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贵在熟 情贵在真——初一语文期中作文评阅随感

2020-11-13 01:45:01
相关推荐

上周结束的期中考试,初一语文作文,命题者没有在审题上设置人为障碍,只要学生扣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人一些事”来叙写,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分数,当然,如果进一步抓住“细节”细致描摹,写出人物“精神”与人格魅力,那么获取高分亦不是太难的事情。

事实上,联想我们最近训练的一篇作文《这样的人让我》,还有上学期《二三事》《我的同学》《瞧,这个人》等,定能勾起诸多回忆: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常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静下心来,好好缕一缕,还是有不少内容可写。

在商定评分细则时,语文组几位同仁主要侧重以下五点:一类文,展现人物精神与人格魅力;二类文,注重观察,突出细节;三类文,有人有事,较为具体;四类文,有人有事,不够具体;五类文,无人无事,不知所言。鼓励打高分,哪怕满分;勇于给低分,哪怕个位数。当然,对于一些特殊问题:书写欠认真,错别字频频,一逗到底,未能分段等,阅卷老师自行掌控,不要过分为难学生。

尽管事先有所考虑,但阅卷中不少考生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这既有试题的指向性欠明、学生难以下手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作文能力缺失、语言匮乏、材料陈旧等主观原因。具体剖析如下:

一、构思的内容令人目瞪口呆。题目要求选取一个人写一写,注意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精神。结果不少考生竟然写成一群人、一类人,令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人几件事,切合题目要求;但一群人(一类人)一件事,一群人(一类人)几件事,肯定跑题。如果说这样的构思还能获得一定分数,但无人无事,迷迷糊糊,昏昏沉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能施以个位数的同情分。比如,有个考生写虚构人物,说若干年后,在大街上碰到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细细一打量,是曾经的同班同学,为什么他会变成这般模样?原来上学时不用功,不努力。这样的结局,这样的情节,谁不知晓?与其挖空心思虚构故事,不如想想身边熟知的人和事。

二、拟写的题目令人啼笑皆非。不知是自拟题目,一下子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还是学生根本没有耐心审读材料创设题目。总之,看到一些学生拟写的标题,简至令人啼笑皆非,无言以对。如:一个漫不经又能知错就改的人,估计他想写“一个漫不经心又能知错就改的人”,哪知遗漏一个“心”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再如:那年夏天弟弟成长的笑,前言不搭后语。还有,爸爸的妈妈是奶奶,完全绕口令,玩文字游戏。其实简洁一点,我的奶奶,我的弟弟,一个难忘的人,又何尝不可?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既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点明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比如说《点灯人》《坚强的“钱少”》,谁看了会一扫而过?恐怕更多的暗自揣度:“点灯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点灯?他又如何点灯?“钱少”是谁?哪件事情体现出他的坚强?反之,一个不好的题目,既偏离命题者的意图,又让人难以产生丝毫的阅读冲动。比如,有位考生题目是《光盘》,不用看内容,就知道是叙事,写一个人用餐不浪费,懂得节约。毫无疑问,扣题不紧,主次不分,明明让你写人,尽管人离不开事例的支撑,但绝非事例的简单叠加,人物的飘忽闪烁。

三、选取的材料令人索然无味。平时作文,学生选取的材料,我们语文组就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笑称为“六子登科”,诸如,小区扫叶子,街上捡票子,路上扶瞎子,教室修凳子,雨中送伞子,车上让位子。这次作文,出新的素材依旧不是很多,“六子登科”现象依旧泛滥成灾,读罢索然无味,恹恹欲睡。不过有的考生谨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将“街上捡票子”精心设计,重新包装,替换成“购物免票子”,让人哭笑不得,自叹不如。故事情节多半是想买一支笔,或者一瓶饮料,摸摸口袋钱忘钱了,店主想都没想,就不容置疑地说:孩子,拿去吧,不要钱!也有考生不是买东西,但换汤不换药,是坐公交忘记带卡又没钱,司机照旧让他上车,照旧送他到该到的地方。也许我们身边有类似情况,但如此高的频率还是令人咋舌。我也买过东西,有时哪怕差一毛钱,店主都会不依不饶,让我继续掏钱,没有零钱,就拿大票子去找,或者丢下一点东西。不是每一位店主,每一个时间点,都慷慨无私,我们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定。

