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1000字文章.doc

2020-09-27 03:15:01
相关推荐

唐诗宋词鉴赏1000字文章篇一: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接下来我们从诗词的起源来阐述一下它们的差异。诗是起源于生产劳动,说的是国计民生,是放在书桌案头上看的;词 是起源于消遣娱乐,填词是种游戏,说的是离愁别绪相思之 苦,是放在枕边床头上看的。所以诗要庄重,词要妩媚;诗 要隐显、词要隐婉。说到诗能不能象词一样表达得那么婉转 低回,这种区别就类似于没有谁会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在圆 桌会议上讨论男欢女爱相思之苦,也没有谁会跟情人在一起 缠绵低回的讨论社稷兴衰一样。文体有时候是一种特定的表达环境、表诉姿态。 诗要庄重、其意象必须包容阔大、意境深远。词之为体、 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言尽诗之所能言。因为词是一个相对比较个人的、情感的、情绪的东西,它在对情感 的刻画上,比诗更细腻、也更多细节的描写。比如同样是写离 愁别绪,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 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就只能写到 这个份上,不能再多、也不能再细了。而词呢,“红楼别夜堪 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劝我早归 家,绿窗人似花。”又是香灯、又是残月,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样的细节和细腻刻画,在诗是做不 到的,当然诗也不能这么去做。写诗就必须大气庄重,任何过 度的渲染或者过于细腻的描绘都会伤害到诗的大气和意境。 很多诗是以《闺情》为内容的,也多半是以男女喻君臣, 看似写女子的家庭生活,实际上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寄情,说 的也是家国社稷、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浅显。 词呢,恰恰要妩媚、要婉约、要细腻。因为它是偏重于个 人情感的编织。词是以婉约派为正宗,虽然也有豪放词,但豪放 词首先数量上就较婉约词要少得多,其次,就是纵观一个豪放词 人的所有词作,也是以婉约词居多,豪放词只是其中一个标新立 异的分支。李清照提出《词论》,说词“别是一家”,是区别于 诗的另一个流派,不管是内容、文法、文体、还是风格上都跟诗 区别开来,词论也就为词打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道路。 所以说到诗词的区别的时候,除了格律、句式、句法上面 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从起源开始,从而发展出来的意境、风 格、内容、修辞手法上等等的不同。 这样一说,志和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志是对有关家国社 稷的思考,情是个人的、更加私密的情感。诗重在言志,词重 在抒情。 其实不管诗还是词,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更没有高下之说,通过比较学习只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它们,更好地继承它们。篇二:唐诗宋词鉴赏 唐诗宋词鉴赏 一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 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 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 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 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 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 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 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等. 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三类.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来自:WWw.xlT 小龙文 档网:唐诗宋词鉴赏1000字文章关系;托物言志 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通读一遍后,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 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必看作者知作者 风格 ,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 , 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注意: 鉴赏诗歌炼字 鉴赏诗歌的想象 鉴赏诗歌的线索 鉴赏诗歌中情与景,情与物的关系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 鉴赏诗歌的对比烘托手法 鉴赏诗歌的言外之意 二 技巧型题考查方式 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从某个角度 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提示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 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 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 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描写手法: 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 结合;D.象征手法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解题秘诀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这种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 点,表现了突出了 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 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三 1,字词入手,抓重点字词或者诗眼 一般是什么字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好在什么地方等等 2,修辞入手,抓修辞手法. 这个关键是对每种修辞方法的作用的把握, 不仅是对这类题目, 阅读题中也是经常遇到 的,所以你应该重点把握 比如对偶,什么和什么形成对偶,音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了什么语气,表现了什么 结合具体句子 3 手法入手,同修辞,只不过这个是重在写作手法,如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等,答题思路同修辞一致 4,意境入手,思路是描绘诗中氛围,结合作者情感表现了或者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 感等等 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就够了 部分诗歌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 知道思路,多练几组题,以后就难不到你了 四 诗歌鉴赏六种题型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古代 诗歌鉴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 2007 年中考诗歌鉴赏最后一 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领悟情感型 热度指数 2007 年有江西,云南,广东梅州,浙江嘉兴等地的 10多 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 年浙江嘉兴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 ,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最后一题: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巧点拨 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就显得 十分重要.据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考点的热度指数最高了.那么,我们怎样把 握诗歌的情感呢?一是知人论诗 ,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 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综合检测型 热度指数 2007 年有山东腾州,山东济宁,辽宁沈阳,江苏无锡等地 的 10 来份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 年山东滕州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最后一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技巧点拨 很多时候,命题人往往会在最后一题中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种 题目初看较难, 其实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 只不过是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 合罢了.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或类比的手法;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但也要看 到别人的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三,赏析评价型 热度指数 2007 年有河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江苏泰州,山东滨州 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 年浙江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兰 溪 棹 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最后一题: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 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技巧点拨 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它却十分青睐.此种题目多为 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同学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 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 说出其妙处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看到这一情景,令人荡漾起欢乐之情. 四,分析技巧型 热度指数 2007 年有河南非课改区,浙江温州,四川安岳,广东广州等 地的试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 年河南非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题:诗歌第二联中几处 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 家家就没有 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技巧点拨 几乎可以这样说,大凡考到诗歌鉴赏,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 容之一,它很少在盛宴上缺席.这种题型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锤炼,诗眼寻找,对比的 手法,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 参考答案 几处 谁家照应早莺 新燕 ,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 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 家家 ,就没有这种表达效 果. 五,描绘画面型 热度指数 2007 年有湖北黄冈,贵州铜仁,四川内江,江苏盐城等地的试 卷设计了此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 年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技巧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去欣赏,品味每一首诗歌, 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想象.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可以闭上眼睛, 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参考答案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 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 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六,诗意理解型 热度指数 2007 年有浙江丽水,广西梧州,四川乐山等地的试卷设计了此 类试题. 中考再现 2007 年浙江丽水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最后一题: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技巧点拨 古诗词诗意理解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同学们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 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内容,概括诗词的大意,领会诗 词的意境.因此,对于作家,作品,同学们一定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意. 参考答案 暗指人物迷惘,忐忑不安的心情.