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届高考作文指导系列之八:常规素材如何翻出新意

2020-06-10 08:24:01
相关推荐

据说,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萨拜著名艺术家维罗齐奥为师。维罗齐奥既不让达·芬奇临摹古人名画,也不为他讲解绘画理论,只是让达·芬奇日复一日地照着一个鸡蛋反反复复地画。

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便问维罗齐奥:"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 维罗齐奥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维罗齐奥的"画蛋"训练法是否最为科学,不是我们写作学研究的内容。然而,他的话语中,有一点是符合我们的日常作文训练要求的,那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写作素材时,只要善于变换角度,就可以发现该素材的不同价值。我们把这种由同一件素材生成出的不同写作角度、写作主题、写作体裁,称为一材多用。

翻阅近些年出版的中、高考满分作文类书籍,可以发现,在不同年份或者相同年份的相当数量作文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反反复复地出现。比如司马迁的忍辱著述、项羽的兵败乌江、苏轼的旷达超然、屈原的忠贞不渝、陶渊明的悠然归隐等,几乎在各种主题、各类文体的作文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且不论这种素材撞车现象背后隐含的种种写作困顿,在阅读面无法拓宽、生活空间日趋逼仄的现实写作环境下,如果能在广泛搜集整理一些既新颖又有代表性的写作素材的同时,学会将来自教科书的一些素材不断变换角度挖掘出新意,使其形成"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独特写作视角,也不失为一种"平中见奇"的好方法。

具体写作中,一则看起来普通至极的老旧素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纳入我们的写作视野:

一、正面描绘,突出常规意义

任何一则具有某方面典型意义的写作素材,往往都同时并存着一些不够典型的其他意义。使用这些素材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抓住素材中最明显也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主要意义,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重要组成。

比如,学习了《出师表》之后,我们想要在一篇命题为《小议"忠诚"》的议论文中援引诸葛亮作为论据,那么,最典型的意义自然在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了《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之后,要在一篇命题为《选择》的议论文引用陶渊明作为论据,则最典型的意义只能在于"回归田园,释放心灵"。

这种来自素材的最显性意义,通常就是老师们授课时所分析归纳的作品主题。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使用这类素材意义进入作文,其优点是中心明晰,不至于出现认知上的错误;其缺点是材料太过普通,倘若不能在语言或形式上翻出新花样,则容易引起阅读者的审美疲劳。

因此,当我们想要从正面使用素材的常规意义时,一定要在"精、明、美"三字上下功夫。精,就是要注意材料和语言的精炼;明,就是要观点鲜明;美,就是要注重修辞,用语言的魅力征服读者。

此外,这样的素材,也可以成串使用。比如: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陈景润孜孜不倦,甘守清贫,没有他成千万次的精心演算,分析推证,又哪里会有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攻克!

二、反弹琵琶,颠覆常规意义

如果我们将《失街亭》中的故事纳入作文中充当素材,常规意义上,最显性的主题意义自然是马谡的"骄兵必败"。当绝大多数人都围绕着马谡这个倒霉蛋做文章时,怎样才能在"失街亭"这一传统素材的老枝绽放出新鲜的花朵呢?这时,就需要撇开马谡,研究研究诸葛亮了。

高考满分作文《血浓于水,理大于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三国时诸葛孔明,虽堪为智慧的化身、睿智的表率,但他也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诸葛亮为此不喜欢他。于是,即使屡建奇功也不得到信任,北伐曹魏时,魏延曾献"出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的良策却遭到诸葛亮的断然拒绝。而因马谡饱读兵书、熟谙兵法,与自己有父子情、师徒义,诸葛亮竟不顾先主"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谆谆告诫,误用马谡而导致街亭失守,大伤了蜀汉的元气。这是感情这副有色镜,影响了诸葛亮的认知、判断,进而造成了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这一段文字,用来论证"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这一观点时,无疑是精当且视角新颖的。作者的成功,就在于撇开了马谡这个主角,直接将诸葛亮这一幕后人物拉到了前台加以解剖。如此,也就在合情合理的分析中,颠覆了传统认知中对诸葛亮的神话,同时,用这一素材支撑起了自己文章的大厦。

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中,作者将刘邦、项羽、隋炀帝、唐太宗等一干历史书上的人物请进了自己的文字:

