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习作课堂春游五年级

2020-10-18 00:15:01
相关推荐

春天到来的时候,你一定和家人或同学春游了吧?比如,到郊外去找春天,到公园去游玩儿,去参观名胜古迹或革命纪念地等等。围绕一次春游,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春天的景物,也可以写春游中难忘的事情。先列提纲,再写下来。重点部分写具体些,还要注意反映出春天景物的特点。

指导

这是一篇记叙文。每到春天,城里的同学们都要到郊外去或是到公园,名胜古迹,历史纪念地参观游览,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光的美好。农村的同学也会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远足、找春天等活动,对春天的感受会更深。这篇习作可以写春天的景,也可写春游中所见之事。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几点:

首先,要突出春天景物的特点。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要具体鲜明。春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呢?它是春风温暖,阳光和煦,岸柳青翠,百花吐艳,田野披绿,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然而春游所到的地方不同,同学们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希望大家抓住春天的特点,仔细观察所游览之地的景色,把最能突出“春光”的地方抓住,在习作中写出来。

其次,这篇习作既然是一篇记叙文,就要写清楚游览的顺序。文章开篇要交待什么时间,谁到什么地方游览参观。写游览过程一般按空间的变换来写,即按地点、方位的变化写。用这种记叙方法要注意交待清楚地点或方位。当然,这类文章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再有,要注意点面结合。游览、参观的内容很多,不能一一写到。同学们要抓住重点,将最能反映春色的多写一些,其他非重点的该舍就舍,该略就略,有的概括介绍一下即可。另外,春游一般是集体活动,涉及的人较多。这样既要写好集体活动的情况,也要写好部分人或个人,特别是自己的活动情况,使文章有整体感,又不显得空洞。

最后,重点部分要写具体些。怎样才能把春景写具体呢?同学们在游览时要注意观察,观察要全,并且要从多角度观察,不但有视觉的,还要有听觉的和感觉的。在参观时,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观察,并且要看细,找出事物的各自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同学们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写出的内容才生动具体。在记叙游览、参观过程中,还要注意多角度描写,好的描写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具体鲜明的画面。描写要做到有声有色,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把春天的声响、色彩展现出来。同学们还要注意在写景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春天热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情”是无形的,必须“借景抒情”,要把景物写具体,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来。

这篇习作还有一种写法,就是不写春景或参观之物,而是写春游中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这种写法,和写一件难忘的事有相同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处是按写一件事的方法去写。不同处是限定了范围——春游中。所选的事必须是春游中发生的,在写这件事的过程中要有一定春景的描写。例如,春游遇雨,春游中互相帮助,为春天增添色彩,春游中为他人服务,春游中乘车、坐船、登山、吃饭遇到的事。所选的事不要拘于“好人好事”,一些发生在春天的趣事也可以写。

同学们在春游时,只要注意观察,肯于动脑,一定会写好这篇习作。

习作评改

原文:

春游

——“八大处”登山

今年四月初,老师带我们到京郊的“八大处”春游。我们组织了一次有趣的登山活动。

那天早上,我五点半起床,洗完脸,吃了早饭,喝足了水,戴上红领巾,拿起书包就向学校跑去。学校里可热闹啦!同学们聚在一起说着笑着。我们六点半集合,排队到了地铁站,坐车到了苹果园。我们下车出站向北走了40多分钟,就来到了“八大处”山脚下。我们先到了“二处”看了金鱼,照了相。接着老师给大家提了要求,就分组登山了。我们一会儿就到了“三处”、“四处”,休息了一会儿,就一口气到了“五处”,又奔向“六处”,最后经过“七处”,便向顶峰进发。我们终于到了山顶,呆了一会儿就顺原路下山了。在“二处”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吃完带的东西,就排队回到地铁车站,坐车回家了。

到了家,我想:今天的春游真有意思。

评改意见:

这篇习作选的是春游中的登山活动,意图很好,本可以写出少年儿童沐浴大好春光,在攀登山峰时,你追我赶朝气蓬勃的情景,登山体现了少年儿童的活力,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但是,小作者没有把这篇习作写好。文题是“春游”,全文中除了开头结尾点出“春游”外,没有一处体现出是春天。这次活动,可以说是盛夏,也可以说是金秋或寒冬。作文要求中提出“要注意反映出春天景物的特点”。文中没有抓住这点。在这篇习作中,开始要写一下“八大处”公园的春色。这里的春天是很美的,青青的群山,绿绿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丛,清澈的潺潺流水,这里的春光使人留恋忘返。在登山过程中,更能体现到春天的气息。阳光的温暖,山坡上嫩绿的小草,山花发出的芳香……。到了山顶,极目四望,看到的是大地回春,万物生机勃勃,会有对春天的盛慨。小作者春游时,没有注意观察,写时又没认真思考,结果把“春色”给丢掉了。

