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高考作文怎么写?最全点评!

2020-09-29 08:00:02
相关推荐

2019高考作文怎么写?最全点评!2019高考作文怎么写?最全点评!

高考语文

06 0817:17

温馨提示任何一篇作文的写作角度都是难以详尽的,本着“题题评到、不求面面俱到”的原则,只是就题其中的一两个角度进行阐释。不在以上分析的范畴也并不等于跑题偏题,请知晓。

2019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谢明波简评

此题先来明确一个概念,商务印书馆《新华大字典》最新修订版第498页,劳动的定义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由此可确切知道,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很多同学考完后认为材料对劳动的解读与引导明显偏向狭义定义“体力劳动”。其实这是曲解了命题者的原意,没有真正读懂题目材料。题目材料有三个“不”最重要,值得重点关注,即“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材料中举例说“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这里的“有的”即指代的这些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同学。正因为不理解,他们错误地将劳动和学习对立,他们不知道学习本质上也是劳动的一种;因为不理解,他们将劳动与科技对立,他们不知道科技产品本身也是劳动的产物;因为不理解,他们将劳动与财富对立,他们不知道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没有劳动,何来财富。

只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才能认识到劳动最光荣,走向社会后才能够勤勤恳恳地劳动,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注意文体要求,演讲稿,倡仪与号召,必不可少;有逻辑有层次陈述清楚缘由,必不可少。时时注意演讲对象,写作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鼓动性。情要真,意要切,是一篇好的演讲稿的最高标准。若一篇连自己都不会被打动的演讲稿,必然打动不了阅卷老师。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至所以能打动人们,就在于其情真意切。

青年人理应热爱劳动,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劳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实践是一切认知的来源,一粒稻谷来到餐桌,要经历多少曲折?若无亲身劳动的实践,是无所知晓的。若无亲身劳动的实践,又如何知晓“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更无从唤醒青年人对于粮食的敬畏之心,少了对粮食的敬畏之心,便少了对幸福生活的感知,自然也少了一份珍惜之情。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既要心动,更要行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劳动细致而微,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也并非要躬耕田间才算劳动,最易见的身边的劳动,打扫房间、做家务,这也是劳动。真正热爱劳动,再小的劳作,也懂得认真对待,追求极致。劳动创造幸福,劳动中的每一份收获都会令我们欢欣鼓舞。打扫完房间后,一尘不染的房间,让你内心感受到的那份舒适与愉悦,便是劳动带给你的幸福感受;替父母做家务之后,大人眼中那欣慰与赞赏的目光,便是劳动带给你的幸福感受。

有关劳动的精神,其实也可以入文,无数工匠的辛苦劳作既有脑力劳动的参与,也有体力劳动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劳动启发,发扬工匠精神,擦亮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原色。尽心心力的付出与劳动,终将收获更的幸福与荣光。

2019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谢明波简评

题目明确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角度写作,第一至第三则,年代久远,需知史懂史,方能写出佳作;第五则,更需要考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而这五则写作角度中,唯独第四则,最接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对而言,更易下笔,更有得可写。所以可以想见,选第四则的考生应该是大多数。另外,要注意每一则写作角度对文体的要求,在实际写作中,文体特征要明显,比如,写信开头有称谓,结尾有落款。就第四则而言,“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很多同学一定没有收看过,如果看过,那自然是很好,没看过的同学,也必定是了解这段历史的,既然是纪念五四运动,青年必然是主体,青年精神更应是重点,青年人要砥砺奋进,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必然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与青年相关的感悟基本都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一定要体现出考生作为青年人应有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实,第五则,并不难写,既然是百年中国的功勋人物,为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等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当代功勋人物当然也可以在列,选你熟悉的,给他或她写封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要时刻注意写信的对象,切不可忘记对象,随意成文。

2019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谢明波简评

这道题应该是最贴近考生实际生活的一道难得的好题目。将写作焦点聚焦到了考生们十几小时或者前几天刚发生的熟悉的情景,想必,每位同学都会在此情此景中被打动。既然能被打动,就必然有所感触,将你所感所触,写下来,便是一篇佳作。为让你在最好的年华遇见更好的自己,每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都在默默付出与奉献着,毕业之际回望,你的内心必定是不能平静的,抓住这份真实的感受,写下来便是佳作。真正好的写作,并不是故作高深的炫技,而是让真情实感述诸笔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另外,师生情谊,敬业奉献,感谢师恩等都可作为写作角度。

台上的园丁往往固守着三尺讲台,送往迎来,用心血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其一生,也许都不会走下这三尺讲台。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与奉献的平凡人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敬重。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谢明波简评

