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作训练:风雨阴晴君莫问 有书便是艳阳天

2020-11-14 03:05:01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咬文嚼字》的创办人郝铭鉴先生曾为读者寄语:“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明代的东林党人顾宪城有副对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读书”与关心窗外的“世务”的关系?请就此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要求很明确“应该如何处理“读书”与关心窗外的“世务”的关系”,体裁也确定了“请就此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即写成议论文体,可见审题无障碍,只要围绕话题“‘读书’与关心窗外的‘世务’的关系”写作即可。所给材料部分只是起个提示作用。第一则材料引用《咬文嚼字》的创办人郝铭鉴先生曾为读者寄语:“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使用比喻修辞强调读书的作用,“艳阳天”是比喻,指美好、快乐,成功、收获等。第二则材料引用明代的东林党人顾宪城的一副对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强调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家、国、事。

这里的读书是广义的学习,不仅指阅读名著之类的狭义读书观,也就是指在校生活,与社会这个人生大课堂成对应关系。所以“窗外的‘世务’”应该是有别于校园的生活(社会、世界、自然等等)、实践(行动应用)、国家、百姓(大众、人民)。百度理解“世务”:谋身治世之事,佛道、隐士谓尘世间的事务,世情、时势登。据以上分析确定立意如下。根据题干要求属于关系型话题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单向立意,强调专心读书的重要性,或者社会实践的重要都可以,当然辩证而论,谈读书、实践二者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也是非常切题的。

参考立意:

(1)为什么而读书——为国为民

(2)打开视野,不做书呆子

(3)读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行合一有所担当

(6)读书有责,为民服务

(7)读书何所求?经纶世务

(8)读书和生活不矛盾

(9)读书要全神关注

范文: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少年时期的周恩来说出这句慷慨激昂的话语,无数后人都感受到他年少志高的报负与爱国之情!他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读书!

周总理12岁时就已经有了如此的胸怀与志向,他以中华的崛起为毕生目标,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共和国。他心无杂念,全心全意为中华强盛而鞠躬尽瘁;他两袖清风,让后人一直都在学习他的清政廉洁;他博古通今机智幽默,让东方文化在国际舞台散发魅力!

100多年来,他的精神也同样激励着我们这些少年儿童,让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国梦拼搏,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我们要有“为中华”的志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无数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五湖四海,地大物博。“为中华”不仅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还要树立“崛起”的信念。久历磨难的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到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新四大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际友人为中国速度赞叹,为“中华智造”赞叹!

为中华之崛起的根本在哪里?在于读书!读书是基础,知识改变命运!当我还小的时候,别人问我长大了做什么?我说当科学家,当个大画家,当个大作家今年春节我看到了一档节目《经典咏流传》,被那个去乌蒙山支教的梁老师深深感动了。他带给山区孩子希望,给他们鼓励,让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总有一天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将来还会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乡变得更加富裕。看完这个节目,我的梦想改变了,我想做一名人民教师。因为教师可以培养更多人才,让更多的人怀有一颗爱国之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让他们拥有创造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开创美好的未来。当“为理想”而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么中华崛起的盛世就近在眼前。

今天,我们用笔墨去抒写对总理的怀念与敬重,有“为中华”之志气,有“崛起”之信念,有“读书”之行动,千万个梦想汇集成海就会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等到那时,我们可以骄傲地对您说一声:周总理,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行文思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语中的,照应了作文要求“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读书’与关心窗外的‘世务’的关系?请就此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开篇点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进一步阐释中心论点“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读书!”接下来以周总理为例,事例典型,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第四自然段阐明怎么做“为中华之崛起的根本在哪里?在于读书!读书是基础,知识改变命运!”并有针对性的从自我角度来分析,读书——树立目标——为更多的人、为我们的国家。结尾发出号召:“有“为中华”之志气;有“崛起”之信念;有“读书”之行动,千万个梦想汇集成海就会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2.有书便是艳阳天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书籍是人类的挚友。前不久,一幕场景令人难忘: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神情专注。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的时间变多了,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一个微信书友群中,大家互相交流抗疫期间读书收获的新知与启迪。有人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感悟人类应该自警自省、更加谦逊,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群友分享“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引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从浓缩版的文化经典到现实版的“生活之书”,都在召唤我们,“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因为有书相陪,我们的生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更为宽广。

可用素材:

1.“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对于爱书的人来说,阅读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静夜如水,泡上一杯香茗,选择一个惬意的姿势,遨游于书海之中,怡然如西湖卧游,静定如枯荷听雨,待街灯四起,掩卷沉思,心中拟制不住的是莫名的惆怅和美丽的忧郁,以至于“三更有梦书当枕”如有福份享受,“红袖添香夜伴读”那简直是人间至乐了。

2.阅读一部伟大的作品,你整个心灵都会浸润于大师的作品,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已逝圣哲的呼吸和脉搏的跳动,在与大师心灵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阅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憾,灵魂在搏斗中得以重塑,有如凤凰在烈火中新生。读到最紧要处,眼前呈现的是一派绮丽的景象,物我的境界便会消解而融合,真如“庄生晓梦迷蝴蝶”人耶?书耶?已难分清,此刻书的魔力便完全地呈放出来,把人不由自主地拉入思辨的迷宫,待找到理性的出口后,一次精神历险记才告终结。

3.“你将走进一个孤岛,衣食无忧,但只许带一本书和一张唱片”。基督山.伯爵在牢房七年跟一个老学者(死囚)学到不少知识,从一个水手成为博学多才的伯爵并用自己的才智复仇。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监狱里写出世界名著《怎么办?》。无论你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本书,一张纸和一支笔,你就不会感到饥渴和寂寞,生命的意义在此点燃火花并创造辉煌。

4.“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到今,有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头悬梁锥刺股,借窗影翻书,引萤火照文,一个个中状元,进榜眼。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哪个不曾是寒窗读书,历经苦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自作舟,”一个成功者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勤奋努力)得来的。年少时读书是因为饥渴,成人后阅读是为了时尚和资本,能跟得上时代,具备创业的资本。人与人在同等经济条件、同等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比的是修养和人品,就象余秋雨老师说的那样:“真正高水平的艺术家比的是修养”。

5.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物,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学识方能办到。

6.读书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只按照书本办事是呆子。

7.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8.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使人精确。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饰无知。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以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写作:不忘初心,胸怀天下,坚守理想,好好念书

诗词鉴赏:洞仙歌

高三小练:选择题组合(病句+成语+补写或衔接)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高中写作教学:路在何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3-11 23:00诗雅[火星网友]IP:2101015140
    这句话太有深意了,写作就像是面对人生的各种风雨,要坚定、要豁达,让我对写作的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顶34踩0
  2. 2021-02-11 22:56休伤[重庆市网友]IP:2022272695
    有书在手,就仿佛有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无论外面风雨如何,内心都能保持阳光明媚。
    顶10踩0
  3. 2020-01-15 22:52,祈愿[吉林省网友]IP:3701194390
    这句话真有意境,把写作比喻成对待风雨一样坦然面对,很有启发。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作文开头 英语重要性的英语作文 旅游作文怎么写 镜头作文 校园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爷爷 风景作文三年级 修辞作文 赏 作文 我的烦恼的作文 互联网作文 优秀作文三年级 我的植物作文 角落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 正能量的作文 礼作文 作文名字 远方的作文 作文感恩父母 英语作文四年级 800字作文议论文 科技作文素材 香蕉作文 写作文的英语 春天作文怎么写 写感受的作文 生活需要 作文 桃子作文 困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