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乡音 乡情 乡愁

2020-07-02 17:27:01
相关推荐

余喜华

朱幼棣先生的《淡出九峰》初版书我并没有读过。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在《黄岩报》读过其中的一篇《瑞岩寺钩沉》,使我初步了解了家乡黄岩的历史,也对朱先生这位家乡走出去的杰出知识分子,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些年我也曾在旧书网上搜寻过这本书,终究没有得到。这次得知《淡出九峰》已再版,马上跑到黄岩书城去购买,结果看到摆放朱先生书籍的专架有《大国医改》、《怅望山河》、《后望书》等,这些我都已经虔诚地读过,却没有再版的《淡出九峰》。于是我就上京东买下了朱先生的再版《淡出九峰》,花了三四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

生活在自己的祖籍地,每天说着、听着方言土话,并不觉得方言有什么特别之处,也从来不会去追寻他的文化内涵。而对于客居他乡的游子,天天说着普通话,听着许多茫然不知的南腔北调,如果在他乡的街头,偶遇乡音土话,那是何等的激动啊,顷刻之间就会让人思乡之情喷涌。朱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乡音难忘的游子,他在《聆听遥远的绝响——语言思路之一》《时光倒流:长安市声——语言思路之二》中,对黄岩现行方言来源于唐宋古音官话,作了详实的考证,所举资料非常丰富,让我恍然明白,平时口中土得掉渣的“胡梯”“人客”“下头”“肩胛”“墙缺”等土话,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竟是高贵的官话,时髦的流行话,频频出现在被时人传诵的诗词名篇里。

我在读高中时,语文老师柯善才在解读唐诗时,说黄岩土话来源于唐宋古音,并说用黄岩方言读唐诗都是押韵的,而用普通话读却不押韵。记得当时举的例子是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石径斜”的“斜”,普通话读[xié],不押韵;黄岩方言读[xiá],则押韵。朱先生在前述两篇文章中也举了许多类似的例子。他在描写家乡风土人情的《又见黄岩蜜橘》《家乡的井》《锄头》《台门及其他》等篇章里都用许多方言来描写,用词非常精确。

两年前一位文友写过一篇《捡橘仁》的文章,文中的橘仁是指提前掉落地的青色小橘果,捡回来晒干可以卖钱。我当时认为橘仁的“仁”。黄岩方言音[xin],与青的小橘果的含义不符,因为“仁”,通常指果实的内核,如“核桃仁”、“杏仁”。我以为应写作剩,黄岩方言也读[xin],剩的意思是掉在地上被忽略的东西。而朱先生在《又见黄岩蜜橘》中描述捉橘实,用的是“实”字,果实的实,在黄岩方言读[xi],与方言[xin]音非常接近,其词义却更加符合小小的青橘果,比用“仁”或“剩”更加精确,体现了朱先生高深的学问素养。

我是黄岩乡下人,学生时代只有两次到过黄岩城里。一次是小学时学校组织游九峰,从小南门河埠头上岸,走九峰路到九峰公园,那时候太小,根本没留下什么记忆,只记得九峰公园有关在笼子里的猴子。第二次是在黄岩中学参加中考,住在西街中巷亲戚家,每天从县前街、劳动北路、青年路到达黄中考场,因为只有两天半时间,走路又是匆匆而过,对黄岩城也没有多少印象。大学毕业后才住到黄岩城里,这时候,劳动路、青年路、天长路都已定型,黄岩城里的五支河和河上的桥都已经不存在了。当然,那个时候北门广场那一片还没有拆,县前街、西街都还在,我住的柏树巷、小东门一带还是老房子。

朱幼棣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黄岩城里人,他的童年、学生时代都在黄岩城里度过,他对老黄岩城的一街一巷、一河一桥、一草一木、一弄一井都是非常的熟悉。他在《故乡的河》《家乡的井》《锄头》《台门及其他》《山水黄城》等篇里记录下了他记忆中的黄岩城。在朱先生的笔下,我这个黄岩乡下人,了解了我所不知道的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老黄岩城,了解到了曾经的水乡黄岩远远胜过现在闻名中外的周庄、西塘等古镇,了解了黄岩曾经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的城市辉煌,以及古老大宅、市井文化、文明记忆。在朱先生描述家乡山水、景物、街巷建筑、风土人情的笔墨中,总饱含了对家乡浓浓的情怀,读来感同身受。

对于那些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巷、古老文物、文明记忆,在朱先生的文字间总透露着一种隐隐的忧伤、不舍、无奈。这是一种渐行渐远的乡愁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 作文600字左右 草莓作文 冬季作文 小作文300字 万能作文素材 创新的作文 我自己 作文 伤感作文 路的作文 秘密 作文 感谢 的作文 善良作文 作文550字 学习的作文 作文两百字 细节作文 散文作文 寻找 作文 偶像作文 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