天津卷这次算是最主旋律的一道题了,今年正值建国70周年,这样的时代和家国大事件,命题一般是不太可能回避的。孙中山教导我们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修的公民教育。倡导爱国主义、表达爱国热情是一门必修课。首先,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爱国角度去思考。爱国是一个人的本能,正如题目材料中陶行知所言“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人的本分。”无论哪个国家,人们不分肤色,都称呼祖国为母亲;中国人爱中国,美国人爱美国,梵蒂冈,虽然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他的人民依然爱着它。爱国除了是本能,也是国家需要。我们是祖国的人民,我们不爱国谁来爱国。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还可以从祖国值得我们去爱的角度去阐发爱国的原因,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国度,科技文化空前繁荣,当下的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注重国民体验的国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怎么爱国角度去写作,著名学者谢觉哉认为,“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言简意赅,易于理解。爱国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当下的行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由此观之,爱国就是从做好手头的事开始,时时刻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你对国家的热爱。除从正面去谈如何爱国外,也可以从反思一下当下的一些非理性爱国或假爱国的现象。真正的爱国是不排拆他人对于爱国的理解。盲目抵制他国产品,并不是真正的爱国,爱国不是弃苹果手机而改用华为手机这么简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观点是能够刷新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爱国的认识高度的。“民粹主义是害国的,因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在开放。”真正爱国,既要满腔热情,又要守法合规。爱国,是为了让国家更好,而不是让它变的更糟糕。一切假爱国主义旗号,突破法律界限的非理性行为,都不是真正的爱国。

2019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谢明波简评

命题者希望通过一段蕴含哲理意味的话给考生以启示,引导考生由此联想思考。“物各有性”强调的是差异,而“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则强调的是和谐与包容。如此思考,差异与包容、差异与和谐,便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之一。“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便是以此类推,由此及彼,由物及事,由物及人,让由物而生发的哲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适性。世界本来就是不同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是这差异让世界缤纷,而对差异,懂得包容,追求和谐才能真正的“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因此可从社会生活熟悉的事件入题,比如人际关系、处事态度等。

另外,反观世界上不同文明或者国际关系,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都是有着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因为不同、因为差异,发生碰撞;却因为交流与包容而走向融合与和谐。文明是多彩的,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应该是包容的。不同文明本无冲突,差异是文明的不同形式而已,关键要有欣赏文明之美的眼睛。面对不同文明,我们要懂得“和而不同”,更要认识到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上过谢明波语文网课作文班的同学一定还记得这个故事。黑人计程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怕世上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所以创造很多颜色的人,让世界缤纷,让大家能相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试着去接受不同,所有的不同都是在教我们如何相爱。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谢明波简评

这道题应该说绝对算是“新包装老味道”了。2016年上海卷,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材料先是客观呈现两种观点,然后命题人再加上写作思维引导语,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如何对待你的“读者”。很明显,完全可从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落笔写作。由此观之,比起2016上海作文题,现象同一个,角度不相同而已。2016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从评价者角度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而2019全国III卷“你如何对待你生活的‘ 读者’?”则从被评价者角度来谈这一现象。

题中的第一个观点,倾听“读者”的呼声。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我们时刻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他人会影响我们,我们也会影响他人,要想和谐共生,必须懂得倾听。一如鲁迅所言,“无穷的远方和人们都和我有关。”

题中的第二个观点,怕是很多同学都想到了坚守自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文要写出时代感,不管考题中是否有热点与时代,你的笔下都可以有热点、有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观点繁杂、众说纷芸,面对他人的评价,首先,我们要懂得理性思辨,不做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不做他人思想的奴隶。其次,电影导演萨姆·门德斯说过:“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面对纷杂的声音,不如退守到心灵的后花园,坚守本心。诗意生活亦可入题。

2019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谢明波简评

第一道题,先从词语的理解说起,也是命题者的角度,希望以此发散开去,由此联想开去,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注重多元思维。“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从这一字典式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坚实,二是柔软。坚实,是谓“不易折断”;柔软,是谓“懂得变通”。命题,由此引入中华文明的“韧性”,恰似镜头聚焦,由面及点,锁定“文明韧性”与中华复兴的关系。但其实可谈的则很多,这也是一道很容易写成“假大空”的作文题,所以一定要懂得小处入题,由小及大去写作。

题目亦有写作角度提示,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摘取最熟悉的某一角度落笔便可。说到文明,就不得不提到不同文明的交流,5月中旬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有很多观点和思考值得借鉴,谢明波语文网课给大家整理过“习语话文明”,不同视角,不同的观点,让你更深入的了解“文明”这个主题。结合亚洲文明话大会的观点,我们来解构一下“文明的韧性”这个词,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是与时俱进的。韧性的坚实特质便体现在对自己文明坚定自信、对不同文明平等的坚定认同。韧性的柔软特质便体现在对多彩文明的包容与欣赏、懂得不断吸纳不同文明的精华,懂得开放交流与融合才的文明才有未来。概括言之,文明的韧性就是有所坚守、懂得变通与创新、与时偕进。

