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徐州节日习俗作文

2020-10-23 06:00:02
相关推荐

说起过年风俗,我可有发言权了。因为我的家乡江苏省徐州市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过 春节的很多风俗习惯都是从那时侯传下来的。出生于徐州沛 县的刘邦在灭了秦朝以后,建立了汉朝。据说,刘邦在长安 定都之后,就把老父亲母亲从徐州接了过去。在宫里吃的住 的待遇都极高,但没过多少天,他父亲就提出来回去,说长 安的风俗习惯和家乡不一样,也没有多少熟人说话。刘邦便 许诺其父要把家乡城沛县丰邑搬到长安。果然,刘邦在长安 叫人照着丰邑这个城镇的样子一模一样又造了一个新城,把 他父亲接来。他父亲又要把所有邻居都接来,结果大家都来 了。刘邦带去了一大帮子徐州丰沛县的人,这些人的风俗习 惯到那地方就传承下去了,一代一代传下去了,于是全国也 都传下去了。 这样看来,我们徐州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是最正宗的。不过发展到现在,城市里保留的地道的风俗习惯是越来越少 了,但在徐州农村地区至今还延续着许多传统的习俗。 一般从腊月十五之后开始,要开始置办年货了,也就是多买些鸡、鱼、肉、蛋之类。腊月二十五以后,再专门准备制 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如用油炸麻叶子(分咸甜两种,是用 半熟的烙馍切成菱形,晾干后再炸)、炸油炸果(特制的山芋)、炸丸子(萝卜切碎后拌绿豆面制成)等。另外,要精 心剁好够好几天的饺子馅,蒸好够吃二三十天的馒头、年糕。 过年时蒸“年馍”是很讲究的。有实心馒头,有包多种馅料的馒头,有形状奇特的馒头(如枣花、枣山)。其中,有的 食用,有的祭祖、供神。由于馒头讲究多蒸,往往很长时间 吃不完,剩下的馒头多出现皮面干裂现象。这时,吃起来味 道比较差,但心情却极佳,因为,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馒 头“发笑”(笑开口)了,预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富富足足、 喜庆有余。 腊月二十七八前后,家家要“扫尘”(俗称“打尘”、“扫屋”),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和个人卫生大扫除。清扫时家具 讲究六面光,器皿讲究亮堂堂。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或除夕 前一天进行。 贴春联必须在除夕这天。用红纸写好后(或 在街上请人写),在门板上贴上副大的,门框上贴一副窄长 的,另加一窄短的横联贴在门楣上。门联以外,另将红纸裁 许多方块状使角朝上为正菱形(俗称斗方),写上“福”、“寿”、 “禧”等字样,贴在家具或大件器皿上。另外以红纸写(或画) 青龙贴水缸上,白虎贴在磨上(或面缸上)。大门的对面墙 上,贴写有“开门见禧”的吉联。 除夕这天,应该把所有的为过年而吃、用的事情都做好,俗称“忙齐了”。这一天,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也多是:“年忙 年忙齐后,便准备祭神拜祖,磕辞岁头。吃罢晚饭,便开始摆供。正屋正中的墙上,高悬神轴(或观世音像,或关云 长、财神像,均视各人的信仰而定);神轴下摆长条几作供 案,案上摆迎接过年而制作的食品如枣山、枣花馒头、水饺 等。此外,再加上栗子、白果、红枣、桂圆、核桃等五种干 果,俗称”素供”。供物前摆上香炉、香烛等,条几前置一方 桌,方桌上摆一盏点燃的铜灯、一副铜磬。桌前地上再放一 块红毯,作跪拜用。偏屋内供祖宗神龛、神主,各种摆设一 如祭品。但五种干果换成鸡、鱼、肉、丸子、海味,俗称为 “荤供”。晚八时左右,全家老少换新衣,妇女戴上首饰,装 扮一新,准备敬神。敬神前,先在院内焚松柏籽壳,谷称“偶 岁”(徐州方言,物体燃烧时不冒火焰,只有烟,这种燃烧 状态谐音为“偶”。偶者双也,有吉祥之义)。“偶岁”后,仪 式开始,先酌酒三杯摆好,占燃通宵烛(一种特制的大红蜡 上大柱香,香炉中插天地码,桌前烧“元宝”(锡箔糊成),先拜神像。每拜一次,敲一下铜磬,并洒酒于地上; 同时鸣放鞭炮,俗称“迎神”(民间相传,大年三十夜里,诸 神下界)。 供神之后,全家围在一起看着春节晚会,一边包饺子,这时包的饺子是素饺子,留到大年初一吃。十二点钟声敲响, 大家便放鞭炮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清早要吃头天晚上包的素饺子,寓意一年素素净净。然后就穿上“幌年新”(新衣新裤 新鞋新袜)出门去拜年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旧历佳节,徐州人也把它看作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 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我 写过几首律诗描述这期间的习俗,现叙之于后。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宋代、盛行于清朝,沿袭至今。我家几乎每年此日都熬制全家食用并馈赠亲邻好 友。其主料是糯米、桂圆、糖。配料:莲子、银耳、百合、 红枣、山药、绿豆、红豆、核桃仁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尘”与“陈”谐音,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到处洋溢着欢欢 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个人卫生除沐浴 外,一定要理发,俗称“不留隔年头”。 除夕 除夕是最忙碌的一天。家家户户把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我还记得上小学时家里贴的是:上天言 好事 下界保平安,上中学时贴的对联是:海阔凭鱼跃天高 任鸟飞。现在春联丰富多彩,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在贴春联的同时,还会在房间门窗上贴“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大都将“福” 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还有将“福”字精 描细做成寿星、寿桃、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各种图案的, 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 富丽。 徐州人过年讲究全家团圆。在外工作、学习的人们,不管天寒地冻、筋疲力尽,不管路途遥远、车船劳顿,总要想方 设法在除夕前回到家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话旧 谈新、推杯换盏,心中快乐难以言喻。年夜饭很丰盛,一般 有十样菜,表示十福大全。必有鱼,意为年年有余;必有鸡, 表示大吉大利;必有豆腐,意为丰富富足……白面做的饺子, 状如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来,象征新年发大财,元宝滚滚来。 吃完年夜饭,家长要给孩子压岁钱。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侵害,因“祟”与“岁”谐音,用意是镇恶压邪,晚辈得到 一毛,还得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压岁钱岁岁剧增,千儿八百已不足为奇,这些压岁钱 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 予了新的内容。 83年诞生了“春晚”,除夕围坐看“春晚”代替了守岁。 徐州也有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展现家乡过去一年的辉煌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给人们送上 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市侨联侨办每年都举办侨界联欢会欢 度春节,节目一年比一年精彩,人的精神一年比一年振奋。 侨务部门还会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归侨侨眷,使他们度过一 个和谐、喜庆、温情的春节。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 爆竹,认为放鞭炮可以驱 邪、避疫、惊鬼、辞岁。现在每当除夕之夜,噼噼啪啪的鞭 炮声此起彼伏,电子炮、烟花炮、礼花弹……照亮徐州夜空, 尤其零点时分新旧交替之际,爆竹声更是震耳欲聋,响彻天 初一早晨起来,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在家中向长辈拜年,出门向亲友、近邻中的长辈们拜年,海外的亲人会打来国际 长途电话祝贺春节,国内及本市的亲朋好友会相互电话或短 信问候,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 这天,徐州习俗吃扁食(素饺),不吃荤馅的。