的人都曾经历过吧。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一期《朗读者》节目,节目主题正是“故乡”。

一提到故乡,我的心立马就变得开阔起来了,记忆中的人和事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故乡远吗?不,他不远。故乡近吗?不,他也不近。故乡,其实就在我们的心里。正如节目开始时主持人董卿老师所说的那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那是一份亲近。“当有一天我们走得太久,走得太远,故乡,就像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本期节目出场的第一位嘉宾是白岩松,他来自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他谈起自己的故乡时是这样说的:“我在故乡生活了17年才离开家上大学,后来我在北京生活了33年,可是即便是这样,当有人问起,我是来自于哪里的时候,我的回答还是,我来自内蒙。”

可能就是这样吧,故乡有一种魔力,于我也如此,我是从山上下来的,我的故乡在青山,虽然我只在那里生活了三年,但当有人问我来自于哪里?我仍会回答:“我来自青山。”在我模糊的记忆里,青山山清水秀,十分美丽。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们一家才在上店盖了房子搬过来居住,虽然我在镇上生活的时间比在青山生活的时间多得多,但我知道,我永远都是青山上下来的人,我的故乡就在青山。

我默默告诉自己,以后无论我会到哪里,在做什么,我决不会忘记我的故乡,我会一直记得那句话:“走得再远,也别忘了当初从哪儿出发!”

朗读者故乡观后感2

“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么?所谓的故乡,只不过是我们的祖先在流浪的道路上落脚的最后一站。”这是《朝花夕拾》中鲁迅对故乡实在是有趣的很的定义,我们的祖先在最后的流浪下停下了脚步,扎根繁衍,后代兴旺,这片土地便成为了我们的根,我们的脉,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也塑造了我们的乡音,久之,这片土地就被叫做“故乡”,是我们割舍不掉,舍弃不了的心头肉。

这个地方,你愿意生在那死在那,但就是不愿意从生到死都在那儿。所以数也数不清的人选择远方,被迫离开这片疼的土地。我的父母就是这一代被迫离开的后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他们在异乡打拼、奋斗、继而定居,他们的孩子也只能随父母留在异乡,未曾回到故乡这片温床。不过,我们都好似风筝,可以任意的飞去远方,但仍有人用线拉扯着,风筝再高、再远,都是要回到地面。而我的奶奶就是牵线摇摆的那个人,奶奶拉回了我的风筝,于是我回到故乡,在她的怀抱中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一段念念不忘的时光。

“我温了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我的故乡在四川渠县的一座山上,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儿时的我走着山路,确实能感受到李白口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磅礴恢宏,或许这里的险峻的地势就是她贫困的根源吧。但也是这里的贫困,把这个村落的居民都紧紧的缠在一起,组成共同体;也是这里的贫困,造就了这里独特诱人的自然景色,这是一片不被外界打扰、不被侵犯破坏的清静之地。这里的树,绝不会成单生长,都是成排成排,成双成双的生长,绿油油的一大片,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把这个被人们遗弃的村庄,渲染的那么繁华,那么惹人爱,好似这儿分布的零星点点的为数不多的土房屋,都显得不是那么的孤单、苦寂了。每座老屋,都被树环绕,被草侵占,使人闯入这块“世外桃源”,颇有打扰了的愧疚之意。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夜晚,密密麻麻的、漫天遍野的星,亮的近,暗的远,以星为被,包裹着这片土地,让人似乎置身于梦幻之地,感动的直想落泪。在这儿哪有夜晚的霓虹灯,哪来的灯光四溢,只有以繁星为灯,为指示牌,于是在夜晚行走的人们从不害怕、也从来没有迷路过。

白天有成片的绿荫包围,夜晚有漫天的星保护,只能说,这片被遗忘的村庄从来都没有孤单过,也难怪,即使多年后人走茶凉,也有一辈子都甘愿留在这儿的,守护她的子民。

奶奶是风筝的牵线人,牵线人走了,于是我的风筝没了着落,四处流浪,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就这样,不知有如何的狠心我们便离开了故乡,去了沿海的城市,这座城市都是平地,不是被树海,被山脉环绕,而是被水泥地筑成的道路,高耸入云的高楼环绕,我第一次那么清晰的知道,原来这才是繁华,但我也从来没怀疑过,我的故乡同样繁华,这是大自然给予的另一种“繁华”。后来啊后来,她的怀抱里只留下了几户人家,大爸对她真挚的感情时常触动我的心弦,“这里只剩下老房子了,这些老房子都是无价之宝,是古董,我一直留在这儿,一直守护着她。”朴素的语言却说出如此深刻的思想。

就如《朗读者》中所说的:“故乡是屈原的秭归,那里是楚国宗祖,洞庭波兮木叶下;故乡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虚幻又现实,欲说还休;故乡是木心的乌镇,五十年未闻乡音,听起来麻痒痒的亲切感。而当我们终于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故乡永远是等待游子归依的母亲,不疲不倦,不问归期;故乡永远是游子在外奋斗的动力,建设自己的故乡,也许才是我们流浪的真正意义。

朗读者故乡观后感3

故乡,是起点也是终点。朗读者2的最后一期,看得我感慨良多。这是我第一次看完整期的朗读者节目,也是第一次觉得有个地方有人说出了我一直想的事情。

白岩松开场时说他对故乡的情感,以及一路走来的感受,听他讲的时候仿佛每一句都说出了我的心声。当我十八岁那年离开太和那座小县城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以后要出人头地,走得越远越好,最好衣锦还乡。然而,我来了美国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思念祖国,思念我在国内的亲人朋友。

小时候牟足了劲想要离开,而现在长大了却想着回去,岁月改变的不仅仅是我,故乡也变了。

我的年龄、阅历、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对亲人朋友的感情都在离开故乡不断漂泊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说辞。然而故乡变的是什么呢?那一片土地依然在,春去秋来。秋冬萧瑟,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就在光秃的树上面。故乡的家也还在,红砖青黛,大门吱呀。但是村里的人我都不认识了,儿时的伙伴也早已嫁了人生了娃,回去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认得我了。住在家里的人老了,家慢慢变成了房子,变成了没有人住的房子,小时候睡的床玩过的秋千早已不知去处。

人们总是说思乡,但是故乡早已变了,思的到底是什么呢?

