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名著阅读中的教师引领功能 在名著经典的引领下作文800

2020-09-06 09:12:02
相关推荐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语文教改的深化,对名著阅读的要求不断得到强化。从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各地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分量逐步加大,这就对学生名著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学生名著阅读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普遍存在少读、不读或读不进去的现象;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动漫作品、武侠小说等。这就使得作为课外阅读要求的名著阅读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熔铸人文素养,升华精神世界,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的目的。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名著阅读中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一、引领阅读方向 1.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名著导读设计,对阶段性推荐读物进行指导,紧跟教材进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循序渐进,避免学生盲目无序阅读。如七年级要求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八年级阅读《朝花夕拾》、九年级阅读《水浒传》等。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此,教师应按照教材的要求与教学的进度,把课堂与课外有机衔接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注重进行引导点拨,并适时导向课外,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推荐课外名著阅读篇目,使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推荐阅读《名人传》;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推荐阅读《傅雷家书》……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阅读的容量与空间。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读了老师推荐的《朝花夕拾》后,才知道课文之外鲁迅先生还写了《五猖会》和“黑白无常”这么丰富有趣的内容。我对鲁迅儿童时期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也有了更多了解。 2.引导学生选择喜爱的书籍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的阅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需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阅读中得到精神满足和情感快乐。为此,教师在给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和指导的基础上,应把自由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书籍,让他们享受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开启心智、感悟人生的乐趣。但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文学价值的书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实际推荐读物,初一时可向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学生容易读懂又满足其好奇心的读物,如《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等。初二开始可向学生推荐有较强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名篇佳作,如《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感受阅读的无穷乐趣。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一位学生说:我平时遇到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保尔勇敢顽强的意志所折服,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 3.利用影视作品提高阅读名著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影视作品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其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致,而许多经典影视作品往往都是改编自文学名著。充分利用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名著的异同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本的愿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水浒传》前,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增强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诸如此类,在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西游记》等名著之前,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这里,老师利用影视作品作为导引,然后再布置学生看原著,这样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课外阅读的要求也容易得到较好地落实。 二、引领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学生阅读方法大体有三类:一是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速读、泛读、精读、圈点批注等;二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摘抄优美的词语、摘录精彩语句、佳句点评、内容概括、主要情节、人物特征、感悟联想、问题探究等;三是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如阅读《水浒》等小说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跌宕起伏的故事梗概,然后让学生梳理出小说的情节脉络,最后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又如阅读《朝花夕拾》等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述与抒情的方法,体味作品在平易近人中所富有的深长韵味,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生活,感受人生。再如阅读《海底两万里》这类科普作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初中生实际出发,应着重培养以下两种习惯:一是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除了要督促学生完成教学大纲推荐阅读的名著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文摘》等杂志中一些千字美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二是养成经常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卡片等形式,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词句,归纳内容梗概,抒发感悟联想,提出探究问题等,在不断积累与体验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同时,还可以借此形成自我约束,使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的积累与收获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能力。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之后与我的交流中谈到: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这次写作文我就学习这种写法。 3.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助阅读活动 《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伴互助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且有利于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在名著阅读中采用同伴互助交流的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互助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班级讨论、小组交流等读书交流形式,让学生在互助交流中实现交换、增长、思想碰撞,促进学生对名著思想内涵的挖掘,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 同时,通过心得的交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名著诵读、讲、知识竞赛、话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善读、会读,读得更多,懂得更透。一位学生交流中说到:原先自己阅读只了解到作品某一方面内容,通过和同学们交流,我能够比原来认识得更多更全面。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作为教师,我们要发挥自己在学生名著阅读中导航作用,让学生在名著世界里收获知识,收获美德,收获成长,这也是新赋予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责任编辑:石修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女孩绑架作文 写菊花作文300字 环境卫生的作文 温暖的回忆作文400字 青少年自强不息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点评 描写春节的英语作文 未来的机器人英语作文 英雄英文作文 动物的描写作文 什么的味道作文500字 写徐志摩的作文 保持健康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 周记作文350字 吃垃圾食品的危害作文 触动我心灵的事作文 人云亦云作文 玩滑板的作文 小猪开店作文 与诚信同行作文800字 老师不在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呼唤作文800字 关于美景的作文 那盏灯亮了作文700字 作文摘草莓 感恩作文新颖题目 春节趣事作文 小动物的作文400字 我家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