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作文800字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辩论词作文800字

2020-11-03 09:30:01
相关推荐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430万粉丝,很多人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16岁,却已经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年9月27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以种植真树,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真树,其中超4成能量由95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价值。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概说

第一则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后,拥有了超过430万的粉丝,登上了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的事件,由此彰显出“呐喊”的作用,它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从宣传开始的。

第二则情境材料是“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从而转化为种植真树”的方式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目前已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种植了1.22亿棵真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蚂蚁森林”通过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由“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可知,辩论的起点是上述两个材料,“环保”也应成为写作的起点,文章不能脱离此内容指令。其次,考生必须围绕“呐喊和行动谁更重要”这一辩题进行写作,且必须选择其中一方(不可写两者皆重要),辩词中既要为本方观点进行辩护,又要有驳斥对方观点。另还需要明确对象指令,要有角色意识,凸显“中国青年”的角色。

范文示例

行动,改变世界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在环境与生态保护上行动与呐喊何者更重要的问题,我方始终坚持行动胜于呐喊的观点,因为只有行动方可使人类走出生态破坏、环境恶劣的“围城”。

我方看来,行动即实践,才是改变世界,走出僵局和困境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过程,那么保护修缮也绝非朝夕之功。我方不否认要先认清问题再解决矛盾,但同样也不认同只呐喊而放任自流的态度,其结果终将祸及己身。

近年来,雾霾预警的频发、森林面积的萎缩、垃圾围城的困境等现象都成了我们经济发展前路不可规避的险滩绝壁。中国当下的困难并非个例.早在上个世纪初,梭罗在《民尔登湖》已宣告“工业的利爪将伸向世界的各个脚落。”可见,环境保护早是人类发展的题中之义。

破坏与消亡是否已成定局?

不过因为你行动在此过少而想得看,曾经的沙地在库布齐人的治然理下绿浪蓊郁;望,浙江水道在河长制的实行下重焕锦鳞游泳的生机;见,三江湿地上兼葭苍苍,鹤唳朝阳。

而这一切,都是人民辛艰汗水与踏实坚持的成果。

浙江小伙沈钧亮创建的“蚂蚁森林“积攒“绿色能量“,让荒滩沙丘变为华盖荫荫的人间奇迹不也是众人特别是当代青年扎实苦干的成绩吗?

所以说,对方辩友,呐喊恐怕比不得行动来得真实而强劲吧!瑞典少女格薷塔·通贝里在国际气侯变化大会上的侃侃而谈,固然令人深省,但是再伟大的想法不付诸实践都不过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诚然,呐喊在一些领域与问题内有震人心神的伟大力量,一如鲁迅先生“可是向来如此,就对吗?”的凝重呼告唤醒了不知多少麻木的魂灵。可是,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层面,实干才真能致变世界,为我们的明天拨开阴霾,拂去黄沙,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重回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的怀抱。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励志中学的同学,让我们以实干改变世界,以奋斗成就辉煌。方此,当我们在落日的地年线上再回首时,必是草木蔓发,青山可望!

声震四方勇于行

对方辩手、各位观众:

我方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呐喊,从广义上理解是一种意在唤醒他人的力量。声震四方,其威力远远超过无声无息的埋头苦干。

呐喊,能够让更多人听到时代的呼唤。十六岁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拥有百万粉丝的她,其每一句环保宣言必将引起潮水般的的深思与回响。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日,更多人能感受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紧迫性,于屏幕前重新审视自己麻木的内心,在格蕾塔的号召下重新凝视“风云突变”的世界,其力量何其巨大!

呐喊,不仅是情至深处的呼啸,更是饱含忧虑的劝告。如果认为它只是空喊口号,那必将错失其深意。若无“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呐喊,碌于农耕的百姓怎会拨冗植树?若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呐喊,又会有多少餐厅仍图暴利出售鱼翅?伏契克临终前的忧叹仍使我们譬醒:“人类,我爱你们,可你们要警惕啊。”这是他的呐喊,致使多少青年反思。呐喊如比必要,甚至比行动更重要。

