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摄影和绘画关系400字

2020-09-02 09:39:01
相关推荐

一、摄影与绘画的共性特征(一)具有相同的美术特征对于摄影与绘画相同的美术特征,画家兼摄影家胡伯翔在《美术摄影谈》中曾作过精辟的阐述。他指出,摄影“亦为新兴之美术,其发挥美感表现个性,实与其他美术无异。”“昔人称画之佳者,曰惟妙惟肖,予意用此语为美术摄影之释意,尤为切当。”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与绘画大多归为一类:如果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摄影和绘画同属于空间艺术;如果以感知方式为依据,它们同属于视觉艺术;若以创造方式为依据,二者同属于造型艺术;在反映客观现实和表现客观情感的关系上又可把二者同时纳入再现艺术的范畴。另外,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的特点。造型性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等形式在二维空间里塑造三维立体,从而刻画出事物的外部形态;视觉性是指其作品必须有可视形象的存在,以可视形象让读者来读解作品;空间性表明它是在空间里展示出来的,在存在方式上要占有一定的空间;静止性表明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瞬间性说明它只能表现出事物的一个瞬间状态。(二)具有相同的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它们不同于雕塑,而是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造出立体的“幻象”形态。也就是说,摄影和绘画本来是平面的造型,借助光、色、影调、线条和构图节奏的效应,却表现出突兀起伏的立体感。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相似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突破对象固有的内涵,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表达出一种历史纵深感。(三)具有相同的表现生活的瞬间性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概括地讲,这种典型要通过道德力量和艺术魅力揭示一定的生活真理,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和深度,造成时间连续性的运动感;要求在所描绘对象运动中的一刹那,在一个具有转折性很强的时机里,把过去和正要到来的一些东西,凝定在一瞬之间的一张画面上,从而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所以,它要求作者在创作的全过程中,必须从须事物的发展、时间的流失和生活变化的最富典型意义、最有效的瞬间时机里,选择其具有生动鲜明的个性、深厚生活内涵的特殊细节,把握生活的必然,大胆地淘汰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现象,经过严格的加工改造,注入作者心灵的乳液,塑造出独具生命风采的艺术形象。(四)具有相同的表现生活的空间并列性作为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得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比如,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一张平面上并列着多重景象:低重的灰色云雾,一群佝偻负重艰难举步的纤夫,中景一艘缓缓前移的庞然船体,远景左侧一叶轻帆,右侧一只浓烟飘渺的火轮。尽管欣赏者需要在笃深思考过后,才能领略隐逸在画面深处的精神内涵,但那纤夫、云雾、帆影却一眼可见,造成极为强烈的可见可感的。二、摄影与绘画的不同特征(一)使用物质媒介材料的差异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摄影工具是一台高精密的光信号采集器,胶片是一张化学特性的光信号存贮器,从产生形象的角度而言,参与摄影创作的,不仅有摄影家,还有照相机。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就谈不上摄影艺术。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它主要靠艺术家的“手艺”,靠艺术家的头脑。画家手里的调色盘、画笔是不能与照相机同日而语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照相机、感光材料、化学药剂、放大冲洗机械等等缺一不可,这些都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正如安德烈亚斯·法宁格所说:“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综合的结合”。(二)造型手段的差异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上的“光”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颜料构成的色彩和以色彩表现出来的“光的幻觉”;摄影的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是光的物理学、化学感应所造成的影调和色彩”。所以,“光”是摄影艺术造型的最重要的材料。在摄影创作中,与正确感光相联系的,是摄影家如何用光,如果说感光更多地表现出对设备和技术的依赖,那么用“光”则主要是一个艺术问题了。画家只要有了“光”,就可以作画;但对摄影而言,没有“光”就没有“影”。在摄影师眼里,光就是画家手中的颜料。(三)表现瞬间性的差异摄影一旦选择了对象,那么对象就会按它本来的样子摄入镜头,留在感光胶片上,而这一“咔嚓”的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摄影是用镜头去看,用“光”去捕捉“真实”,是真正抓住了瞬间的艺术。绘画也是去表现生活的瞬间,而这种瞬间与摄影意义上的瞬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瞬间是用眼睛去抓取的,留存在大脑中,再用笔去表现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带有很大的漂移性,与其说是“瞬间”,倒不如说是“印象”。被摄者在阴影中,常常表现的调子较暗,立体感也不好,我们可以从有阳光的地方,用反光板将阳光反射到被摄者面部和身上,改善他们的受光情况,使照明光线有利于人物的造型。(四)表现方法及工艺流程上的差异摄影截取生活“瞬间”的速度,迅速而敏捷,而绘画却迟缓。一个画家将留存于大脑的印象再现出来,往往需要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乃至更长。在表现方法上,绘画灵活多变,可具象、可抽象、可现实、可浪漫;而摄影却不同,照相机只能纪实性地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景象。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总是松散和偶然的,要使互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或者从一大堆偶然联系的事物中找出必然的联系,让无序成为有序,这就要求摄影家有选择的拍摄。而摄影瞬间的不可重复性,就决定了摄影家要去捕捉、去发现、去等待符合自己审美思想的光线,寻找符合自己意图的角度。这种选择性也决定了摄影家对光线、对现实瞬间、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的很好把握。三.摄影与绘画相互交融的关系当代艺术的进程事实告诉我们,当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被人们长期欣赏而感到乏味的时候,往往需要多样化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与之适应,因而艺术便不断进行创新或抛开程式化的技术规范和固有的审美模式,或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作为一种补充、更新,从而建构起新的样式和新的审美视象,以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要。尤其是在艺术观念与审美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横向渗透、吸收,越来越成为创新的一种途径,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地,摄影和绘画也不例外.