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燃文化”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

2020-10-12 08:15:02
相关推荐

对于“丧文化”来说的,也是指在青年亚文化现象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文化现象。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本次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意在指出“燃文化”兴起的触发点,同时暗示材料涉及对象是年轻人(或青年人),非常具有针对性。第二句话则提示写作的几个角度:一是无私奉献社会,二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即工匠精神),三是在困境中不被击倒……。考生只要选择其中一点或两点立意均可。当然,材料中省略号还暗示考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第三句话进一步指出“燃文化”涉及的对象是青年人,意在强调本次作文的取材范围。

总之,考生只要涉及“燃文化”或“燃点”,围绕年轻人无私奉献、主动进取、勇敢担当、乐观果敢、不畏困难、不懈追求等角度立意均视为切题。在具体立意时,要注意选择能够反映正能量的方向,切入口不宜太大。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要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

建议切入分为47分。拉开评分档次,不打保险分。对那些切中题旨、见解独到、思辨深刻、内涵丰富、文采浓郁的文章,应在63分及以上赋分;凡是仅贴上“燃文化”或“燃点”的标签,行文中并没有涉及青年人为了心中的目标愿望,不断拼搏、努力奋斗的内容,得分不应超过48分;对于严重脱离题旨,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甚至玄话的,仅在文末贴上“燃文化”或“燃点”标签的在41分及以下赋分。

范文示例一:“燃”文化在年轻人中蔓延

中国青年

这些日子,就读于甘肃政法大学的张远觉得自己很“燃”。

由他担任副导演以及配音导演的作品在短短5天里获得了上百万的点击量,所在剧组和多个工作室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他个人也开始以嘉宾身份出席各地活动。

对于这个年仅21岁的大二学生来说,眼下的成绩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燃”的一种表现,超越了过去的自我,“让自己越来越好”。

近来,在影视作品中,脚踏风火轮的“哪吒”、身着消防服的“烈火英雄”、承载着青春激情与荷尔蒙的“乐队的夏天”等,也逐一展现出亲情、友谊以及与命运对抗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年轻人口中点“燃”自己的火种。

一时间,“太燃了”成为年轻一代的流行语,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阅兵在内的一个个心潮涌动、热血澎湃的时刻。

“燃”文化也悄然走红。

“拼命刚上去”的“燃”

何谓“燃文化”?张远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最早兴起于ACG(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记者注)圈子的亚文化,是无论身处何处,都心怀热情的一种力量,“类似于动漫主人公走到绝境,忽然触底反弹,燃起希望”。

这样的故事情节与张远的成长经历有些相似。小学四年级时,父亲负债离家,张远的心情一度跌入谷底。但此时,一本每周五上新的漫画期刊,“拯救”了张远,成为他寻找慰藉的精神食粮。慢慢地,张远得到不少鼓励,也愿意去相信很多事情会有美好的结局。

但在张远看来,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不是“燃文化”的全部内涵,“燃”更是脚踏实地地主动进取,愿意为了心中的目标,在各个领域不断拼搏、努力奋斗,给自己“打鸡血”的同时,踏踏实实做事。

“就像《夏目友人帐》里说的那样,如果结果不如你所愿,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也像《极速老师》里说得那样,看到自己仰慕的人,就想去追赶他们,看到自己瞧不上的人,就想去超越他们。所谓的长大成人,应该就是在人生中无数次地重复这个过程。”

这名95后正是这样做的。自从入了动漫的“坑”,张远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他开始系统地学习配音以及后期音频制作,并尝试在网上投稿。几年下来,他在微博上有了20多万粉丝,也与一些专业的配音机构有了合作。但张远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仍然在追求人生高光时刻。

2018年,他在B站(bilibili,简称B站,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记者注)结识了擅长制作“默剧”动画的小伙伴马文卿,专攻配音的张远萌生了与他合作的想法,一次彻夜长谈后,两人一拍即合。自此,一部名为《小小英雄》的原创互动类动画雏形初现。