对方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我方不敢认同。试看中国垃圾分类,从多年前引入分类垃圾桶,到如今终于起步,其进程之慢,恐怕是过于信赖行动所致。没有一声震聋发聩的呐喊,垃圾分类必将在难以依靠的所谓行动中无限滞留。“蚂蚁森林”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欣然所见的,但其归根结底是企业良知驱动之下的“呐喊”所推动产生的。如果纯粹依靠一个人的行动,且不说运树、挖坑之艰难,光是其效率便令人堪忧。不如企业一声呐喊,使双方达成共识,让时间与精力合理使用,让行动在呐喊的指导下真正有用。若你要说,中国的植树节使人们积极投身于种树,是行动的有力体现,那么,我会告诉你,先有了植树节这一呐喊的鼓舞与推动才有了行动的开花结果。没有呐喊,行动终归是自发的松散行为,成不了气候。

以上是我方的主要观点,现进行总结:行动固然有成效,但其强大作用建立在有力的呐喊之上。没有呐喊,就谈不上真正有意义的行动。所以,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声震寰宇在前,方能惊起国人环保之心。使地球家园更加清洁美丽,也因我们共同的呐喊更有活力。

我方发言完毕。

呐喊?行动!

亲爱的老师、同学以及各位辩友们,大家好!对于今天的辩论,我方持反方立场,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今天对方辩友提到了一位环保斗士,瑞典少女格雷塔。我方绝不否认她在联合国大会上,在社交平台上的呐喊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以及这些呐喊所传达的力量。我们也绝不吝啬表达我们的钦佩。可对方却因此总结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这一观点,不免让人生疑。

第一,就对方观点来看,若这位“斗士”只在呐喊领域是个巨人,在行动领域却是个铺张浪费、破坏绿色的“侏儒”,她是否依然能称之为偶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基于此,对方辩友也不得不承认只有一个行动上孜孜矻矻、踏实奋斗的人才有资格拿过话筒,成为呐喊者。而事实上,格雷塔也的确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甚至创新环保理念,正是行动的沃土给予了她呐喊的养分,而绝非对方所言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第二,我想提醒对方辩友注意两个词:“430万粉丝”“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我们不可否认公众关注度与影响力是呐喊效力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反观我们,不是说呐喊受限于我们的条件,我们得努力去追求影响力。毕竟我们只需要一个先驱;毕竟她的呐喊是为了鼓励我们行动,而不是继续呐喊。我认为对方援引格雷塔之例以佐证“呐喊比行动更重要”是有违其本意的,响应“2019影响世界的100人”呐喊的最好办法不是去争做2020年的这100人,而是去成为2020年万千保护环境的行动者之一,这也正是呐喊的意义。

我方坚持“行动比呐喊更重要”,并不是否认呐喊的重要性,而是要探讨时下广大青年,更多数平凡的人们,在面对诸如保护环境等宏大命题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这样,这道辩题才更具普世意义。而我想,在蚂蚁森林公益活动中默默积攒“绿色能量”的5亿人,以100亿棵真树的惊人成绩单,向我们展示了重视行动这一朴素而伟大的选择,以及背后凝聚成的奇迹般的力量。而他们的行动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呐喊?青松不言,他们以行动丈量绿色的足迹;绿水不语,他们以行动凝聚绿色宣言。没有激昂的呐喊,行动本身就是最激励人心的力量。不要担心你的行动微不足道,其实它定会点亮一隅微光,感召身旁的黑暗擦出光明。于是你们不断相汇,扬着行动的帆驶向远方。

你们不是那些声名远扬的呐喊者,但你们有着最动听的名字:行动者。愿你我都行动着,如此本就在呐喊着。

以呐喊指明方向,以疾呼凝聚力量

我方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反方辩友固然认为。浙江小伙沈钧亮为代表的中国青年默默种树,是将保护地球生态落到实处的最好诠释。然而,假若没有了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的呐喊呼吁,没有了无数环保人士的奔走呼告,一群低头缄口的行动者,是无法将行动背后的理念传播给下一代、弘扬给更多等待被指明方向的人的。

呐喊,便是一种发声,是一种形成思想上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为行动提供的驱动力。

行动首先得向正确的方向运动。如果每个人都闷着头行南辕北辙的事,那么一味的行动只能让每个人溺亡于脚踏实地、有所作为的幻梦中。鲁迅先生曾经提出过一项比喻,有一间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边的人都昏睡而将入死灭。此时如若无清醒者,用呐喊将他们唤醒,则众人都必死无疑;而如若他们醒来了,则尚有冲破牢笼的可能。我们所需的,恰恰是能及时纠行动之弊的呐喊者,是能为实干家拨去前路之阴霾的清醒者。当今有网络世界,光怪陆离,无数网民听风即是雨,视众生为敌肆意开炮。是时候让更多鲁迅先生一般的清醒者以呐喊指明一个社会前进之方向了。

