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全国各省市高考一类标杆作文选 附电子版

2020-05-11 10:42:01
相关推荐

卷、天津卷、北京卷、上海卷的四篇一类标杆作文,大家收藏并学习吧!

1、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

我是用“生活”写作的作家,虽然完稿部分不长,但已 收获不少读者。读者中有关爱呵护之人,亦有批评指摘之士。

身为作家,不应独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者,却仍坚 持书写“有我”之书。两种方式并不矛盾,均是对读者的尊 重。

作家一定要俯身倾听读者呼声。我不是看透世事的仙人 道者,不是文学写作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青 年作家。年轻,因而缺少生活的经验,而身边的读者中不乏年长于我之人。正如韩愈所言:“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吾,我从而师之。”“生活”这部大作的走向存在无限可能, 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只有善于听取年长者的建议,才 更有可能少走弯路,避开荆棘。我也不能忽视同辈乃至年轻 于我,甚至批评我的读者,他们思维灵活、另辟蹊径,常能 予我启发。

但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坚持“有我”。

“有我”才不至于平淡无奇,而能别具一格。一部优秀的作品,内容不能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更不能东拼西凑抄袭 成风。威廉·福克纳早年为谋生而创作了大量平淡无奇的悬 疑小说,人们看完皆忘,一笑了之。直至其写出《喧哗与骚 动》这一发自于“我”的意识流代表名作,文学才华才被发 现。由此可见,我的生活需要我的观点、我的追求。只有坚 定了内心追逐的方向,才不致被牵着鼻子走,从而沦为碌碌 无为之人。正值青春,我的作品需要激情洋溢的勇气,而非 假装少年老成的通达。

“有我”才能为读者提供有厚度而并非空有长度的作 品。试看豆瓣高分、知乎好评的一切作品,没有一部是纯粹 娱乐之作。真正优秀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永恒留存的意义 与哲思。我的人生之作也应当学习之,实践之。只有在生活 中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不盲听盲从,才有可能诞生一些闪 光点,为他人提供借鉴价值。我并非圣贤,写不出什么传世 名篇。但是平凡之人也可以学习那圣贤般的精神,或知其不 可而为之,为自由民主而奋扬踔厉,如同星辰,照亮身边几 个人的去路,送去一些精神滋润。“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 代帝王。”有一颗向往写出名著的心,才有可能写出更好的 生活之作。

对待生活的读者,正如与他们在森林中结伴而行,不必 完全由他们指路,也不必掏出心脏当火把照亮森林。只需倾 听他们的意见,也要坚定正确的自我认知。俯身倾听,创有 我之作,方可成就自己的生活大作,亦为他人的作品送去思 索与亮点。

点评

文章结合材料,立意准确。牢牢紧扣“作家”“读者”“作 品”之喻,来引入人生、生活之于自我、他者的分析,扣题 紧密,分析到位,丝丝入扣,不枝不蔓。对于“我”的生活 “作品”,首先分析为何要倾听读者的意见,再重锤敲打为 何要坚持“有我”,以作家福克纳为例佐之。思辨论述精准 到位,一剑封喉,切中肯綮。

(2019浙江卷 浙江省一类标杆作文)

2、“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

参加过无数次的升国旗仪式,高唱过无数遍的《义勇军进行曲》,但却很少 深入思考:先辈们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投身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惊 涛巨浪?英模们为什么会数年如一、永不疲倦地献身于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 滚滚洪流?

这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却又是一个很难回答好的问题。

想到了方志敏。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因为这种坚信,他和他的战友们于艰难中尽管迭历踬踣,但始终斗志昂扬,愈挫愈奋;也正是因为这种坚 信,他和他的战友们恪守职责,严于律己,在条件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渡过一个 个难关。就如方志敏在《清贫》中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 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坚定的信念,是不竭的力量之源。今天的中国,绝对是“可赞美的”,而且 有着更灿烂的“光明前途”。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会走得坚实,走得潇洒。

想到了陶行知。

最早知道陶行知,是因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句话。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这就是答案。在陶行知看来,爱国 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无条件的,不能打折扣,更不能讨价还价。他从国外学 成归来后,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将近三十年风雨无阻风雨 兼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样的主张历久弥新,今天 仍光彩熠熠。

出于“本分”,所以执着;因为“义务”,所以痴迷。今天的你我,敢于直视 陶行知镜片后的眼神吗?