这篇习作,没有突出重点,写成了“流水帐”。写“春游”没有必要从起床写到上车,从学校写到公园。而应该重点写春游中的登山。习作的第一自然段可以保留。在第二段,开门见山便写来到了“八大处”山脚下。然后,写一下这里的春景,重点写登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八大处”山上有七个处,更不必一一罗列,而应有详有略,可重点选从“六处”到“七处”最艰难的一段来写,可具体描写自己和同学们是怎样克服困难,向上攀登的。其中别忘了写一下沿途春光。还可以比较详细地写一写登上顶峰,放眼远眺欢快舒畅的心情。

再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全文都不具体,过于空洞。在“二处”只是“看金鱼”“照相”,其实,春水中的金鱼,为春天增添了生气,照相也一定是选桃花盛开之处,如果写细一些,就会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春天的美景,把写景和人物的活动融在一起了。写“登山”时,也要描写一下山峰,山石,小径,涧松,这些全写出来了,文章也就有血有肉,不只是干巴巴的几句从“×处”到“×处”了。“登山”时,还要写出遇到的具体困难,是气喘还是腿酸,是碰破还是摔伤……,然后,写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小伙伴们的语言、动作,特别是大好春色对自己的呼唤。这些全想到了,写到了,这篇习作也就写具体了。

这篇短文,如果抓住“登山”中发生的一件事来写,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同样要突出重点,注意写具体。

优秀习作

春游水母宫

每年春天,我总要到水母宫游览。水母宫的景色虽然没有五岳名山那样雄伟壮观,更不像万里长城那样闻名于世,但它那独有的美却为山城人民所喜爱。它是张家口市风景中的一颗明珠。

四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一大早就前往水母宫,饱览那里的春色。

来到水母宫的山脚下,一座座翠绿的高山展现在眼前。它虽然不十分陡峭、兀立,但是在山脚下仰视那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参差不齐的屏风立在远处。这时,水母宫被笼罩在白茫茫的雾气中,像仙境一般。也许是雾在飘移,我感到水母宫主峰“虎头”在蠕动,在俯视着大地。“虎头”旁的小山上有一排排长廊,在云雾中像一条条长蛇盘旋在青山上。在大雾中,水母宫的庙宇却隐约可见,好像水母娘娘正在偷看人间的春光。

中午,下起细细的春雨,我急忙躲进山脚下池塘旁的小亭中。这时,池塘中的倒影、山、树、庙……顿时变得零乱、破碎、迷离了,然而绿色却在水中永存。这时,山上的人都去避雨了,不像刚才那样嘈杂、热闹,只有松柏、小径与青山为伴。大自然这位母亲正在继续梳洗着水母宫这个孩子,树、山、庙……这儿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绿,那么新,那么妩媚,那么充满了生机。

雨悄悄地停了。一会儿,大阳出来了。从山下往上看,松柏显得更加青翠;高山又活跃起来……咦,那是什么?在闪着银色的光芒,像是散落在绿地毯上数不清的珍珠。噢,原来是晶莹的小水珠。

我踏着湿润的土地,沿着曲折的小径,登上山顶。山下到处是绿色,我感到无比舒畅,禁不住高喊:“春天,我来了——哎嗨嗨——”

我要走了,愿这声音伴随着美丽的景色到明年的今天。

评析

小作者春游了水母宫,写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全文写春天,抓住了一个特点——绿色。文中写了“翠绿的高山”、“青山”、“绿色却在水中永存”、“更加青翠”、“绿地毯”、“到处是绿色”。正是春风吹绿了大地,使人感到了春意。

在叙述的过程中,线索清晰,既按时间顺序,也按游览的路线,写了“山下”、“亭中”、“山上”所见所感。其中重点写了“山下”仰望水母宫,和亭中避雨望池中所见。有描写,也有想象,使人读后有如身临其境。结尾别致而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水母宫景物的依恋。

春游谐趣园

“今年春游又是颐和园。这个老地方,我不知去了多少次了。真没劲!”走进东宫门,我撅着嘴,对张老师说。

“今天我带你们去个新地方,别看你们来过这么多次,未必到过那里。”

老师带我们向北拐去,沿着万寿山东麓走了不远,来到一座庭院前,抬头一看,上面写着“谐趣园”。

“同学们,这叫谐趣园,你们不一定都到过这里吧!人们说不游小花园,白来大花园。这小花园就是谐趣园。”

同学们听张老师这么一说,都高高兴兴地跑了进去。谐趣园果然不错,中间是一池碧水,四周是游廊水榭。坐在游廊里,晒着春天的太阳,欣赏池中的游鱼,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有的同学打开书包,取出食物,准备在这儿安营扎寨了。

“同学们,跟我走!前面还有一个景致,更富有诗意呢!”