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漫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这几段文字中,作者在援引刘邦、隋炀帝、李世民这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充当素材时,显然是将侧重点从常规意义上挪移开去,从反向的视角捕捉到了素材另一侧面的意义。正因为这,文章才既拥有了思想的深度,又拥有了可读性。当然,这篇文章的成功也离不开语言的精心安排。素材的意义需要好的语言来呈现,这是必须重视的。

值得强调的是,反弹琵琶使用素材,一定不能超越读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倘若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读者愿意接受,那么,这样的视角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三、多元阐释,彰显隐语意义。

名为《感时花溅泪》的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一段关于月亮的文字:

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

这段文字,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轮永久的明月,为什么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就可以拥有不同的生命呢?

答案很简单:诗人的主观情感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

将诗人们对月的认知现象纳入常规素材"翻出新意"的技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素材,倘若我们心中有了一个预定的主题后,我们也就会依照这一主题的需要,去赋予这一素材以完全个性化的解读。

比如,当我们试图引用司马迁的故事作为写作素材时,可以从哪些视角切入,以实现不同的主题需要呢?角度自然是多元的。

1.逆境与成才。司马迁的人生遭遇及其后的巨大成就,无疑是对"逆境出人才"的一个最好诠释。

2.选择。择生与择死,原本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当司马迁面对灾祸时,忍辱著述与慷慨赴义间,注定有不得不进行的心灵的选择。

3.命运。人生的道路,是由命运之神裁定,还是由行走中的人类自己掌握?不向命运低头的司马迁,不就是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吗。

4.勇敢。勇敢有很多种类,面对死亡放声大笑是一种勇敢,为了使命而忍受无尽屈辱苟活人间,更是一种大勇。司马迁不正是这种大勇的最好表现吗。

除了上面四点外,近些年的高考,几乎每一个年份每一个省份的高分作文中,无论是什么样的命题什么样的写作要求,也同样能够找到援引司马迁作为素材的文章。 比如江苏省高考作文,2004年,可以用司马迁的执著来体现山的沉稳;2005年,可以用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来表现"凤头猪肚豹尾";2006年,可以用司马迁的人生选择表达"人与路";2007年,可以用司马迁的光辉成就来呈现一爿值得"怀想"的"天空";2008年,可以用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探求来表达寻访古仁人之心的"好奇心"。2010年的"绿色生活"、2011年的"拒绝平庸"、2012年的"忧与爱"、2014年的"青春不朽"、2015年的"智慧"、2016年的"话长话短"、2018年的"语言"、2019年的"人生五味"等命题,也都可以从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中寻找到足够有力的论据素材。

需要强调的是,对同一则传统素材的多元阐释,就如同对一座高山的观赏一样,尽管"横看成岭侧层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无论如何,看山只能是山,倘若成了水,就是胡言乱语了。

四、转换形式,拓宽表现渠道

除了在素材意义上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挖掘外,也可以通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变化,使传统素材焕发新的生命。这里,最典型的当属故事新编。

二十年来的高考作文中,用旧故事翻出新篇章的现象层出不穷。2000年前后,有根据《水浒》故事创作的满分作文《朱贵开店》(01高考江苏满分作文)、《阿Q新传》(01高考江苏满分作文),此后,有《薛宝钗魂断大观园》(04高考福建满分作文)、《夸父逐日》(05高考江苏满分作文)等。这些文章的最大特点,在于将众所周知的故事变换时空转换形式展开叙写。阅读这类文章时,读者一方面会因内容的熟悉形成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又会因作者的神奇构思而拍案叫绝。

此外,以杂文、戏说、戏剧等诸多方式,对一些传统素材进行再创作,也是常规素材"一材多用"翻出新意的好方法。例如03高考甘肃考生的《吊屈原赋》、05高考江苏考生的《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都可以说是这种"多用"的典范之作。 2015年之后,受作文命题方式的影响,上述类型的故事新编作文逐渐淡出。现在流行的任务驱动型写作,任务指令比较清晰,考试时必须紧扣任务完成写作。如此,常规素材使用时,务须依照任务指令进行翻新。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刘祥 ,“三度语文”首倡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 关于坚守的作文800字 感谢父母的作文300字 以背后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死党作文600字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作文 端午节作文200个字 元宵节作文100个字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5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