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多少人给这篇高考作文打满分 就有多少人正用“劣币驱逐良币”

2020-11-14 04:50:01
相关推荐

写作有温度,热点有态度。点击“关注”,每天一篇,猫叔陪你聊热点!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01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第一次看到这篇浙江省2020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时,一脸蒙圈。

里面让人费解的典故隐喻、复杂冗长的遣词造句、制造阅读障碍的欧化语言、让人读不明白的生僻字,看完第一段你就已经看不下去了。

“嚆矢”是什么?“滥觞”是什么?“振翮”又是什么?这些只存在于部分语文老师与专家学者知识体系里的生涩词,既出现在了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作文里。

我真的不得不怀疑,读了一个假高中。说句让你更加见笑的话,活了30多年,我还第一次见到这几个词。

最后花了十分钟查了下字典,才明白“嚆矢”就是响箭,用来比喻事物的开端;“滥觞”意指江河发源之处,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振翮”是挥动翅膀的意思,有志向远大、努力向上的意思。

是的,查完字典后,又细读了两遍,终于读懂了第一段的意思。但最后限制我“想象力”的,不是这些生僻字,而是:

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韦伯、切斯瓦夫·米沃什、维特根斯坦……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树上的男爵、大海与风帆、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海德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维诺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两人的作品如果没有很深的哲学与文学造诣、没有上下文的呼应、没有旁边的注释,很难有人会一看就懂。

而开头那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来自于解构主义领袖雅克·德里达的哲学思想,是对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是一种对社会的批判形式。

“树上的男爵”是卡尔维诺的代表作,里面的主人公是18、19世纪的贵族后裔,他栖居在树上,拒绝下到人世间生活。

所以,只有当你清楚的了解过这些后,你才能读懂这篇满分作文的开篇,你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这句话来开端。

这篇文章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是对某些社会现状的批判。

类似的句子、类似的典故、类似的生僻字,还有太多太多。如果你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从来都没有读过这些名人的书籍,你是根本就读不懂这篇文章的深意的。

而且里面还贯穿着后现代批判、抽象概念、达达主义……随意挑出一个,都已经远超了中国人的知识库。

说到这里,不可否认,我是非常佩服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的。

就像阅卷大组组长、浙大副教授陈建新,在评语中说的那样:

它的文字老到与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具备。你细读后就会发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

此话不假,但重要的是,你首先得看懂这篇文章。你看不懂这篇文章,你想看到后面大白话的评语,也是一种奢求。

02

就在这篇满分作文引起不少质疑的时候,一些读者在后台问我的意思。

其实,我的意思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朱学东教授一样:

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但我和他不同的点在于,如果因为这篇作文“罕见、应该鼓励”就给满分,那我是不能苟同的。就像另一位作家马伯庸评论的一样: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但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

最后马伯庸总结了四个字:辞不配位。

虽然我不知道高考满分作文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但我想作为下一届高考学生的标杆、作为高考高分作文的指向标、作为所有老师解析的范本,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好好说话”、“说人话”。

让所有人看得懂、让所有学生看得懂,才是一篇高考范文最基本的东西。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高考满分作文的评判标准有了一个不成文的指标,叫做“罕见”、叫做“创新”、叫做“不走寻常路”。

从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里不难看出,文章以三国故事为基础,描写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突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如果你读懂了,这是一篇难得的好作文。

可惜作者全文用纯熟的古白话文来表达,很多人都根本就无法读完全篇,更别说理解里面的意思了。

再看看另一篇颇有争议的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因用古体诗形式书写,被湖北阅卷老师评为2009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创新”、“罕见”、“不走寻常路”的写法,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最终得到了满分。

当时也有很多人提出过质疑,难道“好好说话”就不能写出满分作文了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2012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全篇以比喻为题,生动形象,含蓄且富有诗意。

从人人熟知居里夫人的话,到汤因比、狄更斯……全文紧扣材料,切合题意,从时代的两面性,引出人们的“埋怨”。

然后用名人的案例,提出“生于此岸”,就是要坚守本真,照应了全文的前半部分。再用一位作家的体会为证,论述如何做到“心无岸”。

全篇都是白话文,没有一个生僻词,没有一句让人费解的典故隐喻,没有任何一点让人有阅读障碍的地方,人人都读得懂,人人也能理解其深意。

难道相比于这些小众的满分作文,这样的作文不更值得成为范本吗?难道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已到来?

03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没有一点嘲讽这些作者的意思,更没有不尊重阅卷老师的意思。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作文我们应该欣赏,但不应该鼓励,可以得高分,但配不上满分。

高分与满分,虽然差不了几分,但对所有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影响力是巨大的。

而这种“风气”的背后,是弊大于利。

首先,高考写这样的作文,有一种“赌博”的心态。

说实话,像这样的小众满分作文,不是所有人都能写的。即便你能写出来,也要逻辑合理、也要言辞达意,更要有懂得欣赏的人,就像“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一样。

如果这样的作文成了范文,那势必有很多学生模仿,不乏有学生为了在高考中得满分而去一味地追求创新。

但什么样的创新,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呢?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就像开头提到的这篇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一样,最开始第一名阅卷老师并不认为是一篇满分作文,只打了39分。后来第二位老师打了55分的高分,最后是审查组判为了满分。

如果这篇作文没有这么幸运,没有人能欣赏得来,那它又是否会成为一篇0分作文呢?

写这样的作文,就像在满分与0分之间“赌博”,你如果幸运就赢了,你如果不幸,就跌入了谷底。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语文成绩,而是你的整个高考成绩。毕竟作文的分值是60分,是所有各科考试大题的最高分。

仅仅为了写一篇能博眼球的作文,就赌上自己能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真的值得吗?而这样的风向标,到底又是谁给的?

其次,高考写这样的作文,忘了初心只为“炫技”。

想想我们从小学开始,为什么要学写作文?那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与阅读能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好好学说话”。

但在这样的满分作文风潮下,没有一个人再愿意“好好说话”了。因为好好说话的作文,很难得到高分,也很难脱颖而出。

所以不乏很多高考的学生,为了“炫技”而故意模仿。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懂这些难懂的典故到底出自哪里,有什么深意,只是简单的背诵与模仿,然后在串联起来,组成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

他们写作文的目的,早已不是为了提升表达与阅读能力这么简单,而是为了独树一帜,为了得高分。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批判过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她说:

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学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只会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

最后她给出了一个答案:有价值的东西,不应埋藏得过深,不要总是说了点东西。

所以,这样的作文真的配得满分吗?我想每个人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我只想说,有多少人给这篇高考作文打满分,就有多少人正在用“劣币驱逐良币”。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猫叔聊热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植物的作文400字 我不再依赖作文 争 作文 七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600字 身边发生的新闻作文 方特的作文 感谢中国作文 雪景作文200字 祖国我为你骄傲的作文 让座位给老人的作文 那天阳光好暖作文 她最美作文500字左右 爱的馈赠作文600字 作文美好的时光 以宽容为主题的作文 描写春天的作文200字 圣诞节英语作文80词 我的小表弟作文 我的家风作文400字 观后感300字作文 二年级清明节作文 新年第一天作文 秋天的什么作文500字 挑战自我作文500字 我的长处和短处作文 学校桂花作文 超能力 作文 不能忘记你作文 作文周记500字初中生