一开始,剧组只有导演马文卿和副导演张远两个人,却要包揽一部3D动画的全部制作流程。从写剧本、设计角色、建模到剪辑、配音,再到添加字幕、特效,一点都不能马虎。

除此之外,张远和马文卿还特地提高了难度,将自己的作品定义为“互动类”动画,提供开放式结局,让观众自己选择,以打破传统动漫作品参与度低、掌控度低的局面。

而这大大增加了这个两人剧组的“工作量”。张远告诉记者,一集30多分钟的动画,大约会使用1万字左右的剧本,而他们要准备10万字以上的初稿,付出7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两人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在作品的方方面面。为了让角色的神态、动作更精细、逼真,一个15秒钟的打斗,张远和搭档用13个小时去打磨。而截稿前的48个小时,他们两人更是彻夜不眠,开着视频反复沟通、修改细节。“前10个小时还是清醒的,后边就吊着说话,死命熬,到了第二天白天又满血复活了。”张远说。

最终《小小英雄》在B站一战成名,集均播放量在50万次以上,最高播放量144万次,列原创互动类动画榜首,成为ACG圈子的“封神之作”。这时张远觉得这种“拼命刚上去”的“燃”值了。

范文示例二:超越功利取向

就在张远为了梦想而“点燃”自己的时候,26岁的汪志豪也经历着改变,曾在本科挂科5门的他下定决心考研。

学校图书馆早上6点半开门,汪志豪每天5点半就去排队等开门、占座学习,晚上接近12点才回到寝室。他将手机游戏和追剧的视频软件全部卸载,期待已久的电视剧更新了,也不去看一眼。

“图书馆不能发出声音。晚上,为了背书,我们就在图书馆地下室的配电房里复习,空间狭小,就着微弱的灯光,两个人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或者干脆蹲在地上,夹着热水袋看书。”汪志豪回忆道。

在他眼里,自己的这种状态跟记忆中的一场电竞决赛有关。比赛在美国选手的主场打响,当时,直播画面里,全场观众几乎都在给美国选手加油,只有几位中国解说嗓子沙哑地替中国选手加油。

“刚开始,中国选手的电竞策略被对方识破,处于下风,但大家还是咬牙坚持,最终打赢了美国选手,在客场反败为胜。”中国选手胜利的那一刻,汪志豪觉得“燃爆了”。而他自己也将这种精神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爱玩的年纪将全部的‘燃动力’花在玩上,在要努力的时候,再用‘燃动力’努力奋斗”。最终,靠着这种燃烧青春的态度和方式,汪志豪实现了考研“逆袭”。

“燃起来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中,提前做好规划,不轻易更改目标。也许努力的过程很平淡,但等你达成目标以后回头看,会觉得自己这一路是很酷的。”有了这样的经历,汪志豪觉得如今的自己已经可以坦然走出自我安全区、舒适区,在一件件挑战自己的大事小事中“点燃”自己。

然而,奋斗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燃”都能取得相应回报,这些前一秒钟还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也会在下一刻感到气馁。

在张远记忆中,大伙儿花费最多心血制作的剧集只取得了10多万的播放量,小伙伴们一下子没有了斗志,在聊天群里越说越泄气,甚至开始哭鼻子。但哭着哭着,又有人说起了鼓励大家的话语。接着聊天群变成了“夸夸群”,每位成员都在相互回顾彼此的付出和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于是哭着哭着大家又‘嗨’了,觉得重新开始就好了。”张远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明白了“燃”文化的另一个含义——超越功利取向,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

汪志豪认为,每个人每个时期拥有不同的“燃点”。“比如,我有一个室友,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寝室里,不谈恋爱、不搞社交,不阳光。但其实,他每天都在自学音乐、视频剪辑软件以及编程知识。毕业后,他从事行政和宣传工作,自学的计算机技能全部派上了用场,很多人都要求助于他。”汪志豪说。

范文示例三:给“燃”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

作为青年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燃”文化的蔓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依托“燃”文化,持续与年轻人对话,也成了一个亟待讨论的大众议题。

采访中,安徽省青年宣讲名师路政认为,中国青年一直都很“燃”,比如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小红军、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快马加鞭建设祖国的青年突击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科研人才。而在强国时代,这种“燃”仍然像中国青年的精神命脉一样,从未断流。“挺身而出、浴火救民的特警楷模张劼;坚守初心、扎根基层的黄文秀……抑或是平均年龄32岁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运行维护保障部门,还有设计师平均年龄28岁的两栖大飞机团队,这些年轻人已经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正在努力跑出一个好成绩”。

