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一篇关于广东风俗习惯的作文 400字左右 要快~

2020-10-30 23:55:01
相关推荐

广州:充满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是一座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州美食节等。此外还有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菊花展,元旦举行的花车巡游,中秋节的中秋灯会,以及10月举行的广州旅游文艺汇演等,为广州这座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羊城八景尽显广州风情“羊城八景”,最早源于宋代。当时,广州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城市大规模扩建,来穗贸易与游览的客人众多,人们便仿效“潇湘八景”,开始选择当时最能代表广州城风貌的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色)、菊湖云影、蒲涧帘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八个景点称为“羊城八景”,历经元、明、清各代,沿袭至今。2001年“新世纪羊城八景”的评选面向全市市民,“岭南特色”、“历史底蕴”和“不老的广州”成为评选的重要标准。2002年,羊城第一秀、越秀新辉、珠江夜韵、古祠流芳、黄花皓月、莲峰观海、天河飘绢、五环晨曦8个景点、景区从众多的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世纪羊城八景”。香港、广州的黄大仙庙黄大仙庙分布在世界各地,香港、南洋、美国、广州和南海西樵都有。而最早的黄大仙庙,应是浙江金华的“赤松观”;黄大仙的“仙乡”,就在浙江金华。香港的黄大仙庙可谓家喻户晓。它位于九龙黄大仙区,区以庙名,可知其闻名。庙内供黄大仙,终日香烟袅绕。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男女善信来拜,香火旺盛,春节期间,进香者更加潮涌,络绎不绝。香火之盛,堪称全港之冠。黄大仙庙是一座道观。石门坊上正中题“金华分迹”四个大字,表明它是金华祖庙分支出来的一个分庙。香港黄大仙庙,规模不大,亦无名山秀水映衬,初时寂寂无闻,抗日战争后更为冷清。直到六十年代,香港经济发展后才香火日盛。广州黄大仙庙的故址,在广州芳村的花地村。当年神庙的正门,当街有一座楼,石柱、门楼顶均有花纹图案装饰。陈济棠主粤时,旧黄大仙庙被改作孤儿院。抗战时期,广州沦陷,旧黄大仙庙充作日本宪兵司令部。解放后还可见废碉堡和被害者遗骨。广东江门鹤山龙舟赛鹤山市龙舟历史悠久,每年端午节,市三夹桥河段都自发进行龙舟竞渡,万人观看,场面壮观。我市龙舟实力超群,屡获殊荣。1984年和1986年鹤山两夺广东省“丰收杯”龙舟赛季军;1988年代表广东省夺得福建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季军;1994年夺得香港国际龙舟锦标赛第五名;1998年夺得江门市“五邑杯”龙舟赛冠军,获五邑第一龙之称。广州寻宝之增城何仙姑家庙瓦上仙桃甘泉井 千年古藤烟囱榕庙顶长“仙桃”,庙内古井甘泉终年不竭,千年古藤难辨树头须根,烟囱顶上长“飞榕”……昨天,记者来到增城市小楼镇寻觅“仙姑芳踪”,在感叹何仙姑家庙建筑精巧之余,无意中,还发现了庙内庙外多处富有传奇色彩的景观。瓦脊长仙桃 咸井出甘泉何仙姑家庙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咸丰八年,建筑是砖石台梁式结构,三进式,一进和三进是封火山墙,规模虽小,仅200多平方米,但全庙碌灰筒瓦,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制作十分精巧。大门的右侧有一口八角形“天花井”,上题:仙泉涓涓,饮者万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围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有咸味,但唯独这口古井水质清纯,爽口甘甜,终年不竭,因此,家庙一带的居民都称它为“仙姑井”,井水则为“仙水”。家庙的瓦脊之上,是天生天养的“麻姑仙桃”。它1米多高,扎根于瓦面屋脊间的寸土之上。工作人员说,他们从来未为该桃树浇灌、施肥,然而桃树却年年开花,岁岁结果,所产的桃子比寻常桃子个头略大。由于产量有限,这些“仙桃”每年都被游客抢购一空。今年10颗桃子义卖筹得了22.6万元,其中一颗“吉祥仙桃”更以8万元的“天价”被一位香港商人购走。白云山上苏公祠广州城内,有许多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史迹,他的子孙也与广州很有缘分。在广州的白云山上,曾经有一处苏公祠,就是纪念苏东坡的孙子苏绍箕的,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庄旅社的原址。苏东坡一生虽然文才出众,但官运不佳,多次受贬,家人也跟着受到牵连。一次,苏东坡因为冒犯了当朝的皇帝和权臣,被皇帝抓进监狱,害得家人逃的逃,跑的跑,三儿子苏迨举家南迁,隐居于广东南雄的珠玑巷。