想到了黄大年。

科学无国界,知识分子有国籍。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的科学研究能量,他的专业衍生值,在汹涌澎湃的发展大潮中都达 到了最大化。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朵“小小的浪花”,在汇入时代的“滚滚洪 流”后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黄大年选择了最恰当的方 向。今天,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们,是不是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呢?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这个“你”就是祖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让我们坚定信念,从我做起,为了这个伟大的梦想尽情地奔 跑吧!

点评

这篇文章写得很巧。

1.作者对试题材料中三句话的关键词做了准确提取,在“爱国情怀”这一主题统摄下,从坚定信念、尽本分、献身国家三个方面展开, 对三人的相关事例进行丰富再现,较好地彰显了自己的素材储备优势。

2.作者 注意挖掘三人行事背后的精神信念支撑,同时分别将笔触对准现实生活中的人 们。启发人们思考,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3.开篇从日常生活中升国旗、 唱国歌这一人人都参与过的仪式入手,提出了很多人可能忽略的问题,能吸引读 者;引用《不忘初心》歌词做标题,结尾对题目中的“你”做出自己的解释,发 出倡议,明确题旨,收束全篇,有一定的感染力。

(2019 天津卷 天津市一类标杆作文)

3、文明的韧性

近年来,每当负面爆出的时候,都有网友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那 么,中华民族向来引以为豪的文明,真的在经济大潮中渐行渐远了吗?

事实告诉人们,答案是否定的。就拿每年都让无数国人心灵震撼的“感动中 国”人物颁奖典礼来说,每一个入选者身上都传承着中华文明,都是中华文明韧 性的明证。

“医者仁心。”白衣天使当是最能体现“仁”的韧性的人了。2016 年“感动 中国”入选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粱益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 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多年来,他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 患者的生命。“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 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如此颁奖词,便是对“仁”的韧性的最高赞许。

“无信不立。”这句话道出了“信”的意义。2010 年 2 月 9 日,腊月廿六, 湖北黄陂籍建筑老板孙水林带着 26 万元现金,驾车从天津赶往武汉,准备给工 程队的家乡民工发工钱。次日凌晨,在河南开封不幸发生车祸,孙水林一家五口 遇难。事发后,他的弟弟孙东林忍住巨大悲痛,决定替哥哥完成遗愿。“新年不 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我们兄弟俩一生的信念。”孙东林如是说。

“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 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这便是对“信”的韧性的 最高赞许。

“舍生取义。”这是“义”的最高境界。2006 年,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 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 194 米,跳伞就 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 2300 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 680 米范围 内,分布着 7 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

16 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 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如此 颁奖词,便是对“义”的韧性的最高赞许。

无须将时间再往前翻,无须再列举文明的其他类型,仅仅通过上面的几个人 物,人们就已经见识了中华文明强大的韧性。为什么我们的民族伟大而充满活力?

依我看,拥有充满韧性的文明,便是答案!

点评

本文由负面爆出时有网友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入手,切入“文 明的韧性”这一话题,继而以鲜活的事实证明中华文明强大的韧性,审题到位,论述有力。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材料的性质及材料使用顺序上是煞费苦心 的。从材料的性质看,几个人物分别展示的是文明中的“仁”“信”“义”:从材 料的顺序看,有时间上的先后川页序,意在暗暗扣合文明“韧性”传承中的时间 延续性。对于这一点,考生在文末又用“无须将时间再往前翻,无须再列举文明 的其他类型”加以点明,从而避免了自己的一片苦心不被阅卷老师发现。

(2019北京卷 北京市一类标杆作文)

4、“中国味”里的精神还乡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语言的丰富表达,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生活抽象、深透而又敏感的一 方角洛。从奏到唱,从古至今,从内及外,多样的音乐形式,让我们在领略品味的同时,认 识、感受并思考着生活的种种。

