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题解+范文」以“节日”为话题 这2篇满分作文大气动人

2020-11-14 02:15:01
相关推荐

【作文试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你了解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吗?回首往事,哪个节日最令你难以忘怀?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

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

2.将自拟的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不少于600字。

【作文题解】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试题。其实,这段材料有个中心词,即“节日”,也可以视为写作话题。

节日,曾经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回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之日,是和家人、乡人、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时间,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也是一个民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纽带。有人说,节日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更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拟题者希望传播继承民族文化的种子,希望弘扬民族文化的拳拳之心。

但是,拟题者明确指出只能从“某个节日的来历、风俗”、“最令你难以忘怀(的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和感受)”三个角度中选取一个,作为写作内容。这样,指向性非常明确。对此,每一个考生都不可视而不见,而是必须心中有数。

一、拓宽选材视野。

“节日”的种类是很丰富的,除了材料中列举的中国传统节日(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应该归于这一类)和西方节日之外,还有人类共有和现代特定的节日,前者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后者如十一国庆节。这样一来,我们可写的范围就大多了。

二、撰写大气文章。

“节日”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承载民族文化的话题,它勾连历史,观照当今,折射未来。据此,我们要努力写出大气文章:在穿越时空的想象中显示大气,在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中显示大气,在独具一格的深刻感悟中显示大气,在气势磅礴的排比式表达中显示大气。

大气与作者的底气有关,大气与作者的才气有关,大气也与作者的志气有关。

【范文佳作】

走向美好明天

一考生

还记得,那种感觉叫作刻骨铭心,如今却在渐行渐远……

还记得,那种情结叫作魂牵梦萦,如今快要烟消云散……

节日,一个多么温馨的词。千百年来,在诗人的笔下,那里有着优美的意境:“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的彩灯,映射着乡里族人的情绪,默默的守候,化为淡淡的哀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中秋的明月,投影下一地细碎的乡愁、静静的思念,承载着浓浓的祝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登高望远的时刻,秋风就在念亲心切的旅人身旁轻轻地吟唱;“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夕的爆竹敲响了新年的期待,融融的喜悦昭示着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于中华民族的上空。可是,而今猛然回首,却不见了它们的芳踪。是不是情人节的玫瑰遮住了年轻人的视线,以致暗淡了元宵的灯火?或许是浓香的巧克力堆积如山,含在年轻人的嘴里满口生香,以致掩盖了中秋的薄酒?是圣诞节五彩缤纷的树枝充满了中国人的心房,还是摇晃的烛光洞察了中国人的心事?那些“洋节”迅速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占据我们的世界,而那些“土节”呢,正默默地退向幕后。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有视觉冲击力的开放的西方文化,它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活跃了我们的思想,对我们是有益的。但我们更应珍惜、继承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含蓄、深沉特点的中国节日,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其实,我们在庆祝传统节日之时,也就是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如果我们崇“洋”轻“土”,就是盲目媚外;如果我们崇“洋”重“土”,则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因此在“洋节”与“土节”之间,我们应该把握适宜的尺度。对于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决不全盘西化,更不墨守成规,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美好的明天!

看,在上元节的灯火里,中华民族的瑰宝——诗词,化作灯谜争妍斗艳;听,那银铃般的笑声伴着清香盈盈飘去,其中隐隐夹杂着异香的情人节玫瑰和异味的圣诞之歌……

【简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以这么说,这是一篇很好地体现课标精神的佳作:引用古诗词,再现美好的意境,带领读者品味浓厚的民族节日气息;指出民族节日主题,揭示其意义,弘扬其传统;正视洋节对土节的巨大冲击,关心当代文化现象。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提出要兼容并收,完善民族节日,让民族文化走向美好明天。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观点,对于构建民族节日的未来是有借鉴意义的。

作者注重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使得文章耐人寻味。

坚守

一考生

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自是一去不复返,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传统的文化为何要丢弃?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已沉淀了为世人所惊叹的无数瑰宝——文字、礼仪、节日等,它们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灿烂夺目,博大精深。

仅看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天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更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简评】

这篇文章,以简洁而醒目的“坚守”为标题,尽陈自己的丰富积淀和深刻感悟,成就了一篇出类拔萃的美文。

一是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令人感动。文章历数中华节日之内容,高歌中华节日之魅力,并陈述其国际影响。寄托在字里行间的自豪情怀就这么从作者的心海里流出来,感染着读者。

二是奇妙的开头让人深思。开篇一组排比句,每句(即每段)都在列举现象之后提出问题来,既摆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重洋节、轻土节的表现,又发出严肃的问题,启人思考。在探询答案的心理驱使下,读者的阅读欲望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是美好的意境叫人陶醉。用“如同天山上奔腾的清流,如同森林间孕育的珍宝”比喻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瑰宝,用“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之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天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抒写欢度传统佳节的美妙,意境深远,形象生动,读来神清气爽,美妙无比。

(“天下网友爱吃瓜,吃瓜首选嫩黄瓜。”关注@嫩黄瓜作文,你将持续获得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得到最实用、最有效的写作指导。)

有意转载本文的,需事先报“嫩黄瓜作文”许可。

文中配图多数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植物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题目 传递作文 一日游作文 遇见 作文 花的作文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00字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春游去哪儿玩作文 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美就在身边作文 端午节作文500字 关于习惯的作文 关于剪纸的作文 一起向未来作文 变态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超越自我作文 我们的学校作文 学雷锋作文 帮助别人的作文 春景作文 牵挂作文 防溺水作文 四年级作文大全 4年级作文 科普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 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