在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看来,“燃文化”是时代的特征在年轻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的一种映射,本质是年轻人对世界认识、对现实理解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行为取向,所以年轻人乐于传播。

“对于一个活动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无论是现实或者虚拟中的人,往往这些概念又有其意义和价值。因为年轻人彼此之间能够在用到某种词语的时候,会心一笑,便能传达某种意思,能够得到群体认同感。”王云飞说。

兰州大学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晓程认为,“燃”文化的发端可能是一种原生的、自发的、自然的青年的情绪。它抓住了人性的一些面向,进行渲染,进行推动,进而形成群体化的一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年轻人积极向上。“但它同时也存在娱乐化、情绪化,乃至商业化的特质”。

刘晓程表示,“燃”文化反映了当代青年不愿意被定义,要自己完成自我定义、自我重塑的态度。“但这种定义和重塑,是不是我们主流文化所期待的那种重塑,依然需要保持一个理性的认知。”他建议,现阶段,不要急着去定义什么是“燃”文化,而是要给它一定的发展空间,让青年去区分商业语境下的“燃”、主流语境中的“燃”,和作为青年亚文化之一种的“燃”。

“去掉所谓‘燃’文化的一些显性的表征,真正看到‘燃’背后应该去激活的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回归到一种公共讨论,一种自然展示,把‘燃’变成一种日常,一种不需要宣传包装和外力规训的、被社会大众认可和接纳的新文化。”刘晓程说。

王云飞同样认为,年轻人喜欢新奇,无可厚非,他们的很多表达也会在一定语境中呈现出相应的意义。因此,他呼吁,大众传媒应该寻找合适的用词语境,传递“燃”文化背后的价值观。

范文示例四:“燃文化”才是年轻人的主流文化

凡永超

最近,“燃文化”突然爆红,“这个节目真的很燃”“寻找种很燃的生活方式”等流行语也渐渐走进青年人的生活。就连前段时间深受国民喜爱的《战狼2》也为“燃文化”增添了不少新意,观众更是用“超燃…从国内燃到国外”盛赞这部电影。纪录片《二十二》更是被网友称为“燃到了心里”“燃到了灵魂”,甚至在影片结束后,很多年轻人内心触动,开始思考历史和人生。

何为“燃文化”?《光明日报》的篇报道中说“燃文化”是流行于年轻人中间的种新兴的亚文化,所呈现的是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燃文化”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的状态。

有段时间,“葛优瘫”“悲伤蛙”“蓝瘦香菇”“宅基腐”“丧文化”等词语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流行文化。在年轻人的审美文化趣味中,形成了灰色、消极、沮丧、颓废乃至绝望的基调和态度。当面对现实带来的压力和困境时,当青年找不到更加清晰明确的方向时,“丧文化”“蓝瘦香菇”等亚文化的流行,反而引导更多年轻人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焉能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面对这样的处境,年轻人更期待未来改变的可能性,渴望生活更具“透气性”。“燃文化”的出现,正是这种期待日趋强烈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于是很多网友说“‘燃文化助燃了主流价值传播,‘燃文化才是年轻代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说年轻人需要更加健康的主流文化?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不同的主流文化,各种类型的青年文化应该汲取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元素,成为整个潮流文化里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些价值实际上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是人类的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积极进取精神的文化心理诉求,也是人类发展与前行的生命精神和创造力量。

相比于“丧文化”,具有正能量的“燃文化”符合了时代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倡导流行的“燃文化”,让“燃文化”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种文化态度、生活态度甚至人生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影响和决定着青年未来的健全成长 和全面成熟。它让个青年懂得如何面对大千社会、芸芸众生,如何面对自我,如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青年代表着 个国家和时代的面貌,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 径,让年轻代充满积极进取的朝气和活力,才能让整个时代都奏响和谐音符。每个人都“燃”起来,并且相互“待燃”,彼此鼓励,才能打造出值得期待的文化形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燃文化”,应该成为这个时代主流文化价值的体现。

