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以感受体验生活为切入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20-11-07 16:55:01
相关推荐

《以感受体验生活为切入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盐城市第一小学 秦岭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又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因而,作文教学一直受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远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严重,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指导上,存在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内容”等现象,不利于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文体训练单一,而且记叙文的训练到小学高年级趋向文学化,忽视实用体的教学,使学生不懂得作文的实用价值,不能将其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来使用。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课题组同志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习作主体——学生的关注和对作文教学理念的学习与实践,缺少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缺少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我们一致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因此,课题组提出《以感受体验生活为切入点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并从以下几方面作更为深入地考虑:

一写作教学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放眼国际、立足国内,明确提出了培养目标必须体现时代要求,强调“一切以人为本”,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学亦人学,文品亦人品,写作教学应该为学生成为学生真实灵魂的投射,真实人格的反映,让学生的心灵在这自由飞翔。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改革,许多国家都对作文教学的目标作了新调整和规定。法国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法语法语教学的宗旨在使每个学生形成他的个性,成为一个有觉悟的、独立的、负责的公民。”《日本初中国语教学大纲》在第一学年中就明确下列注意事项:“从生活及学生中发现课题,惧材料,并归纳成自己的见解;要明确自己想传达的事实、事情、主题、见解和心情”。

二写作教学需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写作初始阶段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重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将努力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敏于观察,勤于阅读,乐于体验与交流,将生活体验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使作文成为生活需要,成为有趣的快乐体验。

三写作教学需要符合小学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心理学明确表明,“研究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规律和感情、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这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才有富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才有可能创造地完成老师的任务。”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篇章的规划,表现手法的运用等均与学生的感情、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都非常有利。好奇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每当遇到新鲜的事物,学生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欲与好奇感。这种好奇心理的驱使,学生就会情若泉涌,神思飞驰,对感知进行加工整理,迸发出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示对美丑善恶的态度,大有不吐不快之势。小学生还喜欢畅所欲言,希望写作能成为他们内心感受的释放,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希望教师能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智慧与写作灵感的平台。

二、国外、国内(我校)同一领域研究现状及价值

1978年以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采取的“分步训练、素描训练、分格训练、先放后收训练和读写结合训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吸收了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获得许多弥足珍贵经验和成功做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开始不让学生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些正是科学的语文教学的“三根支柱”。现代日本作文教学是“以儿童诗作文、调查作文、集体作文、认识自我与自我成长史作文的四个板块构架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框架是一个儿童人格成长与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有机结合的一种体现”,“是在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表达活动中,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儿童的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我校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之一,教科研工作方面先后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具备了相当的教科研水平。目前,我校“十一五”课题中关于习作教学方面的课题有三个《读写结合》《学生习作评讲》可以说该课题与他们互为补充。“十五”课题,雷校主持的省规划办课题《网络环境下进行互动作文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生活情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变为一种行为习惯。

2.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步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并借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尝试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目标,丰厚作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形成作文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常规模式。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1.感受:主要指受到外界影响而而对某事某物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卢梭曾经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2.体验:主要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即亲身经历,通过体验让学生把对生活的感悟与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情动而辞发”,写作课程的本质在于满足主体的表达需要,在于尊重主体的生命理解,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的人

[1]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30年后的我作文 安昌古镇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500字 北京作文培训 抓周作文 龟兔赛跑英语作文 介绍自己的作文400字 收拾房间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800字 关于背后的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800字 迈出这一步作文 写人作文550字 机智的我作文 写景的作文150字 关于油菜花的作文 以暖为题的作文 描写家乡风景的作文 滑冰作文600字 篆刻作文 作文成功之路 环境与健康作文 美在路上作文 语文考试万能作文 写景的作文五百字 假期游记作文 作文小白兔100字 班级大扫除作文 默默无闻的人作文 爱我国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