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08年高考上海唯一满分作文《他们》简介及点评

2020-09-04 08:15:01
相关推荐

自2005年以后时隔三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满分高考作文,而这篇高考作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满分,后来经过专家组的激烈讨论,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终于获得了70分的满分,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据介绍,2005年,上海市高考曾出现了一篇满分作文,但专家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作文得分为68分,因考生书写比较好,加了2分书写分,最后作文得分为70分。

不过,2008年高考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70分满分。

阅卷专家介绍,这篇满分作文在首轮评分中最高只获得68分,上海高考作文采用电脑阅卷,根据规则,一旦第一、第二位老师的评分超过规定误差,试卷会转到第三名老师处评分;若还是超过规定误差,则提交到作文阅卷组组长处评阅;仍有歧义的,拿到阅卷中心组仲裁。这篇文章后来在阅卷中心组里被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有些专家当场被感动,中心组专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给这篇文章满分,这篇文章也成为上海今年近10万份考卷中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2008年的命题作文激活思辨,作文题“他们”,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写“他们”,既使命题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出来,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阅卷专家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而文章的最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繁华的街市、霓虹灯与破旧的工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将读者的目光立刻拉向“他们”。)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怎么称呼,难以决定,反映“他们”在城市处境的尴尬,也写出作者渴望与“他们”亲近。)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写出“他们”走进城市的原因。)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承上启下,写出城市带给“他们”的困惑、冲击。细节的准确捕捉,生动地呈现,打动人心。)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揣摩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现“他们”在城市生活的不易。)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他们”并非都沦陷于对大城市的好奇、羡慕,“他们”有自己的困惑、追求。)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进一步呈现“他们”的成长历程,由对城市的渴望转为建设家乡,进一步深化主旨。)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心愿的变化,展示了“他们”自我心态的成熟。)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几个“虽然”,一个“但是”总结“他们”的整体生活状态。)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太阳照亮”“他们生活”,给人以希望,寓意深刻,文章色调也为之一亮。)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以“点睛”的议论作结,令人豁然开朗,让“我们”充满信心的期待“他们”的变化,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600字 关于理想的作文开头 我也能作文 过端午节作文 周记作文450字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450字 以散步为话题的作文 西游记作文100字 老师您辛苦了的作文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作文 关于青春的作文800字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四年级 期中考反思作文 关于龙舟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写风的作文 暑期生活作文300字 三年级作文写水果 我的作文450字 小学二年级作文放风筝 作文400字以上 云台山作文600字 写人的好作文500字 柿子怎么写作文 三年级作文介绍一本书 习惯作文 作文摘抄 作文什么的滋味600字 责任和义务作文 myteacher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