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 祝福名师教学视频文字实录

2020-11-09 07:30:01
相关推荐

2 祝福名师教学视频(文字实录) 21世纪教育 欢迎您,[][] 您的IP:220.181.108.156> > > 按学科分类 按学段分类高中: 初中: 小学: 按资料类型 课文 课文汇编 相关推荐: 学科导航: >> >> >> >> 2 祝福名师教学视频(文字实录)

2015 12 21 10:37 315次

共1课时

2 祝福 高中语文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品味祥林嫂三处肖像描写的不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分析它们各表现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说明其背后遭遇了什么样的变故。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进而理解小说主题及其现代意义。

2学情分析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祝福》时,学生已能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较好地了解小说内容。通过调查,学生读完基本能够感受到是封建礼教杀死了祥林嫂,但对其如何“杀害”,并不明确。因此,教师应该设置一连串小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鲁镇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封建礼教。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现代意义: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成见,能把人逼上绝路。

3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品味祥林嫂三处肖像描写的不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分析它们各表现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说明其背后遭遇了什么样的变故。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进而理解小说主题及文本的现代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三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祝福》这篇小说的环境特点,谁来跟我们说说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鲁镇是一个封闭落后,男尊女卑,封建迷信思想浓厚的地方)而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她的命运我们可想而知。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鉴赏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以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为切入点,分析其生存状态的变化及背后遭遇的变故,从而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理解小说主题。

活动2讲授人物鉴赏——祥林嫂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活动3讲授人物鉴赏——祥林嫂

我们来读一读。(ppt展示三次肖像描写)

读完以后,同学们的直观感受是什么?(祥林嫂的人生越过越惨)

那接下来我们对这三处肖像描写进行具体的分析。

活动4讲授人物鉴赏——祥林嫂

我把三处肖像描写做了一个分类,大家看这个表格。(PPT展示表格)

(1)祥林嫂初到鲁镇为什么“头上扎着白头绳”?(死了丈夫)

说明她是一个?(寡妇)

接着点评脸色、眼睛——生存状态:年轻耐劳、生机还旺。

(2)那么这个寡妇为什么要到鲁镇来?

明确躲避严厉的婆婆,防止被迫再嫁

(3)祥林嫂为什么不想嫁给别人?

明确因为封建礼教中对女子的要求,“从一而终”,女子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如果一个女人再嫁,就违背了封建礼教,会受人唾弃。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身为旧社会的一名农村妇女,祥林嫂自己脑海中就有这种封建思想,她也自觉地遵守封建礼教。

瞒着婆婆逃到鲁镇,这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反抗,然而她成功了吗?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次肖像描写。

(4)她再到鲁镇,和初到鲁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仍然带着白头绳”——又死了丈夫,再次成为寡妇。

(5)为什么此时的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这次并没有婆婆逼她改嫁。

明确67自然段,大伯收屋,又赶她,她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老主人。

(6)为什么丈夫死了大伯没来收屋,儿子死了,大伯就来收屋?

明确因为她没有继承权。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里女子必须依附男人而存在。儿子死了,祥林嫂在这个家里就没有地位,没有安身立命之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是封建礼教“夫在从夫,夫亡从子”的信条,正是这样的信条逼得祥林嫂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再次回到鲁镇,投奔老雇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想要遵守封建礼教,祥林嫂逃到鲁镇。而又是封建礼教逼得她走投无路,再次回到鲁镇。

接下来,我们看不同之处。

不同:“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时的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形容憔悴,极端痛苦。

(7)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眼角有泪痕?(祥林嫂第一任丈夫死的时候并没有泪痕啊)

明确儿子的死去在精神上对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8)除了肖像描写,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儿子的死对祥林嫂造成巨大的打击?

明确语言描写:“我真傻,真的。”——自责,内疚,不能原谅自己。

多次向别人诉说儿子遇害的故事——为缓解内心的失子的苦痛。

(9)这里,我想多问一句,面对祥林嫂的不幸,周围人们是怎么对待她的?找找相关的句子。

明确具体点评79、80、87、103自然段。“烦厌”、“笑影又冷又尖”——祥林嫂丧子的痛苦,只被人们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种消遣。因为生活太无聊乏味,精神太空虚寂寞了。一方面将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当做赏玩的对象,一方面也从而将自己的痛苦与不幸暂时转移或忘却,一旦趣味得到了满足,不再有新的刺激,麻木的心灵对外界已不起任何反应。不但不起反应,甚至还生出“恶”来,即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投以极端的冷漠与残忍。

(10)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时候,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吗?