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声音,在社会中是极有感染力和传递性的。三民主义在《民报》上一经刊出,短短几个月内便有平民甚至军阀大言民族、民权、民生了。方向一旦被指明,正确之理念一旦被说出,则如丢石子入水,荡起千层涟漪,在人们的口口相传间植入社会心理的深处了。而一言不发的行动,则不具有如此力量,且与闭门造车实无两异。这样的行动,即便正确,也只局限在一波人和一段时间内,其生生不息的蓬勃动力也无从谈起。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为环保而发声,全世界才能掀起真正为环保而行动的浪潮,环保的绿色理念才能一代代的被保留传送下去。是呐喊疾呼,使得行动有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我方所倡导的呐喊并非空喊。是服务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而非空想,呐喊更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清醒认识所在。我们应当立足于呐喊的起点,为社会和国家找寻到进步的方向,让更多人凝聚成足以燎原的力量,这样便能将名为呐喊的利箭射出,直抵名为行动的靶心。

深知此事要躬行

尊敬的对方辩友,你们好!下面由我来陈述我方观点,我们坚持认为反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的观点是正确的。

先观之瑞典少女为气候变化而呐喊和中国青年为低碳行动而植树两事。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优秀表现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不知各位对方辩友发现了没有,当杂志论及这件事的时候,似乎都是在赞叹她勇于站出来的勇气和她那侃侃而谈的表现。关于气候变化这一主题,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对之讽刺。许多人可能受其影响,但仍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懒人”。

再看中国青年沈钧亮植树造林的故事。他成功地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上亿棵树。使新绿的枝叶铺满整个大地,使伟岸的枝干延伸整个宇宙,它使二氧化碳在丛林中变得温驯听话,使深受雾霾肆虐的人们喜笑颜开。这就是行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影响。

毕淑敏的确说过:“呐喊是必须的,即使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但是我们论的是谁更重要的问题,显而易见,行动更重要,单纯的呐喊或许只是无声的嘶吼,喧哗的骚动像是在水面上的石子,激起了一点水花,便永远下沉了。在影响力呼告力这方面,呐喊是比不上行动的。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哲人说:实践出真知。领导人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谁不是在强调行动呢?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终功德圆满,他用他多年的努力行动彰显了他的能力,而反观之猪八戒,雷声大雨点小,只想着这样该怎么做但永远不见行动。再看看吕蒙,如果没有他不懈的努力,不怠慢的行动,又何以让鲁肃另眼看待?又何以留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历史佳话?

我们要的不是口号有多么响亮,旗帜有多么鲜艳,声势有多么猛烈。我们需要的是辛勤的耕耘,迈动的脚步,挥洒的汗水,一份行动,一份努力,一份收获。

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对方辩友们,呐喊固然声势浩大,撕心裂肺,美丽热切,但不过昙花一现,而默默的行动,才能留住永恒,使幸福之花绽放人间。还是深知此事要躬行啊!

我的发言结束,有请对方辩友。

扯开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一位少女,面对气候变化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一位青年,积蓄绿色能量,栽种上亿棵真树。一位名声大噪,一位默默无闻;一位获《时代》点赞,一位换“绿色土地”。从以上三组对比中不难看出:扯开嗓子的少女收获了自己的“名”,甩开膀子的青年收获了真实存在的“绿色”。从结果上看,我们一定更欣赏后者的实在。因此,我方的观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是因为“呐喊”的力量具有可速成性、可替代性。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生态的准入门槛降低,人人都具有麦克风,人人都成为了媒体本身。这给“呐喊”力量的快速传递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影响力登上了快车道。瑞典少女的快速窜红就是实证。但这也意味着,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有足够高的道德水准,有足够的流量关注,你也同样拥有如格蕾塔一样声名鹊起的可能性,因此呐喊的力量具有可替代性。

而行动力却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拥有某种意识的人并不一定真的会付诸行动。正如有的人心中牢牢被记了垃圾分类的标准,而在实行时却仍旧我行我素。行动意味着勇气,行动意味着坚持,行动意味着呐喊时无法预料的实在挑战!浙江小伙儿沈钧亮种下1.22亿棵真树;塞罕坝人用两三代人的青春植树造林;毛乌素沙漠治沙人书写出“沙退绿进”的奇迹……这一切行动没有超凡的勇气与毅力是干不下去的!由此可见,行动比呐喊更具不可替代性!

试问:一个比比皆是的商品和一件世间仅有的宝器,哪一个更重要呢?