我们摘选几个引导角度来谈谈,第一,历史变迁角度,谈历史变迁中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由“东亚病夫”到“奥运前三”,由“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纵观历史变迁,让我们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文明韧性。第二,思想文化角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与发展,便是韧性中懂得变通的体现,亦是创新的体现。第三,语言文字角度,坚守与变通,是谓中华文明韧性的一种解读。在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上,特别是近代,新文化运动提倡弃古文而改用白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亦是懂得变通的体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彻底地或全盘地否定古文,亦是有所坚守的体现。历史上,繁体字简化改革,也同样一如此理,当时有人提出直接废除汉字、改用西方拉丁字母,这种全盘西化不是韧性的表现,因为失却了坚守。要知道,要灭亡一个国家或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的语言和文字!值得庆幸的是,汉字改革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韧性,坚守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同时,为了让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将不利于普及推广的繁体字进行简化,这恰恰又是懂得变通的体现。第四,社会生活角度,中华文明历史上便是创新的典范,古有四大发明,是技术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昭示着古中国便是创新的国度,并非固守马车铁犁、不知变通的民族。梭罗《瓦尔登湖》中说:“据说在成汤王的浴盆上就刻着这样的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由是可见,中华文明韧性中懂得变通与创新的特质,不仅古以有之,也为西方思想界所肯定。再说,近两年来影响力颇大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最后虽被证实,新四大发明,均不起源于中国,只是都领先普及于中国。这也再次印证了与时俱进,更说明中华文明是懂得吸纳和借鉴不同文明的精髓。

第二道题相对来说,不管是审题还是立意写作都是简单了不少,主旋律,大事件,看青年认知。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你赋予2019什么色彩?恰似“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你将定格哪一个画面?又似“北京符号”,你将选取哪一个特有的符号定义北京?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意义,但绝非特定的不可更改的,所以立意时不必非得遵守日常中约定束成的颜色意义,言之成理,合乎情理即可。比如,日常解读中,紫色可以梦幻的,是浪漫的。但在诗人艾青的笔下,紫色的灵魂,便成了痛苦的灵魂。那么,你赋予2019什么颜色呢?又是缘何赋予2019这一颜色?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写作内容完全可以丰富多彩。建国70周年,爱国可写;五四一百周年,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自然也可写;青春奋斗,砥砺奋进,燃起理想的火焰,同样可写,等等。这一题也是最具时代感的,考生在写作时,可以结合当下,字里行间体现出你作为新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换言之,胸中有责任,脑中有使命,笔下有时代。

2019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谢明波简评

材料中的前半部分语句逻辑是因为“倾听了……”“接触了……”,所以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是见多识广的益处。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历和实践的不断累积,方能让你通晓一行一业,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如此。而材料最后说“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 中国味’”。这又跟前半部分语句构成因果关系。很明显,喜欢音乐并有一定相关知识积累的同学,完全可以从音乐的理解去谈,最后升华到认识事物的道理。但如果这道题仅仅从音乐角度去思考写作,显然是误解了材料的引导作用,材料是用来引导写作的,写作范畴还是要多关注写作引导语。题中明确说到了“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这是希望考生由材料引发由此及彼、由小见大、由特殊到普遍、由具体到抽象的事理。由此可知,此题写作不必拘泥于音乐,可以是一切可以联想或类比理解的事或物或道理。比如,文化自信可以作为此题立意之一。不同国家的音乐,异域音调,都可以喻指世界上不同的文明,而“中国味”对应的就可以理解为中华文明。因为“倾听和接触”,所以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类比此情此理,中华文明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过程中,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更坚定地去传承。客观来讲,比起江苏卷谈文明的关系,此题的视角要保守了一些,开放一些引导设题,也许更符合大国心态。面对不同文明,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是必须的,但亦不排拆我们对于异域文明的认可与赞赏。如任正非所言,祖国的未来是开放的,更是应包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恰恰才能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优秀。

高考语文

最近更新:06 0817:17

简介:专注高考语文考试研究

作者最新文章2019高考作文怎么写?最全点评!06 0817:1907 0721:4907 0410:02相关文章山西晚报06 07驱动中国06 08共青团中央06 08醉卧浮生的体育世界06 08钛媒体APP06 08??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去海底世界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道歉信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作文我的妈妈 写作文用的好词好句 回望自芬芳作文 孙悟空来到我家作文 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 堆雪人的英语作文 作文立意是什么 北京研学旅行作文 三人两足作文600字 放孔明灯作文 秋天的大自然景色作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文 感激作文 我的改变作文600字 写我的校园的作文 回家的路作文 扶老人过马路作文 孔乙己穿越到现代作文 微笑写作文 妈妈请听我说作文 二年级开学第一天作文 你最感激的人作文 温暖作文550 初中作文满分作文 梦想想梦作文600字 运动会作文点评 妈妈的味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