人们总是在说故乡,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就算是回到那个地方,除了徒增伤悲,又真的回去了吗?物是人非而已。

其实,所谓的故乡,只是我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生活的地方。在故乡时,我们有倚靠、有支撑,有一群一起长大的朋友,有爱我们的亲人,我们无忧无虑充满了安全感。故乡,就是我们生活再不济,也能心安理得地依靠的地方。但是,我们离开故乡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我们与故乡割裂,认识新的人,在新的地方有了喜怒哀乐,或许也有一个家。离开故乡之后,故乡只在记忆里。

朗读者故乡观后感4

故乡是一座桥,跨越岁月的羁绊;故乡是一道虹,连接起新旧世界的交替;故乡是一根线,牵引着不管多远的归人——《朗读者》

周末匆匆看了一期《朗读者》,确切地说是半期,只看了前面白岩松和斯那定株的朗读。

朗读前白岩松叙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草原。当他多年以后,躺在故乡满是星星的夜空下,心情是那么的平静安宁。他深情地说:“故乡就是你年少时天天想离开,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这句话让我深受震动,人年轻的时候对未知的世界无限向往,随着生活经历的增长,岁月的沉淀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你为了生活背水而战,当你被生活压抑的无处安放的时候,总是最先想起那些最美好的时光,人的一生中,大概最数童年幸福了,简单的快乐,简单的幸福,人小欲望就小,欲望小了,快乐就多了!纵使吃不饱穿不暖,几枝树枝,几颗小石子依然都可以开心快乐很久。

上周,我也回了一次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所有的童年美好记忆都留在了那里,虽然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我依然对那里的一草一木,还有那条小河充满的感情,虽然在老公、孩子们的眼里是那么破败不堪,但我依然热爱并喜欢那里,连流动的`小溪水都是那么的亲切,真想再蹲下来,在那水边的淤泥里,挖一眼泉眼。

就像白岩松讲的那样,年轻时一次次的离开,总以为与故乡划上了句号,告了别。成年以后才发觉原来自己就像那高高的飞在天上的风筝一样,无论飞的多高、多远,线轴永远留在了故乡里。离开的越久,对故乡的思念越重。白岩松说草原上十七年,北京三十年,但他从没有觉的自己是北京人。

我觉得,乡情就像是一碗酒,越放越醇。我的两个舅舅,年轻时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离开了农村。记得刚出去那几年里,他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回来时也是对村里的一切充满了嫌弃。姥爷刚去世那几年,他们坟里也没有去过几回,逢年过节都是我妈和我二姨负责上坟烧纸。斗转星移,又十多年过去,刚开始清明节还不是法定假日,两个舅舅就开始每年清明节回来上坟。最近这几年越是,他们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每年带着老婆孩子回来,就连我们那曾经高傲的城里舅妈,仿佛也对老家生出了感情,每年无怨无悔陪着舅舅回老家。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孩子们是在他们的勉强下回来的,因为从小没有回过几次,这里不是他们长大的地方,自然也没有舅舅们心中的归属感。

听了朗读者斯那定珠的讲述,小时候他的眼睛意外受伤,父亲带他走了五天才走出大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他十三岁离开村里外出闯荡,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资产五、六千万的时候,决定要为村里修一条出山的路。所有人包括父亲的反对,都没有阻止他为村里修路的决心。

钱财耗尽,历时十年,路终于修通了。父亲多么盼望能坐着他的车,开进村里看一看,但在修通前三个月父亲带着遗憾去世了。

他的这种行为,我觉得很多人不能理解,包括我自己,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可以搬家呀!可他就是想修路。这种执着,源自于一种深藏在骨子眼里的情怀,这里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这时候,我也理解了老公当村长的行为。一件众人眼里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硬要揽过来。却被人误以为是图名图利,付出的辛苦、钱财都不被人认可。因为一碗水端平,却冤下了亲戚,三、四十年的亲情,成了路人。最后无奈,黯然放下了这副担子。他家亲戚说他图名,要拿他们立威,谁能体会到他的满腔热忱?

观察了好久,觉得小地方的人比大城市里的人重乡情,也许是一种风土人情,也许是由一种难言的自卑转化而成。因而形成了一种凝聚力颇高的乡情。就像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人,到哪里也要联络一下老乡。外出求人办事,一听到乡音总觉得熟络些。就连妹妹急性阑尾炎住不了院,最后还要找老乡,才能上了手术床。去北京医院检查,一号难求,也要从老家联系老乡。一句乡音就是最好的联系。亲不亲,故乡人!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的情结,国内有老乡会,国外有唐人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渴望半命题作文 千手观音的作文 传电话游戏作文 游瘦西湖作文300字 挫折英语作文 痛苦作文800字 家的作文300字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美作文600字 美丽的镜泊湖作文 以沙子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 想象作文未来的什么 岁月的礼物600字作文 描写山东景色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新学期 小小新闻发布会作文 一直都在作文500 柳作文 竞选大队委的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400字作文 读者作文素材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200字 茶艺作文 疫情暖心作文 中学生活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4oo字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中秋日记500字作文 四年级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