范文示例五:悄然走红的“燃文化”

许民彤

今年以来,“燃”,正在悄然走红,成为一句流行语甚或“燃文化”。

近日,火得“不像话”的《战狼2》,更是为“燃文化”添了一把“火”。网友、观众用“超燃”“‘燃爆’想当兵”“从国内燃到国外”盛赞这部电影。影片燃烧的热血、澎湃的激情、阳刚之美、强烈责任感,更是诠释和丰富了时下流行的“燃文化”内涵。

何谓“燃文化”?这是指正在年轻人中兴起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在现实中,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就是“燃文化”的表现。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化中,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文化趣味中充满了灰色、消极、沮丧、悲观、焦虑、迷茫、颓废乃至绝望的文化流行形式和态度,诸如什么“葛优瘫”“悲伤蛙”“蓝瘦香菇”“宅基腐”“丧文化”等等。现实生活中,年轻一代也不乏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状态,以及在“丧文化”为代表的亚文化冲击中“疲于奔命”活着的种种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燃文化”的流行与倡导,在现实中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用“燃文化”点燃年轻人生活的热情,用“燃文化”给“丧文化”透气,引领年轻受众从“丧文化”中走出来,树立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文化形态不仅是青年之需,也是时代之需。

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着青年的成长,影响着青年如何面对未来,如何面对自我,如何担承起责任和义务。无论哪个时代,青年应该总是怀抱着梦想、奋斗、追求。这些价值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发展与前行的力量。“燃文化”的流行,不仅契合这些思想价值,更是积极寻找和挖掘这个时代青年所应有的文化价值观。作为青年文化的“燃文化”,应该成为这个时代主流文化价值的体现。

范文示例六:“燃文化”助燃主流价值传播

晓彬

“这个节目真的很燃”“寻找一种很燃的生活方式”……今年以来,“燃”这个字悄然走红,并从网络世界进入现实生活,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用语。与此同时,“燃文化”也开始兴起。

所谓燃文化,是指流行于年轻人中间的一种新兴的亚文化。它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燃文化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现在的年轻人过早地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导致心理年龄偏大。这样的时代,年轻人都期待一种未来的可能性,渴望生活更具“透气性”。燃文化的出现,正是这种期待日趋强烈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燃”不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网络热词。“蓝瘦香菇”“宅基腐”“丧文化”这些网络热词近年来不断出现,并形成了各种网络亚文化。亚文化通常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和解构,往往充满叛逆色彩,具有较大的消极性。比如,“丧文化”体现的就是一种消极的、绝望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状态下,人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宅基腐”的意思是“宅男+基情+腐女”,体现的也是一种消极、边缘性的文化状态。

不同于以往的网络亚文化,燃文化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正能量,呈现出跟以往的网络亚文化完全不同的面貌,这表明网络亚文化正在向主流文化回归。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对网络空间的监管日益加强,网民渐趋理性,中国的互联网早已迈过草莽发展的原始阶段,开始走向规范化。当网络亚文化由消极转向积极,正说明网络空间和网民正在走向成熟。

中国早有古训:“听于无声,见于未形”。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网民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手段、各种价值观及思想行为方式具有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网络亚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但对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影响则要延续、放大,努力发挥其对主流文化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大多数网络流行亚文化逃不过“偶然创造—突然流行—日益淡化—渐被遗忘”的命运。如何延续壮大积极的网络亚文化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首先我们需要跳出刻板的理论框架,对不同的网络亚文化区别待之,并且要改变极端化思维,积极发掘网络亚文化中的好故事、正能量。其次,支持积极的网络亚文化从网络世界走向现实生活,让这种积极的文化形态在现实生活中扎根。比如,近日某视频网站就借势于燃文化的兴起,开展了“好时光一起燃”品牌主题活动。虽然这是一种商业营销行为,但对扩大网络亚文化的积极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支持鼓励。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乐在其中作文600字 三年级春节作文3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 改变作文600字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 假期见闻作文600字 美丽的乡村作文4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 my dream英语作文 有关传承的作文 出发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 过年作文开头 作文封面图片 五年级作文题目 我的弟弟 作文 过生日的作文 看电影作文 作文3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