四、抒写的情感令人如坐针毡。一篇文章要不要抒情,答案毋庸置疑,但怎样抒情,值得关注。显然情贵在真,选取身边熟知的人,叙写切身经历的事,抒发自我真实情感。而非虚情假意,夸大其词,好比文革期间某些难以启齿的“样板戏”。这次作文,有位考生介绍同学,出人意料地仿照《邓稼先》行文格式,拟写三个小标题:从不扫地到扫地,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其中有这么几句:“我不能走,决不能走!我要扫地,要为班级争光!如果我有再次选择机会的话,我仍会走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他是班级永恒的骄傲。”不就扫个教室吗?有这么高尚与伟大?值得如此大写特写,大肆宣扬?别忘了,打扫教室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不至于上升到国家精神、民族情感。再有,小区打扫垃圾的清洁工人,大街清扫落叶的环卫工人,都是我们书写的对象,这没有问题,但一味地夸大,一味地歌功颂德,无疑言过其实。打扫落叶、纸屑等垃圾,是他们本职工作,这就好比“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一样。除非超越常人,超越自我,前提得感动自己,倘使自己都觉得是瞎写,是虚构,又岂能激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朱光潜老师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老师起早带晚,爸妈含辛茹苦,自己风里来雨里去,细细一想,往事历历在目,哪一件不令自己感动?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如是文字,才有阅读的冲动和欲望。

总而言之,这次作文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少考生所写内容泛泛而谈,笼而统之,没有细节描写,没有人物精神,没有达到命题者所期望的目标。(2017.4.22)

佳作两篇

点灯人

浦口区一考生

我出生在一个十分美好的农村,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而在我的记忆中有那么一位点灯人,我怎么也忘不掉。

由于是农村,黑漆漆的傍晚总会有一个人来点灯,他姓赵,所以大家都叫他“老赵”。村里的灯都是他点的,他和村里人都很熟悉。

傍晚,奶奶端着饭碗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夕阳将天上的云烧成红一片,紫一片。“嘿呦,嘿呦。”往处传来一个大汉喘气的声音,他肩上扛着把六七米长的竹梯子,脖子上挂着条泛黄的白毛巾,赤裸上身,露出黝黑的肤色,一步一步地朝这边的灯走来。

我还没反应过来这是谁时,奶奶早已亲切地喊出他的名字:“老赵。”老赵熟练地将梯子架在灯旁,边爬梯子,边和奶奶聊天:“哎,在吃饭啊!”奶奶笑眯眯地问:“吃了吗?要不上我们家吃点?”老赵将灯点好,用那泛黄的白毛巾擦了擦额头上豆粒大的汗珠:“没事,还不饿。”奶奶从台阶上站起来:“你这老赵啊,可别把身子搞垮喽!”老赵拍了拍胸脯说:“硬朗着呢,垮不了。”说完,他扛起梯子往下一家走去,健壮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余晖里。

老赵每天勤勤恳恳地帮大伙儿点灯,大伙自然把他当亲人看待。

有一次,老赵朝我们家走来。他的步伐没有往常那么稳健,软绵绵的,眼睛也不像往常那么有神,迷离暗淡,脸色有些苍白,没走几步便倒在路边。我赶紧拉上奶奶去看看。奶奶见他脸色惨白,说道:“这个老赵,准是没吃中饭。这村里灯想要点着,起码也得徒步五六里啊,这不吃饭,再好的身子也会垮的。”说着,奶奶和邻居将老赵拉进屋里。

