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诗歌作文之有关诗歌鉴赏杜甫的登高的作文

2020-10-19 06:45:01
相关推荐

篇一:杜甫《登高》高考诗歌鉴赏杜甫《登高》鉴赏 古诗鉴赏 0202 1802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 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 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 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 七言律诗之冠。 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 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 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 “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 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 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 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 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 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 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 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 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 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 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 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 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 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 ”,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 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 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 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 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 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 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 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 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 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 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 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 溢于言外”(《诗薮》)。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 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 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 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 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 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 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 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 所当然的了。(陶道恕)篇二:杜甫登高诗歌鉴赏.docx登 高 杜甫 杜甫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 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 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 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 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杜甫诗作四个阶段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 48 岁开始,一直到 58 岁去世为止, 11 年中, 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 年后病死在出蜀途 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 767 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 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 4 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 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研讨思想内容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 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 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 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 杀凄凉。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 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 55 岁(逝世前 3 年)、飘零 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 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 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 “猿鸣”、“飞鸟”、“落叶”、 “长江 ”这四个意象? 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 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 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 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 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 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 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 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品味语言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 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 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篇三:登高杜甫赏析及练习登 高 作者简介 杜甫,唐诗诗人,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 诗人。他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 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 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有 “诗史”之称。他 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 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课文点译 课文全译 猎猎秋风夹杂着猿哀声声。 渚青沙白飞旋着鸟儿阵阵。 无边落叶随秋风飘飘而下, 滚滚长江汇百川滔滔而东。 万里漂泊深秋里他乡作客, 登高凭吊却又是长年抱病。 国难家愁长叹息霜染两鬓, 生计潦倒停掉了酒杯酒盅。 名家点评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 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 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 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 所当然的了。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陶道恕) 重点梳理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 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前人评价这首诗歌的颔联“言简而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它把诗 人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仔细品位,具体说 说这十四个字蕴含了哪些悲愁。 2.这首诗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但整首诗情景交融, 诗意深沉。试以颈联为例,说说它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3—4 题。 绝句两首(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这首诗歌的一二两句写景非常有特点,试做简要评析。 4.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 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 高 1.总的来说,悲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自然之秋而悲,二是为人 生之秋而悲。具体说来,漂泊憔悴,离乡万里;深秋萧瑟,人生苦 短,羁旅他乡,体弱多病,孤苦伶仃,壮志未酬等等。 2.颈联中 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 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此联的“万里”、 “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内 心的悲愁,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在此 有了最好的交融之境。 3.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 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 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4.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 哀情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 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秋节的作文350 自我介绍怎么写作文 人与人工智能作文 跳高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作文初中 最美罚单作文议论文 假期生活作文500字 新的一年作文 大鱼海棠英语作文 专升本作文题目 八里沟研学作文 哈尔滨的四季作文 搜作文神器下载安装 高中语文作文 我们的校园600字作文 地震自救英语作文 可爱的小熊作文 小学童话作文 秋天真美作文600字 爸爸的背影作文600字 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600字 运动使我快乐作文 读什么有感的作文 学雷锋的作文400字 你辛苦了作文 什么诚可贵作文600字 以传统手艺为题的作文800字 小动物的作文150字 国庆安排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