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师资格证作文主题:启发式教学 高分范文+万能话术+名言警句+名人案例

2020-11-13 15:25:01
相关推荐

了!

文末有其他主题哦

主题解读可用于作文开头

名人名言和案例都是议论文的常用素材

再从范文示例中学习文章布局

作文可不就稳了嘛

今天的主题是

启发式教学

一、主题解读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对待教学上要帮助、引导、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相关素材

(一)名言警句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4.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5.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7.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知,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

8.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9.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亚美路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二)名人案例

1.苏格拉底有一次,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苏格拉底首先问道,“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回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经过讨论,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接下来,苏格拉底又问:“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上述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在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追问,迫使学生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也帮助学生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正义”,贯彻了启发式教学。

2.孔子《论语·述尔》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解释了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四层意思:一是学生自己要主动思考;二是教学要用启发式;三是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后但不得其意、语言不能时启发之;四是启发的结果是能举一反三。

3.陶行知在同学们纷纷挤着想看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中有水平的创作时,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人们就像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营养品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开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陶校长眯着双眼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到此结束。”

4.陶行知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争抢捉一只蜻蜓,闹成一团。陶行知先生听小孩叫他,停下脚步,见他们捉蜻蜓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翠贞点点头。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将蜻蜓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蜓是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忽地坠落下来,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蜻蜓在空中飞了几圈,很快飞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冲上升,盘旋翻飞。孩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嗬,在跳舞呢,看!”

5.反例一位老师教小学生认识“褥”字,决定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于是,老师问学生:“你们家床上铺着什么?”“铺着席子。”“席子上呢?”“是麻将席。”“麻将席上面呢?”“是妈妈。”“有没有再铺别的什么呢?”“没有。”结果,褥子没有出现,老师没办法形象地讲解“褥”字。孩子家长找到那位老师,责问他为什么调查学生家庭生活隐私,老师只好老老实实地交代启发式教学的情形。家长并不买他的账:“你就不想想,谁大热天还铺褥子盖被子?这字就得等到冬天再教。真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这启发式,只能把孩子教成傻子。难道为了认识这字还得大热天捂蛆不成?”嘟嘟囔囔地走了。

三、范文剖析

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慢慢品味这句至理名言,更觉自己要学、要做的还有很多。(以教育名言开篇,为引出论点做准备)

教育不是灌输,也就是不能把学生当作物,我们应把他们看成是不断地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教育就是生命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间充满着爱与恨、喜与悲、信任与怀疑、果断与犹豫、顺利和挫折。教师作为对话的参与者,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很多场合,教师因其独特的社会身份需要扮演点火者的角色。而点火者是要讲究一点技巧的。既要把握好点火的时机,又要把握好点火的程度。其实很关键的一条是要充满智慧地点火,以自己的智慧之火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从最初的星星之火,不断增加“理性和感性之合金”类燃料,使其成燎原之势,让每个学生感受其魅力,唤起其沉睡的或清醒的细胞,提高其活性,积极参与对话,不断观照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继续借助名言,直接在比喻的大背景下,将教师比作“点火者”,其实就是所谓的“启发式教学”。而后继续用“点火者”比喻,对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进行说明)

现代的学习观指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继续借用与“点火者”相关的名言进行论述)而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哲学就意味着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哲学教学要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从求知出发,与智慧同行,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哲学教学,就是要在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的同时,让她充满着对人文精神积极的追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同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摆脱哲学教法定势化的束缚,以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让学生成长为有智慧、有幸福感的人。这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每个教师去探讨和努力的根本。(利用排比句方式,围绕着“点火者”角色,具体说明教师应如何做到“启发式教学”)

美好的人生是因为爱的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的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所以,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用真爱去点燃教育理想的火焰,用真爱去为学生美好人生铺设道路。(结尾用“真爱”引领,说明“启发式教学”才是真正正确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爱学生的体现)

图图评析

本文语言很具有说服力,运用的两句名言也很契合标题。从结构上来说,大体是采用了选取“怎么做”的并列式,主要说明怎么做到“启发式教学”。不足之处在于,本文稍显晦涩,开篇未鲜明点题,后在以“点火者”比喻论述过后,却大谈“哲学教学”。虽说后面的做法还是围绕“启发式教学”说明,但却显得有点不明不白。文章结尾亦如此,直接以“真爱”引领,也未对“启发式教学”进行明确说明。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