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作者:郭凤彩 文章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一,考点透视窗 新课标规定: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 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 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 ,现代诗歌为辅;主观 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 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 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 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 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 1,主旨情感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目, 要用一 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 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 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 1: 2006 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 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 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 2: 2006 年连云港中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 要从诗歌的 整体构思上来把握, 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 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 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例 3: 2006 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 4: 2006 年成都中考题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 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 民族气节. 3,想象描述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 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 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例 5: 2006 年南通海门中考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 出来. 参考答案: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乐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例 6: 2006 年资阳中考题阅读《山居秋暝》 王维 ,完成下面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 纷纷向两边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4,品味炼字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 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 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 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 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例 7: 2006 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问: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参考答案: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 天色昏暗, 加上距离较远, 望过去, 昏鸦自然更像 点 , 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例 8: 2006 年温州中考题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参考答案: 1满压2不好, 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 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赏析类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 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 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 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 一句,说明理由. 例 9: 2006 年河南中考题阅读杜甫的《望岳》 ,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例 10: 2006 年扬州中考题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 , 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 ,必然有千帆竞渡, 病树前头 ,必然有万木争 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三,应考方法帖 应考中,具体解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 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 ,纵 横联系课内外知识 ,前后比较语体风格 ,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 散 ,选准角度准,新,小,巧 ,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 ,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解答诗歌赏析题的一般步骤 1,精读诗作这是基础 .诵读全诗,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 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这是关键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作者 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这是核心 .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审清题意要做到对命题 者的指向了然于心, 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 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 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4,组织答案这是重点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 化.答题规范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 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 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要在句中尽量输入 关键词,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郭凤彩,男,教师,现居江苏扬中 诗歌鉴赏技巧谈 兰州十中 蒲涵云 诗歌鉴赏题自 2002 年作为主观题进行考查至今,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从题 目的选定,分值的设置,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必须重视的题型.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 定,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 都存有畏难情绪, 如何才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去应对鉴赏呢?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有了一些心得.现将认识总结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做任何一类高考题型都先要具有一种思路. 我是以下面这种步骤去引导学生 完成诗歌鉴赏训练的.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 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 主. 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爱情类. 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 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 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 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 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 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 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 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 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 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 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 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 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 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 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 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 《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 《关山 月》 《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 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 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 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 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议论,说 明等五种.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 叠唱等. 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 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 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 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 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篇三:诗歌鉴赏——赏析炼字型 [1000字] 千锤百“炼”的智慧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及形成 根据《考试大纲》表述,“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都是来自课外。 纵观近几年来,广东高考在古诗词鉴赏题中所选的材料都是古代诗歌中知名度较高、内涵较丰富的唐宋诗、词及元曲;所选的题材来看,内容大多是山水田园诗和即事咏怀诗;从命题的角度来来,可分为: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问(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从内容意境角度设问(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从表达技巧角度设问(对修辞方法的赏析;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对表现手法的赏析)等。 本节高考备考复习课主要是以古诗词鉴赏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赏析炼字型”考题分析作为切入点,结合本校学生现阶段复习备考状况以及答题失分较为严重的症结所在,系统地分析考点设置、题型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规范学生答题格式,加强学生在应试中正确解读诗歌后准确表述的能力。 课时安排约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顾,思维翻新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与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明确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1分),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 2.思考并讨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内容?从命题角度来看,考点设置是什么? 3.小结: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正所谓“诗眼”“词眼”,或能使诗词翻出新意;或能使诗词增添情趣,不仅加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更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等等。 二.重温考点,复习整合 1.“赏析炼字”题型的题型呈现方式 投影:提问方式:·某字在此诗中用得很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投影: 答题步骤和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南 浦 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即时反馈练习,学生在学案上面完成。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答:“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步骤一),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步骤二)。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 6.强化巩固练习,学生在学案上面完成。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诗眼是“咽”和“冷”(2分,指出诗眼——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2分,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步骤二)。 “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2分,就全诗意境情感分析——步骤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你真好的作文 童年作文300字 日记作文400字 北京故宫作文 给闺蜜的小作文 关于新年作文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 写人500字作文 读书作文400字 成长类的作文 过年作文300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抗美援朝作文 满分作文800 幸福作文400字 关于爱情的作文 难忘的经历 作文 五年级上册的作文 喜欢的食物作文 真了不起作文 做好自己作文 饺子英语作文 牵牛花作文 春天作文500字 我的书包作文 好的作文素材 路600字作文 追赶作文 二年级作文200字 看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