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自不量力 也谈一谈我对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一些看法

2020-11-14 04:30:01
相关推荐

戴建业

把《生活在树上》高考满分作文批的体无完肤,当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戴建业教授为代表,他开门见山评论道:

一个高中生把千字的议论文,写成了普通读者难以读懂的“奇文",已让许多人感到十分诧异,而判卷的老师竟然给了他满分,更让大家不得不“拍岸惊起”。……我深入文本内部,剖析了文章的逻辑、议论、句式、用语,以及考生的心态,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逻辑不清,议论不知所云,句式似通非通,语言即“装”且“炫"……用佶屈聱牙的句式发表了不少看似极其“深奥”的议论。其中许多议论基本属于“神议论"之列,存心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要是我是作文的判卷老师,遇上这种“神议论”和“神作文",因为根本无法弄懂作者是在说什么,我可能提交给上级改卷一如果当时情绪不错,也可能直接给二三十分一如果当时心情很糟。

言下之意,如果当时心情很糟,评零分都有可能。按照戴教授的说法,评多少分完全由阅卷老师情绪好坏来决定。若如此,阅卷组长陈建新教授看了考卷后认为

它的每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解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式填充字数。

于是毫不犹豫给了此篇高考作文满分何错有之?

戴教授还认为:

读不懂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等一流思想家的作品,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没有达到作者的高度,读不懂《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作文,是因为它的句式就根本不通。

此言差矣,连我这个小学没毕业的人,初阅一遍,虽不甚了解,但也略知一二,对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名士来说,分分钟就能跨越读不懂这个障碍。

福建日报记者谢海潮看了戴教授分析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若是遇上毛奇龄这样的“杠精",对苏东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也能挑出个″鹅也先知,如何只说鸭耶”的毛病。所以说,历来赴考是“场中莫论文”。“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一叹,确也道出了千百年来的实情。

尔后,谢海潮更进一步指出:

这下让戴建业教授显得有点尴尬,好在他不愧是文学大师,笔锋一转,给足了考生和陈建新教授的面子:

此话说到点子上了,欧阳修排斥刘几举荐苏轼与陈建新封杀“套话”,推出“不说人话”同一个道理。

但戴教授隐去了欧阳修推荐苏轼的过程,谢海潮毫不客气指出:

两人一来一往,针锋对麦芒,毫不相让。在我看来,戴建业万字分析文雄霸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但谢海潮的反驳谅必也没有人能扳倒。而优质创作者,教育达人陆北老师认为“《生活在树上》虽然生僻字多,难读,但难读的词句又都在合适的位置上,尽管文字很隐晦,但也不失为华丽,作文中的每字每句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全篇也围绕主体思想来写。”

我才疏学浅,根本不配給这三位博学之士当学生,只能用最笨的方法,直接在文中标明注释来读懂这篇高考满分奇文,然后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生活在树上》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hao shi响箭)滥觞(lan shang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zhen he形容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ken qing比喻要害或关键的地方)。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fu chu意思是指除去邪祭)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bo ji形容土壤贫脊缺少养分)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在孜孜矻矻(zi zi ku ku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样子)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fu mei扫除鬼怪的意思)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ru mei赋予鬼怪的意思),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han窥视:观察)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xun本意指洵河,也指诚实,实在)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yu chi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庭),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xing zhi百度汉语解释:倔强,自以为是)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马丁.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德国科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他。

卡尔维诺:意大利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树上的男爵》等。

麦金太尔:苏格兰挌拉斯哥人,他是古代西方最重要伦理学家之一。

韦伯、尼釆:俩人都是德国人。韦伯被称为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

维特根斯坦:犹太人,20世纪著名作家、哲学家。

看不懂,在原文上直接标明注释,也就一目了然了,生僻字如陆北老师所言,确实都是在合适的位置上,作者用生僻字“炫酷”未尝不可,虽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能信口雌黄批评考生“不说人话”。白居易的诗通俗直白老妪都能解,李隐商的诗晦涩难懂一样受热捧。至于作者一会儿海德格尔,一忽儿维特根斯坦,考生信手拈来,非一日之功,如此位评论者所言:

还有评论者认为:

对于看不懂的人来说,承认真的很难。同样一本名著,有的人评价很高,有的人却提出尖锐批评。若说戴教授看不懂此篇高考满分作文,连鬼都不会相信,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抽丝剥笋般逐句逐字硬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当然了,陈建新教授把此篇高考作文评为满分,确实无法让人认同,不说用词太过于晦涩,文中语病也很明显,评高分,大概没有多少人反对。一己之见,欢迎留言评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困难作文500字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怎么批改 父子情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老师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本来我可以什么的作文 生活作文100字 中秋纪事作文 作文家庭趣事300字 提升高度为话题的作文 月亮的作文借景抒情 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新闻作文 军训作文600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给我一个微笑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文 游公园的作文 与生活有关的作文 写一篇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亲人的作文 学习中文的英语作文 作文相逢是首歌 大庆精神作文 自己的小传作文 张家界旅游英语作文 去动物园作文 自己努力的作文 阅读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