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020-10-05 21:19:14
相关推荐

摘 要:讽刺就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讽刺艺术是用艺术的手法对某些错误、弱点进行揭露、批判、攻击,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无疑是中国讽刺小说中最典型的代表,其中丰富娴熟的讽刺手法,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手法提供了范式。本文从小说中的多种讽刺手法入手,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总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成就。 关键词: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对比;夸张 中国古代的讽刺文学,起源于《诗经》,一直延续到清末的谴责小说。讽刺文学自诞生以来,多以敦厚的儒家思想为基础,这也使得讽刺文学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直至18世纪中叶,《儒林外史》作为“第一部有意识地从儒家的思想观点出发而写作的讽刺小说”问世了,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巅峰,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讽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国内外关于《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这些研究成果中主要以对它的讽刺艺术研究最有代表性。笔者在细读原著的前提下,参考并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所体现的丰富的讽刺艺术手法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一、对比讽刺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可以说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最显著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范进了。范进是一个典型的深受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几十年如一日,将科举及第看作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丝毫不在意家人的痛苦、邻里的嘲讽。范进中举前后最值得提及的莫过于胡屠夫了,他前后的态度转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啼笑皆非。胡屠夫第一次贺喜,是范进中了秀才,他拿了肠子和酒去道喜,却也不说恭喜的话,先是把女婿教训一顿,然后自己喝的醉醺醺的,腆着肚子就走了。遇着范进来借钱,胡屠夫骂范进是“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尖嘴猴腮”、“不三不四”(第三回)。范进中举之后,胡屠夫“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一口一个“贤婿”地叫,这时候的尖嘴猴腮什么的也成了才学高、品貌好了,见女婿的衣裳后面起了褶子,更是“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第三回)。就连离开范进家的神态也不一样了,不再是趾高气昂,而是心满意足、卑躬谄媚的神情。 人物前后遭遇截然相反,身边的人物神态、动作等也是截然相反,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写出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世间人的各种卑劣行径和丑陋灵魂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运用夸张进行讽刺 所谓的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铺张。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于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有极其鲜明的描写,夸张的讽刺就是在人物原有的主要性格特征作为基础,营造适宜的氛围,抓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把这些特征强化,揭示人物的本质特性,达到的讽刺效果却是出乎意料的。 在吴敬梓的笔下,范进的命运辛酸悲苦,热衷于功名富贵却长期落第。长期以来,二十多次的落榜让他受尽周围人的白眼,于是变得越来越自卑。当他真的看到中举的消息时,他是这样的:在贴报前“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我中了!’”(第三回)极度兴奋之后竟至发疯了;胡屠夫在打了范进一巴掌之后,手指弯不回来了,写得十分夸张。另外一个具有浓厚讽刺韵味的例子就是守财奴严监生,万贯家财,奴仆成群,牛羊成行,平常却是连猪肉都舍不得买,儿子想吃了就去熟食店买四个钱的来哄他,临死前,为了油灯里燃着的两根灯芯而伸着两根手指头一直不肯断气。在夸张的语言描写中突出了严监生吝啬鬼的本性,达到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寓意深远,生动形象。 讽刺在这个时候就像是放大镜,把一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外显了并且放大了无数倍,让大家清清楚楚地看到,令被讽刺者无处遁形。 三、细节描写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描写有助于加强形象的生动性,使形象更为丰满,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从细节中获得强烈的讽刺效果。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多数个细节,而且所描写的大部分人物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读者只要想起这个人物,就会想到关于他的细节。比如小说第十四回说到马纯上的时候,就不禁会联想起他游西湖的场景,一天逛下来,所谓的“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西湖美景没有吸引到他,湖上各色小船上的妇人小姐更加没有吸引到他的目光,反倒是酒店里挂着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海参、燕窝、糟鸭、鲜鱼、蹄子,锅里煮着的馄饨,蒸笼上的大馒头等等,令他垂涎三尺,羡慕不已。说到王玉辉的时候,就会想到他听说女儿要殉情,当时极力支持,并且对女儿的这种行为大加赞赏,还劝自己的妻子不要为了这一好事哭泣,却在看到穿白衣的女子时想到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顿时泣不成声。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直指这些人物的市侩本质,唯利是图,也是将讽刺诠释的恰到好处。 吴敬梓以其对生活和社会现状的熟悉和理解为前提,准确地把握住那些具有强烈表现力的细节,来丰富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又生动。 四、以乐衬哀的讽刺手法 吴敬梓善于在极富喜感的情节里赋予一些负面的情绪,给读者展示出生活的原貌,从喜中感受到悲的因素。在《儒林外史》这部小说里,作者所设计的喜剧人物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悲剧性,从而加深悲剧意识,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在他的笔下展示的人物,可笑的地方就是其最可悲的地方。如小说第七回写范进受恩师周进嘱托,到山东上任后,若有他在乡下的学生荀玫应考,“果有一线之明,推情拔了他”。范进在发童生案前一晚才想起这份嘱托,而正苦于在落卷中找不到荀玫的名字时,一个少年幕客讲了一个老先生不知苏轼的笑话,其中有这样两句“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而身为进士的范进却全然不懂这个笑话,还愁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这话从一个进士嘴里说出来,不能不让人笑着感叹,一个中了进士的人,却连苏轼都不知,这是个深层次的悲剧,是科举制度的悲哀,更是封建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加上丰富多彩的、成熟的讽刺手法,向读者揭露了清朝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辛辣地讽刺了当朝统治阶级。在中国古代讽刺小说领域独树一帜,也为后世谴责小说开辟了新的纪元。(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夏志清.儒林论[J].《儒林外史》学刊,1988.7. [2] 吴敬梓.儒林外史[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3.(本文所引用儒林外史原文均据此版本,以下就不一一标注). [3] 闲斋老人.卧闲草堂评本??儒林外史[M].湖南:岳麓书社,2008.50 51. [4] 王俊年.吴敬梓和儒林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82 183. [5] 胡适.民国丛书??胡适文存[M].上海:上海书店,1990.220 230. [6] 卢声扬.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7] 叶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综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 7144305.ht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教师资格证作文评分标准 节约时间的作文 我会洗衣服的作文 选择坚强作文450字 美丽的夏天作文 作文我惹祸了 怕黑的作文 如何写好想象作文 人生的经历作文 把握现在作文400字 作文标题怎么写 窗外的树作文 三年级有趣的发现作文 关于枫叶的作文 我的梦作文600字 茶杯犬的作文 描写同学的英语作文 补作业作文 永城日月湖作文 竞选班长的作文300字 清明节的作文450字 有关自强的作文素材 作文我最敬爱的人 温暖的时刻作文700字 隐贤山庄一日游作文 介绍泰安的英语作文 家乡的初冬作文 关心爸爸妈妈的作文 桂花树作文 军训感悟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