明确没有,反而夸赞“鲁四老爷家里雇着的女工了,实在比男人还勤快”。

(11)那么人们对待祥林嫂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明确因为她不遵守封建礼教,再次嫁人,即使祥林嫂再嫁后发生不幸,在鲁镇人们的观念中,这都是不守贞节的错,甚至认为祥林嫂是个克夫的晦气之人。因此,人们不但不同情她,反而对她的不幸抱以嘲笑、冷漠的态度。所以说,人们是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自然而然地对祥林嫂采取这番冷漠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次肖像描写。下端为什么是裂的?(走了很久,当了很久的乞丐)碗破且空说明什么?(生活贫困,且乞讨不到任何东西)所以她瘦削不堪。眼珠间或一轮,证明她是个“活物”,可见祥林嫂这时候已经神情呆滞,完全麻木了,她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12)祥林嫂两次丧夫,最后儿子也死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都没有将她击垮,那么是什么事情让她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明确因为四叔四婶不让她参加祭祀。

(13)为什么不让她参加祭祀?找找课文相关句子。

明确71页。因为她“伤风败俗”、“不干不净”。

(14)为什么鲁四老爷会觉得祥林嫂伤风败俗,不干净?

明确因为她嫁了两次,没有守住封建礼教对女人的贞节的要求。这样的女人做的饭菜,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不让她参加祭祀,这就等于剥夺了祥林嫂像鲁镇其他普通女人一样参加祝福的准备工作的资格和权利,哪怕这种资格和权力本身是卑微的,低下的。不能参加祭祀的祥林嫂,失去了常人所具有的权利,已经是“非人”一般的存在了。

(15)那么我们想想,祥林嫂为了重新获得参加祭祀的资格,她做了什么?(捐门槛)花了多少钱?(十二千)这是她多长时间的工钱?(两年)

明确她可以说是用了她全部的身家来捐了这条门槛。小说中说,捐了门槛,就“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死了去受苦”。但是她捐了门槛,回来之后,鲁四老爷家的人就让她参加祭祀了吗?(没有)

这样来看,她不但连祭祀的权利完全被剥夺了,就连死后魂灵安宁的权利也已经荡然无存。祥林嫂生不如常人,死亦不得安宁。

“捐门槛”这件事,可以说是祥林嫂对自己命运的第二次反抗,然而她再次失败了。可见,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鲁镇人并不因为祥林嫂捐了门槛而消除偏见,接纳她。更何况,“捐门槛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迷信活动。然而,祥林嫂自己也听信了,并且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有罪,不洁,就像之前所分析的,祥林嫂自己就是一个想要遵守封建礼教的妇女。

后来,我们都知道,依旧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后,祥林嫂精神大受打击,以至于失去劳动的能力,最后被赶出门,做了乞丐,凄然死去。

活动5活动思考与讨论

1、ppt展示:梳理思路2、学生讨论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在这场悲剧中,没有人是真正想要害死祥林嫂的。无论是四叔四婶、柳妈,还是鲁镇上的人们,他们之所以歧视祥林嫂,都是因为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正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孙绍振先生所说,“祥林嫂悲剧的关键,这是一个没有凶手的悲剧。是一种观念,一种荒谬的成见杀死了她。最可悲的是,她自己也接受这样的成见,加速了她的死亡”。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把人逼上绝路,这是小说更深层次的主题,也是文本的现代意义所在。

如今,封建社会已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今有没有新礼教把人迫害致死的情况?

2 祝福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 祝福

1第三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祝福》这篇小说的环境特点,谁来跟我们说说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鲁镇是一个封闭落后,男尊女卑,封建迷信思想浓厚的地方)而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她的命运我们可想而知。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鉴赏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以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为切入点,分析其生存状态的变化及背后遭遇的变故,从而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理解小说主题。

活动2讲授人物鉴赏——祥林嫂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活动3讲授人物鉴赏——祥林嫂

我们来读一读。(ppt展示三次肖像描写)

读完以后,同学们的直观感受是什么?(祥林嫂的人生越过越惨)

那接下来我们对这三处肖像描写进行具体的分析。

活动4讲授人物鉴赏——祥林嫂

我把三处肖像描写做了一个分类,大家看这个表格。(PPT展示表格)

(1)祥林嫂初到鲁镇为什么“头上扎着白头绳”?(死了丈夫)

说明她是一个?(寡妇)

接着点评脸色、眼睛——生存状态:年轻耐劳、生机还旺。

(2)那么这个寡妇为什么要到鲁镇来?

明确躲避严厉的婆婆,防止被迫再嫁

(3)祥林嫂为什么不想嫁给别人?

明确因为封建礼教中对女子的要求,“从一而终”,女子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如果一个女人再嫁,就违背了封建礼教,会受人唾弃。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身为旧社会的一名农村妇女,祥林嫂自己脑海中就有这种封建思想,她也自觉地遵守封建礼教。

瞒着婆婆逃到鲁镇,这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反抗,然而她成功了吗?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次肖像描写。

(4)她再到鲁镇,和初到鲁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仍然带着白头绳”——又死了丈夫,再次成为寡妇。

(5)为什么此时的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这次并没有婆婆逼她改嫁。

明确67自然段,大伯收屋,又赶她,她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老主人。

(6)为什么丈夫死了大伯没来收屋,儿子死了,大伯就来收屋?