在当代造型艺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同步发展过程中,摄影与绘画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相互撞击、交叉中表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交融,从一些意境深邃的作品,可以看出它们的互补因素和特征。如摄影家林森的《水乡怀想获第九届国际影展金牌奖,朱丁甲的《苗家责任田》见《全国第十三届摄影艺术作品集》,其画面影像就凝结着国画的笔墨韵味、版画的刀痕雕迹;孙凤初的《季香》,显现着油画粗犷笔触肌里的特点;美国摄影家迈克尔的《风光》、《静物》,渗透着印象派绘画色彩的对比与彩色并列而产生的混合效果。又如国画家程十发的《竹》,美国画家秋阳的《入流》、宋陵的《作品12号一无意义的选择》、王怀庆的《走向世界的人》等美术作品,均程度不同地吸收、融合了摄影的表现形式。此外,从人类艺术发展史来看,古往今来任何一门艺术的表现媒介、语言、手段和技巧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就贯穿着不同艺术之间在相互撞击、交叉中所进行的吸收、借鉴、改造、创新。特别是“现代的艺术都明显地具有吸收、借用、综合其他艺术门类特点的倾向,使其本身具有更大的包孕力” 朱羽君语。摄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证明,它横向地兼收并蓄他种艺术之长,尤其是绘画之优点,吸取精华,取长补短,通过充分调动摄影艺术表现手段去多方位地反映复杂多样的现实事物的形态,已成为创作中的新因素,其目的就在于使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包容性与多义性。那么,艺术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互为渗透,是否就会失去自身艺术的特征呢?事实并非这样。众所周知,绘画是摄影的姊妹艺术。摄影术诞生以后就受到绘画的熏染。绘画的很多基本功,如对明暗的把握、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构图的选择等等,摄者无不用之。有绘画基础的人进入摄影行业可在很多方面轻车熟路,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摄影过程中、后期暗房处理摄影影像时,会因对绘画种类特性的善长或偏爱而将画技溶入拍摄和影像之中,产生的影像作品给摄影带来了很多画意的感觉,给暗房技术许多新的突破.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除此之外,摄影还从文学、戏剧、音乐、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然而,它既没有被绘画或其他艺术所同化,也没有失去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更没有产生什么危机.相反这些吸收对于增强摄影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和扩充它的艺术手段以及发展它的表现形态,无不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绘画受到摄影的影响,但并没有消亡,反而促使自己重新去探索艺术目标。摄影与绘画并存互补,彼此渗透,并不等于泯灭或削弱自身艺术的特征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丰富它的美学形态结构。著名立体派艺术家洛特早在第一次世界摄影展中就写道:“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调色板、色彩、灵巧、习惯、耐心、锐利的目光、笔触、颜料、透明色、诀窍、立体感、精工、逼真。”0l32一133当代摄影家康诗纬在他的专著《摄影版画》中也谈到,摄影的写实纪录和版画的刀法肌里构成了摄影版画的双重审美趣味。由此可见,摄影家所采取的摄影与绘画交叉融合、写实与写意溶为一体,不仅表现了他们新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趣味,而且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矫正它的偏差,从而掌握新的手法和方法,显露出多样的审美品味。美国艺术家、摄影师曼·雷1890一1976曾经就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作了这样经典的阐释:“我拍摄不想绘制的东西,绘制我拍摄不出来的东西。”这一信条深刻地揭示出绘画与摄影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曼·雷兼具画家和摄影师的双重身份也从实践上印证了绘画与摄影之间的亲密姻缘。文艺理论家钟本康曾在论述小说的“艺术综合”中提到,凡艺术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总是根据艺术家所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启示、渗透、综合、融化是合乎艺术内在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事实上,经过艺术交融的作品所显示出来的新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技巧,不仅反映艺术家们对于美的探索的勇气、锐意创新的精神,而且包含了创作主体创造力、想像力和艰难复杂的艺术转化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摄影与绘画在视觉语言、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交融中,从整体上补充、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艺术形态。拓宽了画面视觉元素多样组合,审美意象自由物化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创作主体更深刻地创造艺术图像,表达丰富的艺术内涵。例如,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湖山揽胜》,为了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采取集锦技法,将不同时空的雾山、村舍、亭台、渔舟、苍石、丛树等景物,有序地组合在同一幅照片上,参差俯仰,疏密有致,恰似一幅水墨山水长卷画.尤其是散点透视、画面题跋,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民族特色,而且整个画面有一种空灵美,蕴藏着雅洁淡逸的意境。而姜彪拍摄的《宇宙与人生系列》,从画面结构分析,作者同样吸纳、融化了现代绘画新空间组合方式与透视关系。新有的结构、变调的色彩增强了作品的形式感,加深了画面的艺术底蕴,构成一种强劲的艺术张力。因而这组具有探索性的照片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给人以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在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的今天,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者的交融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影画创作中的一种明显的趋势,并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劳动的作文800字 美丽的校园600字作文 有关文化自信的作文 醒来作文600字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散步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扫雪的作文 雅思大作文字数 身边风景也动人作文 一次旅行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哈尔滨作文 英语四级作文真题范文 关于事的作文300字 有关师生情的作文 抓娃娃作文400字 关于做家务的英语作文 春到校园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2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英语作文 吃火锅的作文4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600字 河南省中招作文 父亲节作文300 打屁股沟作文 我最崇拜的人英语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600字 温暖的阳光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