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名家散文 > 鲁迅散文集

《彷徨》读后感??扔掉鲁迅看《彷徨》

2019-12-15 20:15:01
相关推荐

position("article")

《彷徨》中的人物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行路线,人物的悲剧性*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在作者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读鲁迅的作品或许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然而命运的恶化仅仅只是改造社会便可以彻底消除的么?人群之中,种种畸形的集体无意识,仅仅只是一个“国人劣根性*”所能概括?

可惜的是,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我们的主流评论体系中,对于鲁迅的解读仅仅停留于对黑暗社会和国民劣根性*鞭辟入里的批判,似乎更关注鲁迅的作品之于当时或现在,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状态反映,并以此来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假如鲁迅的作品只有政治意义或社会批判意义,只是针对彼时彼境某一人群生存状态的书写,那么当时过境迁,阶段作品或伟大作品只能成为博物馆艺术,而不可能成为穿透漫长时光而丝毫不减其光彩的长河作品。而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或教科书式的所谓权威评论似乎正在做着这样的事,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仅止于阶段作品,却将鲁迅其人捧至神圣而不可撼动的地位,于是神坛上的鲁迅变成了一幅刻板的木刻像,黑白分明没有血肉。而在这样集体强迫性*的膜拜之后,当我们重新构建自我价值体系和评判体系的时候,对鲁迅的态度便有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奉若神灵越捧越高,或视为垃圾踏上一万只脚。鲁迅早在几十年前便提出了“骂杀”“捧杀”之说,却在身后无数追随者和抨击者的捧与骂中愈显面目模糊;《灯下漫笔》中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取到作为人的价格,而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越来越当成*人看待的时候,鲁迅本人反而越来越不被当成*人看。

所以,在这一篇的阅读笔记中,请允许我把鲁迅扔进垃圾筒。此刻我们要的只是《彷徨》,是那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中所映射一出人类的种种不堪和困境,而不是以叙事内容去鉴定叙事者骨头的硬度思想的深度批判的力度从而给叙事者冠以带了一个又一个“家”的冗长头衔。

我们永远无法挣脱的东西,叫生活。鲁迅冷冷道来,铺开了生活绝望的巨网。网中的人可以选择挣扎或不挣扎,而结果都是一样的。灰暗-阴-冷的调子挟裹一着湿冷的风席卷而来,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沦陷,无论他或她以何种姿态与生活对话,无论他们是逆来顺受地妥协麻木不仁地顺逐还是孤独地守望心灵月亮。而鲁迅站在高处,热肠挂住,冷眼看穿,如一个造世主看着他的子民们匆匆奔赴命运既定的悲剧走向。

祥林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普希金没有等到忧郁的日子过去就死在了37岁的决斗中,祥林嫂一直期待着“快乐的日子”,却在冰冷的环境里守着内心一点指向未知和虚无的企盼中走向死亡。可见生活要是想欺骗你,你还真没地方起诉它犯诈骗罪,反倒要盼着它能将你从轻发落。因为我们都被生活囚禁着,等着命运的法官把我们判到下一个地方。

祥林嫂很不幸,她的婆家使她成了童养媳,继而成了寡一妇,继而改嫁,而后抛弃了她,放任命运自一由发展。而自一由发展的命运比祥林嫂的婆婆更无情冷酷,于是祥林嫂丧夫丧子,在命运的漩涡里扎争着爬出来,又被一无所有伤痕累累地抛给了生活。而生活会欺骗一切它可以欺骗的人,尤其是心甘情愿地受骗者。

命运的悲剧性*使祥林嫂失去了本应属于她的东西;人群的种种畸形意识使她生活于人们的歧视和冷漠之中;而她又是那么急于做一个生活的顺民以求得宽恕。然而她却没有读懂生活的种种潜规则,她不清楚自己的悲剧已成为自己在人群眼中无法抹去的罪恶符号。

如果祥林嫂有足够强大的,属于自己的内心空间的话,那么当外界的冰冷汹涌而来之时,她还可以退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以求得一丝暖意。然而,除了保有那些被自我和他人无数次咀嚼的伤痛之外,她的整个内心世界都已被人群同化。被人群同化却得不到人群的认同,自觉自愿地为寻求认同做出牺牲却最终被告知一切皆无改变之可能。生活冷笑着,一次次欺骗着它的顺民们。

歧视异类或某些本身毫无过错却被打上不祥符号的人,似乎是人类乐此不疲并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寡一妇歧视和神鬼信仰现在已渐渐消失,然而祥林嫂的角色*总有人来扮演,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或许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中国社会或人类社会进化到何种程度,祥林嫂的悲剧都会无数次的上演,从这个角度上说,祥林嫂永不过时。

子君: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

王海?在《新结婚时代》里说,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此言一出立刻被奉为经典,一语惊醒了当下无数(或是少数?)相信“纯真爱情”的小女人一大女人(或许还有男人?)。其实倒不如说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就包含了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伤逝》里子君和涓生的遭遇,即是对这一句话的典型诠释。

徐志摩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有人问,一树一树的花开之后呢?人间的四月天之后呢?一切终将归于生活。而平凡人家日常生活的本质是现实琐碎,是对浪漫幻想和过剩激*情的消磨——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尤为如此。当生活的大潮卷袭而来的时候,对于一个家庭主妇,一个女子,或者说一个还渴求现世安稳的人,柴米油盐显然比雪莱的漂亮半身照重要得多。

