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结构的具体形式

2020-10-19 15:20:02
相关推荐

一、层次和段落

层次和段落是文章结构的主要部件。无论哪种体裁的文章,对结构的基本要求都应该是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1.层次 所谓层次,也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作者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发展的各个侧面,以及作者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而给文章划分的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这些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就是一个层次,有时人们也把它们称为部分、大段、节等。

层次的划分,应着眼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体现作者思路展开的具体步骤。一篇文章表达的内容越丰富,作者的思维过程就越复杂,因而相对来说文章层次的安排,也就越显得困难和重要。这就要求作者对自己要反映的对象进行反复的观察、思考和研究。如果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也自然明晰。这样,作者就能处纷繁而不乱,理万象而有序,对全局和局部就能作出恰当而又合理的安排了。

2.段落 段落则是指文章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间断、强调等情况的需要,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分隔和停顿。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人们习惯地称其为自然段。从外在形式上看,段落具有换行、空格等明显标志。

段落的安排当然也是作者思路发展步骤的反映,但它更侧重于文字表达上的需要。而这也正是它和文章层次之间的主要区别。

段落的划分除了要受到文章内容和体裁的一定影响外,往往还与作者的个性、风格和写作习惯有关。好的文章,善于恰到好处地划分段落;它的段落不仅安排得有板有眼、眉清目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思考,而且长短有序,行止有节,富有韵律,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层次和段落的辩证关系 一般来说,文章的层次大于段落,即若干个小的段落连缀,组合成一个大的层次。但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层次和段落相一致的情形,即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层次。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不分段的古文,甚至会出现段落大于层次的现象,即在一个比较大的自然段落中包含着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在古代短篇小说中较易出现,这种情形除了古文贯例外,一般是由作者的思维习惯所决定的。

在记叙类文章中,层次往往所包含的段落较多,读者不易一下子从外表上区分清楚;而在议论、说明、应用类的文章中,层次和段落的划分就比较规范、明了,较易区分。

4.层次和段落划分的原则 文章的层次和段落的划分,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单一性、完整性、匀称性。所谓单一性,就是说各层各段的内容要相对集中,不能把庞杂、互不相关的意思凑合在一起。所谓完整性,是说切莫把一层或一段能表达清楚的意思硬性拆开,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丧失了层次和段落划分的独立意义。所谓匀称性,是指层次和段落的划分既要长短适度,又要开合有致。长无赘言,短不松散,该开则开,该合则合,于统一中求变化,于独立中求连贯,使文章的整体布局匀称、优美。

二、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要把一段段文字和一层层意思连缀成严密合契、浑然一体的文章,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好过渡和照应。

1.过渡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承转,它在文章的各个层次和段落之间起着桥梁和接榫的作用,引导读者的思路顺利地由上文转到下文,而不致发生脱节和阻隔。

(1)过渡有三种情况:

①文章思想内容转换时需要过渡。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发生变化时;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相转换时;说明文中被说明的对象或者观察的角度有所变换时:这些地方均应适当地安排过渡。

②文章表达方法转换时需要过渡。一篇文章单独运用一种表达方法的情况是较为少见的,在每当行文由叙述而议论,由描写而抒情,或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或于顺叙中插入倒叙、补叙等情况时,往往需要进行过渡。

③文章结构形式转换时需要过渡。有时文章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采用了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如:时而总论,时而分叙;时而收束,时而拓展;纵横腾挪,开合交替。在这种结构形式变化的关键处,也应进行适当的过渡。

(2)过渡方法主要也有以下三种:

①用段落过渡。凡两层或两段文章的意思相隔较远,或表达方法、结构形式变换幅度较大时,可用段落来进行过渡。这种承前启后或具有提示作用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在文章层次间的过渡,一般多用这种方式。

②用句子过渡。在段落或层次之间,常用一个句子将上下文沟通起来,这个句子通常称为过渡句。过渡句既可安排在前一段末尾,也可放在后面一段的段首。

③用词语过渡。在一些转折不大或不必特别强调或特别显示的地方,也可以借助于关联词语或表示次序、方位的词语来完成过渡。这种方法较为简捷方便。常用的词语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那么、然而、首先、以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等。

2.照应 所谓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上的照顾和呼应。在一篇文章里,通常是前边提及的,后边要有着落;后边交代的,前边也该有所暗示。所谓“前有暗示,后有交代”是也。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题文照应、前后照应、首尾照应等。

(1)题文照应。题文照应也就是标题和行文照应。这是突出文章主题、加深读者印象的有效手段。有的文章标题直接表明主题,而后通过内容对标题进行多次呼应、照顾,以达到展开主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有一些文章的标题较为含蓄和隐晦,读者难以直窥其含义,这种文章就通过题文照应的方法,借以帮助读者理解、体会作者精心构思的标题的深刻意蕴。