大家连忙站起来,跟老师向园子西南角走去。游廊尽头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张老师站住了脚步对我们说:“这里叫玉琴峡,你们看怎么样?”

我仔细望去,眼前是一棵枯藤。旁边是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清可见底。两岸是层层叠叠的岩石,许多春草从石缝中顽强地钻了出来。小溪前方是一座木制小桥,桥后一间小房,掩映在嫩绿的树叶之中,十分幽静。

“真美!简直像一首诗!”我们班的“小秀才”不禁感叹道。

“让你说对了,这本来就是一首诗。”张老师接过话茬,“元朝有个叫马致远的,写过一首著名的散曲,其中有这样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个小景,就是按照这两句造的,你们看像不像?”

“像,真像!可就是没有昏鸦’呀?”“小秀才”扶着古树说。

我看着他的样子,忽然灵机一动,大声说:“看,这不是昏鸦’吗?”

老师和同学们先是一楞,然后会意地大笑起来。

“小秀才”这时才明白我说的“昏鸦”就是他,也不禁笑出了声。

同学们可高兴了,有的跑上小桥,有的依着古树照相,我挽起裤脚跑进还带寒意的溪水中戏闹,笑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仿佛玉琴峡奏起欢乐的春曲。

“有劲吧?怎么不撅嘴啦?”这时张老师冲我问道。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次春游太有趣了。

评析

这篇习作写得很有意思。写出了春游中的童趣。小作者没有选择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十七孔桥、长廊、昆明湖、佛香阁……去写颐和园的春色,而是选了人们不太注意的园中园——谐趣园来写,给人以新鲜感。

本文重点非常突出,只写了谐趣园;写谐趣园又重点写了玉琴峡。

文中的春色没有直接描述,而是在几处用一两个词语点缀出,使人感到是春天。

习作较多地运用了对话,形式比较活泼,使叙述变得明快简洁,并且写出了“游”中的“情”,为文章增添了情趣。

春游西安植物园

3月13日这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西安植物园。

一进植物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挺拔秀丽的松柏,茂密的松叶一片挨一片,几乎没有缝隙。松叶被春风一吹,上下摆动,好像在招手欢迎我们。

我们来到一尊石雕像前,经老师介绍,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已在药用植物区。矗立在眼前的是李时珍的石雕像,只见他手里拿着蔓罗花,背上背着装草药的箩筐,看那笑盈盈的样子,就知道他在为采到这朵花而高兴。雕像身后,便是模拟的华山群峰,李时珍仿佛刚从华山采药下来似的。离开雕像,走上一座水泥砌成的小桥。我站在桥上向下望去,瞧!多美呀!鲜红的满江红布满湖面,湖水在慢慢流动,满江红也随着湖水向前漂移,仿佛一块流动的红色毛毯铺在湖面上,为春天增添了色彩。

过了小桥,我们就进了“温室”。一进门,一股浓郁的花香顿时扑鼻而来。好香呀!我走进了一个花的世界,闻闻这棵,看看那盆。“啊,香蕉!”同学们惊呼起来。我抬头一看,果真有一棵香蕉。它的叶子大得出奇,可以遮住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在碧绿的叶子下面挂着一串串没有成熟的香蕉和一朵朵紫红色的花,花瓣紧紧包在一起,像一盏豪华的吊灯。

再往前走过一扇门,我又看到一盆红叶子花。它的花瓣很像叶子,好几片裹在一起,组成一朵玫瑰红色的大花,朵朵妖娆多姿,娇艳欲滴,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回过身,一盆产自我国福建的名花映入眼帘,名叫银边桑。它中间是翠绿色,边缘是银白色,蜷缩在一起,活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在这里我还看到了龟背竹,丁香树……这一切,和温室外的花红柳绿共同编织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

时间不早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植物园,这次春游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评析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的植物园更美。植物园中的植物区和温室很多,每个区及温室中又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小作者仅仅选了几“点”加以具体描绘,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作用。