明确因为她没有继承权。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里女子必须依附男人而存在。儿子死了,祥林嫂在这个家里就没有地位,没有安身立命之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是封建礼教“夫在从夫,夫亡从子”的信条,正是这样的信条逼得祥林嫂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再次回到鲁镇,投奔老雇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想要遵守封建礼教,祥林嫂逃到鲁镇。而又是封建礼教逼得她走投无路,再次回到鲁镇。

接下来,我们看不同之处。

不同:“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时的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形容憔悴,极端痛苦。

(7)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眼角有泪痕?(祥林嫂第一任丈夫死的时候并没有泪痕啊)

明确儿子的死去在精神上对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8)除了肖像描写,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儿子的死对祥林嫂造成巨大的打击?

明确语言描写:“我真傻,真的。”——自责,内疚,不能原谅自己。

多次向别人诉说儿子遇害的故事——为缓解内心的失子的苦痛。

(9)这里,我想多问一句,面对祥林嫂的不幸,周围人们是怎么对待她的?找找相关的句子。

明确具体点评79、80、87、103自然段。“烦厌”、“笑影又冷又尖”——祥林嫂丧子的痛苦,只被人们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种消遣。因为生活太无聊乏味,精神太空虚寂寞了。一方面将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当做赏玩的对象,一方面也从而将自己的痛苦与不幸暂时转移或忘却,一旦趣味得到了满足,不再有新的刺激,麻木的心灵对外界已不起任何反应。不但不起反应,甚至还生出“恶”来,即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投以极端的冷漠与残忍。

(10)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时候,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吗?

明确没有,反而夸赞“鲁四老爷家里雇着的女工了,实在比男人还勤快”。

(11)那么人们对待祥林嫂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明确因为她不遵守封建礼教,再次嫁人,即使祥林嫂再嫁后发生不幸,在鲁镇人们的观念中,这都是不守贞节的错,甚至认为祥林嫂是个克夫的晦气之人。因此,人们不但不同情她,反而对她的不幸抱以嘲笑、冷漠的态度。所以说,人们是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自然而然地对祥林嫂采取这番冷漠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次肖像描写。下端为什么是裂的?(走了很久,当了很久的乞丐)碗破且空说明什么?(生活贫困,且乞讨不到任何东西)所以她瘦削不堪。眼珠间或一轮,证明她是个“活物”,可见祥林嫂这时候已经神情呆滞,完全麻木了,她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12)祥林嫂两次丧夫,最后儿子也死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都没有将她击垮,那么是什么事情让她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明确因为四叔四婶不让她参加祭祀。

(13)为什么不让她参加祭祀?找找课文相关句子。

明确71页。因为她“伤风败俗”、“不干不净”。

(14)为什么鲁四老爷会觉得祥林嫂伤风败俗,不干净?

明确因为她嫁了两次,没有守住封建礼教对女人的贞节的要求。这样的女人做的饭菜,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不让她参加祭祀,这就等于剥夺了祥林嫂像鲁镇其他普通女人一样参加祝福的准备工作的资格和权利,哪怕这种资格和权力本身是卑微的,低下的。不能参加祭祀的祥林嫂,失去了常人所具有的权利,已经是“非人”一般的存在了。

(15)那么我们想想,祥林嫂为了重新获得参加祭祀的资格,她做了什么?(捐门槛)花了多少钱?(十二千)这是她多长时间的工钱?(两年)

明确她可以说是用了她全部的身家来捐了这条门槛。小说中说,捐了门槛,就“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死了去受苦”。但是她捐了门槛,回来之后,鲁四老爷家的人就让她参加祭祀了吗?(没有)

这样来看,她不但连祭祀的权利完全被剥夺了,就连死后魂灵安宁的权利也已经荡然无存。祥林嫂生不如常人,死亦不得安宁。

“捐门槛”这件事,可以说是祥林嫂对自己命运的第二次反抗,然而她再次失败了。可见,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鲁镇人并不因为祥林嫂捐了门槛而消除偏见,接纳她。更何况,“捐门槛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迷信活动。然而,祥林嫂自己也听信了,并且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有罪,不洁,就像之前所分析的,祥林嫂自己就是一个想要遵守封建礼教的妇女。

后来,我们都知道,依旧不被允许参加祭祀后,祥林嫂精神大受打击,以至于失去劳动的能力,最后被赶出门,做了乞丐,凄然死去。

活动5活动思考与讨论

1、ppt展示:梳理思路2、学生讨论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在这场悲剧中,没有人是真正想要害死祥林嫂的。无论是四叔四婶、柳妈,还是鲁镇上的人们,他们之所以歧视祥林嫂,都是因为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正如著名文学理论家孙绍振先生所说,“祥林嫂悲剧的关键,这是一个没有凶手的悲剧。是一种观念,一种荒谬的成见杀死了她。最可悲的是,她自己也接受这样的成见,加速了她的死亡”。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把人逼上绝路,这是小说更深层次的主题,也是文本的现代意义所在。

如今,封建社会已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今有没有新礼教把人迫害致死的情况?

精品课件 精品试卷 精品导学案 精品教案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电话:4006379991

2006 2020 版权所有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教信息20132号

二一教育 中小学教师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成长作文 反思作文 故事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想对您说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 20年后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二年级作文 荡秋千作文 桥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 坚持不懈的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 家乡变化的作文 日出作文 我的朋友 作文 初中作文素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