扁食中有几个包入硬币,谁吃到了,表示新年有福,事事顺遂.有心 计的主妇,往往在包钱的扁食上做记号,煮熟后特意盛给老 人孩子吃、以娱全家。 徐州有大年初一有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打骂孩子、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云龙山兴化寺临市不嚣,近尘不染,暮鼓晨钟,道风远播,初一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我和朋友们每年来此访禅 问法,登高望远,感到心胸开阔。 俗话说:“初一不动荤,初二肉里蹲”,从初二起,大吃大喝,请人喝酒便开始了。按传统的习俗,初二是徐州人“接 闺女”的日子。节前女儿女婿已送来了“节礼”。年初二岳父母会把女儿一家接来吃团圆饭,不少人家把饭局安排在窗明 几净服务周到的饭店里。大人孩子一边吃着热气腾腾、色香 味美的饭菜,一边争唱卡拉 OK,时尚新颖,其乐融融。听 到女儿女婿外孙取得佳绩,更加心旷神怡。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由来已久,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芝麻、 豆沙、核桃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象征红红 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猜谜、逛花市、放焰火,摩肩接踵,载歌载 舞欢度元宵佳节。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 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辛弃疾《青玉案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久吟不衰的名句为“情人节”增添无穷诗意。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 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 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 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 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 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 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 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 和春节 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 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 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 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 意义。饺子谐音 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 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 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 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 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 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 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 笑语? “砰砰啪啪“砰砰啪啪”,一阵阵爆竹声把我从梦中唤醒了。呀!今天是过年,我真高兴。 吃过早饭,爸爸和爷爷忙着贴春联,挂灯笼,老叔和老婶忙着洗菜、切菜、包饺子,奶奶在厨房里忙着蒸馒头。只 有我最轻松,我穿上新衣服拿着鞭炮和小弟在院子里放鞭 11 炮,一群群小伙伴们东家窜西家地忙个不停,不管到谁家都 有许多好吃的,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做好吃的。 我一直惦记着奶奶锅里的大馒头。时不时地跑到屋里看看:“奶奶,馒头好没好?”奶奶说:“这就出锅。”奶奶掀起 锅盖,一锅热乎乎、白胖胖的大馒头就呈现在我眼前。白胖 胖的大馒头还在朝我笑呢!各个像芽孢似的咧开了嘴。“给!” 奶奶顺手递给我一个大馒头,“别烫着。”我拿着馒头乐呵呵 地跑回了屋和小弟弟吃起了软绵绵、又香又甜的大馒头。太 香了。外面“噼里啪啦”到处都是鞭炮声,整个世界都充满了 新年的气氛。 过年是我们小朋友童年的梦,是我们小朋友成长的岁月,是我们小朋友最难忘的日子。 元宵节前的饭桌上总有几分不同:糯米粉、铁盆、木板、水杯——开始做元宵了! 妈妈总是那一句“揉一点面放一点水,揉到元宵的感觉时,停水续揉。” 在我面前的铁盆里。装着白沙般的面粉。在我左手指间乱摇一阵,掌心缓缓向面粉拍去,无论怎么用力掌 心都不能压到盆底。12 随手一捧粉屑,立刻如流沙般从指尖划过,用另一只手轻抚一下,才明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倒一点水?”我自言自语,一边专注地看着妈妈那双泛黄的手。只见十只手指干净利落地一推,一揉,手指从四面 八方向面粉挤去。她平缓的气息一呼,一吸,把看似易散的 面粉都听话地掌握在手中。 我也不闲着。雪白的右手紧紧握住杯子的腰杆,左手更是小心谨慎地托住杯口,紧皱的眉头似乎能随着上扬地手移 动着,多倒那么一滴也要狠狠滴骂自己一下。 此时,杯中的水好比生命的源泉。沐浴了水的面粉好像活了起来,几下轻推慢揉,几次“雨水”滋润,那如沙般的面粉 仿佛让那魔棍轻挥几下,竟变成了一堆巨大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元宵的稚型。 “再把面团揉几下,记得要往一个点揉,用力!”妈妈两手互相摩擦着,细声细气地提醒,马上就好了。 我双手合并着,坚定的眼神自动锁定了方位,腮帮如警示般股三股,雪白的掌心“刷‘地朝面团的白肚皮上刺去, 只感觉得血管像打了气般“快要炸了”,没想到,面团软而富 有弹性,推在上面跟抹在脸蛋上没什么两样! 此时此刻,我的手指好比牙齿,而面团已经有了元宵的味道。 13 紧接着,妈妈如鹰爪般的手抓在面粉的一点,捏出了一两个白的深的深洞。轻而不急的一撕二撕,刹那面团一分二, 而分四,八个白团静卧不动——最乐的一刻“揉元宵”来了。 这时,可谓“全家动员”,五个人、八个面球,球在两手之中左游右逛,无头苍蝇般前扑后退,时而扁圆时而细长, 在这千揉百磨之中,圆形的元宵完成了。 八个“雪球”在木板之上排成一线,有谁能想到,再“推”、“揉”的锻铸下,竟会如此美丽‘和谐。 许久后,厨房里的铁锅脚踩火焰之上,在里面蠢蠢欲动、不停翻滚的热水下,鹅卵石块般的元宵静静在水底围成一 圈,只为等待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 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 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 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 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 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 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 14 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 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 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 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 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 12 点了,午 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 