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只有两种结局,故事,或生活。没有结果的爱情成为回忆中的故事,有结果的爱情变成现实中的生活。子君和涓生属于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君不是死于经济困窘,不是死于当时社会对于同一居男一女的不容忍态度,甚或可以说不是死于爱情的堙灭,而是死于生活。家庭专制,男一女平等,泰戈尔或伊孛生,都是脱离生活之外的。我们可以把握的东西,和这些符号般的词语没有太大关系。然而子君和涓生却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生活在这些东西构建起来的精神世界里。而当一切尘埃落定,曾经超越于生活之外的种种幻想一一蒸发,剩下的只有琐碎和平淡。子君的错误在于她嫁给了她想象中的爱情,爱上了涓生求爱的那个瞬间带给她的兴奋和激动。然而她没有想过这样的爱情会指向哪一种生活。于是当爱情落地,子君只能用油鸡和黄狗装点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靠着回忆从前那个让涓生有些难堪的瞬间以证明曾经存在过的浪漫情怀,来慰藉渐渐干涩的心灵。

假如以一个完全公平的性*别视角来看的话,娶一个人,应该同样等于娶了一种生活。所以涓生也错了。他和子君一样天真地幻想着构建不食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而在他无法提一供理想图景的必要生存土壤之时,他又因子君被生活所同化而对其失望和厌倦并最终将她抛弃。《伤逝》和《幸福的生活》可作为姊妹篇来看,虽然二者在基调上有悲剧和喜剧性*的差别,但同样描绘了曾经美好的爱情走向被“五五一十五”和A字形大白菜填充的日常生活。谁需要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负责?或许谁也不需要负责,只是在走进婚姻之前我们应该想清楚,我们会走进怎样的生活。

吕纬甫,还是魏连殳:

理想是吉光屯的长明灯,悬挂在生活之外,除了不时发出象征性*的微光之外别无意义。《彷徨》中的《长明灯》似乎容易被人忽视,但这寓言般的故事,却像是一个照彻整部文集的符号。人群麻木但却坚持着他们心中坚固的价值标尺和生活体系,疯子无方向地挣扎,意图以某种超越生活之外的寄托来一抽一离生活。长明灯是一个指向虚空的标志,坚守它的人不知道自己坚守着什么,拼命想熄灭它的人也不清楚熄灭的最终意义。生活的顺民和叛逆者无谓地纷争着,曾经的理想是明是灭早已不再重要,叛逆者们死于抗争,或被生活招安之后死于生活。

魏连殳:热肠挂住,冷眼看穿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文英评价庄子的一段话,用在魏连殳身上,竟也贴切。一棵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尖利而冰冷的枝丫刺向黑夜,生命有一种决绝的刚烈和锋芒。然而坚一硬得如此排斥韧性*的东西,必然易碎。

魏连殳是一个极端人物,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然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灰色*地带,所以他注定被生活淘汰。他心肠极热,哭那位暗喻了自己命运的祖母时那么随心任性*,内心沸腾方能有如此浓烈的悲怆;而眼又极冷,冷眼看人间种种丑恶的争斗,冷面对自己的亲友来客。心热,因为他爱这世界上的美好,爱祖母,爱孩子,爱友人,更极爱自己,爱自己坚守的信仰;眼冷,因为他看着这些美好一一被生活毁灭,或预见了它们被毁灭的命运,却对之毫无办法,“出离愤怒”之后只能冷眼相对,在极度封闭中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为从行为到思想上的“孤独者”。

当生活的洪水汹涌而来,将魏连殳逼至生存的悬崖边上时,他似乎终于选择了放弃信仰。但我总认为,这并不是他向生活妥协,只是他嘲讽生活的另一种姿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极端自珍和精神洁癖走到末路之后,是极端的自我作践,仿佛要和生活比赛谁能够把曾经坚守的东西糟蹋得更彻底。而他依然封闭,依然拒绝生活的同化,依然清醒地看到信仰的所在,只是在悲愤中叛逆地背弃了一切,最终孤独离去。

吕纬甫:卷入生活的洪流

从某个角度上看,魏连殳像祥林嫂,曾经毅然坚守信仰却随着信仰的崩溃走向生命的尽头;而吕纬甫像子君,在生活中磨钝了棱角,渐渐被生活同化。

给弟弟改葬或给顺姑送花,本来都是生活中琐碎平凡的小插曲,对生活本身并没有多大影响,只是它们刺痛了吕纬甫,让他更看清楚自己混沌的生活状态。看得清楚但却无力改变也无力坚守,是纬甫这些清醒者的悲哀。

吕纬甫还是魏连殳,这是不是一个问题。生活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像吕纬甫,对生活妥协,低头耸脑地顺从,做别人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而魏连殳,是一个标杆,是我们到不去的彼岸一个令人向往的姿态。然而姿态仅仅是令人向往而已,保持这种姿态却是一种孤独的痛苦。连殳最终超离了生活,而纬甫们依然要在生活的泥沼里扎争,并逐渐死去。

返回鲁迅散文集列表展开剩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青春的色彩作文600字 榜样的力量作文600字 关于感恩的作文600字 今年高考作文难吗 寒假趣事作文2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放烟花作文200字 珍惜时间作文600字 三年级作文难忘的一件事 励志作文800字高中生 让我来作文600字 七年级上册作文600字 持之以恒作文600字 寒假趣事作文800字 真没想到作文400字 一次难忘的经历英语作文 难忘的一天作文5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400字 快乐的一天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展望作文 假如我变成了什么作文 四年级作文一件难忘的事 冬天的景色作文3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800字 我家的小猫作文300字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包饺子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 写春节习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