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外国读书的名人故事

2023-11-12 03:25:02
相关推荐

外国读书的名人故事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国读书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外国名人读书小故事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与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篇二:外国名人读书小故事

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篇三:外国名人读书小故事

夜,已经非常深了,马雅可夫斯基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可是睡魔纠缠得越来越厉害,他觉得头非常沉,眼皮象是要被胶水粘住似的,怎么也睁不开。实在没法再工作下去了,他只得横下心来躺一会儿。

他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大块劈柴,放在床上,将头枕在劈柴上面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带棱带角的劈柴,将后脑勺的皮肉压了一条深深的印痕,他在睡梦中略微翻动了一下身子,便觉得脑袋疼痛难忍,惊醒过来,于是一跃而起,又重新继续他的工作了。

这就是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劈柴替枕法”,真可谓别出心裁。那时他在罗斯塔做革命宣传工作,工作极度紧张,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严寒的冬天到了,也是一天到晚在没有生火、冰冷的工作室里忙碌,而且往往回家后还要“加班”。有时实在太累了,他就稍睡一会儿,为了怕睡过去忘记醒来,就想了个用劈柴作枕头的办法。

马雅可夫斯募对待工作从来就是这样勤奋、顽强、坚忍的。一九一五年的春夏季节,他住在芬斯基海湾库阿卡拉的别墅里,创作一首长诗。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库阿卡拉海岸上来了,这里有许多又圆又滑的大石头从水里露出来。人们看见他站在这些大石头上,从这一块走到那一块,有时停下脚步,吸几口烟。然后又迈步走着,时而放慢脚步,时而又加快脚步,时而眉心紧皱;时而又显得悠闲轻松。就这样连续三个、四个、五个钟头,不住地吟咏着,挑选着需要的字眼,组成合适的诗句。想出儿行诗来以后,就把它写在香烟盒子上,或者干脆记在心里,再往下“搜索枯肠”,继续工作。

马雅可夫斯基写作著名长诗《列宁》时,首先专心致志地研究了列宁的传记与有关的回忆录,以及列宁本人的论文与演说,然后进行紧张的写作。

据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青年诗人阿谢也夫回忆,当时“他跟谁也不说话,免得分心注意别的事情。他上别墅去住,在那里独自住了三个月。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巨大的主题面前负有非常重大的责任。”

另一位目击者回忆说:“他正在写作长诗《列宁》,旅行皮箱里放满了列宁的著作与论述列宁的书,在海滨浴场上,饭馆里,散步时—到处都掏出一个黑漆布面的小册子。微动着嘴唇,哼哼哪卿地写出了涌入脑海的诗句。”

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劳动之后,长诗完成了。当马雅可夫斯基在群众中朗诵之后,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报纸当时是这样报道的:“大厅里挤满了人。长诗博得整个大厅的热烈鼓掌。开始讨论时,许多同志都说,这是歌颂列宁的作品中的最有力的一篇。绝大多数发言者都不谋而合地一致认为:这部长诗完全是我们的。马雅可夫斯基写了这首长诗,是做了一件无产阶级的大事。”

勤奋刻苦的马雅可夫斯基,一生中成就卓著。斯大林曾经赞扬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篇四:外国名人读书小故事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爱书籍、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高尔基出生在沙皇时代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从小失去了父母,年仅十一岁就被抛进黑暗的“人间”社会。他在善良号轮船上做洗碗工的时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穷苦厨师斯穆勒,斯穆勒象对待小弟弟一样地爱护他,面且还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旧书塞到他手里,说:“你念书吧,书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识都有。”

“一个人没有学问,就跟一头牛 没有区别,不是带上辘架,便是给人宰了吃肉,它还尽摇着尾巴。”当斯穆勒与高尔基分别的时候,他的最后赠言还是那句话,“念书吧,这是最好的事情。”

厨师那纯朴而热情的话语,深深铭记在高尔基的心上,他渴望着读书。但是,他这样一个穷孩子要能读到书,谈何容易呀!他根本进不了学校的门槛,只能靠自学。没有钱买书就向裁缝太太借一点,再搜集一些破旧了的杂志与图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处去要。”

当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书籍之后,新的困难又来了:哪里有时间阅读?

他当时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佣工,除了一身兼男仆、女仆与“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还要贴设计图,抄工程设计书,复核包工头的细帐,一天到晚忙得连插针的缝隙也没有,他只能拖着疲乏的身体在深夜读书。

即使这样,也还是读不成。绘图师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妇竭力阻挠高尔基读书,她只要一发现高尔基读书,便毒打痛骂。要不她就在蜡烛上刻记号,以防止高尔基使用。她还到高尔基住的小阁楼上去搜查,找到了高尔基的藏书就拿来撕毁或烧掉。

为了对付这凶恶的老婆子,高尔基想了个办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书来,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让老婆子去糟蹋。这样,虽然可以把好书掩护起来,但是,身无分文的高尔基却因此而欠下了书店老板四十个戈比的一笔重债。

有一回,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偷偷地看书,不料看着看着就入了神,结果把茶炊烧溶了,那老主妇恶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将高尔基毒打了一顿。在医院里,医生从他背脊上钳出了四十二枚刺。这种残忍的暴行把医生也激怒了,医生说这是私刑,支持高尔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尔基却说,控告不控告倒无所谓,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许我看书就行了。

为了能看书,高尔基简直绞尽了脑汁。没有地方看,他就躲到杂物间或是爬到屋顶阁楼上去看;没有油点灯,他就把烛台上的蜡油刮下来,装在旧罐头盒子里,再找一些棉线作灯蕊,自制一盏简易灯,尽管光线昏暗而且烟雾腾腾,他却在灯下看书看得津津有味,双眼被熏得通红,差点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尔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能与书分手。

后来,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干十六个小时的重活,可他仍然坚持看书。他拣几块零碎的木柴搭成一个书架,将书摊开摆在上面,然后一面揉生面团,一面看书。有一夭,厂主突然闯进来,一眼就看见高尔基正在看书,厂主一把将书抢过来要抛进炉火中去。高尔基肺都差点儿气炸了。要知道,这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名著,高尔基爱不释手,厂主竞然要烧掉,那不简直是要他的命?高尔基什么都顾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厂主的胳膊,愤怒地喊道:“你敢烧掉那本书!”厂主被盛怒的高尔基震慑了,只好把书还给了他。

高尔基由于勤奋好学,刚满十五岁就已经博览群书了。大仲马、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纳、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名著,他都读过。他虽是穷苦的孤儿,却成了博学多识的少年。

高尔基说:“我的一切知识,都是书籍给我的。”他在回忆幼年读书的情景时曾这样写道:“我梦想享受大学生读书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学习吧!不过每到星期天,为了你去学习,我们要在尼古拉也夫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外国读书的名人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精彩作文 元旦英语作文 作文冬天的景色 作文素材积累高中 熊出没作文 游记800字作文 沉淀作文 我和妈妈 作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初一400字作文 捉鱼作文 全国一作文 温暖的家作文 励志作文800字 记忆深处的作文 秦始皇作文 做手工的作文 高中作文700字 游记作文怎么写 最敬佩的人作文 母爱作文结尾 作文开心的一天 100字作文素材 谦让 作文 作文美丽的春天 创新的作文素材 作文250字左右 并列式作文 怀念作文 雨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