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 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 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 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 这次苦熬到12 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 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 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 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 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 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 15 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 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 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 “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 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 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 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 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 2000 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 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 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 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16 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 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 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 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 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 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 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 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 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 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 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 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 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 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 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 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 17 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 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 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 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 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 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 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 此,年兽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 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18 端午节有一首儿歌,歌词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为重五,很多习俗也与“五”有联系。用红、黄、蓝、白、黑这五种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代 表长命百岁;家家户户吃五红,一般有龙虾、红萝卜、红苋 菜、红烧肉、红烧鱼。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要插:菖蒲、 艾草和蒜头,用来驱邪。 对了,端午节时每户人家都会包粽子。他们包的粽子形态各异,有三个角的,有四个角的,还有长筒形的,非常好 看!根据馅的不同,粽子还可以分为许多种,有肉粽子,豆 沙粽子,红枣粽子,花生粽子 端午节最有趣的习俗要数赛龙舟了,为什么要赛龙舟呢?噢,原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 当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要灭亡时痛不欲生,就跳进了长江。 等别人知道时,便有许多老百姓赛着龙舟去把粽子撒在江 里,这样江里的鱼虾就不会吃屈原的遗体了。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19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 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 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 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 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 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 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 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困难作文500字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怎么批改 父子情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老师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本来我可以什么的作文 生活作文100字 中秋纪事作文 作文家庭趣事300字 提升高度为话题的作文 月亮的作文借景抒情 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新闻作文 军训作文600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给我一个微笑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文 游公园的作文 与生活有关的作文 写一篇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亲人的作文 学习中文的英语作文 作文相逢是首歌 大庆精神作文 自己的小传作文 张家界旅游英语作文 去动物园作文 自己努力的作文 阅读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