谁都不知道他是苏东坡的子孙,一家人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苏迨的妻子欧阳氏,聪明贤淑,和苏迨相敬相爱,到珠玑巷不久,即生下长子苏绍箕。苏迨因为家学深厚,见多识广,儿子出生后,他着意培养,当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冲突中,苏迨深知,只重视文化素质还是不够的,还要重视武艺的学习,因而在儿子的学习过程中,他更加注重让儿子学些武艺。这苏绍箕也不含糊,从小聪明好学,不仅文化课学得好,而且武艺练得也很棒。苏绍箕20岁就考取了武举人,并被任以地方官。其时宋金对抗更加严重,宋朝内部也出现了主战与主和派的分裂。宋徽宗时,主战派占了上风,苏绍箕因是武举人,被征调到北方,投身抗击金兵的斗争中。苏绍箕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得到主战派李纲和抗金名将宗泽的赏识。后来,宋徽宗被金兵抓走,赵构建立南宋王朝,苏绍箕一面积极抗击金兵,一面保护赵构转战镇江、扬州、温州等地,最后在杭州立住脚,建立了与金对抗的南宋政权。苏绍箕因护驾有功,官至太尉,掌管京城各路兵马。正当苏绍箕和各位抗金将领同心抗金的时候,南宋朝庭内部形势急转直下,主和的秦桧为相,投降派一时得势,主战的岳飞、岳云父子被害致死,李纲被贬,宗泽病死,苏绍箕看到这种情势,心力疲惫,于是向南宋皇帝赵构上了一封奏书,意思是说自己因多年征战,身体落下不少伤残,希望皇上恩准自己退休安度晚年。赵构大概也看出了苏绍箕的真正意思,批准了苏绍箕要求退休的奏章,并恩赐他丞相和太尉的荣誉官职。苏绍箕在55岁时解甲归田,退休回到南雄珠玑巷居住,第二年又举家南迁到广州,住在二儿子家里。赋闲在家的苏绍箕遍游广州附近的名山,并对白云山情有独钟,于是在山上出资建了一座月溪寺,买了一千亩土地作为月溪寺僧人养命之用。同时,他还在附近买了三百亩土地作为自己以后的墓园。就这样,苏绍箕在广州无忧无虑地生活了七年,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年,即公元1150年病逝于月溪寺,死时62岁。死后,苏绍箕被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埋在了月溪寺后边的墓园中,俗称“大鹏展翅”龙穴,也叫“苏家山”,为广州古代白云山“八大名墓”之一。黄埔军校,峥嵘岁月八十载2004年的6月16日是黄埔军校的八十周年校庆。作为一座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著名军校,黄埔军校的盛大校庆让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八十年前黄埔军校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无法绕过的重大事件,在黄埔长洲岛这块跃马谈兵之地上发生过的一切在现在想来依旧激动人心,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净土上,让我们来重温一番当年革命的烈火雄风,感怀一下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黄埔军校——世界四大军校之一黄埔军校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创建于1924年5月,是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亲自创办起来的一所新型革命军事学校。位于广州市东南珠江中黄埔长洲岛上,长洲岛全岛面积六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相望,构成了长洲军事要塞。黄埔军校面临珠江,背倚址旗山,坐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的砖木结构、三露四进的楼房。军校大门是一座两柱牌坊式建筑,挂有"陆军军官学校"横匾,相传是当时名士谭延?所写的。黄埔军校旧址几经沧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炸毁。1964年按原貌重建,1984年成立黄埔军校纪念馆,并于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大门门匾上写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军校早期的名称,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军校曾几次易名,其实都没有真正挂过"黄埔军校"的门匾。只因多次改名,校址不变,都在黄埔长洲岛上,所以人们通称它为"黄埔军校"。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上有四大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中国的黄埔军校和日本的士官学校。作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黄埔军校,培育了为数众多的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叶剑英、聂荣臻、李宗仁、白崇禧、陈毅、陈庚、胡宗南、徐向前、林彪、赵尚志、赵一曼、罗瑞卿、陶铸、杜聿明等人都是名震疆场的赫赫名将。