正如对方辩友所言:“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真情的呼告可以让沙漠披上绿装呢?对方辩友须知:呐喊无法让白鳍豚重回长江,呐喊无法让亚马逊森林重回昔日盛景,呐喊无法阻止海冰的消融,无法拯救濒危的北极熊……这些呐喊无法做到的事,行动却可以使之从梦想照进现实。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人无口舌,可以;人无四肢,不可。综上所述,我再次强调我方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扯开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希望我们做到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呐喊是更深刻的行动

感谢反方二辩的发言。我想首先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呐喊比行动更重要,请注意这个“更”字。是的,诚如刚才二辩选手所说,不去行动呐喊什么也不是,但我们呐喊真的只是物理上的声响,一句口号吗?我们呐喊是为了更多人听到以至于行,我们发光是为了更多人看到以至于行动。

真正的呐喊是什么?鲁迅先生在《墓碣文》中写道: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呐喊是先行者对后来者的唤醒,是一束光点亮希望的传递,呐喊是行动的起源,只有呐喊换来更多的同行者,所谓行动才被注入灵魂。

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象大会上侃侃而谈,被《时代》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她敢于思考勇于表达,在各国领导人面前,她将自己作为青年人对环保的思考表达出来,让全世界都听到她真诚的呐喊。试问,其影响之深,受众之广,会让多少普通青年触动,而他们的行动,又会带来更大的成效。一人呐喊力薄,但一人唤醒众人行动,力量是巨大的。

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到联合国领取最高环保荣誉奖“地球卫士奖”,这难道不也是呐喊的一种体现?如果这位中国青年,仅仅是“默默为地球种树”,他的能量不过是几百棵、几千棵树。但联合国颁奖、媒体宣传做的工作,恰恰就是呐喊,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学习,让蚂蚁森林推行的“积攒绿色能量”行动蔚然成风,这就是呐喊的力量。

文明之所以鲜活、生动,以其长久的生命力活跃在历史的画卷上,就是因为每一代的拓荒者先行者都曾呐喊,去叫醒“铁屋子里睡着的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因为既然他已经剖析清楚了社会的疾病,他便不能眼看着病人的坠落,病不在身体,病在灵魂。他要呐喊,让中国人看看自己的内心;他要呐喊,让中国人自己医治自己。如果他不执笔为抢,而是继续行医,他也许会成为优秀的外科大夫,治几百人几千人。但他让自己的心去燃烧,去发光,去呐喊,中国旧社会从此有光了,人们便不再沉默。更多新青年去斗争、去拼搏、去传播发展新思想,去以行动去救治中国。

在今天,过去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已不存在,但我们仍要呐喊。因为呐喊是一颗心串起一颗心,一份力量凝结一份力量的最好方式。呐喊是更为深刻的行动,我们发出的悲壮而有力的呐喊,是让行动更有力量的来源。

谢谢大家。

绝知此事要躬行

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呼吁人们保卫环境,我钦佩于她的勇气,也赞美于她的精神,可保护环境,光是靠喊口号便能成功的吗?当然不可能。故我方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比呐喊更有效力。

塞罕坝林场从万里沙场蜕变成万亩林场,绿树成荫。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如同披着盔甲的战士,保卫着当地环境,以免遭受风沙的侵袭。它的成功是塞罕坝人民一代又一代干出来的,他们用心浇灌欢喜,终成佳话。没有罕坝人民的身体力行,沙漠里能长出树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天眼之父南仁东为圆一眼万年的梦,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从不停止勘测的步伐。朝如青丝暮成雪,熬过无数个黑夜之后,终筑天眼。没有不断的实践,要想铸成FAST天眼难道不是天方夜谭?

无数的仁人志士已告诉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的“蚂蚁森林”项目带动了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地区的1.22亿棵真树。这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热血青年、能人志士不懈奋斗,挥汗如雨的结果。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脚踏实地去做,有一份力,发一分光,让这个地球多一分澄净,少一分阴霾,多一块沃土,少一方荒山,多一分葱郁,少一分凋敝。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令我高山仰止。

于环保如此,于国家更应如此。国家兴旺,与有荣焉,国之进步,在我青年,国家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有志青年的身体力行。往昔的臭水沟如今已成清澈的小溪,过往的泥巴路如今,已成平整开阔的大马路。一代又一代栉风沐雨自担当,成就了今日之中国,而未来之中国人仍要靠新一代青少年去创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身体力行,必能装点此关山越来越好看。

志之所趋,愈远弥坚,“行”的风雨无阻,“心”的一往无前。知行合一,方能筑就美好未来,用行动去创造奇迹吧!