这篇习作突出了重点。小作者写了“李时珍雕像”、“温室的香蕉”和“不知名的红叶子花”及“银边桑”。在重点写这些“点”的同时,也没有丢了“面”。写“李时珍雕像”的同时,略写了布满“满江红”的湖面。写“红叶子花”和“银边桑”后略写了“还看到了龟背竹,丁香树”这样点面结合,点在面中,将一个偌大的植物园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找春天

三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张老师带我们到村外找春天。

我们欢蹦乱跳地来到村外的小河边,观察河边的柳树。可是,真叫人失望,柳树的枝条上,连芽也看不出来。我们又沿着小河寻找小蝌蚪,可是,河里连一条小鱼也找不到。我的目光又射向空中,想找一找春天的使者——燕子。可是空中除了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麻雀外,什么也没有。唉!春天在哪里呀!

我们围着张老师七嘴八舌地问着:“老师,这哪里有春天啊?”“老师,春天还没到吧?”老师笑着说:“走,大家到田野里看看,人们都在忙什么呢?”

我们来到田野。啊!家家户户的责任田里,都有人在忙碌。有的在给油菜松土,有的在给麦子施肥,有的在做秧田,有的正往田里运河泥,还有的正在路旁栽树。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春天已经来到我们农家心里。“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不由地喊了起来。

接着,张老师让大家回家取农具,来到学校后面的“红领巾试验田”,开始松土,筑埂,准备春耕。

同学们,在春风的吹拂下,干着、笑着、唱着,感到春意盎然,令人欢快。

评析

本文没有描绘绿叶萌生春暖花开的景色,而是写了早春时节,人们在田里忙着农事的景象,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了春天。前半部分,生动地写了同学们找春天的情景,突出了“找”,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柳芽、蝌蚪、飞燕。第四段描绘了一幅“春耕图”,令人信服地感到早春确实来了。结尾段写同学们参与春耕,感到了春意。

春游紫竹院

春天到了,同学们迎着明媚的阳光,来到紫竹院公园。啊,这里已是绿色的世界!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都吐出了新绿。道旁的松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在春风中轻轻摆动。尤其是一簇簇的竹子,显出了翠色,使人感受到春色的美。

我们顺着一条弯曲的小道向公园深处走去。两旁的桃花开了。这些花儿,有的全部开放,正展示着它全部的生命力,楚楚动人;有的含苞未放,刚露出粉红色的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几只小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你追我赶。树间,嫩绿的小草已破土而出,宛如绿茸茸的地毯。

顺小道走了一阵子,来到一个亭子前。亭子里面画着一幅幅精巧细致的画儿。有的画一只老虎,威风凛凛,张牙舞爪,神气十足。有的画一只小鹿,站在草地上,欣赏大自然春天的美景。这些飞禽走兽画得活灵活现,为春天的紫竹院公园增添了生机。

穿过亭子,我们又到了“怪石滩”。这里的石头非同一般。有的像个大葫芦,底下大上头小;有的像只大象,甩着长长的鼻子,两个扇子般的大耳朵低垂着。有的像水中的大乌龟,它探着头,正四下探望。大自然真像个杰出的雕塑家,造就了这些怪石。

欣赏完怪石,我们走上一座好似一条白龙的长桥。我站在桥上,迎着春风,抬头仰望蓝蓝的天空,低头看着一湖碧绿的春水,真像身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美啊,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美啊,让人流连忘返的紫竹院!

评析

游记,就是要把你游览中所见,印象最深的景物记录下来。由于是“游”,所以你一定见到许多处美丽的景致。在记叙中,同学们需要用适当的过渡句,把这些景点联系起来。习作共写了“公园门口”、“小道两旁”、“亭子”、“怪石”、“桥”五处景致。中间用了“顺着一条弯曲的小道……”,“顺小道走了一阵子,来到一个亭子前”,“穿过亭子,我们又来到怪石滩’”,“欣赏完怪石,我们走上……”。等过渡句把读者自然地从一个景点带到了另一个景点。文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句,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值得同学们借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困难作文500字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怎么批改 父子情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老师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本来我可以什么的作文 生活作文100字 中秋纪事作文 作文家庭趣事300字 提升高度为话题的作文 月亮的作文借景抒情 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新闻作文 军训作文600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给我一个微笑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文 游公园的作文 与生活有关的作文 写一篇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亲人的作文 学习中文的英语作文 作文相逢是首歌 大庆精神作文 自己的小传作文 张家界旅游英语作文 去动物园作文 自己努力的作文 阅读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