远去的铁骑:八旗子弟如果不了解200多年前驻防广州的八旗兵,就无法理解现今生活在广东的1.8万满族人,他们多是200多年前进驻广州的八旗后裔。在广东历史上,大规模军事移民的先例并不鲜见,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就有数万征战的将领、士兵留驻,与当地人融合,中原文化开始浸润岭南。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军事移民相比,清朝的八旗兵丁移民规模并不算大,只是这次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占人口少数的民族主动迁向多数民族中来。清室建朝之初,八旗铁骑踏遍关外塞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平定关外诸藩,中原初定,分遣八旗兵马驻守全国要地,两年后,3000京旗汉军南下广州驻防。75年以后,广州府地位日益重要,乾隆帝再次派驻满族八旗来粤驻防,经过11年分批抽调北京、天津八旗,驻广州满八旗达到1500人,与汉八旗分区驻守城池。这1500名满八旗家庭子子孙孙均出丁世袭旗兵。经康乾盛世后转衰,到清朝覆灭。八旗解甲,直至今日,历经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广州八旗子弟见证了沧海桑田巨变,命运多舛,他们的后人占今日1.8万广东籍满族居民的绝大多数。84岁的汪宗猷老人也不例外,他是第八代八旗子弟完颜家族的后人,从他的家族变迁可以洞悉那段历史。位于今天广州市海珠中路的满族家庙观音楼几经风雨,现今成为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地址。汪宗猷老人三回家乡故土不再八旗二马路、八旗会馆,这些广州地名依稀可见满族活动的蛛丝马迹,今天这样的线索已经为数不多,时光倒流到247年前(1756年),广州光塔街以南至大德街(今天光塔、纸行、诗书及解放南)一带,均是满族八旗兵驻防范围,直到92年前(1911年),这种局面仍没有大的变化。八旗铁骑和满族女人的旗袍伴随着广州走过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历史很容易被现实冲刷,今天的道路早已没有了八旗铁骑踏过的痕迹,就连那段历史很多人甚至已经忘怀。然而84岁的汪宗猷老人却对那段历史刻骨铭心,他是驻防广州满八旗兵的第八代,女真部落和辽金及清代赫赫有名的完颜氏后人,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占中国半壁江山的“金”王朝,继任者将大宋皇帝赶到杭州偏安,激发诗人林升留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千古绝骂,完颜后人在清朝多改汉姓王或者汪,自完颜家族汪全德三兄弟1756年陆续来广州驻防以来,已经经历10代,在镶红旗第8代汪宗猷之前,祖祖辈辈均是驻防八旗子弟。汪宗猷老人曾经3次重返东北老家,一个半世纪流离之后,已物是人非,故土难寻,先辈村落已无稽可查,即便去到家族南下前中转的北京、天津,3次到北京市郊的满族镶红旗村走访,仍无音讯。八旗祖辈的踪迹还是他在查阅散落的家谱和各种资料后,终于梳理出了大致线条……清军1844年入关,建立王朝平定四方后,征战四方的20万铁骑逐渐转为各地驻防,满族原来“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全民皆兵模式,后来被职业旗兵取代。康熙二十一年,在全国划出97处要地,派驻八旗兵驻防,其中京畿附近派驻25处、东北满族老家44处、新疆8处、内地驻防20处,20万大军一半分驻东北、新疆和京畿,另一半分驻江宁(今南京)、京口、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等内地20座要城。在驻防京畿的八旗中,紫禁城内各门各宫各殿由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守卫,皇帝亲自担当统帅,维护王朝凤銮,称上三旗,而正蓝、镶蓝、正红、镶红、镶白五旗由亲王等要臣号令,称下五旗。但在京畿之外的驻防军中,各地的八旗并没有上下之分。各地八旗军由钦命将军统领,将军一般为一品要员,相当于现在的各军区司令员,但管辖范围小得多。由于广州由满八旗和汉八旗分别驻守,将军之下设立二品大员左都统和右都统,分别管理满汉八旗。各旗再由协领和佐领管理。汪宗猷家族称为落广祖一世祖(家族中第一个到广州的开拓者)的汪全德1756年先期随部队移驻广州,属于镶红旗,按照满族八旗规矩,三年驻守期满,八旗兵可以回到皇城根下或者东北老家,驻扎在广州的八旗兵已经做好服役期满回老家的准备,人死了也只是暂时安葬在塔形的草坟里,没有墓碑,打算部队调防时将先人尸骨带回去,但是乾隆后期要求永久驻防的一纸命令,改变了这批分守全国各地八旗子弟的命运,使他们的根漂散在97个驻防地,成为今天分散全国各地的满族先辈。自汪全德之后,汪家永久驻扎广州,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寿终正寝,他们家族七代八旗子弟,都没能带着先人尸骸返回东北老家,就连他们自己,也都被后人葬在了新的故土广州。广州趣怪地名:因科举而得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科举时代读书人尊奉的信条,而大魁天下,登科及第,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正所谓是“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广州有很多街巷的名称,就和这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人相关。 