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立足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2020-07-15 09:54:01
相关推荐

立足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关于乡村 生活的作文 话题: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风俗习惯 作文素材 民间 故事 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容乐观。孩子们总认为作 文难做,每到作文,不少学生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 因为素材贫乏,无习作之“米”。本人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多年, 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一、体验农村风光,谈 家乡之美。二、体验农村文化,倾自豪之情。三、体验农村 生活,寻农家之乐。农村生活处处有文章。农村学生习作的 素材只要立足于“农”,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想,重视 材料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写作的材料 丰富了,写作的底蕴增厚了,思维拓宽了,语言有了个性, 写作水平就在具有农村特色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农村孩子的 笔下一定会不断流淌出富有农村生活底蕴的美文!《语文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农 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却不容乐观。孩子们总认为作文难做,每 到作文,不少学生因“无话可写”或“从何写起”抓耳挠腮,不 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素材贫乏,无习作之“米”。“问 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告诉我们知识的来源, 作文素材的来源是生活。陶行知也说:“用生活来教育,为生 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 生活决定教育。”[注 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阔的农村就是 一座偌大的素材仓库,关键是我们要带领和引导孩子们走进 去寻找、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猎取,给学生一把发 现的“金钥匙。”本人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多年,深知积累作文 素材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甚为重要,并在工作中进行了有效 的尝试。一、 体验农村风光,谈家乡之美。在农村,虽然 没有能工巧匠构造的花园,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更没 有举行航模表演等科技实践活动的少年宫,但却拥有上苍赋 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鸟兽虫鱼、日 月星辰、风霜雨雪。在这里,没有浓妆淡抹,没有人为雕饰, 是实实在在的“朴”和“真”。如果我们教师能给以充分的引导, 深切的关注,并给他们观察方法的指导,拨动学生心灵之弦, 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现,独特的感受会油然而生,童 真童趣会获得释放,写景状物的习作孩子们就不仅有话可 写,而且写得还颇有情趣。你看学生写的农村的《秋》:走 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儿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早 已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了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 却仍面带灿烂的笑容。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鸟也没闲着,都卷 起袖儿,弯着腰儿,将一束束掉落的稻穗拾了起来,向父母 “献”出了一份“功劳”。走过了田野,踏进清香扑鼻的晒谷场, 放眼望去,只见堆积成山的金灿灿的谷子呈现在眼前,瞧, 这些都是农民伯伯辛劳的成果啊。真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广袤的田野无处不美,男孩喜欢洒满童年欢乐的竹林, 喜欢夏季游泳的池塘,女孩喜欢自家的菜园子,美丽的小院。 走进自然景观,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培养孩子们的观 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像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学生 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游芳草地,去赏绿荷池,去唱秋 收歌,去吟白雪诗,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情绪高昂,在一次 又一次的亢奋之中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促成其“情动而辞 发”。孩子们收获了成功,尝到了走进大自然的甜头,往往自 觉地去拥抱大自然而乐此不疲。这不失为写作收集素材的妙 法。二、体验农村文化,倾自豪之情。《标准》指出:“沟通 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 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 机会。”农村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收集作文素材的一片天 地。1、走进乡风民俗在农村,乡风民俗式节日应接不暇: 正月里拜年祝寿说吉祥话;三月扫墓“插清明”,五月端午赛 龙舟,吊唁屈原吃粽子;七月初七观银河,牛郎织女会鹊桥; 八月中秋吃月饼;九九重阳敬老人;腊月家家忙过年。还有 小孩过周岁,婚嫁迎娶中的闹洞房、哭新娘等等,构成了灿 烂的乡土文化,是农村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孩子们留意, 教孩子们筛选,其中该有多少人和事可以入文。很多之际, 孩子们对此熟视无睹,犹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对此,我常提醒孩子们留意身边的这些乡风民俗,并有目的 地选择一些节日让他们去参与,去体验,并将其当作一次次 的作文契机,每当孩子们群情激奋,我便予以适当的点拨与 指导,一篇篇鲜活的习作便应运而生了。你看1 个学生写的 《小姑的哭》的日记里这么一段话多有意思:小姑同姑爷回 娘家来了,我抓住她就问:“小姑,昨天你打扮得真漂亮,像 白娘子咧!可上迎亲车时,你为什么大哭起来,还不肯上车 呢?”一家人全笑了,小姑怪不好意思的,她悄悄地告诉我: “婷婷,小姑当时看到了你,想到我不能天天跟你在一起玩了, 一伤心忍不住就哭了。”噢,我明白了,原来小姑的哭是因为 舍不得我。可我又看见祖母在偷偷地笑。吃过饭后,我缠住 祖母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祖母说:“这是我们这儿的风俗习 惯,出嫁的姑娘都要哭,祖母那时候哭得还要厉害呢!”我恍 然大悟:小姑的哭是假哭!没有对生活的留心观察与切身体 验,不把孩子们从“二点一线”的樊笼里放飞到灿烂的现实社 会中去,哪来得了真情实感?哪来得了个性化的习作?这些 节日习俗和风俗习惯都有来由,分别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 望。让学生作为节日活动的主人,以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参与、 了解、感受,弄清风俗习惯,节日习俗的来由,活动过程, 代表人们怎样的愿望,寄托人们怎样的感情等等。于那种浓 郁的节日气氛和风俗习惯的熏染中享受亲情和欢乐,感受田 园牧歌,领略阳春白雪,体验生活的甜美,品味民族文化的 博大内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 2、涉猎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神话故事、俗语、 歇后语等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通俗 易懂,寓意深刻。老师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向年长者请 教,搜集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等民间文学,给他们以精神食 粮,并动手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整理、挖掘、丰富、提升, 增加知识积累,拓宽知识来源渠道,让这些精粹变为学生文 学素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写作精神的底子。3、了解村庄 历史。每个村庄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沿革过程,具有深厚的内 涵。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找地方志,向年长者 请教,寻查碑刻等形式,弄清楚村庄的起源,发展,辉煌, 曾出过哪些名人,祖辈留下哪些弥足珍贵的有形资产和无形 资产,发生过哪些历史大事,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人文景观和 历史景观等等;弄清楚当地的地名、典型建筑物名等方面的 来历,以及寄予的内涵等情况。在教师的有效诱导中,激发 学生寻根问底的浓厚兴趣,进而给予精心的记录。有一位学 生从他祖父那儿了解到:“章桥”这个村名的由来,是很早很 早以前,我们这儿有一座叫“章桥”的石桥。这座桥比我祖父 的年纪还要大。这座桥坚固、美观,我们村因它而文明,章 桥村因此而得名。这样一来,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积 累写作素材,又能强化学生对家乡、对农村的热爱。1/2 12 下一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责任与担当作文600字 微笑的力量作文600字 幸福的味道作文500字 在挫折中成长作文800字 办年货作文500字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300字 有妈妈真好作文600字 快开学了作文300字 mypenpal的英语作文 读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2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300字 我也可以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450字 难忘的一件事200字作文 南京游记作文600字 我懂得了什么作文400字 关于节日的作文600字 美丽的冬天作文6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450字 云南今年高考作文 一件高兴的事作文4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200字 优秀高考作文范文欣赏 我喜欢的植物作文400字 作文传统节日300字 成长的滋味作文800字 介绍一种美食作文500字 特别的礼物作文500字 家乡的春天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