心存蓝图,更应落实行动

正方辩友:

你们好!

当今时代呐喊助威声固然重要,呐喊者也愈发增加,但在如今讲求实干成绩,追求实干精神的社会,光有呐喊却远远不够,实干才是当代主流,由此我方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为人做事,心存蓝图是必要的,我们敬佩瑞典少女格雷塔在面对众多领导人时,有关气候问题的侃侃而谈,她凭其对未来格局的把握与智慧,无愧于被评为2019年影响世界的100人,但其或是高屋建瓴的理论,或是对未来的构想,却没有以行动将其检验,难免有所偏误。

而中国小伙沈钧亮,纵使没有多么宏伟的构想,却将环保工作落实于日常行动。则体现出其更具时代与实在意义的价值。一方面他将公益环保方式创新,以种树作为实干,真正的实现了节能减排,体现出他的智慧与创新,再者他身体力行而不是大谈特谈理论,感化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为国家社会做实事,同时他这份实干精神也在青年中弘扬,使青年为之而震撼与动容。

叩今察古,多少实干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出了举足轻重的奉献,以他们自身行动鼓舞众人,平民教育先驱晏阳初先生心系乡村,扎根平民,不将推进社会思想进步作为口号,而真正落实每一位平民的启蒙教育,开启智慧感化了卢作孚,陶行知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加入他的队伍,塞罕坝凭借着三代青年人的奋斗的实干,不停留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构想,倾力将西北沙漠打造为绿洲,为华北生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正如孙家栋先生所言: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们,更是靠着这份不浮于蓝图构想,为人们做实事,以艰苦奋斗的实干形象印在历史长河中。

回首当下,许多人乐于将喊口号作为人生信条,甚至是一种习惯,且不谈他们是否拥有如格蕾塔的才智与思想,他们却将此作为偷懒避苦的借口,以做实事太过于疲累,无法一举成名而放弃或拒绝,这诚然不是新时代所应追求的人生姿态与目标。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中国青年应充满活力,落实本分与行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寻真知,由此国家才真正充满希望与活力。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让我们以行动的力量去战胜藏在呐喊背后的躲避与怠慢。

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

大家好!

诚然正如对方辩友所说,呐喊比行动更加重要,呐喊更能引起人们对问题的关注度。但我方依旧坚定自己的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何为行动?行动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实践,付出实际的劳动。而何又为呐喊呢?呐喊,只是口头上传递信息,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我方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获得其内在价值,通过行动我们才能了解到环境保护的来之不易。马克思说过,如果一个民族或国家不去劳动,别说几个月就是几周,他们也将灭亡。又如毛主席曾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伟人的名言中,我们深知行动所蕴含的那份足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若我们不通过劳动而去体验感悟环境保护的价值追求与内涵,我们又怎能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艰辛呢!行动可以更好的去引导我们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热情的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

第二,行动将会比呐喊更有力量,影响更多的人。通过自己以身作则,来书写艰苦奋斗的篇章。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动他人,号召引领社会,正如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获得的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奖,正是通过他低碳生活,并带领青年植树等行为实现的,又如塞罕坝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最终成为绿色海洋,铸就塞罕坝精神。更有库布齐沙漠,通过努力行动,由沙漠变绿洲,这一则又一则可敬可歌的事迹,正是有无数先辈的努力与奋斗,铸就可敬之精神,引领号召我们参与其中。

如果我们只谈呐喊不谈行动,就如同赵括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不讲实际,最终只会是一张空头支票,我们敬佩像瑞典少女那样敢面斥各国领导人,但她发出的呐喊是空洞无物的,让人感到热血澎湃而已,不付诸实践终究是无稽之谈,只有通过行动让能量转化为真正的力量,我们才能去做好环境保护。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我们不应只沉浸在呐喊的热血中,而应迈向行动的旅途,发挥出我们真正的力量。我方再次陈述观点: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谢谢大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景物的作文 散步作文 梦想的作文 初中作文题目 关于美食的作文 消防作文 关于挫折的作文 悔作文 荷花的作文 游玩作文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我的同学作文500字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 作文我的乐园 离别作文 民俗作文 写信作文 动物作文 优秀作文600字初中 荷花作文 遗憾作文 五年级 作文 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写植物的作文 作文中惊艳的神仙句子 关于风景的作文 高中优秀作文 的那一刻半命题作文600字初一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植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