老赵躺在床上,大伙儿全都围着他。渐渐地,老赵睁开眼睛,奶奶急忙端来糖水:“哎呦,你可把大家给急坏喽,快把这喝了。”老赵接过糖水,一口气喝完,笑道:“这不还活着嘛,担心个啥。”说完,他翻身下床,扛着梯子,准备离开。“不再歇会儿吗?”奶奶有些担心。“没事,死不了!大伙儿还等着我点灯呢。”老赵扛着梯子走了。

余辉映照在他身上,格外耀眼,他的背影比往常还要健壮。默默奉献的老赵永源封存在我的记忆里,怎么也抹不去。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点灯人。

点评有人有事有精神,这一切都得益于小作者细致的描写,传神的语言,如点灯人“老赵”的外貌描写和他与奶奶之间的人物对话。可以说,“老赵”是有生活原型的,是作者曾经偶遇,或者与之交往,否则,写不出这么精彩,写不出这么传神。

坚强的“钱少”

浦口区一考生

在我的童年里,有一个人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是我童年时的玩伴,他有一个外号,听起来很阔气,叫“钱少”,首先,他姓钱,其次是他家很有钱,整天过着少爷般的日子,所以大伙儿就叫他“钱少”。有一次他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天,我去钱少家玩,钱少告诉我,他发现家后面的竹林里有一个马蜂窝,问我去不去看看。我思量一会,心想“这个钱少,一肚子坏水,就算说不去,他也肯定会变着法子让你去的,也罢,就去看看吧。”不过我要求钱少必须保证安全,他拍着胸脯保证。

我们来到竹林,一看,果然有个马蜂窝。钱少笑着说:“怎么样?你站在马蜂窝下面,我让你淋个蜂蜜浴。”我连忙摆手:“马蜂可是不好惹的,我还年轻,不想这么快死。”钱少看了我一眼,说:“逗你玩呢,你躲远点看我表演。”说完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只麻袋,一人一个。他让我钻进去目睹他的表演,麻袋上他特意钻了两个小洞,好让我看到外面。我准备好之后,钱少钻进另一只袋子,手伸出洞来,拿起竹竿,使劲一捣。马蜂窝摇晃了几下,竟没掉下来。这下惨了,马蜂全部出动,铺天盖地,密密麻麻。钱少连忙把手缩进袋里,竟然卡住了,他连忙转身,想要逃跑,但慌不择路,一头撞在竹子上,应声倒地。马蜂们蜂拥而至,杀将过来。钱少立马把手压在身体上,只听到“啊,啊”的惨叫,不过钱少一动不动,似个石头。一会儿马蜂飞走了,我确认安全后,跑过去把钱少扶起来,我怕马蜂杀个回马枪,赶紧带钱少回家。

回到家钱少的妈妈帮钱少擦药水,他手臂上有几个大包,钱少的妈妈训斥道:“这英雄变大狗熊了吧!”钱少笑着说:“英雄也有失误的时候,我不怕疼。”

哎,这次让我认识到钱少的调皮了,同时他真坚强,被蛰了还能笑的出来,佩服,佩服!

点评第一次看到这篇作文,我就忍不住读给全组的语文老师听,不是说这篇文章无可挑剔,而是小作者会写作文,会扣住身边的人,写出他的特点和精神。捅马蜂窝,多么熟悉的童年往事!“让你淋个蜂蜜浴”“英雄也有失误的时候”,多么亲切的俏皮话!为何我们总是熟视无睹?原因很简单,我们总是封存自己的记忆,不想穿过时光隧道,去感知熟知的人、有趣的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书虫作文 写小动物的作文 克服困难作文 年夜饭的作文 含羞草 作文 研学旅行作文 初一500字作文 历史人物作文 梦想作文素材 风景 作文 ai写作文 成长类作文600字 优秀作文500字初中 大年初一作文 分类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作文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读书的好处英语作文 珍爱生命作文 妈妈我爱你作文 我的乐园四年级作文 我尊敬的人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 文明礼仪作文 我想对您说作文 作文我爱我家 观察植物作文 植物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