(2)前后照应。前后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相互照应。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中心线索更加鲜明,主题和材料结合得更加圆满。前文设下伏笔,后文加以呼应;前文提出悬念,后面加以揭示。恰当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显示文章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即文章开头和结尾的遥相呼应。运用这种照应方法时,文章的结尾处往往是开头部分的深化、补充和强调,具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之妙,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和谐,统一完整。

应该注意的是照应应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节外生枝,硬作照应,反而会使文章变得累赘,影响简洁。此外,照应并不等于简单重复,它应该做到每次照应都使文章的内容深入一层,以更好地表现主题。www.guayunfan.com

三、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文人学者曾对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表过不少精辟深刻的见解。力主文章应“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乔梦符提出要精心塑造“凤头”、“豹尾”(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这些警句言简意深,形象而又深刻地阐明了一般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及撰写方法。

1.应用文的开头和结尾 大多数应用文章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把握其内容,在历史上逐步形成了某种公式化了的格式,有了稳定的写法和要求;其至要之点是:开头彰其大要,结尾显其结论。好的开头,还要紧紧抓住读者,使他们产生欲罢不能,激起急于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和冲动。一般的结尾要求卒章显志,这对应用文也是正确的。好的结尾,应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主题的深化和文章的总结;它能使读者或掩卷遐思,或明确方向,或备受鼓舞,或深得教益,或广留余韵,要之必有所得。

但是一般应用文的开头和结尾也有十分不同于前述的归纳。我们这里特提个百年来应用文形成的固定模式,即:开头开宗明义一二句话,结尾卒章显志一二条,这如某些公文、法规的体例格式等等,务请大家注意。虽然从根本上说,这种固定模式也未脱一般文章的基本写作规律。

2.开头和结尾的两大模式 开头和结尾没有一定的模式,基本上可归纳为平实、简明和形象、含蓄两大类型。

(1)平实、简明。即笔法朴实无华,表意简洁明确。开头落笔入题,结尾卒章显志,简洁明快地直接展开主题和意味深刻地显示结论。

(2)形象、含蓄。多是借用文学笔法写作或渲染铺陈,或描写抒情,或由远及近,或引而不发。开头重在引人入胜,借题发挥;结尾重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除外交文件或某些杂论可用这类结尾以外,应用文一般不用。

3.根据文章表现主题的需要,灵活处理开头和结尾 一篇文章究竟采用何种写法,应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等具体情况而定,在这里我们难以把各种开头、结尾的实例一一包举,特转引白润生《写作趣闻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种种》一文,略加改动,供大家写作应用文时参考。

(1)开头:

一是说明写作动机 二是揭示全篇内容

三是开门见山点题四是精彩事例引路

五是交代写作背景六是引用神话传说

七是进行议论抒情八是借用名人言语

九是先行景物描写十是提出设问启后

(2)结尾:

一是提纲挈领作结论 二是承上启下题点明

三是戛然而止笔利落四是由此及彼转笔锋

五是言犹未尽诱人思六是有意重复打烙印

七是问己问人辨是非八是引经据典回味浓

九是发出号召激斗志十是抒发感情意远深

——这几种开头和结尾几乎概括了整个文章的写法,其中有好几条只是适用文艺作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适宜于应用文的开头和结尾,请留意。

四、主次和详略

结构的任务不仅在于安排好文章的全局和局部、局部和局部之间的关系,把相关的材料精巧地连缀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而且还要分清主次,确定详略,使文章显得繁简合理,疏密得体。一篇文章倘若不分宾主轻重,不作增减藏露,各个部分用力均衡,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那是必不能讨好的。

文章的主次依靠叙述的详略来体现,详略则由强调的主次所决定。那么,写文章根据什么来确定主次、详略呢?

1.主次详略必须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 古人说:“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唐彪《读书作文谱》)这就是说,与主题关系小的要略写,取材从简,篇幅要短;与主题关系大的要详写,取材宜丰,篇幅亦要长。详写时可泼墨如云,密不透风;略写时当惜墨如金,疏可走马。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如果不顾主题的客观需要,随心所欲地支配材料,该详不详,该略不略,主次颠倒,枝蔓横生,势必使读者难以准确把握和领会文章的主题。

2.主次详略必须符合体裁特点的需要 不同体裁的文章对主次详略有不同的需求。议论文是用概念、判断、推理来阐明观点的,重点在论说。因此,剖析问题的事理和论证要详写,引用事例如叙述事实经过要略写。记叙文重在记人叙事,因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及事件发展、变化和过程应详写,而用来阐述事理或抒发感情的文字应简略,做到画龙点睛,言简意深。其他如抒情性、说明性的文章对主次、详略也都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自的体裁特点分别处理。

3.主次详略必须注重读者对象的需要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因而不能不考虑读者的需要。这道理具体到文章的主次、详略方面,就是要注意了解和掌握读者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包括读者的大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理解能力等等。在不影响表达主题的前提下,凡是读者需要了解而又不太熟悉、难以领会的,应该详写;而读者已经熟悉或容易理解的,就不用细加叙说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