于我而言,古筝、琵琶、二胡……这些镌刻着“中国风”的乐器,似乎称得上是我音乐 的启蒙。那些音域宽广、极富表现力的演奏,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种浓厚的、刺激产生归属感 和认同感的气息。我把它归功于乐器和乐曲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中国味"。直到有一次, 有幸看到了方锦龙先生的演奏。他用一把琵琶,将古琴、京韵大鼓、印度的西塔琴、西班牙 的响板、吉他等乐器形式悉数演示。震撼之余,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音乐其实没有国界。

难怪有人会感慨,在异国的音乐、异域的音调中,依然能看到“中国味”的影子。是的,纵 使音乐本身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形式以及语言,但音乐背后承载的其实是生生不息的文化 浇灌和历史积淀。我们对于“中国味"的感知,本质上就是一种根植于心的文化自觉

其实,音乐的传播或许有着更大的深意。对这些中国风格、中国特质的乐曲的精细化探 索,不只是一次艺术的交流共享,更是我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种反哺。我们理应相信,中国音乐能在世界层面上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播。这不仅是我们作为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更是吾辈应当肩负起的传承文化的使命。

这是一个绝不止于音乐的命题,而是一个不只有“走出去”,更有“找回来”的过程。贝聿铭先生留美数十载,为各国设计各式建筑,斩获无数奖项,却依然强调着自己在中国度 过的少年时代,乃是血统里的根。他所经手的香港中银大厦,恰到好处地代表了“中国人的 雄心”;晚年退休前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有着他对中国文化、东方艺术透彻的领悟和表达,也是他为家乡留下的小小纪念和贡献。

艺术和文化之所以能够百花齐放、生生不息,就在于我们对待它们时开放的心态以及智慧的眼光。一种“中国式的眼光”,绝不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盲目自信, 而是一次博观约取、去粗取精的理性加工;也不只有从墙内望向墙外,不同的身份和视角都 可以在同一座城池里观赏到不同的风景。费正清先生主编的《剑桥中国史》,乔舒亚首提的 中国模式的世界价值……这些外来人的视角,同样为我们反观自身,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解 读。

所以对于“中国味”的感受和寻找,我想可以做一个富有禅意的解读。初识,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耳闻目见即为所得;再瞧,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本位色彩浓厚的“拿来 主义”;到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种成熟、智慧、宽容大气的览物之情。文 化以及艺术,因其多样,或许有不同的味道,但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历程的宏大视角里,它们 该是同一副模样。

在那里,对“中国味”的寻找,想必会是一次美好的精神还乡。

点评

本文从音乐本身的丰富性谈起,以自己的音乐启蒙为出发点,来讨论和思考音乐中的“中国味”。随后由表及里,指出音乐创作和鉴赏背后的文化立场,并对题干做出了很好的解读, 即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是我们寻找“中国味”的原因和根本。从音乐谈开,作者又以“走 出去”和“找回来”为视角,探讨了文化交流间这一动态、融合的过程,并提出我们要以一 种中国式的眼光。来看待和维护文化和艺术的百花齐放。结尾处的比喻也颇有意趣。

(2019上海卷 上海市一类标杆作文)

以上就是为同学们整理的4篇范文啦!记得练笔哦!

“高中语文”,然后对它说:“0910”,也就是在公众号聊天界面回复:“0910”,即可立即免费获取!

End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高中语文编辑整理,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微信号:sanhaoyuwen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爱我的父亲作文 关于动物的作文有哪些 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 忽视作文 描写狗的作文结尾 无人驾驶汽车英语作文 善良的人作文500字 我是小卫士作文300字 歌颂老师的作文题目 日记的作文 我对祖国的爱作文 面对600字作文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 关于住宿的作文 我是一只蚂蚁作文400字 王玲作文酒 西安之旅作文 太空一日游作文400字 感激的泪水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带赏析 关于学习的作文300字 江心屿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滋味作文 调皮的小猫作文 消防安全400字作文 成长的我作文400字 月亮作文500字初中 描写朋友特点的作文 乡村作文400字 祖国我爱你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