状元坊:说是状元坊,其实并不是很大的一个广场什么的,而只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街,宽处不过4米左右,而窄的地方更加是1—2米而已。沿街两边都是一两层的小楼房,装修都是采用米黄带红色的瓷砖它的位置在市政府西南,人民南路东侧,东接天成路。原名泰通坊,因宋代状元张镇孙的故居在此,所以更名状元坊。还有一种说法也认为是纪念宋代状元张镇孙,不过详情是:当时元军压境,广州告急,粮食尽,外援绝,为保广州城百姓免遭入城元兵的屠杀,张镇孙宁愿自己投降被俘,广州因此没有遭屠城之祸。张镇孙在被元兵押解上京的途中,在大庾岭愤而自尽。所以广州人民为张镇孙故居立了状元牌坊,将他原来住的街“泰通里”改名为“状元坊”。历史上状元坊曾以经营镀金首饰、刺绣裙褂、戏服等传统手工艺品著称,现在是广州有名的跳蚤市场,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都有。探花巷:在解放中路魁巷南侧内街,街名与魁巷内文魁星有关,至于是不是有人在此中过探花,就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即使是住在这里的人也众说纷纭,有说真的出过探花的,但有的却认为这里原来是个热闹的花市,故名探花。根据史料上记载,探花巷两旁原来多为祠堂,而探花一词,书中无处考证。凌霄里:在仓边路西侧内街,东起旧仓巷,西至朝天坊,根据《广州城坊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的广东状元庄有恭故居在凌霄里。因官学而得名广州的官学在古代主要有三家:广州府学宫今天的市第一文化宫、番禺县学宫今天的农讲所附近、南海县学宫今天的第十一中附近,参加这些学宫的读书人必须已经取得秀才资格。学宫街:在解放中路西侧,西接米市路,为元、明、清三代南海县学宫门前街道,故名。府学西街:北连中山四路,南接文明路,因位于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宫之西而得名。学源里:在文明路北侧西街,北连圣贤里,南接育贤坊。原为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后变为民居。“学源”得名与广州府学有关。书院这一中国古代独有的学校组织,在培养人才、推行德治、保存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起过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进入近代以后,传播西学、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广州书院群最早始建于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年间。位于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的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的书院,始建于清代康熙以后。广州书院对岭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典型地反映了地区的书院文化特色,还深刻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04 14:17颜回[新疆网友]IP:736498879
    希望作者能以简洁有力的文字,生动地描述广东风俗习惯,让人一读便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顶7踩0
  2. 2021-01-28 08:03一晃眼[澳门网友]IP:2525101790
    期待看到作者对广东风俗习惯的深入探索,能够快速地带领读者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顶10踩0
  3. 2019-12-25 01:49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上海市网友]IP:3405868261
    广东风俗习惯丰富多彩,让人颇感兴趣,希望文章能够生动地展现出当地的独特魅力。
    顶3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心愿作文500字 中考高分作文 初二英语作文 我的寒假英语作文 亲情类作文 窗外 作文 关爱作文 理想的作文 母亲的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400字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 战胜自己作文 关于未来的作文 作文开头优美句子 四级作文 这就是我作文300字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环境保护英语作文 家的味道作文 我的故乡作文 菊花 作文 滋味作文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